
在京都四條大橋旁邊的鴨川河畔,有一家名為「基輔」的俄羅斯餐廳。這家於1972年開張營業的俄國料理店,雖然在五十年間的時間沉澱中看起來有些陳舊了,卻在京都以及日本文化圈內鼎鼎大名——因為這是著名歌手加藤登紀子的孃家經營的俄羅斯料理老店。

京都的「基輔」俄羅斯餐廳
加藤登紀子,日本著名的女歌手和詞曲家,2000年聯合國環境親善大使。她曾先後三次獲得全日本歌謠大獎,並獲得過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文化勳章。加藤登紀子演唱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日文歌曲,如《一百萬朵玫瑰送給你》、以及自己作詞作曲的《一個人睡著時的搖籃曲》等。

加藤登紀子,2005年
但在登紀子演唱過的眾多人氣歌謠當中,最負盛名的卻是《知床旅情》。
這支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文經典歌曲,作為一個時代與它尚未走遠的往事,至今依舊縈繞在人們心頭。而位於日本北海道東北部的知床半島,也因為加藤登紀子的這首歌,而成為遊人嚮往的風光勝地。多年前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拍《非誠勿擾》,就曾使用這首家喻戶曉的日文經典作為片尾曲,為整部電影增添了一絲揮之不去的回味。

知床的海(圖|庫索)
1943年12月,加藤登紀子出生在當時被日本人稱作「滿洲」的哈爾濱。登紀子的父親倖四郎,是京都下京區的一家和服店的五兒子,年輕時因為就讀於「哈爾濱學院」學習俄語,所以畢業之後,便在當時日本人辦的「滿洲鐵路」找到一份差事,就此在哈爾濱長住下來。也因此,登紀子一家三兄妹,全都出生於中國哈爾濱。直到日本戰敗之後翌年的1946年,2歲零8個月的登紀子,才跟隨父母與哥哥姐姐一起,被遣送回了日本的京都老家。3歲時登紀子曾跟隨父母一起搬家到東京,後來因為父親失業,一家人又從東京返回京都。直到登紀子上中學一年級時,再一次舉家遷移東京,才從此真正在東京定居下來。
熱愛俄羅斯文化的幸四郎,帶領全家定居東京之後,為了幫助生活在東京的俄羅斯朋友,在東京開了第一家俄國料理店,並取名為「松花江」。松花江上的太陽島,是幸四郎年輕時和新婚燕爾的妻子淑子、以及俄羅斯朋友們每年夏天都去度假的地方,那兒的江水和島嶼,見證了他們的青春年華和歲月記憶。
說起登紀子的媽媽淑子,真是十分了不起。日本戰敗加藤一家被遣送回日本後,有好幾年丈夫幸四郎都失業在家,沒有收入。這幾年中一家人的生活費,全靠淑子一個人做裁縫賺錢支撐。幸四郎不僅精通俄語,還是一位超級樂迷,少年時代甚至還夢想過成為一名美聲歌唱家。因為這樣的基礎,幾年後幸四郎在King Records唱片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開始做音樂經紀人,組織樂團在日本國內以及海外做巡迴演出,因此家中來來往往的,大都是音樂界的朋友。
幸四郎喜歡唱歌,在登紀子的記憶裡,小的時候是聽著爸爸的搖籃曲入睡的。這種從小開始的音樂環境薰陶,對登紀子三兄妹的影響很大,登紀子的哥哥彈得一手好鋼琴,是古典音樂的忠實粉絲,而登紀子的姐姐,則是畢業於音樂大學的專業小提琴手。受父親和哥哥姐姐的影響,登紀子也非常喜歡唱歌,偶爾被父親聽到了,就對登紀子說:
「我說你啊,有個全日本業餘歌手大賽,聽你哼哼幾句,感覺還不錯,去試試吧。」
父親的話,嚇了登紀子一大跳。那時候登紀子剛剛年滿20歲,正陷於青春期的初戀,對於尚無明確目的的未來,內心一片迷茫,聽父親說參加歌手大賽若能獲得優勝,便可以去歐洲旅遊一圈——僅僅這一條,便足夠吸引一個年輕學生的好奇心。登紀子於是開始積極努力地做參賽準備,希望能拿到冠軍,便可以逃出日本到歐洲去。
但第一次業餘歌手比賽,登紀子失敗了。登紀子演唱了法國著名的傳奇天后女歌星埃迪特·皮亞芙的一首《七大罪狀》——這是一首表白成熟女人濃烈愛慾的激情歌曲,對於清純的女大學生顯然並不合適。因為選歌不當,這次比賽登紀子只獲得了第四名——大賽評委批評登紀子說:「你長著一張這麼孩子氣臉,怎麼能唱埃迪特·皮亞芙的歌?」
登紀子擁有一種逆流而上的個性,屬於那種越敗越勇的人。第一次歌手大賽失敗,反而激發了登紀子的鬥志,下決心第二年非拿到第一名不可。為此,登紀子特意報名去參加專業的音樂培訓班,認真練習換氣與發聲,並自己跑到樂器店買了把吉他,開始學習吉他彈奏。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的全日本業餘歌手大賽,登紀子如願以償大獲全勝,順利登上冠軍寶座。因為這一契機,還是大學二年級學生的登紀子,有幸與唱片公司簽約,開始步入職業歌手之門。
1968年春天,在父親開的「松花江」料理店裡,登紀子第一次見到了未來的丈夫藤本敏夫。在當年的學生群體中,「藤本敏夫」是個十分響亮的名字。1944年1月出生於日本關西甲子園的藤本敏夫,當時是同志社大學新聞系學生,反帝「全學連」的委員長,學生運動中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
「一群年輕人走進了店裡,其中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黑色便褲上套著一件潔白的白襯衣,襯衫最上面的三顆紐扣全敞開著,梳理得一絲不苟的頭髮,有一小綹不經意地搭拉在額頭上,給臉部增加了些許陰影度,令整個面部看起來顯得很立體感。」
「這個人,居然就是藤本敏夫嗎?」登紀子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登紀子的印象裡,學生運動的領袖們,都是些渾身臭汗、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傢伙。像藤本敏夫這樣整潔乾淨、時尚帥氣的學生領袖,登紀子還是頭次看到。
一切如此出其不意。在登紀子家公寓的頂樓,眺望著遠方在微暗的晨曦中將要落幕的街燈,藤本敏夫第一次擁抱登紀子,併為她放聲歌唱:
在美麗的知床半島,越橘花朵朵迎風含笑,在這鮮花盛開的時節,往事請你不要忘掉。
這是登紀子第一次聽到《知床旅情》這首歌,惆悵、溫情,卻又淡淡地感傷。這首歌后來成為登紀子演唱的經典歌曲之一,並獲得1971年的全日本歌謠大獎。而彼時,曾經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也以急遽敗北而宣佈告終。

《知床旅情》,1988年發行CD
1972年初,藤本因在學生運動中犯有「妨害執行公務罪」和「收集準備凶器罪」被判處實刑三年零八個月。藤本入獄後的第16天,登紀子以「未婚妻」的身份在中野刑務所見到了藤本,之後與藤本獄中結婚。
「請稱呼我為藤本登紀子。」登紀子給獄中的藤本敏夫寫信說。
而藤本則回頻道:「那天你來探監,我們確認了彼此的心跡決定結婚。那是多麼愉快的結婚儀式,不是神式婚禮、也不是佛式婚禮,而是官式的獄中婚禮,桌子一側站著的看守,就是我們的婚禮見證人。」
有情人終成眷屬。而見證登紀子和丈夫藤本敏夫相遇相知的俄羅斯餐廳「松花江」,也在東京辦出人氣,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七十年代初,登紀子的父親倖四郎決定在家鄉京都也開一家分店。當時正好基輔和京都結為姐妹都市,因此在京都分店的店名,就被命名為「基輔」。
父親倖四郎在82歲那年去世。母親淑子、以及登紀子三兄妹遵照父親遺囑,從東京千里迢迢乘坐飛機前往哈爾濱,將父親的骨灰撒落在松花江上。對加藤一家而言,這是父親「魂歸故里」。夢中的松花江,才是父親倖四郎的精神家園。
母親淑子91歲去世。臨終前留給兒女們一本人生自傳《聽見哈爾濱的詩》。在這本自傳裡,淑子寫道:「昭和10年~21年,我在哈爾濱渡過了11年。這11年,便是我二十來歲的青春。」

《聽見哈爾濱的詩》,加藤淑子,2006年,藤原書店
京都的基輔料理店,最早由幸四郎和淑子夫婦打理,夫妻二人相繼去世後,則由長子、也即登紀子的哥哥幹雄繼承。1938年出生於哈爾濱的幹雄,8歲那年才跟隨父母一起回到老家京都。哈爾濱對於如今年過八旬的幹雄來說,是一份清晰可見的童年記憶。每次有中國客人去基輔料理店吃飯,幹雄總是非常激動,會主動迎上去用中文打招呼:
「您好,我是加藤。」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原題《聽見哈爾濱的詩》,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一覽扶桑立場。除特別註明外,文中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唐辛子專欄

唐辛子
旅日華人作家
著有《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等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