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米桶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8
音訊:講述-小米桶、製作-賽安
封面圖:壹圖網
此時此刻,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倫敦的西敏寺大教堂。沿路,已有數十萬民眾夾道聚集,而教堂內,集合了世界各國的元首、英國的高級政要人物、和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他們聚在一起,為英國女王的在人世的最後一刻告別。過了今夜,時代將會翻開新的一篇。

葬禮直播畫面
圖:BBC YouTube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一世功名是成是敗,留與後人慢慢評說。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是她的遺產。
有道是「同人不同命」,要說這投胎,真是要有超一流的技術判斷,從做細胞開始就要一路過關斬將,生到帝王家,列祖列宗運氣好都沒有被送上斷頭臺。這一個完美的開局才算坐穩。
權力遊戲
事情要從230年前說起。
1783年,美國贏得了獨立戰爭,成功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壓榨。而英國這方,為長期的戰爭投入巨資,最後又落得「財地兩空」。一副富庶的大帝國被戰爭掏空,面臨嚴重財務危機。

獨立戰爭後,喬治三世的雕像在美國被推到
圖:維基
於是,這時的英王喬治三世,長期因為缺錢,屢次想要通過增加稅收來度過財務短缺,都只引發出更大的抗議,不得已只能另覓出路。最後,終於讓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英國皇室所擁有的地產,把這些地產的使用權讓渡給英國國會,國會拿地產去做租賃經營,但無權出售。皇室和國會達成協議,兩方瓜分租金收入。
而在那個革命風起、社會轉型的大時代,英國王室願意與國會先一步達成妥協讓步,接受國會的限制,沒有走上鄰居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揮霍無度的絕路。這也是英國皇室能躲過斷頭臺的命運,得以存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法國皇室:你禮貌嗎
圖:網路
這時各位讀者可能會有疑惑,喬治三世的時代,距現在也兩百多年了,期間沒有什麼朝代更迭嗎?
這確實是亞洲與歐洲在君主制度上的差異。喬治三世,屬於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傳至他孫女維多利亞女王,因維多利亞女王與德國貴族聯姻,生下愛德華七世,隨父姓就變成薩克斯-科堡-哥達王朝(House of Sachsen-Coburg und Gotha),而這是個德國味很濃的姓氏。

製圖:大綠
照片來源:維基
在1917年,一戰打的正酣,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為了表示要與德國切割,安撫國內民心,徹底改朝換姓,用了一個很英國味的新姓-溫莎,開創了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
由此脈絡可見,喬治三世就是現在英國王室的直系外祖父一代。血緣並無中斷,姓氏怎麼更迭,在他們看來反而比較沒有關係。
四大財源滾滾來
既然是祖宗家法,那麼現在的英國王室也就沿用了兩百多年前與國會達成的協議,繼續做地主收租度日。雖然協議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重新調整細節,都是怎麼分蛋糕,本質是沒有變化。

王室也要接受一下監督
讓大家知道錢都用到哪裡去
圖:BBC
第一個財源是Sovereign Grant。中文可譯為「君主補助」。是英國王室從國會那邊拿到的一筆錢。
根據2011年簽署的君主補助條例,一切王室地產產生的盈利,英國國會分得85%,王室分得15%。如今,王室需要大筆資金去修繕白金漢宮,花費甚巨,於是2016年王室又特地去和國會談判,增加君主補助,提升每年拿到25%。
根據英國王室的最新財務報告,2022-2023這一年間,王室君主收到的撥款為8千7百萬英鎊。因白金漢宮修繕時間長達10年,因此王室要和國民搶錢很久一段時間。

女王家族常常穿金戴銀,來和國會要錢。
圖:FB@The Royal Family
這筆錢,英國王室不太敢亂花,畢竟有國會和民間的關注,過半都用在物業管理上,類似修補白金漢宮這類老舊的宮殿建築上。其餘的要用作支付王室保安、旅行、僱傭必要員工這些項目。
第二個財源是兩個公國收入。
英國王室擁有兩個公國:一個叫做蘭開斯特(Duke of Lancaster)土地持有者是英國現任君主。一個叫做康沃爾(Duke of Cornwall),土地持有者為英國王儲。
這兩個公國,都擁有700年以上的歷史,這裡不多贅述。只說它們的主人,英國君主與王儲,做為兩個世襲的大地主,對公國是有完全的財產管理權,可隨意經營,並且不受英國國會的管轄。但是,這些收入是要納稅的。

英國君主的私人領地,蘭開斯特公國
也就把財務簡單公開一下,以示不藏私
圖:the Duchy of Lancaster 官網

屬於英國王儲的康沃爾公國,也會簡單公佈一下財報
圖:The Duchy of Cornwall 官網
因此,蘭開斯特和康沃爾,這兩塊土地,也成了英國王室養活自家的收入來源。以今年為例,蘭開斯特公國的淨收入約為2千4百萬英鎊,而康沃爾公國的收入約2千3百萬英鎊。
近年來,曾有秘聞爆出,曾經屬於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蘭開斯特公國,曾去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投放資金,大有逃稅的小動作。
而曾經屬於查爾斯的康沃爾公國,也有資助脫離王室的哈里梅根夫婦赴美生活。這是查爾斯作為父親,拿私人錢財給子孫養家,不花納稅人的錢之意。

逃離王室的哈里和梅根夫婦
主要依靠父親公國的收入支持
圖:BBC
第三就是靠王室所帶動的旅遊業和房地產業。
白金漢宮作為君主的居所,肯辛頓宮作為王儲的居所,另有溫莎城堡等各處,每年靠旅遊業,以及紀念品販售等等,也可以賺得大把鈔票。而王室作為形象代言人,以自身為商標,招攬生意也不遺餘力。
更有別國的大富豪,會租用這兩處居所旁邊的各色豪宅,名為買豪宅,其實是花巨資從王室手中租用,拿不到永久地權。僅僅為充做王室鄰居,給自己炫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和英女王做生意
擺在面前的就是一份租約。
圖:the Crown Estate 官網

王室不僅擁有土地,還有海域
目前是在加強投資風力發電。
圖:The Crown Estate 官網
第四個財源,就是王室歷代珍藏的財寶。
英國王室不愧歷史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粗略算都有1600年左右的歷史,這樣的家族,口袋有一定深度的。
王室擁有多少珠寶,這答案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家知道。從世界級大顆的鑽石,如淚滴形罕見的珍珠,還有許多的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這些精美的珠寶,每一次亮相都會引發時尚界的一陣旋風。

王室的私人珠寶,媒體報道有一億英鎊的價值
被好媳婦凱特整碗捧去。
圖:Yahoo 新聞
別忘了英國王室還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藝術品收藏家。手握近萬幅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都悄然懸掛在白金漢宮、溫莎城堡等地,極少在博物館露面。
還有王室的古董收藏。傳世的名錶,過去殖民地收集來的珍玩,還有王室最鍾愛的瓷器,各種擺件,種種奇珍異寶,偶有出借展覽,必是震撼的精品。
作為歐洲文化的百年老店,王室還擁有許多名馬。有媒體報道,僅僅是賽馬這一項,每年就能為王室賺進數百萬英鎊。
以上的一切,都交給英國君主支配,伊莉莎白二世活著的時候,的確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王室成員的財富排行榜
圖:Daily Mail
但其中可以看的到明確數字的,只有君主補助是會由英國財政部經手,並受到監督的一筆錢。而其餘的收入,根本是一筆糊塗賬,無人能統計清楚。
反王室的理由
如同活化石一般存在的英國王室,究竟還該不該繼續存在。
挺王室的一派,不僅認為維持王室的延續,是英國這個老牌國家的精神象徵。而且供養王室,花的錢多賺的更多。每次王室有事需要大辦,從過去的婚禮到如今的葬禮,帶動遊客和電視收視率,吸金實力強到超乎想象。
以這次伊莉莎白二世的葬禮為例,一夜之間,百萬人潮湧入倫敦,旅館訂房爆滿。一切女王相關紀念品賣到脫銷,各國元首也親赴倫敦出席葬禮。英國社會,從面子到裡子,都有得賺就好。

女王周邊
圖:壹圖網

移靈時,人們紛紛前往瞻仰
圖:壹圖網
王室的明星效應,簡直就是英國屢試不爽的財富密碼。想想看,美澳加等國,都曾是英國故民,若是裁撤王室,這些故民重遊舊地要看什麼,情懷都無處尋覓了。
而反王室的一派,則對這君主制這樣歷史的遺毒、階級矛盾的元兇還在現代社會苟延殘喘,嗤之以鼻。
且不說社會發展到人人平等的今天,竟還有如此頤指氣使的君主存在,全身披金戴銀,來和國民搶錢,去裝修豪宅,僱請幫傭。不管這家人是多大一顆搖錢樹,也不能為此失去社會的平等與尊嚴啊。

即便是在國喪期間,反王室的運動也如影隨形。
圖:壹圖網
況且,王室的錢來自與土地,不管是誰做主人,土地也會依然存在,農林牧漁的豐饒源自耕耘,與貴族名號沒有半點關係。因此所謂王室的光環加持,不過是一件皇帝新衣,自欺欺人罷了。
英國王室如今努力在展示出平和親民的改革形象,想讓自身延續千年的的樣貌能夠跟上現代化思維,想要繼續獲得人民的喜愛和珍視。只是這皇冠的重量,只怕是日後會越來越難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