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年的五月黃金週長假,我和先生開車去了飛驒高山。如果要求我只能用一句話來描述飛驒高山,那麼我一定會告訴你:飛驒高山是一個連下水道都清澈見底到可以飼養錦鯉的地方。我一直感嘆日本城市的水質乾淨,自來水擰開就能喝。但到了飛驒高山,才發現日本山區連下水道的水都透明得像條清泉一樣。

飛驒高山(圖|維基百科)
高山屬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在古代被稱為「飛驒國」。因此,至今日本人說起「高山市」時,仍然習慣地稱之為「飛驒高山」。從繩文時代開始,東西南北的文化便在此交融,形成獨特的飛驒高山文化。著名的世界遺產白川鄉合掌村,以及保存完好的距今有300餘年歷史的江戶古街,是飛驒高山最富盛名的兩大景觀。

雪夜亮燈的白川鄉(|維基百科)


冬日白川鄉(圖|庫索)
位於飛驒山區的白川鄉,擁有日本最古老地質時代的「白亞紀」地層。日本人將這一遙遠而古老的時代稱為「太古」。自太古始,地處山區的白川鄉一到冬天便漫天大雪,為了抵抗冬季積雪的重壓,當地人用茅草將屋頂建從45度到60度傾斜的人字形斜角,狀似一雙人手的合掌,因此後來被命名為「合掌造」。

合掌造(圖|維基百科)
人類通常有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對自己身邊習以為常的東西不以為然。需要通過外人提醒,才明白平時不被當成一回事的東西原來是樣寶貝。中國人如此,日本人也不例外。合掌造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第一位發現白川鄉合掌造具有歷史價值的人,不是日本人,而是德國建築家布魯諾・陶特(Bruno Julius Florian Taut,1880-1938)。上世紀三十年代,布魯諾・陶特在日本遊歷了三年,並於1935年5月到訪過白川鄉,之後在其著作《日本美的再發現》一書中寫:「地處日本山區的白川鄉,自然環境與歐洲的瑞士很相近,而當地居民居住地合掌式建築結構,擁有與自然環境極其融洽的合理性。」

夏季的白川鄉合掌村
布魯諾・陶特對合掌造的高度評價,令一直被隱藏在高山群麓之中、不為外人知的飛驒山區,在遙遠的歐洲變得名聲顯赫。因此,在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飛驒高山的時候,發現行走在高山街頭的,除了日本國內遊客外,其餘幾乎都是來自歐美的遊客。偶爾遇到一二位說中文的,也是台灣口音。




夏日白川鄉(圖|庫索)
不過近兩年開始據說前往飛驒高山的大陸游客已經人滿為患。這恐怕要託日本七零後導演新海誠的福。自從2016年底新海誠的長篇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中國公演之後,前往飛驒地區的中國遊客就開始成倍增長。因為飛驒高山是《你的名字。》的主要取景地之一。電影裡的女主角三葉,便是成長生活在飛驒山區的一名高中女生。

在《你的名字。》中登場的飛驒市圖書館(圖|維基百科)
話題有些扯遠了。話說我們那次從名古屋開車過去時,估計是黃金週的緣故,一路塞塞停停,儘管大早出門,但直到下午2點過後才終於到達高山市。
地處山區的飛驒高山,地形多為山林與盆地,因此生活在當地的人,主要分為從事林業的山民,和從事耕作的農民。而豐富的山林資源,令飛驒能工巧匠輩出。奈良時代,日本大興佛教,廣建廟宇,飛驒地區因此每年派遣百名左右的工匠前往當時的首都奈良。從聖武天皇的甲賀宮,到日本全國各地的國分寺,甚至到後來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東山銀閣寺,都由飛驒工匠建造。這篇文章提到的世界遺產「合掌造」民居,以及擁有300多年曆史的高山江戶街,也全都是飛驒工匠的傑作。

飛驒高山的吉祥物,是這隻猴嬰兒,日文叫「さるぼぼ」
飛驒能工巧匠如此之多。因此,去了飛驒高山,江戶古街上一間接一間的工藝品店鋪,是不能不逛的。每一家店鋪裡的手工品,都堪稱上流佳作,令人愛不釋手,恨不能全都包起來帶回家。至今我家的餐桌在開飯時,都會擺上幾隻紅辣椒造型的筷架,那便是在高山的小店裡買回家的。
還記得當初在購買那幾只辣椒筷架時,我想也沒想就開口問店主:
「可以便宜些嗎?」
店主便笑起來,問:「你從台灣來?」
我很驚訝店主為什麼這麼問。店主回答說:只有說中文的人才會這麼討價還價呢。這讓我很不好意思,對於那時候剛剛到日本不久的我而言,還根本不知道在日本購物是沒有討價還價習慣的。儘管那位好心的店主後來真的以便宜價格將辣椒筷架賣給了我,但那次以後,我在日本購物再也沒有還過價了。

飛驒高山江戶古街的工藝品店內,一隻紅辣椒正在跟青豌豆聊天
說起辣椒,就不得不提及高山的「宮川朝市」。「宮川朝市」是日本僅存的三大農貿集市之一,每天清晨飛驒地區的傳統農作物都會在此雲集,吸引著好奇的遊客們,因此成為飛驒高山的一處觀光景點。
但「宮川朝市」吸引我的並不是這些,而是我居然在這個朝市買到過與家鄉湖南的辣椒幾乎一模一樣的、擁有純辣氣質的尖青椒。在日本超市買到的辣椒,雖然都大致長著一張辣椒的臉,但卻全是沒有辣味的。唯有宮川朝市的辣椒不同,能夠滿足我對故鄉辣椒的辛辣渴望。更何況沿著宮川設置的朝市攤位,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去外公家時,必須經過的菜市場。外公家在湘江河邊,和宮川朝市一樣,菜市場也是沿河而設。雖然宮川非湘江,但恍惚之中,卻錯將他鄉當故鄉。日本的許多地方風情,總是與中國的南方有些許相像。

飛驒高山江戶古街上的酒家。高山的水質好,清酒也是極佳的
在高山的江戶古街閒逛時,路過一處寺院。規模很小,寺院坪地的一個小石丘前,有一個用石頭雕刻而成的小觀音像。觀音像前的一個石缽裡盛著清水,旁邊放著一個舀水用的木製長柄水瓢。我先舀水洗過手,然後再給觀音像澆了水,雙手合十在心裡悄悄許了一個願:
「願菩薩賜給我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
那個小寺院叫什麼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但是從飛驒高山回家之後的那個初秋十月,我去醫院檢查身體時,醫生對我說:「恭喜你,要做媽媽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原題《日本店主說:只有說中文的人才會討價還價》,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一覽扶桑立場。除特別註明外,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唐辛子專欄

唐辛子
旅日華人作家
著有《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等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