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個敏感而恐懼的話題,但是,又是每一個人繞不過去的課題。
前幾天,我跟大家聊了日本人的「終活」,當一個人步入老年的時候,如何在自己清醒的時候,在自己還能動的時候,處理好自己的最後人生,安排好自己的後事。許多日本人已經開始,並習慣於這一種走向終點的人生打理。
我覺得,「終活」是一件好事,而且是每一個人步入老年時,應該有勇氣去做的一件事。這樣,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稀裡糊塗地結束。
今天,再聊一件事,是日本人死後,他們的墓都修在哪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夫人昭惠女士,這幾天正在山口縣。安倍夫人在那裡忙乎一件事:安排丈夫墓地。
作為日本的前國家領導人,安倍創造了一項政治奇蹟:任期長達8年8個月,成為日本150多年憲政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日本政府也因此要為他舉行「國葬」。

那安倍為什麼不安葬在東京,而是要安葬在山口縣呢?
首先,日本沒有國家公墓,也沒有烈士陵園,無論是領導人去世,還是公職人員因公犧牲,建墓都屬於家屬的私事,政府不承擔責任。
其次,山口縣是安倍的老家,雖然他出生在東京,也長在東京,但是,山口縣是安倍家的根,也是他的政治選區。
日本的大家族,一般都會在自己的老家建家族墓園,一代一代的家族成員在過世後再回歸大家庭,再與自己的父母親、與家人們相伴。由於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因此也能確保家族墓園的長久存在。
安倍家的墓園就建在山口縣長門市,這裡安葬著安倍的爺爺、他的父親和其他的家人。

安倍的爺爺安倍寬也是國會議員。安倍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經擔任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和自民黨幹事長,在即將擔任首相之前因癌症去世,終年67歲。而安倍在今年7月8日遇刺身亡時,也是67歲。說不清的一種宿命。

安倍年年都會在8月的盂蘭盆節時,回山口縣老家祭拜爺爺和父親
山口縣老家除了安倍家的墓園之外,還有安倍外婆家的墓園。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前首相和小外公佐藤榮作前首相的墓也在那裡。
日本的這一種家族墓園的最大好處,是讓活著的人都知道自己最終的歸宿,讓自己離開現實世界後,依然能夠回到父母的身邊,而不是去天國到處漫遊。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總歸有子孫後代繁衍,即使像沒有子女的安倍,也不用擔心以後沒人來掃墓。
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當初只讀過4年小學,因家境貧寒,早早地去了一家腳踏車行當學徒。後來成立了一家生產金屬插口的小公司,逐漸地創造出了一個產業帝國。
1994年,94歲的松下先生去世。過去這麼多年,人們總是找不到他的墓。原來,松下先生生前立下遺囑,自己過世後,迴歸父母身旁,不得單獨建墓。

和歌山縣的小鎮千旦,是松下先生的出生地,松下家的墓園也在那裡。
那是一個極為普通而樸素的墓,墓碑上刻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下面刻著「松下家」。

據當地人介紹,墓碑下有一個很大的地下室,裡面安放著松下先生的父母和兄弟的骨灰,當然,也安放著松下先生的骨灰。
松下先生一生轟轟烈烈,死後卻靜靜地迴歸父母身旁,再做一個普通的孩子,這就是一種情懷。

現在不知安倍前首相會不會像松下先生那樣,只是將自己的骨灰放入「安倍家之墓」中,還是在邊上再單獨建一個墓。
日本普通人家,就沒有這麼多的錢財來建一個家族墓園,尤其是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裡,沒有那麼多的土地可以建墓園。於是,城裡人想出了城裡人的辦法,在寺院的地下建骨灰堂,便於家人祭奠。想得明白的人,則去郊外山清水秀之地,參加「樹葬」,把骨灰埋在櫻花樹下,讓每年燦爛的櫻花落在自己的靈魂上,同時也享受賞櫻者的熱鬧。

日本人在宗教信仰上,具有極度的功利性和現實性,很少有「從一而終」的概念。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孩子滿月時,日本人大多把孩子抱到神社裡,去祈求神靈的保佑。年輕人結婚時,婚禮幾乎都是在基督的十字架前舉行。而一個人去世後,則要去佛寺裡舉行葬禮,並接受和尚贈予的佛號。
雖然,日本人的一生會尋求多神的保佑。但是死後,一定會迴歸佛道。最理想的歸宿,是安葬在寺院邊上的墓地,尋求和尚的超度與佛的保佑。
聽說安倍夫人在山口縣老家已經說了一句話,今後將會搬離東京,移居到山口縣安倍的老家,與丈夫相伴。
活著時,磕磕碰碰,死後卻願意守墓陪伴,這一份情感,也實為難得。

8月1日,安倍夫人在山口縣參拜安倍家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