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英國的小夥伴們有沒有感受到氣溫的變化?
進入秋季,一些身處北方的小夥伴都表示,有時在屋裡感覺好冷,忍不住想開暖氣。
可一想到高昂的賬單,還是選擇多往身上加幾件衣服……
今天,圈哥又看到了一個壞訊息——
國家電網表示,如果能源危機持續,今年冬天英國家庭將面臨一天斷電3小時的窘況……

(圖:BBC)
1
能源危機升級,今冬英國恐斷電?
眾所周知,在俄烏衝突的持續之下,能源危機成了整個歐洲的共同主題。

(圖:MarketWatch)
目前,英國的電力來源嚴重依賴天然氣發電,燃氣發電站發電量佔英國電力的 40% 以上。作為一個「極度缺電」的國家,英國還經常需要從歐洲大陸進口電力。
俄烏衝突之下,天然氣變得非常稀少;「脫歐後遺症」則使得進口電力變得越來越昂貴——
總結起來,英國的電,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缺,越來越昂貴。

(圖:BBC)
在一份最近的報告中,英國國家電網列出了今年冬天可能發生的三種情景:
1
將有足夠的天然氣,為英國提供與前幾個冬天相似的電力水平。

(圖:金融時報)
2
英國無法從法國、比利時或荷蘭進口電力,電力將主要來自挪威。
國家電網已與三家電力公司(EDF、Drax、Uniper)達成協議,保持額外的燃煤發電機處於待命狀態,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還將從 11 月 1 日起啟動一項計劃,鼓勵企業和家庭在關鍵時刻減少用電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冬天的電力可以避免供應中斷。

(圖:天空新聞)
3
歐洲的能源危機升級,導致英國沒有足夠的天然氣供應。
在這種情況下,分銷商將被迫在白天切斷家庭和公司的電力,時間可能長達三個小時。

(圖:金融時報)
不過,國家電網表示,第三種情況,即停電的情況「不太有可能發生」。
他們強調,停電的人數將取決於有多少天然氣發電站因天然氣短缺而被迫關閉,不過醫院等重要基礎設施不會面臨停電問題。

(圖:The Ferret)
2
能源價格高居不下,歐洲各國慌忙應對
7月,俄羅斯以「設備故障」為由,關閉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運輸。不久前,北溪管道又遭到不明原因的破壞。自此之後,歐洲就陷入了「能源恐慌」。

(圖:War on the Rocks)
根據塔斯社報道,今年6月到8月,歐洲平均天然氣價格在6月約為每1000立方米1240美元(約合8558元),8月漲到每1000立方米2515美元(約合17928元),漲幅驚人。

(圖:BBC)
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提供給記者的一篇報告中的資料顯示,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在內的歐洲多國每月電價和每週電價在8月創下歷史新高,9月價格有所下降。

英國奧羅拉能源研究智庫表示,目前,歐洲的天然氣儲備最多可以維持約三個月。高盛預計,到2023年3月底,歐洲儲存設施將至少保持20%的滿負荷。
而能源研究和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則表示,由於北半球異常寒冷的冬季,在3月前,歐洲天然氣庫存可能將減少至總容量的4%。

(圖:AP)
要論危機感,整個歐洲都比不過波蘭。
早在炎炎夏日,波蘭民眾就已經開始計劃購買過冬的能源,不少民眾直接開車到煤礦門口準備購買燃料。
一些經歷過蘇聯解體的民眾表示,今年的情況可能比當時還要糟糕。

(圖:Oil Price)
其實,波蘭年產煤礦超過5000萬噸——按理來說,煤礦資源如此豐富的波蘭應該不缺電。但是,這些煤炭很少零售,而是被賣給了發電廠,用來燃煤發電。
而波蘭原本用於零售的煤炭,則基本來源於俄羅斯。由於收經濟制裁,這些零售煤炭無法再被運至波蘭,從而導致民眾瘋狂搶購煤炭。

(圖:AP)
為應對能源危機,英國政府則執行了大規模的「補貼計劃」。11 月,將有超過 800 萬人獲得 324 英鎊的生活費。
同時,政府提供給所有家庭的400 英鎊能源補助金的第一筆款項已經開始到達民眾賬戶。
這一補貼將在六個月內被應用於能源費用的直接抵扣——10 月和 11 月減少66 英鎊,2023 年 12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間每月減少67 英鎊。

(圖:法新社)
鑑於依然嚴峻的烏克蘭形勢和能源危機,歐盟委員會現在認為,歐盟內部存在出現停電和其他緊急情況的可能。
歐盟人道主義援助和危機管理專員萊納西奇(Janez Lenarcic)更是發出警告:「歐盟內部也很可能需要救災!」

(圖:Open Acess Government)
如果只有少數成員國受到停電等事件的影響,「其他歐盟國家可以提供發電機,與之前發生自然災害期間的應對方式類似。」
但如果有大量國家同時受到影響,即使是有餘力的歐盟國家,也不得向其他成員國提供「限量的」緊急援助,歐委會還可以依靠其戰略儲備滿足需求。
萊納西奇表示,歐盟的應急儲備包括消防飛機、發電機、水泵、燃料、醫療設備和藥品等,「我們已經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不能在發生危機時才做出反應,因此我們正試圖預測未來的危機。」

(圖:New Statesman)
3
電熱毯熱水袋銷量激增,餐廳拿電磁爐做飯
眼看著漫長又難熬的冬天就要來了,面對緊缺的電力和高昂的賬單,為了過冬,歐洲的民眾也開始緊急「囤貨」。
以前看不上的電熱毯、熱水袋,現在都成了「香餑餑」。近幾個月以來,這類貨品在歐洲的銷量猛增。

(圖:鏡報)
家住荷蘭的羅冰(化名)表示,網上買的電熱毯都要下個月才能發貨,「估計賣瘋了」。她身邊的一些荷蘭本土朋友更是早在7月就「囤」好了保暖用品。
而另一邊的中國廠商們,也順勢掀起了生產熱潮,很多電熱毯工廠在滿負荷生產。

(圖:Shanghai Daily)
據報道,東莞一家電熱毯工廠透露,目前,廠內電熱毯一個月銷量大約是10萬條。今年,電熱毯銷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創下最近五年來的最高記錄。
他預估,歐美市場的電熱毯銷量將在黑色星期五(11月25日)達到頂峰。

(圖:每日郵報)
除了這類保暖用品,很多家庭也開始「文藝復興」,用壁爐、木材取暖。
據歐盟媒體報道,德國和比利時等國家的木柴價格增長了約2.5倍。

(圖:Vision Times)
而對於不少餐廳來說,高昂的天然氣費用也讓他們被迫「轉型」——
「能不用天然氣就不用,改用電,現在燒菜、煲湯都用電磁爐了。」
一家中餐館的員工透露,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不少中餐館紛紛「出此下策」。
其他的一些餐廳則開始關閉電燈,以蠟燭代替照明。

(圖:USA Today)
看來,歐洲今年的冬天,怕是很難熬了……
小夥伴們有沒有提前準備好過冬的物品?你們都買了些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英倫圈綜編,編輯:子璇&小梨,參考來源:BBC、天空新聞、《金融時報》、《每日郵報》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