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走出家門的「家裡蹲」,被鎖進了地下室

本文來自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作者:抓絨,日本通經授權發佈。

「我們這個群體,就好比是一輛油箱空空的車,所有人都在推我們,拽我們,試圖讓我們重新發動,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沒油了。」

你肯定聽到過不少有關青少年戒除網癮的悲劇故事。

沉迷於網路的少年,被專斷的父母哄騙進了自稱能根除網癮的封閉學校,在其中遭受虐待、體罰和電擊,有的甚至在「管教」中被折磨致死。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同樣的情況,其實在日本也經常發生。

只不過在日本,被封閉學校「管教」的人,不再是十七八歲的網癮少年,而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

而這些中年人之所以被送去再教育,僅僅只是因為:

他們不想離開家

他們不想離開家
黑暗

黑暗的「抽屜屋」

2018年5月3日上午11點左右,30多歲家裡蹲山下君(化名)的臥室門突然被拉開,四個陌生男人闖進屋子,不由分說,就要把他強行帶走。

·類似這樣

·類似這樣

山上君奮力反抗,撞傷左腳踝,終因寡不敵眾,被陌生人強行塞進汽車裡。

而在這期間,山上君的父親就站在旁邊,看著兒子被粗暴地拖出房間。當驚恐的兒子問他這些強行闖入者是誰時,他回答:「從現在開始,這些人會照顧你。」

無獨有偶,某天晚上,一名因遭受校園霸凌而常年躲在家裡的20多歲日本青年,在睡夢中被幾個男人用大卷的透明膠帶捆得結結實實,扔上汽車。

而給這些男人開門的,正是這名青年的父親。

在網路上,你能看到一些日本家裡蹲,在自己部落格裡所寫下的經驗談:

「一定要隨時在房間裡備好一雙運動鞋,這樣,如果‘抽屜屋(引き出し屋)’的人來了,你就可以隨時從陽臺逃跑。」

抽屜屋的正式名稱,是「××獨立培訓中心」或「××人格再教育學校」,指一類自稱能讓「家裡蹲」和「蟄居族」重新迴歸社會的培訓機構。

點開一家機構的主頁,你會看到像是「讓孩子重新站起來」「我們堅信可能性」這樣的承諾性口號;

或是一些機構內部的照片,房間寬敞明亮,生活娛樂設備齊全,看著比賓館都好。

按照機構的說法,家裡蹲只要在這樣的環境裡,被經驗豐富的導師培訓半年,就可以重新回到學校和生活崗位,成為有用的人。

然而,根據那些經歷過此類「培訓」的家裡蹲的說法,事實可能完全相反。

在被強行帶離家中後,他們首先會被送到一間地下室裡關起來,切斷與父母和外界的一切聯繫,被管理者與攝像頭嚴密監控。

·其中一間地下室

·其中一間地下室

在地下室裡,有的家裡蹲被嚇得不輕,連續好多天吃不下飯,甚至喪失了基本的視覺和聽覺,不得已,管理者只好把他們送到醫院掛葡萄糖。

但即便這樣,家裡蹲被安排進的,也是禁止與任何人接觸的隔離病房。

而對於那些在被關進地下室後,依然瘋狂掙扎的家裡蹲,抽屜屋的人則會把他們送進精神病院,雙手雙腳捆在病床上,用導管向身體裡輸送營養物,幾天不能動彈,連大小便都只能排到紙尿褲上,直到他們完全失去反抗的力氣。

只有當家裡蹲變得徹底「聽話」,對他們的「教育」才算正式開始。

離開地下室,家裡蹲被安排進了與世隔絕的寄宿學校裡,從早8:00到晚6:00接受某項職業技能的培訓,其間可以休息、散步或外出購物。

·在進入抽屜屋後,家裡蹲要籤很多這樣的誓約書,幫機構規避風險

當然,和之前一樣,不論家裡蹲做什麼,他們永遠都處在監控和監禁當中——抽屜屋不會讓他們打任何電話,不會多給他們一分錢,外出一定有人陪同,就怕你跑掉。

按照抽屜屋的廣告宣傳,他們最終會挽救家裡蹲,修復破碎的親子關係。

但在新聞報道里,有很多家裡蹲在離開抽屜屋後,便從此與他們的父母形同陌路——畢竟,當初他們就是被自己的至親送入地獄的。

而還有些人,則與自己的血親陰陽兩隔。

2017年1月,一位80多歲的母親將他40多歲的家裡蹲兒子,送到了東京的一家抽屜屋,希望兒子能在機構的幫助下重新做人。

在經歷了差不多一年的「教育」後,機構告訴老太太,他的兒子已經迴歸社會,在熊本縣找到一份工作。機構還叮囑她,為了讓兒子繼續保持獨立,不要主動聯繫他。

結果,到了2019年末,老太太卻收到兒子的死訊——在被人發現時,他已經去世兩週了。

強制脅迫,非法拘禁,暴力虐待……抽屜屋的許多行為都是明確的違法,針對它們的起訴接二連三。

但即便如此,每年依然會有無數家長撥通所謂的「求助熱線」,將他們的孩子送往連監獄都不如的地方。

抽屜屋的要價通常非常高:讓一個家裡蹲在6個月內成為社會勞動力,收費最低也要500萬日元。為了湊齊這筆費用,有的家長甚至會選擇貸款賣房。

所以,為什麼這群日本的家長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明知自己的孩子會飽受折磨,也要把他們逐出家門,送給抽屜屋呢?

無解的80/50問題

無解的80/50問題

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當下的日本,家裡蹲早從某些少數人的任性,演化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

2019年,根據內閣府的一份報告,全日本已經有110萬「蟄居族」。在東京江戶川區,每24戶人家裡,就有一戶居住著家裡蹲。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遁世者」的數量更是一再增長。

這群人終日躲藏在家中,用門和窗簾將自己與外界封閉起來,有的只敢在深夜前往便利店買吃的,還有的吃喝拉撒都只在自己小小的「聖域」,與家裡人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隔著簾子遞紙條。

·家裡蹲的房間

·家裡蹲的房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家裡蹲裡,有相當多三四十甚至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女。

這群人原本應該是家庭的頂樑柱,如今卻成了他們各自家庭最大的累贅,成了不斷蠶食他們七八旬父母的「大齡啃老族」。

在Livedoor上的一份財務分析案例中,有一對67歲的日本夫婦,每月公共養老金是17.5萬日元。

然而,他們常年家裡蹲的41歲大兒子,光是每月的菸草花銷,就已達3萬日元之多。

因此,本來應該退休的父母,不得不成為「銀髮上班族」,再次夾上公文包為孩子討生活。

可他們的孩子卻在家連打12個小時的格鬥遊戲,4年不洗一次澡,在網上靠著以「家裡蹲」為主角的成人電影發洩慾望,並無休止地向父母討要菸酒錢。

這便是在日本日趨嚴重的「80/50問題」:七老八十的長輩用自己微薄的薪水,養活四五十歲的晚輩。

而在未來,「80/50問題」大有向「90/60問題」轉化的趨勢。

更可悲的是,正如一位49歲家裡蹲自嘲的那樣,他們現在就是與現實嚴重脫節的「浦島太郎」,已經完全失去正常生活能力了。

2019年8月,東京警方因遺棄屍體罪,逮捕了一名61歲的無業家裡蹲男。

據報道,該男子已經和自己父親的屍體在一起生活了一個多月,而理由,竟然是他「害怕就剩我一個人了」。

不難想象,這樣一群離群索居的社會廢人,很容易就會成為輿論的靶子。

2019年5月,川崎市發生了一起隨機砍人事件,有17名小學生和2名成年人遭到襲擊,其中1名小學生和1名成年人不幸喪命。

而51歲的兇手巖崎隆一,就是一名失業多年的家裡蹲。

一時間,「家裡蹲有傷人傾向」成為媒體炒作的焦點,而那些抽屜店便抓準這個時機,添油加醋地告訴前來諮詢的家長,「如果一個人30歲還做家裡蹲,那麼他就會慢慢變成罪犯,進而危害社會」。

於是,在家庭負擔的重壓和社會輿論的引導下,那些被子女啃食的老年人終於忍無可忍,和抽屜店簽下合同,幻想在機構的幫助下,讓自己的兒子或女兒走出繭房,重新成為社會的一員。

然而,很多日本人之所以家裡蹲,恰恰就是因為在過去,社會並不把他們視為自己的一員。

探尋這些家裡蹲不願離開家的原因,你會發現,有的是因為肥胖在校園裡遭到霸凌,有的是在泡沫經濟後的就業冰河期難覓工作,有的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35歲被公司裁掉……

正如《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這本書中所寫:對於絕大多數日本人而言,他們的人只有「考好大學—找好工作」這一條軌跡。一旦發生輕微的脫軌,就會與主幹道越來越遠,再難復位,成為所謂的「邊緣人」。

也因此,在5ch的家裡蹲討論版,你經常能看到諸如「家裡蹲××年,感覺再也沒法回去工作」的喪氣話。

·機翻

·機翻

而能為這群失敗者「買單」的,只有在這世上唯一還記掛他們的父母。

於是,一代人的全面頹喪,造就了兩代人的痛苦,而那些黑暗的抽屜店,終究也不過是一劑用來結束這漫長折磨的虛假安慰藥。

在採訪中,有一位家裡蹲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我們這個群體,就好比是一輛油箱空空的車,所有人都在推我們,拽我們,試圖讓我們重新發動,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沒油了。」

那油到底在哪裡呢?

答案,無人知曉。

相關文章

停滯的日本,還在用傳真機訂外賣

停滯的日本,還在用傳真機訂外賣

談起日本的科技水平,大部分人會異口同聲的說:「發達。」 這種發達認知,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佳能相機、索尼耳機、任天堂掌機這三款日本電子科技高度...

韓國人已經生不出小孩了

韓國人已經生不出小孩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X博士 ID:doctorx666 作者:西比 最近,韓國以總和生育率0.81的資料,刷新了世界最低生育率紀錄,要知道...

一生只為富士山拍照的人

一生只為富士山拍照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orningRocks(ID:morningrocks),日本通經授權發佈。 對於「欣賞美」這件事,日本人有自己深深的...

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

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

本文來自公眾號:36氪Pro(ID:krkrpro),作者:竇軒,日本通經授權發佈。 「100年後,人們還會聽的音樂,這就是我想做的音樂。」...

日本「愛情旅館」初體驗

日本「愛情旅館」初體驗

愛情旅館是日本在酒店領域精細化經營的產物,就如同日本的飲食行業一樣,一家店專精於一類食品。 我旅居日本那年,從未聽日本朋友主動提起過「Lov...

被吸空心的日本鄉村,還有救嗎?

被吸空心的日本鄉村,還有救嗎?

撿漏的誘惑 在展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想先請各位想象一個場景: 在一個靠近大山的某處,有一塊非常適合居住的地方。這裡北面靠山,南面向河,山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