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記X石家莊
石家莊,樸實得甚至有點土氣的市名之下,或許藏著一顆搖滾的心。這不僅僅因為它的英文直譯,就是「Rock Hometown」。
而「國際莊」,既戲謔又寫意的綽號之中,卻也蘊含了這座華北重鎮的崛起過往與現實徬徨。

夜幕下的石家莊 © 張雲鵬

石家莊,是名副其實的「火車拉來的城市」,因為這裡歷史上真的只是一個「村莊」。有一說,此地最初只有十戶人家,故名「十家莊」。
據清代的《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直到20世紀初,石家莊村也只有93戶人家共578口人。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盧漢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村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1903年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
石家莊站便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從此才開始由鄉村向城市轉變,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
與此同時,擁有青磚、木窗、圓門等歐式建築風格的正太飯店落成投用,這座歷史上石家莊最大、最豪華的飯店,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彭真等著名人物。


圖1:舊時正太鐵路石家莊站
圖2:正太飯店—正太鐵路的起點, 舊時石家莊最大最豪華的飯店
1918年,京漢線的振頭站改名為「石家莊站」。而到了1925年,僅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開始形成了小城鎮的雛形。同年,石家莊村被改為「石家市」。不久,張作霖佔領河北後,把石家莊和休門合併,更名為「石門市」。
井陘煤礦的發現和開採,加速了資本和財富在石門的聚焦,也讓石門成為可以在體量上與保定、天津相提並論的華北重鎮。
1947年12月26日,新政權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這時石家莊市人口達到了12萬,在河北省內遠遜於保定,與張家口、唐山大致相當。


圖1:1941年,石家莊至德州的鐵路建成通車之後,將京漢鐵路與津浦鐵路連接起來,從此之後,石家莊火車站便形成了全國鐵路運輸的樞紐站。
圖2:1947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同年12月26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佈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石家莊第二次迎來跨越式發展,則是坐擁「省會」之後。從1913年到1968年,短短55年時間,河北省省會搬遷了11次之多。從北平、天津、保定、邢臺,戰時甚至遠赴西安。
1966年,為響應「備戰、備荒」的指示,河北決定將省會從天津遷回保定。但保定激烈的政治運動,時常讓省級機關陷入危險狀態。1968年1月,石家莊因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遂被選定為河北省的新省會。


現代化城市石家莊四通八達的交通 © 小杰、甲總不是賈總

儘管在「散裝河北」的博弈中,坐穩了政治中心,但河北人對石家莊的認同感並不強。
名望比不過保定、歷史比不過邯鄲、經濟不如唐山,環境不如秦皇島……甚至連張家口(前察哈爾省會)和承德(前熱河省會)也有點不服。
放眼全國,石家莊的經濟首位度也是居於末流。為了強化石家莊的省會地位和省內兄弟們的向心力,「國際莊」只能自賣自誇來找存在感了。就連路上的計程車,也要在後窗貼上「我就是省會,我就是河北,我就是文明使者」。

石家莊城市街景,圖中最高建築為當地地標,石家莊電視塔 © 韓丁丁Ashley
網上有人調侃說,之所以叫「國際莊」,是因為你足不出莊就能看到「世界景點」:羅浮宮、天壇白宮塔、獅身人面像。還有石門公園的凱旋門,以及霍格沃茲魔法學院河北分校……
提起石家莊,或許你真的找不出一處聞名全國的地標建築。280米全鋼結構的石家莊電視臺,不管外形還是高度,都算不上驚豔。
雖然以鐵路起家,但無論是見證城市發展現已改為博物館的老火車站,還是集高鐵普速一體的新石家莊火車站,建築風格只能說是泯然眾人,辨識度都不高。而城市中心的文化廣場與河北博物院,似乎也並不會給外地人留下太多印象。




圖1:河北美院又被網友稱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石家莊分校 © 飛雪6888
圖2-3:祥雲國際爛尾樓,因其典型的歐式風格,成為石家莊新晉網紅打卡地 © 睿
圖4:舊的石家莊火車站成為現今的石家莊鐵路博物館 © 涼liang
提起石家莊,你或許想不起一種當地特色美食。能被想起的河北菜,可能只有驢肉火燒。
其實,石家莊也有自己的「罩火燒」,還有「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安徽人讓同樣喜愛麵食的石家莊人,吃上了改良版的太和羊肉板面。只是羊肉變成了牛肉,手擀麵變成了皮帶面,「正宗」變成了黑色幽默。



圖1:石家莊80年代生活情境街區—正太裡 © 周亞嵐
圖2-3:石家莊美食,缸爐燒餅、牛肉板面 © 八月
提起石家莊,你或許找不到一句純正的石家莊話。因為石家莊人基本上都說普通話,你在當地聽到的方言,也有可能是臨近縣市的正定話、無極話、井陘話……
為了不被詬病為「暴發戶」和「文化沙漠」,石家莊也會在宣傳策略上,把當今市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拿來所用。
趙州古橋、柏林禪寺,正定古城、隆興寺,這些古蹟足以令人引以為傲,但卻也難以讓人和石家莊聯繫起來。



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的正定古城,寺塔殿閣林立,府院故居密佈,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曾與保定、北京並稱「北方三雄鎮」 © 視覺中國



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 © 姚力

在許多樂迷眼中,石家莊是一座比較「潮」的聖地。
1987年創刊的先鋒前衛音樂雜誌《通俗歌曲》,與每期銷量曾高達數萬冊的《我愛搖滾樂》,均在石家莊孕育而出。
搖滾之鄉Rock Hometown的稱呼與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已然成為這裡新的城市符號。
直白、生猛的歌名之下,是敘事性、畫面感極強的歌詞,「夜幕覆蓋華北平原,憂傷浸透她的臉……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這些語句直擊莊裡人的內心,把石家莊的平淡、無爭、單純得無可救藥的城市氣質描繪得立體、清晰。


圖1:《通俗歌曲》《我愛搖滾樂》——影響一代搖滾音樂愛好者的雜誌
圖2:萬能青年旅店演出現場,主唱董亞千
2022年3月,一份新冠確診患者的流調引人唏噓。流調圖裡顯示,確診病例每天早上7:30就已吃完早餐出門上班,一直幹到晚上9:15才能回家。如此單調乏味的生活從2月25日至3月9日每天如此,從未改變。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搖滾精神的原教旨,就是自由與抗爭。但有時面對房間裡的大象,無力與無奈之下的記錄,已難能可貴。
就像一些石家莊音樂人自己說的,那種接地氣的、人性化的東西,恰恰是石家莊這座城市帶給搖滾樂的。

被迷霧籠罩的石家莊 © 視覺中國
竇文濤也曾將故鄉的精神底色戲謔為餃子哲學,即「中午吃一大盆子餃子,吃完然後困了,呼嚕嚕睡一下午,醒了就餓了,再吃餃子,然後躺沙發上看電視,看著看著困了」。
新近出爐的全國42座重點城市三季報,石家莊以7.1%的GDP增速位列第一,連續三個季度經濟增速領跑全國重點城市。
或許,在強省會戰略的帶動之下,石家莊有機會依靠生物製藥、高新技術等支柱產業,趕上並超越唐山。
但在石家莊人看來,這或許並不重要。即便從小到大一直呼吸著鋼廠和華藥的廢氣,即便生活在霧霾嚴重、存在感不強的「莊裡」,但還是能在缸爐燒餅和燻肉大餅中找到自己的小幸福。

石家莊,一座記憶之城 © 大餅老阿姨
©編輯部的話
沒有存在感,沒有特點與個性的石家莊,一面記錄著真實中國城市化擴張之下的粗放式快速發展,另一面也訴說著轉型中國所面對的陣痛與迷惘、徬徨與憂傷。
© 特約撰文| 鄭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