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世界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勞拉申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查理茲·塞隆@Dior

人在國外,民族認同感尤為強烈。我所在的這家新加坡公司裡,有著不同國籍員工,同事很容易因民族身份而互相抱團,唯有荷蘭同事Bos(鮑什)是個例外。

「荷蘭語?我很久不講了,荷蘭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講荷蘭語了,還是喜歡說英語。」Bos說。提起家鄉,Bos並不認可:「還是倫敦最好,我最中意倫敦,英國最舒服。」如果有人向Bos請教荷蘭語,她總推辭說自己講得不好,還是愛說英語,似乎說英語是比說荷蘭語更光彩的事。

一些荷蘭典型的文化標誌

圖:Wikimedia Commons

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不喜歡母語、反倒對外國更認同的歐洲人。像Bos這樣的荷蘭人在新加坡有不少,他們適應力強,喜歡在世界各地移居,這大概能追溯到荷蘭400多年以來在全球的擴張,它曾在全世界構築了一張橙色版圖。

四海為家的Bos從新加坡的公司跳槽後,果然沒回荷蘭,而是去了倫敦工作,實現了她的倫敦夢。

世界的拓荒者

荷蘭人之所以走向全世界,與國家自身所處的的環境密切相關。

雖然位於歷史悠久的歐洲大陸,但荷蘭的歷史非常短暫,荷蘭曾長期被西班牙和法國佔領,甚至一度亡國,現代意義上的荷蘭直到16世紀末才出現,1581年由鬆散的七個省成立尼德蘭聯盟。

而荷蘭國土也有17%是填海造陸,約一半國土在海平面以下,排水非常重要。可以說,荷蘭是個歷史短暫、結構鬆散的人造國家,海洋屬性非常強烈。

荷蘭西部、北部大部分為填海造陸

圖:Wikimedia Commons

但惡劣的環境也倒逼改革,催生了荷蘭的開拓精神和實用主義價值觀,能夠包容差異性,在許多領域走到了世界最前沿。

早在歐洲宗教氣氛濃郁的16世紀,荷蘭就已允許國內居民享有宗教自由。今天,荷蘭法律允許墮胎、性交易、安樂死和大麻使用,還是全球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公開營業的紅燈區和性工作者也一直為國人所好奇。

對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

大家也不會陌生。

圖:google新聞

荷蘭的高度開放性也得到國際社會青睞,荷蘭海牙不僅是荷蘭政府、王室、外國使館所在地,還被譽為國際司法之都,是國際法院、刑事法院、歐洲刑警與檢察官組織總部所在地。

實用主義價值觀武裝了荷蘭人的經商頭腦。阿姆斯特丹不僅是荷蘭的商業中心,也曾是世界股票與證券交易中心,荷蘭是現代公司制和股票業的始作俑者。荷蘭東印度公司(簡稱VOC)不僅與赫赫有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分庭抗禮,還是全球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世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創始者。

印有荷蘭東印度公司loga(瓷器中央)的中國外銷瓷

圖:大都會美術館

作為全球最早的上市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設有董事會,全球有2萬名員工,1萬名傭兵。即使用今天的經濟指標看,它的投資回報率也歎為觀止,公司從17世紀開始運營了近200年之久。

此後,荷蘭人還幫助奧地利人組建了奧地利東印度公司。今天,荷蘭在運營大型跨國公司方面依然經驗豐富,十分成功,例如皇家殼牌集團(Shell)1907年成立,橫跨荷蘭和英國兩國;聯合利華(Unilever)1929年由荷蘭和英國兩家公司合併,總部分別位於英荷兩國;大型化工與醫藥集團阿克蘇諾貝爾公司(Akzo Nobel N.V)是1994年由荷蘭和瑞典公司合併組成。

實用主義、重商主義和資源匱乏,加上開放的社會政策,推動荷蘭對外走出去,向全球拓展橙色版圖。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的總部大樓,位於現在的阿姆斯特丹大學校園內。

圖1、2:Wikimedia Commons

圖3:google map

全球橙色版圖

全球橙色版圖

荷蘭曾在全球佈局荷屬殖民地,除亞洲外,還涉及非洲的南非、迦納、模里西斯,南美的蘇利南、巴西、荷屬加勒比島嶼,以及美國的紐約、紐澤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這些地區今天仍保留了許多荷蘭的痕跡。

滑動查看荷蘭世界版圖

製圖:孫綠

👈

👈

非洲最大的橙色地帶是南非,南非自17世紀成為荷蘭殖民地,並被荷蘭人統治約250年,20世紀初的英布戰爭後,改為英國殖民地。

阿非利卡語(Afrikaans)也叫南非荷蘭語,作為荷蘭語在非洲的變種,至今仍是南非官方語言之一。16世紀末,西非的迦納和島國模里西斯也落入荷蘭之手,模里西斯(Mauritius)也源自荷蘭語,是荷蘭人為紀念莫里斯王子而取的名字。

荷蘭人贊·範裡貝克(Jan van Riebeeck)到達開普敦,創建歐洲人在南非的第一個據點。圖二為藝術家依此創作的畫作。

圖一則是停泊著荷蘭東印度公司貨船的開普敦港口。

圖:Wikimedia Commons

荷蘭在世界的另一大橙色地帶位於南美洲,曾由荷蘭西印度公司(GWC)管理,也是歷史最長的荷屬殖民地。

蘇利南位於南美洲東北部,自1551年荷蘭人首次建立殖民點以來,到1975年獨立,有400多年荷屬殖民地的歷史,荷蘭語也是蘇利南的官方語言。在加勒比海,還有博奈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3個荷屬海外特別行政區,以及阿魯巴、庫拉索、聖馬丁3個荷屬海外屬地。

荷蘭農場主與蘇利南奴隸

圖:Wikimedia Commons

在北美,世界大都會紐約的早期定居者,曾是荷蘭人,紐約舊稱「新阿姆斯特丹」,城區布魯克林(Brooklyn)1646年由荷蘭人建立,也被稱為「小荷蘭」,地名取自荷蘭語Breukelen,即荷蘭烏得勒支省的Breukelen城。美國總統也有許多荷蘭裔,包括馬丁·範布倫、胡佛、羅斯福等。

「新阿姆斯特丹」這一稱謂

首次出現在下面的這張古地圖中

圖:Wikimedia Commons

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現在雖屬英聯邦國家,但大洋洲的發現,卻要歸功於一位荷蘭探險家亞伯·塔斯曼(Abel Tasman)。

17世紀,塔斯曼從荷屬東印度的爪哇島出發,一路向南航行,探索「失落的南方大陸」。1642年他到達今屬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並以荷屬東印度總督安東尼·範·迪門的名字,命名這片島嶼為範迪門地(Van Diemen)。

亞伯·塔斯曼與其妻女

圖:Wikimedia Commons

此外,塔斯曼也相繼發現了紐西蘭、湯加、斐濟群島。紐西蘭(New Zealand)的國名最早由荷蘭語Nieuw Zeeland演變而來,根據荷蘭西南部的澤蘭省(Zeeland)命名,紐西蘭也就是新澤蘭省的意思。

塔斯曼的航海路線圖

圖:Britannica

最早航行至澳大利亞大陸的探險家也是荷蘭人,1606年,荷蘭人威廉·揚松(Willem Janszoon)是第一位到達澳洲大陸的歐洲人,澳大利亞也曾被稱為新荷蘭(Nouvelle Hollande)。

威廉·揚松是澳洲最早的開拓者

圖:busbybic.weebly.com

橙色異變,荷系混血

橙色異變,荷系混血

在全球佈置了龐大海外版圖的荷蘭人,與當地人通婚和幾個世紀的融合後,產生了一支獨特的荷蘭系混血人種,他們分佈在南非、印尼、蘇利南、斯里蘭卡等國家,成為獨特的風景。

阿非利卡人(Afrikaner)也叫布爾人(Boer),是南非和奈米比亞的荷蘭人後裔,信仰基督教加爾文教派,講由荷蘭語演變而來的阿非利卡語(Afrikaans)。

以阿非利卡語為第一語言的南非人口比例

圖:Wikimedia Commons

布爾在荷蘭語中,則意為「農民」,17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船員首次到達開普敦,建立了南非第一個荷蘭殖民地。

此後為對抗作為後來居上的英國人,布爾人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通過牛車大遷徙(Groote Trek)逃離開普敦,北上建立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並與南非土著人和英國人產生隔閡,爆發了與英國人的布爾戰爭。

阿非利卡人曾自稱是南非的決策者、永恆的特權階級。圖為1977年聯合國拍攝的紀錄片,一場足球比賽上意氣風發的阿非利卡人。

圖:UN, South Africa-The White Laager, 1977

二戰後,阿非利卡人掌握南非政權,在南非實施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自1948年開始直到1994年廢除,阿非利卡人也從曾經的特權階級一落千丈。

1991年種族隔離結束,一些曾是特權階級的阿非利卡人淪為貧民窟底層。

圖:ITV, White Poverty After the Apartheid

今天,許多耳熟能詳的明星、皇族和企業家是阿非利卡人,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女星查里茲·塞隆、摩納哥王妃夏琳,都是耳熟能詳的阿非利卡名字。

埃隆·馬斯克生於南非,父親是阿非利卡人

圖:telegraaf.nl

女星查里茲·塞隆是南非的阿非利卡人

女星查里茲·塞隆是南非的阿非利卡人

圖:Dior

印尼也有一支荷蘭後裔印多人(Indo),是荷屬東印度時期荷蘭人與土著的混血,主要聚居在瑪琅、巴達維亞、三寶壟、泗水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多人曾被日軍投入集中營奴役,被強迫勞動。印尼獨立戰爭爆發後,印多人開始陸續離開印尼回到荷蘭,或移居澳洲、美國等地。

荷屬東印度的印多人家庭

圖:wikiwand

在南美蘇裡南,荷蘭語是當代58%的人口的母語,蘇利南土著與荷蘭人的混血成為蘇利南土生荷蘭人。

在斯里蘭卡也有一支荷蘭混血群體伯格人(Burgher),他們是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康迪國留下的後代,語言混雜了斯里蘭卡僧伽羅語、荷蘭語和葡萄牙語。

蘇利南的土生荷蘭人

斯里蘭卡的荷裔伯格人

圖:wikiwand

圖:youtube

荷蘭的開拓精神為世界帶去曙光,全球諸多發達社會與經濟體諸如美國、南非、日本等,都受到荷蘭的深刻影響。

但荷蘭殖民者㛑留下了不光彩的歷史,印尼的強迫種植制度、南非最黑暗的種族隔離制度,根源於荷蘭殖民者的掠奪式統治。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949年印尼獨立;1962年西巴布亞脫離荷蘭,交還印尼接管;1975年荷蘭最後一個殖民地蘇利南獨立;1994年,曼德拉領導的非國大獲勝,南非阿非利卡人實施的種族隔離正式結束。荷蘭殖民系統早已在全球崩潰瓦解。

今天,我們沿著橙色地圖,重溫歷史,仍能透過層層重疊的文明,理解世界的複雜與多樣性。

相關文章

新加坡,總理要換人了?

新加坡,總理要換人了?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木昜 封面圖:FB@People’s Action Party 2022年4月,李顯龍官...

荷蘭在亞洲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荷蘭在亞洲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 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木昜 封面圖:©/Shutterstock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改編自浦源太郎同...

客家人的世界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客家人的世界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木昜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Shutterstock 金庸在小說中塑造了不少反清...

烏克蘭,移民全世界!

烏克蘭,移民全世界!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shutterstock 3月3日聯合國難民署表示,俄...

這個國家,被幾大家族牢牢掌控

這個國家,被幾大家族牢牢掌控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8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壹圖網 2022年5月,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之子、現年6...

印度土豪是咋找對象的?

印度土豪是咋找對象的?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及正文圖片:《印度媒人》(Indian Matchmaking) 2022年8月10日,網...

澳大利亞,窩裡鬥

澳大利亞,窩裡鬥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Shutterstock 2022年,繼法國、韓國、菲律賓等國領導人換屆後,澳大利亞也迎...

卡達壓榨印度人,太狠了!

卡達壓榨印度人,太狠了!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壹圖網 號稱「史上最壕」的卡達世界盃總投資超2200億美元,是1990年以來所有世界盃成...

錫金,如何走到亡國這一步?

錫金,如何走到亡國這一步?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壹圖網 2022年,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伊莉莎白二世去世了。「終結君主制」的話題再...

西班牙混血兒,獨立建國!

西班牙混血兒,獨立建國!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殺出個黎明 From Dusk Till Dawn (1996) 2022年卡達世界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