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進入12月,英國王室的這出大戲,也終於迎來了聖誕特別篇!

(圖:Newsweek)
兄弟間的反目與短暫和好、妯娌間的那些費盡心機的暗自較量、不同價值觀所帶來的劇烈衝突、圍繞著名與利所展開的愛恨情仇……

(圖:Glamour)
趕緊坐穩扶好,備好熱紅酒花生米兒,讓圈哥帶大家一起看看這場現實版的《王冠》!
1
毒瘤王室、種族歧視?
一部紀錄片引爆矛盾!
自從退出王室之後,哈里梅根與王室其他成員之間,就似乎陷入了一場拉鋸戰。

(圖:Page Six)
從此前的隔空喊話,到後來上奧普拉秀、出版自傳,哈里和老婆是卯足了勁兒爭取話語權;
而王室那邊,無論是出於維護王室形象還是維護自身形象的目的,已經當上國王的查爾斯和身為儲君的哥哥威廉自然也要給出相應的反擊。

(圖:每日快報)
這一次,哈里和梅根也直接開大了——夫婦倆與著名的「網飛(Netflix)」公司合作推出了一部紀錄片,名字就叫《哈里與梅根(Harry & Meghan)》。

(圖:TheWill Downtown)
上週,紀錄片預告片釋出。圈哥替大家圍觀了一下,不得不說,還蠻有「料」的:
影片回溯了哈里和梅根公佈訂婚訊息的一刻,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梅根還是蠻受歡迎的,一位主持人更是盛讚她為「王室的搖滾明星」;

(圖:Youtube)
看似甜蜜的婚禮過後,情況急轉直下。總的來說,哈里梅根這邊認為,王室內部有很強的等級制度,看似和諧,實則暗流湧動、處處是殺機。

(圖:Youtube)
他們認為,後來梅根風評急轉直下,是有人在背後故意放黑料、編故事,而一切的根源,還是對於梅根本人種族背景的歧視。

(圖:Youtube)
哈里更是在紀錄片中直言:「這是場骯髒的遊戲。」

(圖:Youtube)
為了證明這一點,哈里還拿自己的母親舉例子:「嫁入王室的女性總是生活在痛苦之中,而這種慘狀正是媒體想看到的。」
哈里表示,他不希望母親的故事在妻子身上重演,自己的很多舉動也都是為了保護家庭的無奈之舉。

(圖:Page Six)
最後,哈里更是放話稱:
「沒人知道全部的真相……但我們知道。」

(圖:Youtube)
此話大有要爆猛料、向王室徹底宣戰的意味,火藥味一下子就濃了有沒有?
那麼,王室到底有沒有虧待梅根?
其實,一開始不少王室成員都和梅根相處得不錯,例如愛德華王子的妻子蘇菲。
作為是王室裡的「熱心腸」大姐,自打梅根剛來,蘇菲就表示願意帶她儘快熟悉王室的環境。但後來蘇菲曾經委婉地表示,梅根似乎不太領她的情……

(圖:Eonline)
再說老父親查爾斯,自己也是從被父母「棒打鴛鴦」那個年紀過來的,對於哈里的感情其實沒有理由反對太多。就連哈里自己都承認,一開始父親對自己和梅根表現出了極大的支持。
想當初,梅根父親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來參加婚禮,孃家人只有一個媽媽,聽聞此事後,怕兒媳感到難過的查爾斯立即表示自己願意充當父親的角色,一路護送梅根到聖壇。

(圖:每日快報)
再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借王冠」風波,女王拒絕將來路有點不明的弗拉基米爾王冠借給梅根,據說是惹得梅根大發脾氣。哈里更是放話表示,自己未來妻子的要求應當被滿足。
據說,女王當時被氣得表示:「梅根戴什麼王冠應該由我來決定。」

(圖:每日快報)
但平心而論,後來女王選擇的這頂裝飾藝術風格的王冠也很好看,還是瑪麗王后在婚禮上戴過的。無論從樣式還是從歷史來說,都算是配得上梅根了。
而且,這一出借就是一輩子——王冠的佩戴權是終身的!

(圖:Pinterest)
當然,梅根這邊可能也有自己的委屈。
據透露,她在紀錄片中描述了自己作為外來者感到格格不入、被孤立的悲傷感。
她還表示,兒子阿奇出生後,有王室成員詢問孩子的皮膚「有多黑」,這狠狠刺傷了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心……
具體還有哪些苦水要倒,就要等到12月8日第一集播出才知道了。

(圖:Metro UK)
2
英媒放料反擊!
啃老不成懷恨在心?
爆料這種事,有來就有回。
就在預告片釋出的這兩天,向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英媒也放出了一些有關哈里梅根夫妻倆的猛料。
首先,有媒體指出,預告片中出現的幾段狗仔圍追堵截哈里梅根的片段,其實是被「移花接木」過來的,和他倆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其中的一段是英國藝人凱蒂·普萊斯 (Katie Price) 去年出庭時拍攝的,在預告片裡被映象翻轉了一下:


(圖:天空新聞)
還有一段則來自於2016年電影《哈利波特》的首映式,那時候哈里和梅根甚至都還沒認識:


(圖:天空新聞)
總的來說呢,就是哈里梅根又當又立,退出王室還想啃老。

(圖:Vogue)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菲利普親王去世,沉浸在悲痛中的女王就把家裡的事兒交給查爾斯去處理。期間,已經正式退出王室的哈里不斷給爸爸打電話,主題就是變著法兒地要錢。
查爾斯不堪其擾,於是讓兒子有事寫郵件給自己的助理。

(圖:每日快報)
在爸爸這邊受了委屈的哈里,又轉向最疼自己的奶奶尋求支持。然而,女王的意思也很明白——比起直接給錢,她更希望哈里能心平氣和地和家裡人談一談。
據說為此,女王還特意找到查爾斯,希望能緩和一下兩人的關係。沒想到,在氣頭上的查爾斯直接向女王表示:「我又不是銀行。」

(圖:NBC News)
其實,哈里梅根缺錢也是有說法的。兩人搬到美國之後,在加州置辦了一座豪宅,不過現在身上還揹著高達950萬美元的貸款。
再加上老婆梅根比較要面子,衣服首飾要最好的,出行也要坐私人飛機,再加上兩個孩子的撫養費,一年的安保費,林林總總算下來不是一筆小數目,也難為哈里手頭緊張。

(圖:The Irish Times)
但硬要說查爾斯偏心、一毛不拔,其實也不是這個理——根據王室官方公佈的資料,2020-2021財政年,查爾斯就給了哈里200萬英鎊。
也許是覺得王室出手不夠大方,夫婦倆只能另求途徑賺點外快。例如此前哈里王子的自傳《備胎》,就簽下了高達3500萬英鎊的合同;即將播出的這部紀錄片,也將為他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哈里和梅根路子越走越野,不斷參加節目、爆王室猛料,這下徹底惹怒了爸爸和哥哥。

(圖:The Australian)
據說,目前查爾斯和威廉緊急會面,正在商討該如何應對紀錄片中的內容。更有訊息人士表示,查爾斯可能正在考慮撤掉哈里和梅根的頭銜。
這下,哈里和梅根也屬實有點慌了。要知道,頭銜也一直是倆人的一塊心病。女王去世後,夫妻倆就曾經就孩子的頭銜問題找查爾斯談話,並表示沒有「王子」「公主」的頭銜對兩個孩子不公平,也讓他們「不那麼安全」。

(圖:People)
然而,當時的查爾斯正處於喪親之痛中,本就無心思量這樣的事情。一番思量後,查爾斯還是拒絕了這一要求,這讓夫妻倆更感加憤憤不平。
總之,雙方就陷入了來回爆料、來回討價還價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本家務賬,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
3
王室兄弟暫緩紛爭?
王妃妯娌暗自較勁!
再回過頭說說威廉和凱特。最近一週,榮升威爾士親王和王妃的兩人正在出訪美國。這也是女王去世後,他們第一次以儲君的身份出訪海外。

(圖:每日郵報)
由於本次出訪活動的重點在於環保問題,為了呼應主題,在作為環保獎項Earthshot的頒獎晚宴上,凱特特意準備了一條鮮綠色的長裙,搭配從婆婆黛安娜那裡繼承來的祖母綠珠寶,優雅又吸睛:

(圖:ELLE)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裙子是凱特花了100美元租來的「二手」禮服,也是有心在契合環保理念了。

(圖:OK! Magazine)
然而,這邊威廉和凱特夫婦兢兢業業刷好感,那邊弟弟弟媳在瘋狂埋坑、「拋炸彈」。紀錄片預告片放出的時間,恰好是威廉凱特在美國進行訪問的時間。
更要命的是,繼母卡米拉那邊也出了岔子。前段時間,卡米拉在白金漢宮舉行了招待會,目的是希望提高公眾對性別暴力的關注度。
然而,在這次宴會上,威廉王子的教母哈希夫人卻被曝出不當言行——
她反覆追問一名英國出生、長大的黑人女性活動家「到底從非洲的哪裡來」,歪打正著地坐實了哈里梅根對於「王室內部存在種族歧視」的指控。

(圖:NewYork Daily News)
事情一出,威廉凱特趕緊派了一位發言人。在講話中,這位發言人表態稱:「種族主義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
然而,輕飄飄的一句話,聽起來沒有什麼說服力的樣子。這下好了,不少美國人也開始為自家的王妃梅根抱不平,認為是威廉凱特欺負了弟弟和弟媳,害得人家被迫出走。

(圖:CBS News)
不過,有意思的是,最近的一份檔案顯示,威廉和哈里的「兄弟之爭」,似乎有些緩和的意味。
本週, 兄弟倆聯名簽署了一封信,讚揚他們共同支持的慈善機構的工作,並向一個兩人「都熱愛和崇拜」的家庭表示致敬。
這一資訊是威廉和哈里共同致以亨利·凡·斯特勞賓茲(Henry van Straubenzee)紀念基金的——該基金是一個為紀念兄弟倆已故的朋友亨利·凡·斯特勞賓茲而設立的非營利組織。

(圖:Henry van Straubenzee Foundation)
2002 年,當時年僅18 歲的亨利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而他本來已經訂好了下一年去烏干達學校做義工的行程。
如今,威廉和哈里都是該慈善機構的贊助人,該慈善機構支持學校並幫助建造、修復和改善建築物,致力於讓孩子們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圖:The Overtimer)
檔案中可以看到,威廉和哈里分別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自打「王室內戰」開啟之後,兄弟倆聯署發檔案,確實還是第一次。

(圖:Twitter)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至少凱特和梅根兩個人,還是較著勁兒的。
還記得哈里和梅根的紀錄片嗎?根據目前釋出的訊息,第二集將於12 月 15 日發行——與凱特王妃主持的聖誕頌歌儀式「恰好」撞了日子。

(圖:鏡報)
到時候兩人還會各出什麼奇招,就讓我們廣大吃瓜群眾拭目以待了……
(英倫圈綜編,編輯:小梨;參考來源:BBC新聞、天空新聞、《每日郵報》、《鏡報》、《每日快報》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