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名古屋植物學沙龍

名古屋是從京都去東京路上的必經一站,搭新幹線只要三十來分鐘即可抵達。這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日本最大的國際貿易港,經濟實力雄厚。但若問起名古屋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當地出身的朋友卻連連搖頭,講出許多自嘲的段子。「我們名古屋除了名古屋城什麼都沒有,而城還是新建的呢,坐電梯就直接上去了!」「名古屋老是上那種‘再也不想去第二次’‘沒意思’的排行榜。」關於名古屋的奢華風氣,也有不少傳說。比如泡沫經濟時代,名古屋人家結婚,必有裝飾著紅白吉祥綢帶的大卡車裝滿嫁妝浩浩蕩蕩前往新房,婚車也極氣派,甚至會從車窗往外撒錢,充分滿足沿途住民的觀賞趣味。如今當然沒有這樣的場面,但依然留有名古屋婚禮排場大的傳說。

名古屋城(圖|維基百科)

名古屋城(圖|維基百科)

我也曾趁著去東京之便,中途在名古屋住一晚,坐電梯上過名古屋城的天守閣,吃過有名的名古屋走地雞,感覺都還不錯。難忘的還有德川美術館,收藏主體是尾張德川家的舊藏,從展品到圖錄都稱得上璀璨輝煌,不愧御三家中級別最高的一家。我每每以這些理由向名古屋朋友解釋貴地其實很好玩,此外還有不少有意思的舊書店,但他們多數時候不太相信的樣子,認為是我的客套而已。

其實,名古屋除了昔日尾張藩留下的種種貴重文物,還有大量本草學、植物學、博物學資料。這裡曾有著名的的本草學研究團體,或曰植物學沙龍,取神農嘗百草的中醫學典故,名曰「嘗百社」,參加者有藩士、醫師、儒者,還有民間愛好者。他們在尾張地區的山野中採集植物標本、描繪圖譜、積極吸收蘭學知識、出版專著,形成了獨特的傳統,與江戶、京都的植物學研究團體呈鼎足之勢。當時,江戶聚集了來自全國的物與人才,有名為「赭鞭會」的本草學、植物學研究團體——傳說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知其平毒寒溫;京都儒學傳統深厚,加上緊鄰的大阪有財力雄厚的豪商使得進口、生產、消費圖書等資料成為可能,上方一帶(即京都、大阪一帶)的本草學、植物學研究風氣極盛。比如對《本草綱目》加以註釋考訂、撰成《本草綱目啟蒙》的小野蘭山就是京都人。蘭山曾在京都丸太町開設私塾眾芳軒,門生眾多。他晚年受幕府之命到江戶擔任醫學校教授,最後埋骨江戶,也是江戶到明治年間日本國內西學東移的典型一例。

小野蘭山著《本草綱目啟蒙》(文化二年[1805]跋,眾芳軒藏版)卷首(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那麼,為何名古屋也會出現如此規模的植物學研究團體?首先當然是因為尾張藩是德川幕府的第一親藩(即由德川家康子孫統領的藩,其中規格最高的是「御三家」,被允許使用德川之姓,有資格向德川幕府提供候補繼承人,御三家中以尾張藩地位最高),人才充足,重視學問;其次是尾張藩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多樣,北有木曾、美濃,南有伊勢、志摩、熊野,為藩士提供了觀察、採集植物標本的廣闊場所。江戶時代,人們不能自由離開所屬的藩國,因此京都人只能在周邊的比叡山、伊吹山一帶採集植物,而將軍腳下的江戶人受到的行動制約則更嚴格。與之相比,尾張地區作為本草學、植物學、博物學的天然課堂,條件要優越很多。

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長女千代姬嫁妝之鏡臺,千代姬三歲時許婚尾張德川家二代藩主光友,嫁妝取材自《源氏物語》,極盡豪華絢爛,統稱「初音的排程」,今為日本國寶。(圖|德川美術館圖錄刊行會編《德川美術館》,1962年)

明治年間,尾張藩醫大河記憶體真(1796-1883)留下一篇關於嘗百社來歷的文章,迻譯如下:

在本藩松平君山提唱本草之後,文化年間,稱為本草會。淺野春道(號鵲巢,親炙蘭山)、水谷助六、大窪太兵衛、岡林清達、柴田洞元(號溶溶齋,著《日用藥品考》)、西山玄道(重敦,本生父)、淺野文達之外,多來相會。攜來藥物鑑定,相競中與不中。亦有讀《本草綱目》者。藥戶山口喜兵衛者,出櫃內舶來藥品,撰其日出品(譬如麻黃櫃內有麻黃之實,或混入雜草之類)。

餘弱冠時臨其席,其後,水谷助六、石黑濟庵、伊藤瑞三、大漥太兵衛、餘等繼其會,考究本草之業,相與輪會,每月十七日會於大漥宅。其後,吉田平九郎、大漥舒三郎(太兵衛之男)、伊藤圭介等亦加入,乃愈盛也。時於寺院、自家設博物會。此為文政年間事,此時初命名為嘗百社(社名乃餘所命,亦撰劄子)。其後,水谷義三郎(助六義子)、松井信一等亦加入。

文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尾張藩的儒學家、本草學家。首先是開風氣之先的松平君山(1697-1783),他是江戶中期尾張的儒學者,母親是江戶初期儒學家堀杏庵(1585-1643)的孫女。他在1776年出版《本草正訛》,辨別植物和漢名,考訂李時珍所說之正誤,並指出日本本土所產藥物之優劣,雖然日後伊藤圭介等學者稱此書不乏謬誤,仍被視為尾張地區本草學研究的先聲。此書正文雖用日文寫成,但撰寫體例與傳統儒學專書一致,序文稱君山「精於本草,自明於三百篇始也;明於三百篇,自工於詩始也」,自他八歲起就學作詩,研究「盛唐之音」,追溯「風雅之源」,可見其對本草學的興趣出於儒學者的本性。

松平君山著《本草正訛》卷首,安永五年(1776)橘枝堂、風月堂刊(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自《本草綱目》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初期的學者文人對此書都抱有強烈的興趣,紛紛研究、翻刻、考訂、正訛。君山也稱,「李時珍《本草綱目》蒐羅群書,舉綱分目,千古不刊之書」。只是轉引的紙上之談甚多,因此有必要甄別考證。不似日後本土意識更為強烈的學者,對中國學說採取平視甚至俯視的態度,君山的措辭很謙虛,認為這是《本草綱目》的「白璧微瑕」,而自己是「蒼蠅點黑」。

淺野春道(1769-1840)是小野蘭山弟子,曾遊學長崎,歸鄉後開業行醫,後被選拔為名古屋藩藩醫,在本草會成員中地位頗高。

頂花售賣的白川女,京都新聞社編《京の女人風俗》(河出書房新社,1963年)

土田麥僊繪大原女,1927年

土田麥僊繪《大原女》,1927年

水谷助六即水谷豐文(1779-1833),出身本草學世家,經春道介紹求學蘭山門下,後任職於尾張藩御藥園,撰述極夥,是尾張藩本草學、植物學研究群體的核心人物。他曾在藩內各地採集植物,留下許多采藥記錄,今藏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文化十三年(1816)五六月間,他去熊野採藥,日記為伊藤圭介舊藏,不僅記錄每天採集的植物品名,還隨手記錄沿途所見風土物產。比如五月廿二日,「農業乃婦人第一要務。志摩、伊勢、熊野等地婦人皆以頭頂物,可負任何物品」, 另外畫了三個頭頂負物的小人,分別是「以鍬勾住小便桶頂於頭上」、「頭頂秧苗桶」、「頭頂柴薪」。從前京都大原、白川一帶的女性也以頭負柴薪花束至街中售賣,被視為都中風雅,繪畫詩文中描摹極多,如今京都十月下旬的時代祭上還專有大原女、白川女的隊列,重現昔日山野女子載花負薪入市中的風景。

水谷豐文熊野採藥記所繪頂物婦人

水谷豐文《熊野採藥記》所繪頂物婦人

豐文還是狂熱的牽牛花愛好者,撰有《牽牛花集》《朝顏雜記》等各種關於牽牛花品種、形態的記錄,還有一冊《朝顏圖譜》,用當時尾張藩植物學愛好者群體熱愛的「印葉」之法,拓印了幾種牽牛花葉。這種拓印植物的做法據說自西方傳入,尾張藩的植物學者通過閱讀西方植物學書籍和與蘭學家交流而習得此法,大量運用於標本採集記錄中。同樣出身尾張藩、活躍於幕末至明治年間的植物學家伊藤圭介也是印葉法的愛好者,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有他一幅刺人參(針蕗)的印葉圖,紙上為巨大一片刺人參葉,是他壯年時代採自日光白根山中(位於栃木縣與群馬縣交界地帶,標高2578米)。

水谷豐文拓印的牽牛花

水谷豐文拓印的牽牛花

水谷豐文拓印的牽牛花

伊藤圭介所拓刺人參葉圖(圖|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由這段記載可知,當時祖孫幾代同為嘗百社成員的現象很常見,如水谷義三郎(1807-1847)是豐文養子,義三郎養子也沿襲「助六」之名,繼承了家學。初代大窪太兵衛(1763-1824)名光風,號薜荔庵;養子舒三郎即大窪昌章(1802-1841),著述頗多,繪有各色植物譜、蟲譜、動物譜,他也是嘗百社的拓葉名手,有《本草摺影》傳世;其子安治(1826-1893)亦專精本草學、植物學,晚年病重,命家人將平生採集的植物標本掛滿牆,感嘆「世間無物美及此也,嗚呼,已無遺憾」,就在滿足得情緒中離世了。西山玄道(1752-1843)是尾張藩的醫師,故鄉在美濃國山中,原姓伊藤,成為村醫西山家養子後,長子後來成為大河內家的婿養子,即上文作者大河記憶體真(1796-1883),是尾張藩主的御用醫師;次子就是伊藤圭介,重新繼承美濃山中的伊藤家。

大窪昌章繪植物圖

大窪昌章繪植物圖

西山玄道和這兩位兒子都很長壽,但圭介的長子、次子、三子相繼夭折,只好將傳承家學的希望寄託在五女之子篤太郎身上。這位篤太郎也是嘗百社一員,而他出生後不久已到了明治時代,從小在移居東京的祖父身邊長大,18歲留學劍橋大學,後來輾轉各地中學任教。江戶時代名古屋植物學研究的傳統,到明治年間,已向政治、經濟、學問的中心東京大幅遷移。博物學研究者磯野直秀稱,「伊藤圭介在明治三年(1870)受新政府之命移居東京,嘗百社失去了核心人物。最終,嘗百社也未能出現能順利度過時代激變的有力新領導人」,「靜靜從歷史上消失了」。

不過,如今名古屋有一座號稱全日本佔地面積最廣、飼養動物數量最多的東山動植物園,其中暗藏著名古屋植物學、博物學研究的傳統脈絡。1932年,東邦瓦斯株式會社向名古屋市政府捐資,作為植物園的建設費用;同年九月,名古屋博物學者梅村甚太郎(1862-1946)率領名古屋博物學會向市政府提交申請,要求開設植物園和標本庫;1937年3月3日,東山植物園順利開園,建有日本最古老的溫室。這位梅村甚太郎出身三重縣,曾問學伊藤圭介門下,與牧野富太郎亦有交流,後定居名古屋,輾轉各處學校任教,人們稱他是「伊藤圭介最後的弟子」「最後的本草學家」。

名古屋市東山植物園園內(圖|維基百科)

名古屋市東山植物園園內(圖|維基百科)

就在名古屋植物學沙龍消失的同時,名古屋作為「中京」重鎮,開通鐵路、運河與港口,逐漸成長為關西、關東之間的大型工業城市。二戰結束後,名古屋的軍需工業向民政工業轉型,高速經濟發展時期,這裡成為汽車、紡織等重輕工業的重鎮,離今日人們的「名古屋印象」也越來越近。

蘇枕書專欄丨北白川畔

蘇枕書

蘇枕書

客居京都

愛好養花種菜

著有《有鹿來》等作品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原題《名古屋的植物學沙龍》。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一覽扶桑立場。除特別註明外,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