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4號颱風穿越了日本列島,幸好沒有正面襲擊東京,但是,東京還是下了兩天的雨。
昨夜經過東京車站,細雨中的車站被廣場上溼漉漉的地映照出一個美麗的倒影,那一份寧靜,不只是百年建築的唯美,更有一份現代大都市的浪漫。
於是,我扔掉雨傘,用手機拍了以下這一段視訊。
日本是亞洲最早發展鐵路列車的國家。早在1872年(明治4年)就已經開通了東京的新橋車站至橫濱車站之間的第一條客運鐵路線。
東京車站是一座百年老站,它位於日本皇宮的正對面,1908年正式動工興建,經過6年的建設,於191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那一年,剛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開業時的東京車站
東京車站是由日本建築設計師辰野金吾和葛西萬司設計,兩人是設計事務所的共同合夥人,施工單位是大林組,目前依然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公司。
東京車站的設計風格是完全的歐式,設計師辰野金吾曾經留學英國,遊歷了歐洲許多國家,後來擔任過東京大學校長。一般認為,東京車站的外觀設計是參考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造型,但是,顯然比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更加豪華漂亮。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
東京車站是一個磚混結構的建築,所有的紅磚都來自於鄰近的埼玉縣深谷市,屋頂使用宮城縣產和西班牙產的石板和銅板。整個建築高三層,全長330米,最初的總建築面積為9545平方米。
東京車站與皇宮之間的那一片土地,稱之為「丸之內」,目前是日本最大的中央商務區(CBD)。車站正面有三個門,分別為北門、中央門和南門。其中北門和南門是一般乘客進出的地方,而中央門被稱為「天皇之門」,只有天皇和皇族成員搭乘列車時才會開啟使用。


東京車站的中央門,各國大使遞交國書也從這裡坐馬車前往皇宮。
北門和南門均為穹頂型建築,穹頂有極為漂亮的裝飾,雕刻有12生肖表示東西南北12個方向。

東京車站的南門穹頂
1945年,美軍轟炸東京時,也沒有忘記東京車站,整個車站雖然沒有被全部炸燬,但是,屋頂部分基本被掀。所以,在1947年修復時,原來的三層建築改成了二層。為迎接建站100週年,從2007年開始,東京車站開始了「復原」工程,按照100年前的設計圖紙,完全復原於原來的三層建築樣式。但同時又融入了現代的建築技術,尤其是增加了地下耐震裝置。
2012年,恢復了原貌的東京車站終於與人們見面,建築學家們的評論是「還可以使用100年」。
修建後的東京車站擴建了站前廣場,使得廣場成了人們遊玩休憩的地方。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東京車站還是原來的風貌,但是其內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東京車站的新幹線站臺
首先是在1929年,在東京車站的東側,建設了八重洲出入口,並構建了北、南、中央三個地下通道,可以從丸之內口通過地下通道走到八重洲口。
如今,東京車站上下四層,有18條新幹線列車、輕軌與城際快速列車、地鐵列車在這裡始發與交匯,一天出發和到達的列車班次多達4000個,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東京車站的始發列車直接連接了33個。車站一天上下的乘客多達8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
東京車站不僅是客運站,而且還是一個商業中心,車站裡不僅有豪華而古色古香的五星級酒店,還有大丸百貨公司,同時還有100多家商店和餐飲店,是吃住行於一體的綜合設施。

車站內景

如何確保一天80萬名乘客的便捷乘車?
東京車站做了四點:
第一, 進出車站不搞安檢。
第二, 計程車下車地點與城際列車的站臺的直線距離為50米,與新幹線列車站臺的直線距離為150米,開車前10分鐘到達車站,都可以順利搭乘上列車。
第三, 整個車站沒有候車大廳,乘客直接到站臺候車,隨到隨走,跟搭乘公交車相同。
第四, 可以買一張入場票(140日元,約7元),直接可以到列車站臺(包括新幹線)送客接客,或者吃飯買東西(有效時間為2小時)。

日本人以前沒有在照相館之外的地方拍婚紗照的習慣,最近幾年,在香港、台灣的婚紗公司的帶動下,日本的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在室外拍攝婚紗照,於是,東京車站成了最有名的婚紗照網紅打卡地。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只要你去東京車站前的廣場兜一圈,總能看到不少的戀人以東京車站為背景,拍攝人生最重要的一景。

我曾經問過一家婚紗攝影公司的社長:「為啥大家都喜歡跑到東京車站去拍婚紗照?」
他回答說:「百年車站,百年好合」。
なるほど(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