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4月不僅是春暖花開的月份,更是新一年的財政預算實施、學校開學、
公司新人入職等活動開始的月份,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單單選了4月呢?
今天使館君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什麼是「年度」?

這裡所說的「年度」和自然年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年度」是基於某一特定目的對時間進行的劃分,像是「會計年度」「財政年度」「穀物年度」等。不過單獨提到年度的話,主要是指政府機構和企業等使用的「會計年度」。這個年度可以和自然年同步設置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當然也可以設置成別的時間,而日本的會計年度就是每年的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
日本政府正式把會計年度制度化是在1869年(明治2年)。剛開始是從10月開始到次年的9月結束。由於還在摸索階段,在明治初期進行了多次調整。比如1873年(明治6年)改為了和自然年相同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而1875年(明治8年),又改成了7月開始。直到1886年(明治19年),會計年度再一次進行了變更,改為從4月開始到次年3月結束,此後就再無重大變化,一直沿用至今了。

為什麼是4月呢?

其實這個問題在日本國內也是說法不一,下面介紹2個流傳最廣的說法。
說法1→稅收從大米到貨幣
在江戶時代,稅收主要是用大米上繳的,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稅收中貨幣的份額逐漸增多,在明治時期的「地租改正」時,正式改為用貨幣支付。這意味著農民必須完成農作物的收穫、販賣之後才能夠支付稅金。再加上政府對收繳的稅金賬目進行處理的時間,這一過程前後需要幾個月,因此為了配合農收的季節,把年度的結束時間定為3月底,正好可以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
說法2→解決赤字問題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消除當時的預算赤字。明治年間,政府面臨陷入大量預算赤字的危機,為了解決赤字,在1886年(明治19年)將本應於7月開始的新年度改為4月開始,這樣明治18年度就縮短為了9個月,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那一年的財政赤字。


一年之始在於春

之前使館君也給大家講過日本大部分學校的入學時間都在4月,當然除了學校,很多企業的入職時間也是4月,這樣才方便接收畢業生。而對於有大量海外業務的公司來說,為了與全球商業活動的節奏保持一致,也有一些公司將財政年度改成了每年的1月到12月。為了配合其他國家的畢業時間,一些公司還會為留學生設置4月以外的入職時間,或者引入全年的招聘制度。
雖然年度的起止時間在不斷變化,不過最深入人心的還是4月開始。也因此,3月作為告別過去,開始新生活的時節,對很多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個春花爛漫的時節,讓我們再一次告別過去的一年,向著那些去年沒能完成的目標,再一次出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