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éa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七
封面圖:©/Shutterstock
法國 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就拿禁毒這事來說吧,政府態度左右衝突、搖擺不定:一時間如怒目金剛,誓與毒品不共戴天;一時間卻扛不住現實壓力,隨時打算躺平。
首先,法律是鐵面無私的。《公共衛生法》第l 3421-1條寫的是白紙黑字,濫用毒品屬於違法行為,最高可判處1年監禁和3750歐元罰款。
當然,與所有的刑罰一樣,這些都是最高量刑,落實到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法官保留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吸毒者被捕後,一般不會真的被判進監獄服刑,而只是罰款,另外同時接受醫療、心理等方面的戒毒教育。但是,不管手段是軟是硬,至少在法律條文上,「禁毒」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疫情期間,法國警察持續搜毒
圖:FRANCE 24
然而,與此同時,法國又在實驗一條「科學吸毒」的道路。2016年,法國在巴黎和斯特拉斯堡兩個城市,設立了合法的吸毒室。
癮君子可以在政府建立的吸毒室裡放心地注射海洛因。吸毒室工作人員必須保證吸毒者的匿名權力,以免他們暴露身份,或者遭到警察搜查。吸毒室目前還屬於實驗性質,試行期6年。政府信誓旦旦地宣稱,設立吸毒室是法國「衛生系統現代化」的其中一環。
一方面,吸毒違法,理應受罰;另一方面,安全嗑藥,政府護航。面對社會毒瘤,又抵抗,又順從。菊花臺倒映明月,愛恨就在一瞬間~~這種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和諧場面真是令人擊節讚歎。

巴黎吸毒室所在地
圖:Europe 1

斯特拉斯堡吸毒室所在地
圖:lalsace.fr
吸毒室到底是個什麼鬼?
吸毒室的官方名稱是「低風險消費室」(Salle de consommations à moindre risque)。光是這個藏頭露尾的名字,就暴露了法國政府暗搓搓的小心思,命名只強調「低風險」、卻不指明「消費」的是什麼東西。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種避重就輕的做法,就是把對民眾的心裡刺激降到最低限度,把吸毒室包裝成「綠色無公害項目」推行下去。
政府的這種顧慮當然不無道理。巴黎吸毒室開張的過程就十分曲折。周圍居民聽說自家街區要開吸毒室,群起而攻之,鬧遊行的鬧遊行,掛橫幅的掛橫幅,導致「吸毒室」的選址幾度變化,最後才落地實施。

圖:vice.com
跟大眾想象中的邪惡場所不一樣,吸毒室內其實一點兒都不陰暗,反而乾淨明亮。巴黎和斯特拉斯堡的兩個吸毒室都建立在醫院裡,內部也是標準的醫療機構配置,清潔衛生有保障。
吸毒室只提供吸毒的場所和注射設備,不提供毒品,也不允許現場買賣毒品。吸毒者自己攜帶毒品,在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下,使用滅菌器材,自行注射毒品。之後,吸毒者還可以在專門的休息室小憩片刻,也可以和專業人士進行社會和醫療諮詢。

乾淨明亮的吸毒室
圖:iau-idf.fr

吸毒時會有專業醫療人員監督
圖:l’EXPRESS

阿爾薩斯吸毒室的注射套組
圖:FRANCE TV INFO
巴黎吸毒室的開放時間是早上9點半到晚上8點半,而且全年無休,就連週日和節假日都開門。眾所周知,法國人和週日上班不兼容,銷售生活必需品的超市都做不到週日全天開門,吸毒室居然做到了。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悠閒的週日午後,家樂福大門緊閉,你兜裡揣著錢卻買不到白菜;但吸毒室卻向流浪街頭的癮君子敞開大門,讓他們在舒適敞亮的房間裡吸白粉。你心中泛起不平的漣漪,這時突然意識到,吸毒室之所以能夠建立運營,是你交的稅,這麼一想是不是更加無語凝噎了?

吸毒室的接待前臺
圖:lalsace.fr

在吸毒室裡喝咖啡休息的吸毒者
圖:l’EXPRESS
吸毒室是一項社會實驗,2016年啟動,試行期6年,也就是到明年,檢驗成果的時候就要到了。於是,法國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所(簡稱Inserm)於2020年進行了一項獨立調研,評價吸毒室的效用,這項研究涉及到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和社會學,動員了4個研究小組的40多位科學家。今年5月,研究報告終於出爐了。

法國官方的吸毒室研究報告
出於好奇,我從Inserm官網下載了這篇報告,打開一看,居然長達349頁!然而,真正讓人震撼的不是篇幅,而是這本報告對吸毒室的鑑定結果,即:吸毒室大大的好,請國家放心推廣!
在一年的時間裡,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小組對巴黎和斯特拉斯堡的665名吸毒者進行了跟蹤調查,並將沒有吸毒室的波爾多和馬賽市作為對比,從三大方面考察吸毒室給個人及社會帶來的變化。
一.有了吸毒室,吸毒更健康
首先,吸毒者不再共用注射器,減少了愛滋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疾病的傳播。其次,由於吸毒室有專業醫療人員監督,而且使用安全設備進行注射,減少了不當注射帶來的併發症,例如注射部位膿腫、非致命過量注射等問題。因此,定期去吸毒室的癮君子,去急診室就診的次數也減少了。
吸毒室是建立在醫院裡的,這是否意味著癮君子有機會得到更多的醫療護理?調查結果是否定的,不過研究人員非常樂觀,報告認為現在法國的吸毒室設施還比較新,有一定的侷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通過將吸毒室與其他服務或專業護理人士更緊密地聯繫起來,這些侷限性可以得到克服。

法國電視臺的討論:是否要將吸毒室常態化
圖::C NEWS
二.有了吸毒室,社會更安定
在設立吸毒室之前,癮君子們往往在大街上、公園裡等公共場所吸毒。吸完毒以後,毒品包裝、用過的注射器等就隨手被遺棄在公共空間。研究指出,自從吸毒室開放以來,附近區域的毒品垃圾減少到原來數量的三分之一。在公共治安方面,對比分析顯示,使用吸毒室的癮君子最近犯下的罪行比例明顯低於非使用者。
研究人員還調查了法國人對待吸毒室的態度,調查結果也刷新了大眾的視網膜。居然有80.2%的法國人贊成吸毒室,75.9%的法國人贊成開設新的吸毒室,55.1%的法國人贊成在自己的街區開設吸毒室。報告認為,雖然這個問題在當地居民協會中仍然存在分歧,但被批評的往往不是吸毒室項目本身,而是其在住宅區的位置。

在公園裡聚眾吸毒的癮君子
圖:FRANCE 24
三.有了吸毒室,國家更富強
現代社會,任何政策都要講究投入產出比。吸毒室的經濟貢獻如何?
根據醫學經濟評估顯示,使用吸毒室的人員可以規避不少醫療風險,進而節省了國家醫保負擔的費用。以吸毒室運營10年時間推算,這部分節約的金額為1100萬歐元。但是,這些費用並不能抵消在10年內建立和運行吸毒室的成本。
但是,這篇報告依然認為,吸毒室對國家財政來說是划算的買賣。
首先,雖然吸毒室的成本大於直接收益,但這是公共醫療設施的共同特徵,對比法國已經實施的其他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而言,吸毒室的成本效益比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吸毒室還能創造更多間接收益,例如對吸毒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社會活動產生積極影響,使他們成為更高質量的勞動力,從而創造更多財富。
總之,這本349頁的報告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咱們甭費力禁毒了,文明吸毒才是正途。

法國衛生部長和巴黎市長視察吸毒室
圖:l’EXPRESS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毒癮,法國為什麼會走上「躺平」的道路?我找了周圍的幾個法國朋友,詢問他們的想法,其中一位大姐的回答非常生猛:
這就好像一個女人不幸遭遇強姦犯,她呼喊掙扎,卻終究體力不敵。眼看惡人就要得逞了,她無奈之下只好與之協商,表示不再反抗,願意配合,但只求強姦犯帶上避孕套。這——就是吸毒室的故事。

巴黎北郊的癮君子聚集地
圖:Le Parisien
悽慘嗎?悽慘!屈辱嗎?屈辱!但是,認識到目前的困境是無法改變的,那麼就只能先接受下來,儘量在無力迴天的悲劇中謀求一絲安全,最起碼可以減少災難的代價,不至於滿盤皆輸。
法國之所以提出這樣「科學吸毒,利國利民」的改革試點方案,並非一時頭腦發熱,憑空想象,而是多年禁毒鬥爭中形成的清醒認識。
在法國,因毒品犯罪而被捕的人數在過去20年裡翻了一番。

法國各類毒品犯罪數量逐年增長
圖:vih.org
在被指控濫用毒品的違法者中,83%為單純吸毒,9%為使用並銷售毒品,6%為販運毒品,2%是其他類型的犯罪。因此,警方打擊毒品的活動主要就是查禁吸毒,而且比例越來越高。
毒品屢禁不止,如果還以「零毒品社會」為目標,以懲罰手段來控制吸毒的話,就顯得越來越虛幻,甚至有害了。說虛幻,是因為有限的警力根本無法遏制吸毒人數的快速上漲;說有害,是因為懲罰吸毒者,會迫使他們轉向更危險的用藥行為,或者有組織犯罪。
這成為吸毒室建立的依據和前提。因此,法國決定跳出原有的禁毒框架,重新評估治理策略,選擇與毒品和平共存,將毒品對公共安全以及人民健康的衝擊,控制在社會運作負載允許的範圍之內。

在吸毒室裡安全注射毒品
圖:FRANCE 24
、
有了巴黎和斯特拉斯堡的成功經驗,法國其他久受毒品之苦的大城市也躍躍欲試,近幾個月以來,里爾、波爾多、馬賽等城市都在籌備類似的項目。從此以後,毒品室不再是激進前衛的社會實驗模型,而將真正轉變為法國大都市標配的基礎設施。
大家怎麼看呢?吸毒室,到底是投降派的自暴自棄,還是現實主義者的無上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