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本人,把多少中國典籍搬到了日本?

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曾寫下膾炙人口的《日本刀歌》這首詩,這首詩在盛讚宋代商人舶來的日本刀精良無比之外,更是慨嘆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許多中國典籍在中國失傳,流傳到日本,其中有詩句雲: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辭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鏽澀短刀何足雲。

那麼古代日本,究竟有多少典籍被搬到了日本,究竟是誰搬去的呢?

徐福把焚書坑儒以前的典籍運到日本了嗎?

其實歐陽修在這裡也有搞錯的地方,那就是徐福東渡、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日本是不是藏有許多在中國佚失的典籍呢?確實很多。

徐福的事蹟,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兩字同音異型)。據《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一直希望長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有神仙居住,神仙那裡有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聽罷肅然起敬,齋戒沐浴,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福東渡圖(江戶時代,歌川國芳繪)

徐福東渡圖(江戶時代,歌川國芳繪)

公元前213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四年,秦統一中國第八個年頭,博士齊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的會議上厚古薄今,提出恢復周朝的封建制,丞相李斯反對,他認為時代變化,制度應該隨之變化,不應該以古非今。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的史書都焚燬;《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擔任博士官的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令郡守和郡尉燒燬;有敢偶語《詩》、《書》者殺之棄市,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就是在面上刺字,並帶去做築城、挖溝等苦力。醫藥、占卜、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稱「焚書」。

在焚書之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兩名為始皇煉製長生不老之藥的術士侯生、盧生煉藥未果,據說後來還散佈許多對始皇不利、甚至毀謗的言論,始皇大怒、下令逮捕嚴辦。涉案者在審理時則指控毀謗始皇言論的來源,前後指控出四百六十餘人;秦始皇在盛怒中下令,將涉案者四百六十餘名人士坑殺在咸陽。他還大罵徐福:「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這就是所謂「坑儒」。

徐福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琊,徐福還在琅琊,他對秦始皇推託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

如今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的徐福紀念公園

如今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的徐福紀念公園

由此可見,徐福出海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

但是徐福出海帶沒帶書去呢?不得而知,因為那時在琅琊的徐福船已裝好,據說有80多艘呢,其中有沒有書呢?秦始皇命令裝好的書不應該再燒吧?再一個就是民間雖然燒書,博士那裡還有書,任博士這一官職的人,要「掌通古今」,即要通曉古今史以備皇帝諮詢,同時負責圖書收藏,這些藏書是不是徐福也帶去一些,不得而知。

1339年日本南朝重臣北畠親房著《神皇正統記》曰,(孝靈天皇)三十六年丙午(前255年),諸子滅周,權移秦國。四十五年乙卯(前246年),秦始皇即位。始皇帝好仙方,向日本求長生不老藥,日本則求三皇五皇遺留書籍,始皇帝皆送之。其後三十五年,該國焚書坑儒,孔子全經只在日本。

富士山周圍有許多「淺間神社」,人們認為日本歷史上最古老的是靜岡縣一側的富士本宮淺間大社,被朝廷奉為「淺間神」,但是,據說山梨一側的富士小室淺間神社才是最古老的,在這一點上無法確定。

小室淺間神社

小室淺間神社

1883年,任這家神社宮司的宮下家族公開了祖代秘藏、統稱為「宮下文書」的古文獻,據說原本為徐福所著,1921年,山梨人三輪義熈經過30多年的調查研究,取名《神皇紀》,由日本隆文館出版。

據此書記載:徐福在小室高座山建了一座寶庫,供奉了他帶來的藥師如來像,並收藏各種書籍1800卷、孔子著作1850卷、《徐福傳》及各種寶物。

這些記載的真偽無法證實,但是日本當時藏有許多中國已經失傳的典籍卻是事實,就是徐福沒有帶去書,古代日本人也把大量經典帶到了日本。

宋雍熙元年八月十八(983年),台州府臨海瀕臨東海的海面上駛來一艘商船,這是宋商陳仁爽、陳仁滿之船,船上不僅滿載從日本舶來的商貨,還帶來了日本高僧奝然(938—1016年)和他的弟子成算、祚壹、嘉因等四五人,他們先在臺州開元寺求學天台宗,九月九日上天台山國清寺巡禮,繼繼入東京謁宋太宗,他們獻給宋太宗十幾件銅器,都非常精緻,而獻給宋太宗的書籍更使太宗驚訝,其中有鄭玄所注的《孝經》一卷。

據《宋史·日本傳》中記載:

其國多有中國典籍,奝然之來,帶來《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第十五一卷,都是金縷紅羅緞裝裱,用水晶做書軸。《孝經》即鄭氏注者,越王者,乃唐太宗子越王貞;新義者,記室參軍任希古等撰。

《孝經》是中國古代漢族政治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全書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經中篇幅最短,但依然為一本獨立的經書。《孝經》是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歷代儒者研習之核心書經。

東京,湯島聖堂的孔子像

東京,湯島聖堂的孔子像

鄭氏,是指東漢經學家、預言家鄭玄,《孝經》乃鄭玄最早註釋的經典,當時在宋朝已經佚失,越王貞即李貞 (唐太宗第八子) 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擅長騎射,愛好文史。貞觀年間,先後任安州、徐州、揚州、相州和絳州刺史,封為越王。他所注《越王孝經新義》當時在中國也已失傳。

宋代時,日本僧人把中國佚失經典帶到中國的事情很多,這可能使歐陽修很感慨,同時日本的寶刀又是那麼精美,令歐陽修讚歎不已,因此奮筆疾書,寫下千古名詩。

秦朝以後有多少典籍流到日本?

漢末年,中國北方戰亂,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遼東太守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山東半島,儼然以遼東王自居,他擁有舊燕之地和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公孫度長子公孫康任遼東太守,割樂浪南部設帶方郡,統轄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康子公孫淵則自稱燕王(237年),阻斷各族與中原交往,並聯合南方吳國。景初2年(238年),司馬懿奉魏明帝之命滅公孫淵父子,樂浪、帶方二郡遂成中日等國外交往來的樞紐,而此時的日本邪馬臺的女王國,同中國形成了密切的關係。

日本自推古八年(600年)起,派遣「遣隋使」去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購買中國書籍。據日本15世紀禪僧瑞熙周鳳所撰《善鄰國寶記》一書,推古天皇12年正月開始,日本採用中國曆書,但是當時國家的書籍不多,因此派小野臣因高(小野妹子)去隋朝購書,順便謁見隋天子。

小野妹子於607年(推古15年)作為第二次遣隋使赴隋, 608年由文林郎裴世清為使,陪送回國。歸國途中,因隋帝國書為百濟人所奪,被處流刑,後得推古天皇赦免。同年裴世清回國時,又作為陪送使,再度來中國,攜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國書和大量典籍,同行者有高向玄理、南淵請安、旻等留學生、學問僧,前來考察中國文物制度,609年歸國。

這些遣隋使和隋朝使節的每次往來,都把大量的中國典籍帶到日本。600年(推古8年)~618年(推古26年)的18年間派遣5次以上。唐滅隋後,於舒明二年(630年)始,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遣唐使船(日本貨幣博物館藏)

遣唐使船(日本貨幣博物館藏)

事實上,雙方在文化和貿易領域頻繁的人員往來掀起了文獻典籍交流的鼎盛局面。有學者考證:9世紀在日本流傳的漢籍,分別為隋代的50.1%、唐代的51.2%。即是說,當時中國文獻典籍的一半,已經東傳日本(見嚴紹璗:《中國古代文獻東傳日本考略》,《古籍整理與研究》1991年6期)。儘管在寬平六年(894年)日本正式廢止「遣唐使」,企圖削弱漢文化對日本本土文化的滲透與影響,但兩國民間卻一直沒有中斷過交往。日本和唐滅後繼起的宋代在民間貿易方面仍然交流甚密,多屬於走私貿易。

然而,宋日在宗教領域卻有多次官方意義的交流。日僧赴宋取經學習禪宗、律宗者不在少數,甚至亦有留宋達數年或十數年者。據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郭萬平先生的《「宋元」來宋日僧與中日相互認識的發展》一文:由於日本在平安時代末期盛行末法思想(指經過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正法時代,以及釋迦去世後的像法時代,然後很快進入末法時代的終世思想)、山嶽崇拜思想,許多日本僧侶作為「貴族社會的宗教贖罪代表」而相繼來到宋朝。

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考證,來宋日僧總人數約有131人,筆者根據近年來新發現資料和有關最新研究成果,考證出兩宋時期來華日僧約有181人。這些日僧來宋後,與宋朝社會各階層如皇帝、官僚士大夫、僧侶、商人、庶民等有過較廣泛的接觸,極大地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宋日之間相互認識的向前發展。

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捐贈圖書令人震驚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2018年6月26日,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代表日本永青文庫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捐贈了4175冊漢籍。

永青文庫是一個以日本和東方古董藝術為中心的博物館,收藏品包括原熊本藩主細川氏的美術品和史料,以及第16代戶主細川護立的收藏品。運營實體是公益財團法人永青文庫。會長為第18代戶主細川護熙(前首相)。

永青文庫本館

永青文庫本館

日本細川家族是日本氏族,曾是武士和日本華族。是日本皇族清和源氏足利氏的支流。於鎌倉時代,在三河國額田郡細川鄉(現愛知縣岡崎市細川町附近)而紮根而得其名。在南北朝時代,追隨後來的足利幕府將軍足利尊氏起家,嫡系為室町幕府的總監–管領家和有影響力的守護大名。江戶時代,其支流成為肥後熊本領主,明治維新後成為侯爵家。1950年,其第16代家主細川護立創建永青文庫,管理十幾代人收藏的各類藝術品和典籍。

此次永青文庫捐贈的文獻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叢諸部,基本涉及絕大部分重要的中國古代典籍,學術價值非常高,其中《群書治要五十卷》,為中國古代政治文獻的選集,唐末已亡佚,國內失傳千年。此外,此次捐贈的日本弘化四年刻本《尚書正義》、昭和影印本《尚書正義》所據宋代底本,國內都沒有收藏。

宋版尚書正義

宋版《尚書正義》

無論是日本國家和地方的圖書館及私人文庫,都收藏大量中國典籍,這些典籍有很多在中國已經佚失。

中國歷史上動亂很多,每次改朝換代不僅很多末代皇帝死於非命,而且皇家保存的文化遺產,歷史典籍,也往往焚之一炬,就是焚書坑儒後在博士官所那裡保存的圖書備份,可能也被項羽燒阿房宮時燒得一乾二淨,中國朝代更迭之時,末代皇帝多死於非命,而日本在歷史上雖有生死搏殺卻沒有易姓革命,雖有政權嬗變去仍保留萬世一系的皇統。這使往往是文化精華的保存者和繼承者–天皇家得以萬世傳續,避免了大規模的文化典籍的佚失。

張石專欄丨櫻聲梅影

張石

張石

資深媒體人

著有《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等

相關文章

柳宗元的這首詩,把孤獨寫到了極致

柳宗元的這首詩,把孤獨寫到了極致

孤獨是一種對自我的思考,它是一種思考人之為人的方式。 我們認知孤獨,是要從其中獲得人生前行的力量。 蔡丹君 大家好,我是蔡丹君,來自人民大學...

莫言與井上靖:一個現實,兩種選擇

莫言與井上靖:一個現實,兩種選擇

最近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莫言在微信上開設了公號,其中2022年7月11日的公號的內容名為《這些作品真的不是我寫的》,在這期公號中,莫言轉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