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識不足則多慮

識不足則多慮

「識不足則多慮」,見識不足、難以決斷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沒有安全感。所以有時候,多思多慮、惶恐不安的生活並不是外界給我們的,而是自己見識淺薄造成的。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充實自己,開闊眼界。「讀經長學問,讀史長見識」——多讀前人的優秀書籍,借鑑前人的智慧經驗,遇到事情自然心開意解,知道如何應對處理。

威不足則多怒

威不足則多怒

「威不足則多怒」,威德不足以服眾就會容易發怒。有人用發怒來樹立威望,其實會事與願違的,因為發怒暴露出了德行的不足。威望都是從德行而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攝服一切大眾。而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表現出的,必定是謙虛恭敬和平易近人,哪裡會用憤怒去招眾人的怨恨呢?

信不足則多言

信不足則多言

「信不足則多言」,信用不足的人,說話別人不相信,通常就會費盡口舌去講更多的話。《易經》又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話多有時候從側面表現出了一個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

弘一法師: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弘一法師: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存養類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弘一法師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

弘一法師: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法師: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李叔同(1880~1942),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師,晚號晚晴老人。精通...

林語堂:老年的來臨

林語堂:老年的來臨

論老年的來臨 據我看來,中國家族制度大抵是一種特別保護老幼的辦法,因為幼年、少年和老年既然佔據我們的半生。那麼,幼者和老者是應該過著美滿的生...

儂是哪裡的「弄堂模子」?

儂是哪裡的「弄堂模子」?

弄堂裡有上海的前世今生。 老上海的回憶都藏在這些柔化了年歲的弄堂裡。 老城廂 老城廂藏著上海的情調,城市的滄桑興衰都鎖在了這一隅。這片申城的...

梁實秋:大部分的胖子脾氣都很好

梁實秋:大部分的胖子脾氣都很好

大部分的胖子脾氣都很好 梁實秋 – 羅馬的凱撒大帝,看見那面如削瓜的卡西烏斯,偷偷摸摸的,神頭鬼腦的,逡巡而去,便嘆息說: 我願...

梁啟超: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

梁啟超: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

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 ▼ 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裡頭所含一種原素名叫”...

賈平凹:我眼中的莫言

賈平凹:我眼中的莫言

我眼中的莫言 中國出了個莫言,這是中國文學的榮耀。百年以來,他是第一個讓作品生出翅膀,飛到了五洲四海。 天馬行空沙塵開,他就是一匹天馬。 我...

半世傷談 — 張愛玲

半世傷談 — 張愛玲

張愛玲的父親(左二)、母親黃逸梵(右二)、姑姑(右一)與親朋合影在天津家中合影。 半世傷談 — 張愛玲 黃雲丹丨文 早期的張愛玲出生在一個顯...

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的前世今生

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的前世今生

1905年7月,李叔同處理完母親的喪儀不久,即離開天津遠涉重洋,前往日本留學。第二年秋天,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專攻西洋畫,並在音樂學校兼學音樂...

弘一法師: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弘一法師: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持躬類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只是常有懼心,退一步做,...

林語堂 | 吃,是故鄉的記憶

林語堂 | 吃,是故鄉的記憶

吃 與 記 憶 吃,是故鄉的記憶。 林語堂說:「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 每到一個地方,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