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學校的校規,講起來連自己人都怕
回想過去的學生時代的集體生活,除了和同袍共學共玩的美好時光,應該也有很多被冗繁的校規折騰過的回憶。
不僅僅是我們華人族群的感覺,鄰居日本在這方面完全是有過之無不及。作為一個頑固依戀著僵化制度的族群,大和民族自己給自己添麻煩可是一點都不少。

日本學校的校規,講起來連自己人都怕
圖:電影Black School Rules 海報

日本的校規
每每我們提到日本社會的社會規則,都要從集體主義為出發點,畢竟大和民族是個嚴格要求團體共識至上族群,一切合情合理或者匪夷所思的規則,都旨在維護群體至上的理念,而將個人的想法置於其次。
這麼浩大的族群思想建設之路,不是一代人慢慢累積出來的,必定是要好幾代人,從娃娃抓起方能實現。
學校便成了這集體熔爐的第一步。放眼全球,校規大國也當屬日本第一。

圖:shutterstock
舉凡浸潤過儒家思想的地區,多少都會有讓學生將順從內化入性格的要求。因此這樣的出發點在旁觀者看起來不是不能理解。
在日本,訂立校規的最高權力機構叫做「文部科學省」。作為日本教育界的統籌機關,文部科學省對於各校校規僅做出原則上的指導,具體的條款,交由各校校長決定。
由此可知,校規為行政命令,而各校校長是具體校規的直接責任人。

日語中,「校規」就寫做「校則」,雖由文部科學省主持,但實際上還是由校長具體安排
圖:日本文部科學省官網
翻開一本日本校規,裡面滿滿記載著學生在學校中應有的行為準則。內容如教典一般,密密麻麻記載著學生在校內、甚至是校外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一個學生,在校內必須要愛護花草樹木、愛惜教具、進而努力維護環境整潔;學生的生活要規律,學習態度要勤勉積極,有愛同袍,禮敬師長;要有高格調的禮儀,行為處事優雅明快;服裝要統一,不攜帶與學習無關之物品。

圖:shutterstock
校外生活也有規定。交通上要遵守道路規則,在家要幫忙父母做家事,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進而還要不碰菸酒等一切未成年不應接觸的東西;還有不能刺青、染髮、紋眉、攜帶飾品等不符合學生身份的舉動。
為了迎合諸位家長的比較心態,繁複的校規成了各學校彰顯管理能力的一部分。普通的要求各校都有,也就顯不出獨特的風格,唯有包羅萬象、層層加碼,方能顯出治校比別家嚴謹的態度。

日本校規對學生的要求,開始逐漸跟不上時代
圖:高知新聞

有毒的教育
日積月累的層層加碼校規,已積存了許多不合理的條款,也就是俗稱的「黑校規」(日文叫做ブラック校則),讓學生苦不堪言。
曾有日本媒體對黑校規做出統計,發現日本民眾在青少年時期,普遍經歷過嚴苛的校園規定。
內容林林總總,包括了:
「午餐有剩飯,休息時間就不準出去玩」,「上廁所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否則算曠課」,「對頭髮的顏色和長度有限制」,「對髮型的要求很嚴格」,「規定學生內衣內褲或襪子的顏色」,「書包和制服必須常換新的,不能穿舊」,「冬天不準穿防寒衣物或戴圍巾」,「放學路上不準購買食物」,「不準攜帶防晒霜和潤唇霜到學校」等等。

甚至會指定內褲顏色
圖:hk01.com
諸如此類的校規,已經完全超出學校應該管轄的事情。
一些黑校規是出自學校的叮嚀之意。例如「學校的營養午餐不能剩飯」。學校的本意是覺得,學校的午餐都有精心準備且營養豐富,學生要認真吃完才能攝取到充分的營養,更培養惜食之理。

日本學校的營養午餐是都很精心準備,不過,每個人必須全部吃完,不能剩飯也確實很有壓力
圖:東京學校給食會
而「下午放學路上不能買零食」,則是擔憂零食吃飽的孩子們,回家後會沒有胃口吃晚餐,長期下來也會對成長不利,而且還浪費零用錢,對孩子的金錢觀也有壞處。這類校規,都是學校主動包攬了在家長的角色。
還有一些黑校規,如「不能留有特色的髮型」,「禁止畫眉毛等妝容上的修飾」,等等。則是從以職場要求為出發點。

天生棕發也要被強迫染黑
圖:likejapan
校方認為,將來學生畢業後走入社會,必須要保持乾淨明快的儀容,也要有嚴謹細緻的禮儀,才能在職場上立足。既然未來一定會面臨這些事情,不如從小在學校就將社會規則深刻於內心,將來步入社會才不會出錯。
最後一些黑校規,看似怪異,既不像是家長的關愛,也不是社會的規範,包括「頭髮必須是黑色」,「女生的內衣內褲必須是白色」等等,則完全是起源於日本社會的過時幻想。

甚至要檢查內衣
圖:topick.hket.com
傳統的日本社會,對女性的培養都以三從四德、相夫教子、高雅穩重、溫柔順從為出發,類似東洋賢妻「大和撫子」專用模版。而黑色長直髮,便是順從形象的加分。反之,偏淡的髮色則會給人不可靠的感覺。
以此類推,張揚個性的妝容、品味另類的飾品,同樣都不利於建立順從乖巧的印象。

在日本,白色是純潔神聖的顏色,神道教結婚等重要場合,主角都要穿著白色
圖:wiki
至於內衣內褲的顏色,也是同樣的道理,白色在日本代表著「純潔無垢」,為符合舊時代對清純女子的設定,因此也被一併保留至今。新冠肺炎流行初期,還有學校在口罩短缺的時候,要求學生必須佩戴白色口罩入校,並宣佈為新增校規。

疫情之下,也必須佩戴白色口罩,日本奇葩校規繼續惹爭議
圖:日經中文網
君道是,這黑髮白衣的大和撫子之態,如今真的還有人在意嗎?不少在日本生活過的華人,也都有分享自己的經驗。
確實在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當中,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如此。
年輕人舉凡有面試、會議等重要場合,會特別把自己包裝成老實乖順的形象。很多人都有特地染成黑髮的經驗,懶得染髮的也會選擇戴上黑色假髮以求重要場合可以過關。日後等位置坐穩了,再顯露原本的個性不晚。

在日本,初入社會的菜鳥青年們想要找到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頭髮染黑。
黑髮是日本社會中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
圖:新浪網日本物語Japanese Story
綜上所述,學校制定這些黑校規,包攬了家長、老闆、甚至是將來夫君的視角,才讓學校能夠站在大義的制高點,對學生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無死角的管控。並且偏執認為這樣的做法,如計劃通那樣,造就出完美的下一代。

將帥下令,累死三軍
隨然校規僅是各校度量,自行加減訂立的,卻又強制要求學生植入百分之百遵守校規,才能受教育。如此扭曲的一個邏輯,讓所有環節中的每一環都要繃緊神經。
首先是制服不能馬虎,要知道,學校可是會拿著放大鏡來對制服吹毛求疵。
日本服裝重鎮岡山,是制服製造業的都心,也是業界的天花板。過去的一百年裡,少男少女們的學習生涯就是從這裡正確打開。
即便是全球化的今天,日本學生制服從衣到襪,從帽到鞋還是堅持本土製造,交給外國廠商不放心,讓岡山順便斜槓成為JK文化的最高聖殿。

日本岡山是學生制服和JK文化的聖地
圖:日本被服(株)本社
嚴格的髮型要求,也讓髮廊設計師們不敢等閒,在店內張貼大幅海報,提醒各位小顧客注意瀏海不能過長,兩鬢不能過短等警語。
頭髮顏色的要求,也要出動醫生來參與。醫生要配合學校開出「頭髮顏色證明書」、「天生捲髮證明書」、「虹膜顏色證明書」等等,以交給學校呈堂證供,不是孩子愛搞怪,真實是天生的。

學校附近的剪髮小哥都知道,萬一不遵守髮禁,可是要被退學的
圖:宅宅新聞

需要由醫生出具的「頭髮顏色證明書」,用來佐證學生頭髮的顏色
圖:朝日新聞
學校教師們則是衝上第一線,額外擔起風紀糾察的任務。入校時搜檢書包、查處零食手機漫畫等違禁品。還要拿出尺頭量裙襬長短,嚴防私自裁改校服。最後還要時不時集合女學生,看看內褲內衣的顏色,是否符合「純潔」美德。
對無視校規的學生,則要全力製造麻煩,不厭其煩去約談、寫悔過書、停學、退學等等,力求蕩平問題學生的種種叛逆。
最最辛苦的,其實還是學生自己。有些因為反覆染髮而皮膚受損,有些因為內衣內褲顏色不合格而被強迫當場脫掉,有些因為午餐被逼吃完而厭食,有些因為承受過度壓力而厭學。

雖然文化上偏好白色就算了,如此要求女學生穿著白色內褲,並且還當眾檢查實在是太過分了
圖:jiligamefun.com

對決黑校規
臺語有句俗話,叫做「一樣米養百樣人」,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是有差異的。著重塑造學生的集體共性的校規,忽視甚至壓抑個體差異的存在,快要惡化成為體制危機。
拒絕上學,在日本稱為「不登校」,2022年底,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全日本中小學的不登校人數已高達24萬,除了疫情的影響,黑校規也是造成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的主因之一。

不登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圖:tsuushinsei-navi.com
日本很多民間團體、家長協會也紛紛出面,槓上學校要求改制,還串聯起地方議員,或話題性節目,將黑校規議題持續發酵,勢必要把校方推上談判桌。
意外加入戰局的,還有日本知名內衣廠商Body Focus,在官方Twitter上指出,指定學生穿白色內衣的藉口,常常是「不會從制服中透出內衣顏色」,那麼內衣廠商實際找來6種顏色測試,發現其實結論是深色內衣才比較不會在制服下穿幫,打臉學校的信口開河。

日本知名內衣廠商也看不下去了,舉例證明「白色內衣最透明」
圖:Body Focus Twitter
知名洗髮品牌Pantene也公開力挺學生的頭髮自由。不僅開設公開聯署,呼籲大家正視自己先天的髮色。也利用社交媒體拍攝宣傳片,強調發禁校規需配合時代,做出相應調整。

護髮品牌潘婷,在日本發起「先天髮色登記」的運動,力挺學生展現真實自我
圖:旅日會
有立志撲滅黑校規的社會人士,也一針見血指出,學校僅僅訂立校規,對校規的結果卻沒有評估和驗證。大費周章的髮禁、繁瑣複雜的服儀,究竟是為了達到什麼教育的效果?事實上完全無法驗證,因此也就無從得知校規是否有效,更無從提出整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各界對於校規的種種不合理之處,各執一詞,難有共識。校規種種令人窒息的操作還會影響多久,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