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東京新青年,ID:tokyomen
過去從像一些大V從日本代購再賣到國內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如今輪到日本網紅興起一波「反向代購」的風潮,這些日本網紅打著「自主設計」的幌子、高價轉賣中國品牌的衣服,已經儼然成為日本網紅的新財富密碼。

據文春報道,如今許多日本網紅正悄悄在中國購物平臺上購買那些價廉物美的衣服,再換掉標籤、偽裝成「自己設計的品牌」,然後反手高價賣給日本人,以此大賺中間差價,割日本人韭菜。
比如,一件1929日元購入的白色小斗篷,最終以12900日元的高價售出,從中能夠賺接近10倍的差價。

「這種銷售伎倆在日本非常流行。」《文春online》如此敘述。
在ins上擁有2萬粉絲(這數量著實不多)的A子網紅,就是靠這樣發家致富的。她每個月美滋滋淨賺60萬日元(約3萬),還不用承擔任何經營風險。
據A子透露,只要擁有一定數量的粉絲就可以賺錢,比「爸爸活」好賺多了。
她巧妙地利用資訊差,畢竟大多數日本人都不太熟悉中國的服裝品牌,更不懂中國的購物平臺。加之中國的服裝價廉物美,每件衣服至少可以賺10倍差價,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還不止這個數。
這樣便宜入手、高價售賣,真是絕妙的生財之道。

A子坦言,她如今之所以能靠著轉賣中國衣服賺錢,還得感謝音樂人Gackt和牛郎羅蘭。

這兩人早前共同創立了聯名原創女裝品牌G&R,還打著「讓女性成為一流」的slogan,各種營銷鋪天蓋地,讓不少粉絲滿懷期待。
沒想到衣服推出沒幾天,兩人馬上就被打臉。有火眼金睛的網友揪出:
「這算哪門子原創?這明明就是中國網店的衣服!」

這條所謂「復古花紋百褶連衣裙」,將原版的長袖改為短袖,價格就從原價2104日元漲到7980日元。
不過,對比後來那些動輒漲價10倍售賣的網紅衣服來說,也算是稍微有點良心了,但不多。
很快G&R的運營公司公開承認:「我們有在參考、模仿中國的設計,但絕對並沒有高價轉賣中國的衣服!」
Gackt和羅蘭隨後也公開致歉,並且再三強調:
「沒有轉賣,只是稍微參考了設計。」
日本網友卻不買賬,直言:
「哦?你們是覺得就算真的轉賣了也不會被發現,對吧?」

這兩人可謂是「萬惡之源」,這鬧得沸沸揚揚的高價轉賣新聞,倒是打通了不少日本網紅的新思路——到中國進貨賺錢去!
當時的A子正深陷經營困難當中。在這個階段,她主要是轉賣韓國街頭品牌服裝給日本女中學生。但無奈韓國服裝普遍中看不中用、質量不好、進貨成本還很貴,因此總體利潤不高。
她受到Gackt和羅蘭的啟發,一步一腳印學著在中國AliExpress網站買衣服,做起了高價轉賣,結果真的翻身做主人、賺翻了。

A子連聲大讚中國服裝「價廉物美」、「種類齊全」、「風格多樣」,她還會找些「純欲風」的衣服,賣給那些做「爸爸活」的年輕女孩。久而久之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因此銷售額一直都十分穩定,每月都賺到60萬日元以上的淨利潤。
有的網紅會把商機投向YouTube,粉絲越多、賣得越多、差價也能賺得越高。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網紅都來高價轉賣,市場也逐漸趨向飽和,難免會出現一件衣服反覆在不同網紅中出現,因而被粉絲抓包的情況。
「我喜歡的網紅自創了品牌,即便價格高達2萬多元,但我還是咬咬牙買了一件以表支持。衣服確實很可愛,我挺喜歡的。但沒想到,此時又有另外一個網紅聲稱自己創立了品牌,上傳的還是同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就連商品詳情都是一模一樣的。我覺得很奇怪,就上網搜了一下,沒想到居然都是中國品牌,而且原價只要2000元,我感覺自己被騙了。」
對於類似的投訴,A子表示自己並沒有惡意。她聲稱,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標榜自己賣的是「原創衣服」,因此她既沒有欺騙粉絲,也沒有違法。
但是她肯定不能讓粉絲知道這些動輒幾萬日元的衣服,其實能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價格在中國購物平臺上買到,不然自己就賺不到錢了。
A子堅稱,這樣高價轉賣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商業操作,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賺錢方式,是個人都能做到。

事實的確如此,與A子不同的是,著名網紅B子被揭發高價轉賣後,反而遭到了更多網友的指責,這是因為B子一直都在對外宣稱,這些衣服全都是自己設計的,並且以此立「獨立女社長」的人設。
與其他網紅不同,B子會特意穿上這些從中國購入的衣服,跑到宜家拍攝宣傳圖。

她最開始並不是因為高價轉賣而被網友質疑,而是因為隨意在宜家拍攝商用圖片而被網友指責,認為她這樣拍照會妨礙到其他的正常客人。
隨著事件的發酵,有網友發現,她所謂「自己設計的衣服」居然全都能在中國購物平臺找到,而且原價只需不到十分之一的價格。
比如,2萬3000日元的衣服,原價只需3000日元。一件衣服,她足足能賺2萬日元。
小飾物更是「重災區」,6000日元的戒指,原價僅需500日元。
據悉,B子特別喜歡大量採買那些「看起來很貴」的白富美風、名媛千金小姐風的衣服,然後換上自己品牌的標籤,再提高十倍價格,對外售賣。
由於她一直都打著「設計師品牌」的幌子,因此賣貨賣得很快。
得知真相的粉絲一下子就怒了,覺得自己真心和錢包都錯付了。

「怪不得有些商品只有網站的圖片,還要兩週才能發貨,這絕對就是無庫存銷售吧?賣得好的話就再進貨,因此需要更多時間從國外進貨。雖然這些網紅總說自己是因為工作很忙才發貨慢,這都是騙人的吧?都是把時間花在從海外進貨轉賣吧。」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高價轉賣是遊走在日本法律的灰色地帶上。

「話說從海外購買商品也會被視為進口,如果是商用的話, 作為小額進口的話必須得向稅務局提交相關申請、繳納關稅等稅金。如果沒有的話,就是逃稅了。如果還假裝是自己品牌的話,不就是欺騙消費者嗎?」
事後她致歉,聲稱自己品牌一直都是與可靠的供應商合作。哪怕不是原創品牌,也是在海外多次驗貨後,抵達日本再次驗貨,才會進行配送,因此消費者可以放心穿著。
對此,日本律師河野冬樹表示,本身二手轉賣的話並不違法,不過如果是商業採購的話,那就要獲得原廠家的許可。更換衣服的標籤本身並不違法,但如果是將外國製造的物品偽裝成日本製造再對外銷售的話,就會涉嫌欺詐消費者。
另一位律師古藤由佳表示,在未經許可情況下進行二手商品的商業售賣,可能被判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10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而偽造商品,一經發現會被勒令停止,如果不遵從的話,會被處以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30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而像B子這樣,以自己品牌為名目、高價轉賣其他品牌衣服,其實已經違反了日本的商標權,或被處以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100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主攻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日本律師河野冬樹認為,日本博主們轉售中國品牌產品「可能違法,因此要小心」。
「如果是個人購買的目的,在日本出售在中國網站買到的物品並不違法。但如果是商業購買,則需要獲得原本的銷售商許可。更改衣服上的標籤行為本身不違法,但如果你把其他公司的產品當成‘自有品牌產品’或把中國產品當成日本貨來賣,就很有可能是欺詐或失實陳述。」河野冬樹說。「而且如果您所銷售產品的洗滌標籤,只有中文而沒有日文的話,則違反了《家庭用品質量標籤法》。」河野冬樹補充道。
從中國購物網站購買服裝,在日本並非新鮮事。有不少日本網站發佈了「怎麼通過進口中國服裝賺錢」攻略。這些攻略非常詳細,從購買衣服渠道,到不同季節哪類衣服更暢銷,再到哪類中國網購產品容易「踩雷」,應有盡有。有的攻略甚至還解釋瞭如何分辨真的買家好評和水軍評論。

(日本網站關於如何從中國進口服裝實現盈利的攻略截圖自アクシグ)
不過日本網紅的操作,也給我們驗證了一條出海賺錢的可行性,如今國內內捲電商不好賺錢,我們反向跨境出海賺外國人錢也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