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相撲為啥沒女人?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1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在156個國家當中,日本排名第120位,在發達國家當中是相當低了。

不過哪怕我們不看這個報告,也知道日本社會男尊女卑的現象非常嚴重,這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比如被奉為日本國技的相撲,就有「女性は土俵に上がれない」的傳統,翻譯過來就是女人不可以登上土俵。(注:土俵,是日本相撲比賽時的圓形黏土擂臺)

正在進行土俵祭り

正在進行土俵祭り

在2018年4月,京都舞鶴市舉行大相撲比賽,舞鶴市市長站在土俵上致辭時突然暈倒,很多工作人員見狀馬上跑到前去,裡面就有兩名女性。在一名女性給市長進行心臟復甦時,卻聽現場廣播不斷喊話:「女性の方は土俵から降りてください(請女士從土俵上下來)」。

在市長被送去醫院後,相撲協會的人又立即在土俵上進行撒鹽「去汙」……

這一系列的操作引起了社會的強烈批判,但並未見到有何效果。

因為這樣的事件又發生了一次,寶塚市女市長在給當地相撲比賽致辭時,被拒絕可以像男市長一樣站在土俵之上進行致辭,女市長當場發言表示既氣憤又無奈。

女市長在土俵下致辭

女市長在土俵下致辭

日本相撲協會說這是一種傳統,但在日本歷史上真的沒有女人登上過土俵嗎?

還真不是,在日本歷史上,女人不僅登上過土俵,還是這樣登上的。

這位女相撲看樣子非常勇武,感覺一拳就能把我KO。

不過,為何日本女相撲最終消失在了日本歷史的洪流之中,甚至到現在,女性被禁止接近土俵了呢?

就像提到功夫就能想到中國一樣,在國際上說起相撲,很多人都能聯想到日本,這已經是日本文化的一種象徵,在英語sumo,就來自日語相撲。

但很多學者卻認為,相撲是中國傳到日本的運動,宋朝時也叫相撲,又稱角抵或爭交。

從出土的宋朝相撲陶俑、宋墓壁畫的相撲圖來看,男相撲手都是隻穿一條短褲,赤膊光腿,肌肉健碩。

對比收藏在日本相撲博物館的《野見宿禰と當麻蹶速対戦之図》。

野見宿禰と當麻蹶速対戦之図(1885年)

《野見宿禰と當麻蹶速対戦之図》(1885年)

可以說很像了。

宋朝相撲手也都有自己的名號。南宋年間,據《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諸書記載,臨安有著名的相撲藝人,如撞倒山、周黑大、曹鐵拳、王急快、廣大頭、黑八郎、宋金剛、一拔條…… 又是鐵拳,又是大頭,還能撞倒山,看來每個人都有點絕技,誰都惹不起。

日本相撲力士們也有藝名,日語叫四股名(しこな),最初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看看,這不一回事嘛。

第68代橫綱朝青龍原名達格瓦道爾吉,蒙古國人。

在宋代,相撲運動不限於男性,江湖上也留下了很多女相撲手的赫赫威名。

《夢粱錄》和《武林外史》中記載了很多女相撲的名號:「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韓春春」「繡勒帛」「錦勒帛」「賽貌多」「僥六娘」「後輩僥」「女急快」……感覺這些個大姐都很驍勇。

本應嬌羞的女子,配上看似勇猛的名號,這種反差感可以吸引很多人來觀賽,所以,宋朝女相撲一般都是表演賽,是給男相撲熱場子的。

在宋朝,相撲運動多在勾欄瓦舍,看過電視劇《知否》的都知道,這勾欄瓦舍不是啥高級娛樂場所。在這裡,如何通過女相撲熱場子呢?

據《武林外史》裡記載,女相撲手又稱女颭,比賽時,以抹胸「通蔽其乳,脫若褫露之,則兩手覆面而走,深以為恥也」,也就是說,她們各個節約布料,輕裝上陣,曲線畢露,一不小心還會露點。

穿著如此簡單的女人扭來打去,香汗淋漓,十分香豔養眼,場子熱起來絕對沒問題。

有一年元宵節,宋仁宗,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裡王凱演的那個皇帝,領后妃們出門玩,還看了一場女相撲,那是相當喜歡,當場「賜與銀絹」,以示鼓勵。

司馬光知道這事後氣壞了,立刻給皇帝寫報告《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說女相撲是「婦女臝戲」,又黃又暴力,你咋能看這玩意呢?這個臝,讀luo,就是裸的意思。自此,女相撲逐漸銷聲匿跡。

而在日本,也曾經出現過女相撲,時間還比較久。在日本最古老的文獻《日本書記》中,就記載了雄略天皇(公元469年)曾召集一群女官半裸相撲。

鎌倉山女相撲濫觴(1785年)

《鎌倉山女相撲濫觴》(1785年)

不過之後有關女相撲的文字完全消失,直到1744年,才又出現了女相撲比賽的記載。

據記載,從明治時期到昭和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兩大女相撲組織:高玉一座和石山女大相撲。

石山女大相撲合影

石山女大相撲合影

在石山女大相撲中出現過一位女大関,叫若緑,就是上圖箭頭所指。她風靡一時,二戰期間還曾去滿洲慰問過日本軍隊。

土俵裡的就是若緑

土俵裡的就是若緑

相撲是一項展示力量的運動,除了對陣相撲,女相撲手們還可以通過另外三種表演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絕技。

一種是腹上疊餅(腹の上の餅つき),也就是相撲手躺在地上,肚子上放上層層重物,像疊了一層層餅一樣,是為了展示腹部力量,有點咱們傳統雜耍胸口碎大石和頂缸的意思。就看你能放多少,被壓沒氣死掉的也有。

還有一種是展示「歯力」,也就是挑戰牙齒的力量。叼上重物,就看能堅持多長時間。這有蟲牙的人絕對來不了,牙口好的也容易失去門牙。

還有一種,有點像雜技,叫「五人持ち」,也就是身體掛上5個人。(隱隱聞到了咖哩味是怎麼回事……)

在日本山形縣清池八幡神社的一副繪馬上,畫有一群女相撲手,她們坦胸露乳,赤裸上身,和男相撲力士衣著幾乎一樣。

清池八幡神社繪馬中女力士半裸出遊

清池八幡神社繪馬中女力士半裸出遊

雖然有學者考證,女相撲並非如此,但還是免不了女相撲是一種性表演的說法,還稱之為「女闘美(めとみ)」,也就是女性在打鬥過程中展現女性的身體美。

一戰後日本欲脫亞入歐,不管是衣著還是價值觀都歐化。相撲運動被認為是一種野蠻運動而被一度禁止。但相撲界一再堅持,並把相撲打造包裝成日本國技,才頑強保留下來。

而女相撲本就在日本國內本就沒有地位,便逐漸消失在了歷史塵埃之中。

在明治末期,相撲界利用日本神道教解釋相撲,給相撲賦予一種神性,以加強相撲的權威感。而神道教和很多國家的迷信相似,認為有月經的女人是不潔的,於是相撲也開始創造出女人禁止登上土俵的禁忌,並聲稱這是從古有之的傳統。

女性禁忌出現在相撲的各種場合中,比如,力士隱退時會舉行斷髮式,也就是剪掉傳統「大銀杏」髮髻,每當此時,力士的子女都會獻花,如果是男孩,就可以站上土俵上獻花,如果是女兒,就只能站在土俵之外。

朝青龍斷髮式上,其女兒在土俵外獻花

朝青龍斷髮式上,其女兒在土俵外獻花

1996年開始,日本在向世界推廣相撲,希望提高相撲在世界上的地位與知名度,有朝一日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但這就不得不接受女性也能參加的局面,於是,日本把這種相撲稱為「新相撲」,與傳統的「大相撲」進行區分。

因此,新相撲裡有了女子相撲。現在,不僅日本有很多女子相撲聯盟,其他國家裡也有很多女選手,她們打破了人們心中相撲只能是日本男性才能進行的古老印象——外國女人也能玩。

17歲的德國相撲女孩

17歲的德國相撲女孩

但在傳統相撲比賽中,女性依然是禁忌。就像那位未能登上土俵的女市長說的:

很無奈,希望傳統也能有變革的勇氣,不管是土俵之上還是土俵之下,男女都能夠得到平等的對待。

不得不說,日本的男女平權,還要很久

不得不說,日本的男女平權,還要很久。

參考資料:

下川隆司等 《新相撲の現狀と今後の課題》

BuzzFeedNews 《大相撲「女性は土俵から下りて」 相撲協會、救命女性を「必要があれば探す」》

朝日新聞 《「女人禁制」そもそもどうして生まれた?宗教的に考えた》

吉崎稲野 《相撲における「女人禁制の伝統」について」》

駒崎弘樹 《相撲の女人禁制は単なる女性差別。今すぐやめよう》

遠藤泰夫 《女大関若緑》

吳鉤 《生活在宋朝》

蔡東藩等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歷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

張鳴等 《歷史背後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