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亞洲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 勞拉申

文/ 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木昜

封面圖:©/Shutterstock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改編自浦源太郎同名漫畫的真人日劇

改編自浦源太郎同名漫畫的真人日劇

《風雲兒們-蘭學革命篇》

在新加坡繁華的烏節路上,一所公寓裡收藏了大量亞洲古董,其主人是在紐約和新加坡兩地長期奔走的一對荷蘭收藏家夫婦。這天是媒體開放日,我受邀前來採訪,抵達時公寓已經擠滿了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畫廊主、博物館館長和記者齊聚於此。

攝影:勞拉申

公寓雖然簡潔,卻處處是亮點。廚房牆壁上掛著18世紀的荷蘭油畫,客廳有當代亞洲裝置藝術品,書房有中國清代廣彩,青花瓷盤掛滿樓梯和牆面,直通頂樓泳池。

「南中國海域一艘19世紀的沉船上,打撈出了一批古董瓷器,它們就在你眼前。」主人指著桌上的中國瓷器,開心地對我說。

攝影:勞拉申

這對荷蘭收藏家已建立起系統的亞洲古董收藏體系,大方地將私密居室開放,記者可任意出入每個房間,即使是健身房和廚房也有奇珍異寶。書房還有豐富的亞洲藝術文獻館藏,整棟房子遍佈珍寶,大隱隱於市。

荷蘭這個只有1700多萬人的國家,人口還沒北京多,卻在亞洲古董收藏領域聲名顯赫。我不禁想到福建「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懸案」,福建三明法院判令荷蘭收藏家向村民返還佛像,這尊充滿南方鄉土信仰的供奉物,卻被荷蘭人的火眼金睛挖掘出連城價值,其眼界之開闊,口味之刁鑽,令人驚歎。

2015年3月,兩名村民指認出匈牙利一博物館展出的一尊肉身佛像,正是福建省大田縣於二十年前被盜的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2020年12月,福建三明中院對該起物權保護糾紛案公開宣判,判令被告返還佛像。

荷蘭人對東方的了解之深、理解之透,自有其歷史淵源。荷蘭16世紀起就與亞洲建立了深刻交往,只不過被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遺忘。亞洲其實遍佈荷蘭的橙色遺蹟。

蘭學在東洋

荷蘭曾深刻影響東亞文化,東亞的「洋學」與「開眼看世界」也始自荷蘭。

日本江戶幕府時期,統治者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卻唯獨對一個歐洲國家開綠燈,即荷蘭。荷蘭是唯一說服日本幕府開放通商的西方國家,即使出海最早的葡萄牙,也因激怒幕府而被驅逐。作為唯一贏得幕府信任的西方國家,荷蘭人的功力手腕可見一斑。日本視荷蘭科學為先進學說,對其進行系統翻譯研究,發展出蘭學。在17-19世紀中期日本鎖國的200多年間,蘭學是日本人吸收西學的主要來源,也成為日後的明治維新的一個基礎。

19世紀早期,荷蘭人宴客

19世紀早期,荷蘭人宴客。

圖:Wikipedia@Kawahara Keiga

江戶時期,日本先後頒佈五次鎖國令,禁止日本船出海和天主教傳教活動,嚴格禁止外國船隻到日本。但與清王朝在閉關鎖國時期,保留廣州十三行作為唯一對外口岸類似,幕府也在南日本九州的長崎開設出島(Dejima)作為唯一允許外國人逗留的地方,實際上這裡僅允許荷蘭人逗留。

出島

出島

圖:Wikipedia@Isaac Titsingh

出島是一座扇形人工島,是從陸地延伸出去的一塊特定人工區域,最初供葡萄牙人駐紮,後來荷蘭人成為出島的唯一駐客。

江戶時期的長崎港口,荷蘭國旗在出島上迎風飄揚。

圖:Wikiwand

幕府之所以製造這個與陸地隔離的出島,是為了將外國人與日本人隔絕,限制往來。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上,依然能看到日本人與荷蘭人隔牆探望、相互好奇的情景。

Katsushika Hokusai作品,窗內紅髮的是荷蘭人,與窗外的日本人相互觀望。

圖:Wikimedia Commons

德川幕府時期,面對日本的苛刻禮儀,荷蘭人能放下架子,接受和適應日本習俗,這也是為什麼荷蘭是唯一被日本幕府接受的西方國家。荷蘭人頭目地位與日本大名並列,定期去江戶拜見幕府大將軍,與日本大名的參勤交代類似,也就是江戶參府。

荷蘭人在日本的江戶參府

荷蘭人在日本的江戶參府。

圖:Harmenliemburg.nl

江戶時代,荷蘭被日本視為與中國地位相當的高文明標準,漢學與蘭學被推舉為最先進學說。日本當時將外國分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中國、荷蘭兩個通商國家;第二等級是朝鮮、琉球兩個允許派使節的通訊國家;最低等級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不來往國家。

日本畫家司馬江漢18世紀的繪畫《和漢洋三賢人圖》,指代中、日、荷蘭人。

荷蘭被日本優待到什麼程度呢?1810年路易·波拿巴將荷蘭王國併入法國,荷蘭滅亡,在荷蘭亡國的1811-1814年間,荷蘭國旗仍然飄揚在日本出島上方。

出島商館的荷蘭人與荷蘭國旗

出島商館的荷蘭人與荷蘭國旗。

圖:Granger Collection

蘭學的興起得益於幕府將軍德川吉宗的支持,蘭學包括荷蘭語、自然科學、西洋史、人文科學、測量術、制鐵等類別。這中間就需要大量的翻譯工作,荷蘭語和日語翻譯稱為阿蘭陀通詞,荷蘭人也叫阿蘭陀人。

日本繪畫阿蘭陀人男女圖

日本繪畫《阿蘭陀人男女圖》

蘭學影響最大的文獻,是學者杉田玄白研究荷蘭醫學與解剖學的著作《蘭學事始》,也是蘭學集大成者。

蘭學事始

《蘭學事始》

圖:Worldwide-transition.info

通過學習蘭學,日本上層社會開始反思徒事空談、盲目崇華的腐儒,脫亞入歐思想初顯端倪。江戶時代日本最西化的教育機構是蘭學私塾,蘭學大師緒方洪庵舉辦的適塾,不僅培養出福澤諭吉、大鳥圭介等日後提出「脫亞入歐」思想的政治家和明治維新功臣,還成為現今大阪大學醫學部的前身,是日本現代醫學的奠基人。

反映蘭學思潮的日本繪畫

反映蘭學思潮的日本繪畫。

圖:nipponica

荷蘭還幫助日本開眼看世界,向海外派駐留學生。1582年,九州大名在荷蘭人的支持下,組成天正遣歐少年使節訪問歐洲,並帶回歐洲印刷機,許多歐洲人也因此第一次知道日本的存在。

漫畫風雲兒們-蘭學革命篇根據杉田玄白等

漫畫《風雲兒們-蘭學革命篇》根據杉田玄白等

日本蘭學界人物的真實故事改編。

日本與東南亞的早期交往,也離不開荷蘭人的牽線。駐紮出島的荷蘭人由總部在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爪哇人也跟隨荷蘭人到訪日本,今天在長崎蘭學派畫家的作品中,仍能一窺當年面貌。

長崎畫家川原慶賀描繪旅日荷蘭人的繪畫中,有爪哇女傭(左圖)或巴厘島奴僕(右圖)等人物。

圖:wikiwand

1839年幕府實施寬政異學之禁,頒佈異國船掃蕩令,釀成西博爾德事件和蠻社之獄,蘭學從此衰退。但蘭學仍為明治維新的成功和日本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產生深遠影響。

南洋的橙色印記

如果說荷蘭在日本以商業和文化影響力見長,那麼其對東南亞則建立過350多年的實際統治。

當我來到馬來西亞馬六甲的紅色廣場時,旅行團中一位荷蘭人興奮而略帶自豪地對我說:「我是荷蘭人。」來到馬六甲的他,不像是遊客,倒像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馬六甲確曾是座荷蘭城市,1640年荷蘭擊敗葡萄牙佔領馬六甲,統治這裡近200年(1641-1824年),比英國統治期和馬來西亞獨立期還長。

馬六甲的荷蘭廣場

馬六甲的荷蘭廣場。

圖:NavinTar / Shutterstock

即使今天講英語的新加坡,也曾是荷蘭勢力下的橙色城市,並非英式文化。荷屬馬六甲成立後,歸屬柔佛蘇丹國的新加坡也被荷蘭控制了近200年,直到1824年《英荷條約》簽訂,新加坡才從荷蘭轉入英國手中。荷蘭曾是馬來半島的掌控者,英國直到1824年以放棄蘇門答臘島的明古魯為代價,才換來對馬來半島的控制權。

英屬明古魯

英屬明古魯。

圖:Indonesiaexpat.id

斯里蘭卡也有過一段140年的荷蘭統治時期(1656-1796),與英國殖民時期長度相當。在今天的斯里蘭卡,仍保留著荷蘭風格建築。

斯里蘭卡的荷蘭建築 Galle Fort

斯里蘭卡的荷蘭建築 Galle Fort

圖:Jane H… / pinterest

荷蘭是世界最大群島國家印尼的「製造者」。這片群島曾被荷蘭女王視為尼德蘭最珍貴的珠寶。1916年荷蘭報紙《阿姆斯特丹人》刊登新藝術風格繪畫《荷蘭最珍貴的珠寶》,象徵荷蘭帝國的女神手捧珍珠項鍊,鑲嵌印尼群島圖案,表達荷蘭對荷屬東印度的珍視。

荷蘭在中國

荷蘭對中國也有很深的影響。荷蘭自明朝末年與中國交往,最早被稱為紅毛鬼、紅夷,「荷蘭」是1794年由乾隆帝下旨的官方稱呼。清朝與荷蘭的官方合約中也稱之為大和、和國,還曾借鑑日本稱其為阿蘭陀、賀蘭等。

歷史上,荷蘭與中國最深刻的交往莫過於17世紀荷蘭對台灣38年的統治,日本史書稱荷統台灣為雞籠國。荷蘭看中台灣島對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地理位置優勢,以熱蘭遮城(今台灣省台南市安平區)為都城,建立荷屬政權。

台南安平古堡,熱蘭遮城舊址。

圖:Z.H.CHEN / Shutterstock

荷蘭統治台灣前,台灣漢人很少,以原住民為主。荷蘭人到來後大量引入漢人,漢人逐漸增多。重商主義的荷蘭也將台灣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捲入商業性生產和海外貿易。

熱蘭遮城牆(Fort Zeelandia)

熱蘭遮城牆(Fort Zeelandia)

荷蘭在台灣時,向當地人徵收沉重的人頭稅,引發漢人和原住民反抗,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

十七世紀荷蘭士兵卡斯帕‧ 司馬卡登所繪台灣原住民,加註「福爾摩沙人」(Ein formosan)。

圖:Wikipedia

作為唯一贏得日本幕府信任的西方國家,荷蘭也罕見地贏得了中國清王朝的好感。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訪華,因不懂三跪九叩之禮慘敗而歸(另一說法是跪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緊隨其後來華的荷蘭伊薩克·蒂進(Isaac Titsingh)使團,受到清王朝罕見的尊重和禮遇,部分原因在於荷蘭人做到了英國人做不到的事:向皇帝行磕頭禮。荷蘭使團也是鴉片戰爭爆發前,出現在中國皇宮的最後一支歐洲使團。

荷蘭使團受乾隆帝禮遇

荷蘭使團受乾隆帝禮遇。

圖:fracademic.com

與中國交往的荷蘭人,多數曾在荷屬東印度和日本待過,對東亞非常了解,伊薩克·蒂進就曾是日本的荷蘭商團首領,曾在巴達維亞任司庫。荷蘭人憑著對亞洲的透徹了解和靈活務實的頭腦,產生中國通式人物,參與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

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活躍於民國時期,他童年在爪哇度過,又去萊頓大學研究中文和日語。

童年時期,

童年時期,身著爪哇傳統服飾紗籠的高羅佩。

高羅佩曾在荷蘭駐日本使館工作,抗戰時期來到中國戰時首都重慶,作荷蘭駐華使館外交官,並與中國妻子結婚。

高羅佩在重慶與中國政客合影

高羅佩在重慶與中國政客合影。

高羅佩於20世紀50-60年代創作了《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說,以狄仁傑為原型,造成轟動世界的「中國的福爾摩斯」效應,極大傳播了中國文化。

大唐狄公案中文版(左)和英文版(右)

《大唐狄公案》中文版(左)和英文版(右)

在中國社會學研究方面,高羅佩也敢為人先。1961年《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在荷蘭出版,向全世界首次全面系統闡釋了中國性文化漫長曲折的演變史。

高羅佩精通古琴,深諳書法,精於中國文物書畫鑑賞,不僅能用文言文和白話文寫文章,還會創作律詩絕句,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作出了卓越貢獻。

彈奏古琴的高羅佩

彈奏古琴的高羅佩。

2021年是建黨100週年,1921年在上海舉行的歷史性會議「中共一大」,也有荷蘭人的貢獻:荷蘭人馬林作為共產國際代表列席會議,幫助中國共產主義者建立政黨。

中學歷史課本上的熟悉面孔,荷蘭人馬林

中學歷史課本上的熟悉面孔,荷蘭人馬林。

馬林生於荷蘭鹿特丹,是荷蘭工會領袖。1913年來到荷屬東印度,領導當地人反抗荷蘭殖民統治,創建印尼共產黨。

馬林在爪哇與工會合影

馬林在爪哇與工會合影。

圖:Dailysia.com

1921年,馬林在上海主持中共一大,又於當年12月在桂林會見孫中山,提出國共合作。1922年再次來華,組織中國工人罷工,提議中國共產黨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為中共三大做準備。

1922年西湖會議,左四為馬林

1922年西湖會議,左四為馬林。

1923年6月,馬林參加廣州的中共三大,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作為國際職業革命家,馬林在荷蘭、印尼、中國、英國、西班牙等地組織共產主義事業,1942年返回母國荷蘭,抗擊納粹德國侵略,最終不幸被納粹槍決,刑前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

荷蘭不僅給亞洲塗上一層橙色文化,還在全世界建立了一個荷蘭網路,帶來一系列有趣的橙色文化異變,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

日本,葡萄牙老闆的快樂福地

日本,葡萄牙老闆的快樂福地

日本是亞洲吸收西方文化的典型國家,而日本接觸西方文明,遠遠早於美國黑船扣門事件。 早在16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歐洲的葡萄牙人就最先抵達日本,...

來感受一下日本00後的最新流行趨勢

來感受一下日本00後的最新流行趨勢

如果你想知道日本在流行什麼的話,現在就帶你研究! 2021年悄悄過半,「2021年上半年的Z世代流行排行榜」也新鮮出爐啦!所謂Z世代,就是泛...

客家人的世界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客家人的世界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木昜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Shutterstock 金庸在小說中塑造了不少反清...

荷蘭在世界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荷蘭在世界的影響力,你想象不到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音訊:講述者-勞拉申、製作-賽安 封面圖:查理茲·塞隆@Dior 人在國外,民族認同感尤為強烈。...

屯糧二三事

屯糧二三事

文/小芃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shutterstock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近日,寫字樓裡的職場男女重...

聖誕老人,從小開始洗腦

聖誕老人,從小開始洗腦

文/小米桶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轉眼2021年的聖誕節即將來臨,空氣中瀰漫著節日氣氛,讓寒...

印度版「廣東人」憑什麼富可敵國?

印度版「廣東人」憑什麼富可敵國?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壹圖網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2021年10月27日,英國財政大臣出臺財...

伊朗,這裡更滋潤

伊朗,這裡更滋潤

文/馬丁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七 封面圖:NASA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當每位遊客坐上從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前往...

埃及,詛咒大騙局

埃及,詛咒大騙局

文/泥鴿子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七 封面圖:壹圖網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說到世界上最有名的詛咒,「法老的詛咒」可...

走進暴亂後的首都,我看到了什麼?

走進暴亂後的首都,我看到了什麼?

文/梁一粟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琪仔 蘇西 封面圖:WIKI 正文照片和視訊,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屬於智利人民的詩意吟唱 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