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去年斬獲「大藤」的天選之女!今天,她被正式退學……

前幾天,有一位前學員的家長來找我。她之前已經進入了美國一所Top5的大學。然而,她還是在上學期拿到了幾節課F的成績之後,被大學「學術警告」,面臨被退學的風險……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許多人無法想象的資料:我們有至少30%進入美國Top10學校的學員在大學內出現過類似問題。我們更是遇到不計其數的Top10名校學生的家長過來求助,孩子要被退學了,到底怎麼辦?

這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這些高中成績極度優秀的學生甚至是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到了大學就會「跌落神壇」?

許多人都會把問題簡單地歸咎於美國大學。美國頂尖大學課業難度很高,中國學生不適應!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遇到過大部分出現問題的學生,最終出現問題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學習能力。要知道,要進入這些最頂尖的美國大學,拔尖的學術條件幾乎是「標配」。

成績差或者成績下滑只是表象,也就是「症狀」。真正的病因絕對不是能力問題,真正的病因是他們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或者不擅於獨自面對壓力。

首先,我們要明白大部分這些中國學生和家長,一路殺進Top10名校,他們到底秉持著什麼樣的信念?這種信念就是:孩子必須上一所最頂尖的大學,這才是真正有價值且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一切都不那麼重要。父母是否成功也由孩子的升學結果來衡量。

以這種心態進行備戰,孩子們被迫進入了一個競爭殘酷的修羅場,他們必須試圖戰勝身邊的所有人。Top10名校每年總共也就200-300個本科生席位會留給中國學生,每年4萬左右中國學生申請,低於1%的錄取率。如此激烈的競爭,大家只關注自己的孩子能否脫穎而出,卻沒人關注他們能否「全身而退」。

中國孩子們根本沒有時間去玩耍或者體驗人生。相反,家長們堅持讓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變得富有「升學意義」。就好像每一項活動、每一個運動、考試和作業都是決定他們未來升學的重要部分。好像每一秒鐘都必須被利用,否則就是浪費的。

在這種枷鎖下,孩子進入高中後就開始詢問顧問應該做哪些活動才能進入最頂尖的大學,而不是遵循自己的興趣。他們與課外輔導的老師合作,把成績單上塞滿了A。他們在晚上、週末和節假日為SAT準備,參加無數次考試。即使他們已經考到了1500分(戰勝了99%考生的分數),但在自己的高中可能只是平均水平。因此,一些最聰明的孩子在一個要求很高的環境中往往會感到平庸。

中國家長像哨兵一樣守護著孩子的童年,努力確保他們專注於這些比他們那個時代高得多的學術和課外成就標準。他們都沒有惡意,一切只是為了孩子的前途。他們認為名牌大學的品牌和平臺是孩子成功的必需品。一切因此而產生的壓力,孩子和他們自己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假設孩子最終進入了Top10名校。孩子是什麼狀態的呢?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會認為,終極目標完成了。家長可以鬆一口氣,孩子也覺得一切都結束了。但是,就像我和收穫大學錄取的學生和家長一直強調的:「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大學才是孩子真正快速成長並且找到未來發展方向的地方,但是很多中國學生到了這裡已經身心俱疲了。用美國的一種說法,他們的油箱裡早就沒油了。

許多被家長不斷「雞娃」最後「雞到名校」的學生,一旦到了大學,完全迷失了方向。家長無法在身旁繼續給出具體的建議,孩子們完全不知道做什麼事情是可以讓他們快樂的,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這就是「過度雞娃」的副作用,或者說這就是新時代中國美本Top10留學生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大環境影響之下,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只想著怎麼讓孩子進名校。但是,進入名校之後怎麼辦?進入名校之後,這些學生到底怎麼樣了?這些事情沒人關心,也沒人在乎。如果一個頂尖學生被名校退學了,大家只會關注結果,因為被退學的這個結果而扼腕嘆息。但是,沒有人會去關心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現象背後折射出是什麼樣的社會問題?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又該怎麼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強調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不要「過度雞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玩」,不要一切都以「升學」為目標。這當然很難做到,但對孩子的長期發展有好處。事實是,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上最頂尖的大學,人生中也有很多事情比升學更重要。

很多學生可能在本科的時候只去了一個Top30的學校,但是他有健康的心態,自己真正熱愛的興趣和專業,很強的社交能力。這樣的學生一定會在未來發光發亮。但是,另一個學生進了Top10,沒有真正的興趣,也不喜歡社交,在父母的保護下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挫折。這樣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非常容易出問題。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2018年的報告,他們發現41%的哥大受訪學生因求職而面臨嚴重壓力,近三分之一的人經常失眠,五分之一的人難以集中注意力。

名校的學生們一直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輕則被校方退學,重則付出了生命的慘痛代價。

今年3月,史丹佛大學女子足球隊的隊長凱蒂.梅耶(Katie Meyer)被發現在自己的宿舍房間內自殺身亡。根據最新訊息,史丹佛對於其違紀的指控是一切的導火索,而整個調查流程對於梅耶並不公平。

梅耶曾在醫院直播

梅耶曾在醫院直播

值得注意的是,梅耶已經是史丹佛在過去12個月之內第四名自殺身亡的學生。這並非個例。

去年2月,醫學院華裔學生Rose Wong被發現陳屍在校園宿舍內。六個月後,工程學院學生Jacob Meisel遭火車撞死,當地法醫辦公室研判是自殺。今年1月底,法律系學生Dylan Simmons同樣是在宿舍內自殺。

梅耶自殺的宿舍

梅耶自殺的宿舍

這不只是史丹佛所面臨的問題,幾乎所有精英大學的學生都面臨心理疾病的威脅,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資料在所有名校幾乎都適用。在2017年,5位哥大學生相繼自殺。在2000年-2020年,超過30位MIT和哈佛學生自殺。就在今年,共計有4位達特茅斯學院和3位普林斯頓的學生自殺。

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承受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於學校、同學、家庭或者社會。「你去了那麼好的學校,你能有什麼煩惱?別凡爾賽了!」類似的言論是危險的,這往往是壓斷名校學霸的最後一根稻草。

總之,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有更多的思考。我們應該開始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狀態。不然,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請永遠記住,人生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種,大學不是人生的終點,也無法定義你的人生……

相關文章

AI 無法取代的專業/工作,才是最香的

AI 無法取代的專業/工作,才是最香的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還沒復甦,很多職業就已經被機器替代了。你現在手機上接到的騷擾電話,很可能就是AI偽裝成溫柔女孩子的聲音打給你的。 今年五月...

最難拿高 GPA 的十所美國大學

最難拿高 GPA 的十所美國大學

最近正逢Final季,不少小夥伴或是前不久剛剛考完Final,或是正在考Final,或是即將考Final,總之這是一段水深火熱的日子。 前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