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價之寶》劇情、影評:可以避雷了

今天要聊的電影是張譯,潘斌龍,周依然等主演的家庭喜劇片《無價之寶》

本片導演張大鵬,廣告導演出身,拍過幾部出圈的短片。

舉個最爆火的例子,《什麼是佩奇》

這個不到6分鐘的短片其實是賀歲檔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宣傳片,一放出就火遍全網,評分就有7.4分,熱度甚至高過了評分3.8分的電影。

多說一句,這部廣告片我非常的不喜歡,甚至是討厭。

導演利用農村的閉塞,資訊不對等去製造戲劇衝突,這種雞賊就不說了。關鍵你還用這種雞賊去把生活在農村的人的形象塑造成一種文化或者智商上的「弱智」——借一個電話打回去就能問清楚「什麼是佩奇」的簡單事,導演非讓老人問遍全村的二大爺三大嫂的?這種刻板,獵奇,嘲弄,傲慢,以及虛假的關懷,我很討厭,也不理解有些觀眾感動個什麼?

說回這部長片。

《無價之寶》屬於節奏稀爛,劇情問題很大。我看到一半就昏昏欲睡,最後是越看越狗血,越看越不理解。

無價之寶

無價之寶

這片的劇本並不是純原創,它還翻拍自韓國電影《擔保》。

原版電影主演是成東日和河智苑,電影上映於2020年,並不算多久遠。故事講的大概是成東日在追討欠款的時候意外收養了欠債人的小女兒並將其撫養長大。

小女孩的出身悽慘和乖巧伶俐,成東日的混混形象和鐵漢柔腸,都是能吸引觀眾的反差點。影片對於父女倆這份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的描繪也挺感人,有些套路但也挺好哭的。

雖然不是什麼特高分影片,但這片也有個7.9分,屬於韓影正常水平,有笑有淚,看了至少能值回票價。

可《無價之寶》就不行了,屬於照抄也沒抄好的水平。豆瓣6.7分還是明顯請了很多水軍來湊數的結果,就還挺好笑的。

132分鐘的電影,看到一個小時往後節奏就開始崩了。劇情上的改編改得也不太好,有些情節只能用狗血和無語來形容。

來仔細說說

來仔細說說。

本土版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了東北的一個小地方。石振邦(張譯 飾)和兄弟楊武(潘斌龍 飾)合夥經營一家五金店,但維生艱難,經常為錢發愁。

一個叫謝大勇的人欠了石振邦一筆錢,走投無路的石振邦上門討債,卻發現家中只剩謝大勇的妻子曼麗和年僅6歲的女兒芊芊

為了還錢,曼麗決定偷渡出國打工,留下來的芊芊就變成了一個問題。經過了幾番輾轉,石振邦決定帶著芊芊一起生活。

石振邦和芊芊的關係變化,可以參考去年上映的《人生大事》中莫三妹(朱一龍 飾)和小文(楊恩又 飾)。

都是一個粗枝大葉的男人和一個伶俐可愛小女孩的搭配,男人從一開始的抗拒不熟悉,到後來心疼小女孩身世悽慘,又被小女孩治癒感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後,兩個人成為了不是父女勝似父女的親密關係。

《無價之寶》中主角父女的羈絆要更深一些,因為片中有這麼一個橋段。男主本來把芊芊交給了曼麗找來的遠房親戚,但沒想到芊芊被所謂的親戚賣到了夜總會,每天面對燈紅酒綠和油膩的客人。

為了拯救芊芊,石振邦孤身一人從東北奔波到福建,又撞車又報警的才讓芊芊免於被繼續折磨。

在這之後,石振邦正式接受了芊芊,開始養育芊芊,為她上學和生活付出。

故事到這裡為止都還算正常,除了石振邦和芊芊的關係逐步變暖之外,楊武起到的搞笑作用也非常明顯,影片看起來還算是有苦有甜。

導演也添加了不少本土化片段,比如芊芊沒有戶口本和出生證明在派出所扯皮,東北下崗潮對當地民眾的影響和偷渡到國外打工…看得出有努力在減少翻拍痕跡。

但是後面就開始垮了。

隨著芊芊年紀增長,楊武掙到大錢,石振邦卻固執地留在原地,三個人之間的關係開始失衡。

芊芊長大後的戲份是由年輕演員

芊芊長大後的戲份是由年輕演員周依然來演的,演技也還說得過去,但劇本本身不好,演員再好也百搭。

原版中的小女孩因為成績優異長大當了中韓同聲傳譯,《無價之寶》則改成了芊芊從小喜歡跳舞從東北考到北京舞蹈學院之後被星探發掘,很快走上了拍廣告拍戲當女明星的道路。

這一趴的戲非常奇怪,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年,整個故事風格變化速度超快,中間也沒什麼過度。

芊芊異常順利地變身女明星後,石振邦就誤殺了當年拐走芊芊的人販子。因為不想拉芊芊後腿,避免媒體惡意報道,石振邦刻意躲避芊芊,坐牢六年毫無聲息導致父女二人各自悲傷至極。

用意外事件強行推動故事發展,這本來就很讓人滿頭問號了,石振邦的做法也讓人無法理解。你告訴芊芊也不礙什麼事兒啊,至於做到這一步嗎?

更意外的還在後面

更意外的還在後面:

誰想到石振邦出獄後非要坐熱氣球去給芊芊採松子,結果把自己摔進ICU一家人在病房裡嚎啕大哭,這是正常人能幹出的事兒嗎?

你都六年沒見孩子了出獄第一件事不是找孩子,而是用這麼危險的方法去採松子?這行為動機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

苦情戲拍得好大家自然拍掌叫絕,可這數次人為苦情就顯得有點太費腦回路了吧。

此外,好兄弟楊武從一個落魄五金店主一路順風順水發展成有酒樓有產業的大老闆,石振邦卻是飯都蹭不上熱乎的,明明為孩子學費發愁上學連個臥鋪都買不起,卻堅持屢次拒絕楊武幫助,人到中年還是守著一個破舊照相館。

明明在故事設定中,楊武才是石振邦的小跟班,這不前後矛盾嗎?明明楊武也在芊芊長大的過程中出了很多力,石振邦卻不想著通過楊武讓芊芊日子過好點,這不奇怪嗎?

真的很難理解這電影后一個小時是在幹嘛,邏輯混亂,想一出是一出,重點缺失,湊時長也不帶這樣湊的啊。

哦對了還有更狗血的

哦對了還有更狗血的。

原版中成東日這個角色是沒有任何個人男女關係戲份的,影片中最重要的關係其實就是男主和小女孩。但《無價之寶》中導演一上來就給石振邦安排了兩個女配,分別是他的妻子(郝蕾 飾)和芊芊的媽媽曼麗(袁曉旭 飾)。

影片一開頭,石振邦就因為生不出孩子和妻子離婚了,倆人這個婚離得非常隨意,隨意到離婚證都沒暖熱,石振邦就信誓旦旦說前妻會後悔回頭找他。

但還沒幾天,他就因為討債愛上了曼麗,多離譜啊。

且不說他前妻的戲份讓人摸不著頭腦,整個角色刪掉對影片也沒什麼影響,問題是石振邦從第一次上門討債到送曼麗出國,明明倆人都沒見過幾面,就這麼快就愛上了?

我完全沒懂,這男主到底有什麼好的值得給他安排兩個女配?男主又是抱著什麼心思愛上了曼麗?

不捨得花錢給芊芊買一條連衣裙,卻斥巨資給曼麗買了一條裙子。放了十幾年的時間等曼麗回來後第一時間向曼麗求婚,並且把裙子送給她。

這份執著挺難懂的。

這份執著挺難懂的

石振邦對曼麗的感情也成功讓我開始懷疑他對芊芊的感情是不是純粹,養育芊芊到底是因為曼麗還是芊芊本人呢?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會大大削弱石振邦和芊芊之間的感情基礎,這對電影來說不是起反效果嗎。

不會就事論事這也是很多國產影劇的通病,好似不管什麼戲非要給男主安排上感情戲才算得勁,太多女性角色只作為工具人出現在故事裡。你要是能合理鋪墊並且把女性角色本身塑造的出彩一些也行啊,但又沒有那個本事,最後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這不是純純畫蛇添足?

也正因為導演對男主角的關注過多,導致一部本該是以親情為中心的家庭喜劇片,變成了男主個人秀。

偏偏男主卻暴躁又無腦,所以即使情節抓馬,努力煽情,也掩蓋不住電影本身非常乏味平庸的本質。

總結一下,這翻拍可以說是棄其精華,再自制些糟粕了。

再說一遍,就蠻扯淡的。

要是翻拍都能拍成這樣的話,導演是不是真的該反思一下自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