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左等右盼,正午陽光終於回來了。
作為業界一流品質的代名詞,金字招牌十餘載,金光作品無數,部部出圈、(評分)保八爭九那都是常規操作。
但月還有陰晴圓缺,世上哪有常勝將軍——

在僅有的三部翻車(評分未過7)之作中,總是閃爍著一個身影——
張開宙。
作為早年從山影走出的老人之一,張開宙獨立指導的作品總是一言難盡。
在經歷《清平樂》口碑收視雙撲街後,張導亟需在內部梯隊和外部觀眾面前證明自己。

萬萬沒想到,沉寂一年後,祭出的新劇開分居然高達8.7,僅次於被稱為yyds的《覺醒年代》,以及同樣是正午出品的《山海情》。
從6.5到8.7,張導究竟做對了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翻身之作——
《喬家的兒女》

本劇融合了《都挺好》的家長裡短+《大江大河》的時代變革。
橫跨三十年,講述了喬家的五個孩子,一成、二強、三麗、四美、七七,在艱苦的歲月裡彼此扶持、相依為命的故事。
用最樸實無華的筆觸,書寫著最抓馬的親情糾纏。

前期劇情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混蛋渣爹帶出四個擰巴孩子……
一切的萬惡之源,就是父親喬祖望。
這個家庭的所有不幸都能歸因在這個自私的男人身上。
其光輝事蹟可謂罄竹難書,相比之下蘇大強簡直就是「感動中國十佳慈父」。
家裡生計一概不管,一心撲在吃酒賭錢上。
妻子眼看就要生產,小姨子火急火燎來叫人,他還賴在牌桌上不肯下來。

孩子生下來只有五斤,妻子妊娠期間嚴重營養不良,為了省錢,臨盆前都是自己走路去的醫院。
可最終還是沒挺過去,留下四個瘦骨嶙峋的孩子和一個氣若游絲的嬰兒,撒手人寰了。

老婆死了以後,喬祖望根本沒時間留下一滴鱷魚的眼淚,他把全部精力都花在譴責弔喪客禮金少和如何賴掉亡妻住院生產的醫藥費上。
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顧。

所有生活的重擔,都落在12歲的喬一成身上。
弟弟妹妹生病了,是他揹著送去醫院。
開家長會,他去。

煤爐上的鐵管鏽了,是他找人換。
全家人會不會一氧化碳中毒,這些渣爹根本懶得想。
幼弟七七沒奶喝,渣爹打牌贏來的錢自己買酒吃豬頭肉,卻不給孩子買奶粉,一成只能用米湯喂弟弟。

渣爹到最後甚至連米湯都不給了,直接把七七丟給小姨子。
這還不算,他竟然把最小的四美送給非親非故的別家領養。
這一切無非是為了多省點錢。
對於四美的離開,三個孩子的反應各不相同。

四美歡天喜地,因為能穿好看的衣服,還能天天吃大白兔;
三麗長舒一口氣,因為被選中的不是自己;
重感情的二強一臉難以置信,因為他捨不得小妹妹,不想跟她分開。
而一成暗暗下了決心,他帶著自己的一摞子獎狀跑到招待所,希望來領養的夫婦能帶走自己。

他只想要一個好一點的環境,一個能夠拋開一切、用成績改變命運的機會。
為此,一成自私了一次,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如此鮮活,如此立體,讓這個角色瞬間豐滿起來,不似同類題材中反人性的無私白蓮花。
破碎的原生家庭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二強初中就被渣爹退學,作為兄妹四人中的學歷窪地,他過得格外艱辛。
其他兄弟姐妹主要是情感的問題,而二強不僅情感不順,事業更是屢屢碰壁。

他對大自己十多歲的師傅暗生情愫,但卻遭遇所有人的反對,最後找了他人草草結婚,卻還悽慘成為接盤俠,不過好在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所愛。
無論長到多大,他心裡還是那個看到小野貓會抱回家喂,養的老母雞被收繳宰殺會傷心流淚的善良孩子。

同為學渣,四美不像二強一樣是因為憨,她極其聰明,成績不好純屬玩心太重。
被領養後,小小年紀的四美居然能自己從蘇州跑回南京。
她雖然表面上說終於可以脫離苦海,但在蘇州掉的牙她都會小心收好,必須千里迢迢帶回南京的家再扔到房頂上。

她是時尚弄潮兒、氪金的追星小妹兒,最後靠愛豆的力量(加上大哥的威逼利誘)指引她初中畢業。
三麗是兄妹中最讓一成省心的一個,但最聽話的孩子往往最容易受到傷害。
幼年時期,三麗險些遭到鄰居性侵,這件事給她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以至長大後十分抗拒來自異性的情感。

而渣爹為了四百塊錢竟然答應跟犯罪分子私了,最後還是一成把鄰居送進監獄。
從此之後,一成再也沒管喬祖望叫過一聲爸。

一成自12歲起承擔父母之職照顧弟弟妹妹,其艱險和壓力可想而知。
劇中設置了一個角色跟他對照。
二姨家的表哥齊唯民,他們同齡,跟一成是一體兩面的對映,藉由對比告訴觀眾正常人家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
表哥家庭和睦,在慈父賢母的愛意澆灌下長大,所以看待問題時也更加的平淡釋然,相比之下,一成總是帶著那麼一點擰巴+扭曲。
四美和同學一起到北京看偶像費翔的演唱會,因為機會難得再加上有家長同行,表哥慷慨解囊贊助了票錢, 沒想到一成知道後勃然大怒。
像父母一樣關心他們已經成為肌肉記憶,一成沒法站在手足的立場上正常冷靜的思考。
20年來,他已經成為弟妹們的精神支柱,他們抱團取暖互相給予慰藉,而這樣的原生家庭自然對婚姻有著影響。
從妻子的角度來看,一成就是伏地魔本魔,即便二人真心相愛,但最後還是因為情感的牽絆和價值觀不同而走到了盡頭。

雖然生活各不相同,但家家都有難唸的經,老百姓的日子就是從這些磕絆瑣碎裡一步步走過來的。
這部劇最讓人著迷的一點,在於難得地講述了普通人真實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久違的煙火氣,呈現了一眾鮮活複雜立體的市井人物,沒有哪個是單一扁平的。

正午陽光劇作上的細緻,讓觀眾可以無障礙的帶入。
不僅服化道、制景等細節一如既往的高水準,每個年齡階段都啟用了不同的小演員,足見誠意。

而張開宙導演之前最明顯的節奏問題,也在劇本強大的優勢下(原著作者曾參與《山海情》編劇工作,此次親自單扛編劇)也得到了很好的彌補,加上審美一如既往的線上,觀感非常順暢。

在劇中,所有爛糟事都讓這一家人碰上了,經過劇作高度壓縮凝練後再呈現出來,觀感甚至會有一絲狗血。
但這恰恰從廣度上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更加全面地展現了歷史洪流裡,每個個體雖然渺小但卻並不平凡的一點一滴。
而這些情節在後續故事中有著推進情感的重要作用,例如藉由三麗兒時的陰影,後續才會引出她和一丁互相拯救治癒的愛情。
一切就像周深在主題曲中唱的那樣,黑暗中總透著光,讓你一路追著踩著就找到了終點。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