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系列電影,這瑪麗蘇賺了我們20億

座無虛席,臺詞全程跟讀,主題曲全場大合唱。

什麼電影當下重映,能有這效果?

一晃,都十多年過去了——

這是前幾日,澳大利亞一家影院的一次連夜重映。

你的DNA動了。

誰的心中,沒曾有過一個「吸血鬼夢」呢?

今天看,這已經是絕版瑪麗蘇——

暮光之城系列電影

Twilight

2008年至2012年間,五部共收穫

2008年至2012年間,五部共收穫24億美元票房

紅遍全球,把小K和帕丁森從初出茅廬的新人捧成了頂流。

今天,一個是被大家盼著下海的新蝙蝠俠。

一個是新版戴安娜王妃,還入圍奧斯卡影后

一個是新版戴安娜王妃,還入圍奧斯卡影后。

可是沒人能忘記,這對金童玉女當初有多好嗑

可是沒人能忘記,這對金童玉女當初有多好嗑。

從銀幕內到銀幕外。

雖然評論界嗤之以鼻,IMDb上只有四五分的水平,而且常年是金酸梅的尊貴座上賓。

但就是讓無數青少年為之痴狂,成為一種現象級流行文化。

狗血放飛的劇情、瑪麗蘇的核心、主角的爛演技,都是被瘋狂嘲諷的對象。

2010年,老美甚至拍了一部惡搞版的《暮色大電影》,來吐槽正版的《暮光之城》。

△ 惡搞版「狼人」雅各布

當然還有著名的「過河拆橋」。

帕丁森無數次真情實感地嫌棄自己的成名作,嫌棄原著作者的腦回路,嫌棄自己飾演的神經病角色。

那這樣的「爛片」,又是如何能在當年席捲全球

那這樣的「爛片」,又是如何能在當年席捲全球。

又如何能在多年後,再度翻紅,被奉為某種意義上的「經典」?

對於內地的一代觀眾們來說。

《暮光之城》又究竟意味著什麼?

01

說《暮光之城》是爛片,我想大多數人沒什麼意見。

但你要說它難看,大概會收穫一大波反對聲。

爛片≠難看≠無聊。

相反,《暮光之城》可太精彩了。

故事主線很好概括。

美國女高中生貝拉來到陰鬱潮溼的小鎮福克斯隨父親生活,結果與吸血鬼同學愛德華相愛,並終成眷屬。

女主貝拉。

漂亮,內向。

雖然一到新學校頗受歡迎,但貝拉:

抱歉,我想孤單一些。

男主愛德華,神秘的吸血鬼。

用同學們的話說,是校園裡帥到無法接近的存在。

用同學們的話說,是校園裡帥到無法接近的存在

再看看他所屬的庫倫家族,一個個都是顏值出眾,膚白勝雪。

這個吸血鬼可一點不腐朽、古板

這個吸血鬼可一點不腐朽、古板。

《暮光之城》讓吸血鬼的形象前所未有地潮起來。

住大house,開超跑,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用不完的錢。

這還不算完,人人都有超能力。

長生不老,速度力量只是基礎。

還有類似讀心術、預知未來、放電、控制水火之類的特殊外掛技能。

那你說,吸血鬼吸血害人總歸是沒得洗吧?

那你說,吸血鬼吸血害人總歸是沒得洗吧?

放心,也可以解決。

庫倫家族的吸血鬼就像咱人類裡的素食主義者,只吸動物血,不吸人血。

別的吸血鬼站到陽光底下會冒煙,會潰爛。

《暮光》裡的吸血鬼呢?

騷瑞放錯圖了。

真· ⑦彩·水晶·琉璃戀。

本質上,《暮光之城》是個「完美男人愛上我」的瑪麗蘇故事。

感情線的狗血程度,連瓊瑤阿姨看了都要認輸。

一個美麗少女,和白皮高富帥一見鍾情。

同時,又和一直守護她的(備胎)黑皮小狼狗日久生情。

前一秒,才為了高富帥尋死覓活。

下一秒,躺在小狼狗懷裡:你真暖和。

下一秒,躺在小狼狗懷裡:你真暖和

當然了,那個三人同睡帳篷,情敵摟著我老婆的名場面。

咱瓊瑤阿姨早玩過類似的。

但誰能想到

但誰能想到。

貝拉:我的備胎成了我女兒的真愛。

愛德華:我情敵最後成了我女婿。

這是瓊瑤阿姨都不敢編的
這是瓊瑤阿姨都不敢編的

這是瓊瑤阿姨都不敢編的。

狗血歸狗血,但真的下飯。

而且。

瑪麗蘇狗血愛情之外,一切好萊塢商業類型片裡的精彩元素,它都有。

獵奇腦洞,動作大戰……

交織轟炸,最終構成了一個令無數青少年嚮往的暮光宇宙。

02

如果以成熟理性的眼光去觀看《暮光之城》。

無法理解的地方可太多了。

比如羅伯特在採訪時親自吐槽過,他根本接受無能愛德華與貝拉這樣奇葩的愛情。

為什麼愛德華告訴貝拉,自己每分每秒都會想吸她的血,貝拉還會覺得這無所謂?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原片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原片。

荒山野嶺,貝拉和剛認識不久的愛德華單獨相處。

愛德華警告,我殺過人,我想喝你的血,順便展示了一把自己的可怕力量。

只見我小K面癱地一鍵三連,我不怕,我不管,我愛你。

按照常理,大概只能解釋為女主是瘋的。

按照常理,大概只能解釋為女主是瘋的

這倆演得差大概真的情有可原,你說這樣的神經病到底該咋演?

邏輯?

這跟在《暮光》裡找低顏值一樣困難重重。

在越往後越drama的劇情裡,《暮光》的劇情總是在時不時放飛。

你搞不清楚為什麼狼人和吸血鬼又開始打架了,為什麼又突然和好一致對外了。

雖說這些奇怪物種的生命規律,決定了他們的某些行為不能以人類倫理準則來衡量。

媽的小奶狗最後成了女兒的小奶狗,無論如何就是要和你成為一家人。

甚至女兒還在襁褓裡,就被一個狼人打上「愛之烙印」,再等她長大。

可對於當年痴迷於《暮光之城》的青少年們,這些都不重要。

《暮光之城》的成功,在於它精準地給到了青少年們想要的。

成人看到浪漫,總是先思考浪漫的「真實性」。

而少年看到浪漫,總是先幻想擁有浪漫。

一句「你就是我的生命」,就可以讓大家為貝拉的為愛而死感動。

當年哪位少女(和小gay)沒自動帶入過貝拉,在選愛德華還是選雅各布之間糾結一番呢?

大概也都幻想過,自己枯燥痛苦的中學生活裡,突然出現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吸血鬼家族,帶自己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

對於國內的中學生來說,《暮光》裡的高中生活大概會讓人羨慕到流淚。

沒有繁重課業與埋頭做題。

高三了,忙的是選真命天子,辦舞會,為愛歡呼為情落淚。

跟校草談了戀愛,走路都帶風,成為女明星

跟校草談了戀愛,走路都帶風,成為女明星。

就像IMDb上,一條來自2018年的滿分高贊評論這樣評價《暮光之城》。

「如果我現在第一次看電影我可能會討厭它,但是11歲的我是如此喜歡它。」

「這部電影是我羞恥的快樂。」

03

03

當多年過去,一代人再為《暮光之城》歡呼時,歡呼的是什麼?

其實在大家的成長軌跡中,像《暮光之城》《小時代》這樣的作品。

大概率會呈現這樣的變化——痴迷,厭惡,翻案。

它們橫空出世時,因為離現實太遠的劇情,對青少年引發的幻想,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口誅筆伐。

「《暮光之城》是毫無邏輯的YY」。

「《小時代》是浮誇拜金」。

當你長大一些,開始學會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時。

也開始覺得它是糟糕的爛片,是離現實十萬八千里的白日夢。

那是一種我們急於想要證明自己長大的方式。

再到後來。

當我們一度想要以成熟為武器,在現實世界大施拳腳卻屢屢受困時,才發現自己急於歸順的「成人標準」成了枷鎖。

隨之而來的,是某種質疑和反抗。

郭敬明大概也想不到。

近十年後,曾經萬人唾棄的《小時代》成為被網際網路頻繁引用的文獻。

大家張口閉口「簡單來說」,萬物皆可「發爛發臭」,全網歡聚在一起,慶祝顧裡的生日。

大家在影院裡一起跟讀《暮光》的臺詞,在某一個情節同時爆發出默契的笑聲。

是一代年輕人彼此認同——

我們當年都是同一批不被成年世界認可的「非主流」。

對於國內的年輕人來說,《暮光之城》承載的意義或許更多。

第一部《暮光》上映時是2008年,在09年時被引進國內。

2010年左右,是好萊塢幻想大片創作的井噴期,也是它們動輒席捲內地的時代。

那時候的青少年們看的都是什麼?

漫威打開中國市場的首部作品《鋼鐵俠》。

一句「I am Iron Man」成為無數青少年的超英啟蒙。

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隊長》《雷神》《復仇者聯盟》的輪番轟炸。

那些驚人的想象力,絢爛的特效讓看電影像一場場歷險。

《哈利·波特》十年迎來聲勢浩大的尾聲,《暮光之城》締造的「超人吸血鬼」,在傳統魔幻的衰微與超英電影的崛起之間搭建起了某種平滑的過渡。

那時,也是網際網路開始加速普及的時代。

智慧手機還是大眾的未知事物,對於上中學的孩子們來說,每個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你媽讓你玩一小時電腦。

趕潮流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在盜版網站找《生活大爆炸》《緋聞女孩》《吸血鬼日記》這樣的美劇。

原來,年輕的生活可以不止一種,就像萬花筒一般徐徐展開。

看,那是大都市年輕人的新式生活,一群好友住在一起,共享喜怒哀樂。

看,那是美國高中生drama的青春。

雖然遠隔萬里,但也感覺能和我們在心理上無縫銜接。

那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裡,幻想總是能找到找到無拘無束的溫床。

各種各樣的作品,好也好,爛也罷,攜帶著紛繁的想象力蓬勃生長,光怪陸離。

即使不被一種人認可,它仍然可以是另一種人的自留地,而不是一定要消失。

說到底。

少年們得以幻想的溫床來自哪呢?

在《暮光之城》最後一部結局時。

伴隨著那首《A thousand years》響起。

就像故事被合上了書頁,留下一個美好的「forever」。

愛德華和貝拉,永遠留在了最好的年紀,永遠幸福地在一起。

它明明白白告訴觀眾,這就是個不存在的童話。

但很有意思的一點是。

《暮光之城》出自一名中年婦女之手,只因她百無聊賴的生活裡突然做的一個少女夢。

夢中一對青年男女躺在草地上,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類。

這個面向青少年的故事

這個面向青少年的故事。

其實脫胎於困於現實生活的成年人的幻夢。

成人也是要被允許做夢的。

在永遠現實理性的生活裡,總會有那麼些時刻想要找回一種年少時,不切實際,無拘無束的浪漫。

只是如今,文藝作品都不再愛幻想了。

某種意義上的現實,成為一種最高準繩。

這年頭的影視作品,大概沒什麼比貧富和階級差距更熱門的主題。

2020年時,伍迪·艾倫在自己的新作裡戲謔道:

在這個時代,電影只要探討現實

就會被影評人譽為藝術

大家總在談政治,講立場

大家總在談政治,講立場。

08年崛起的漫威電影發展到如今,就是最佳的範本。

十年之後,漫威靠著《黑豹》的「全黑」陣容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成為歷史性事件。

而後來的《尚氣》則是黃種人版《黑豹》,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敘事的迎合。

但顯然,它低估瞭如今人們對於電影之外立場的耿耿於懷。

在全球化退潮,不同立場針鋒相對的今天。

影視作品早已經成為刀光劍影的戰場。

大家不再願意容忍那些超越我們經驗的故事出現。

也不再樂觀寬容到,可以忽略現實的差異,為一個童話故事買單。

於是,想象消失了。

因為一個可以大膽幻想的世界,大家會寬容想象飛躍目光所及,越過某些所謂的安全區。

如果成人世界不再對幻想留有空間。

那麼愛幻想的少年們,擁有的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