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不少歐美劇迎來完結。
十一季的美劇《無恥之徒》,五季的西班牙劇《紙鈔屋》……
雖然追劇的粉絲們有諸多不捨。
但一部劇能夠圓滿結束,總歸是一件幸事。
而最近一部迎來最終季的美劇,就多少讓人感到遺憾。
因為促使它完結的,居然源於一場性醜聞。
今天,魚叔來說說這部可惜的作品——
太空無垠 第六季
The Expanse Season 6

自2015年第一季開播以來,《太空無垠》一直口碑不俗,評分幾乎都在8.5以上。口碑更是堅挺,爛番茄的全季新鮮度高達94%,觀眾口碑91%。

就連向來打分嚴苛的IMDB也保持著8.5的不俗分數。

劇集的高質量,離不開背後依靠的原作。
《太空無垠》改編自詹姆斯·S·A·科裡的同名科幻小說。
這個作者,其實是丹尼爾·亞伯拉罕和泰·弗蘭克兩人的共用筆名。
這兩人,還都跟《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有關係。
前者是嫡傳大弟子,後者是助手。
跟馬丁寫了快20年還沒寫完《權遊》不同,這倆人十分高產。
10年左右,陸續寫出了9本長篇和8本短篇。
其中,第一本就被提名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整個系列也被提名過雨果獎「最佳系列」。

相應的,《太空無垠》也繼承了《權遊》的特點——
世界觀龐大,主題深邃,POV敘事巧妙有趣。
當然,尺度也很大。
因此它也一直被稱為「太空版《權力的遊戲》」。

可惜,如此高口碑的科幻劇,卻是命途多舛。
最初製作《太空無垠》的SyFy電視網,並不像HBO、Netflix那般財大氣粗。
沒有龐大的觀眾群,也沒有邀請到足夠人氣的演員陣容,更沒有財力支撐這部硬科幻無底洞的燒錢。
本劇前兩季都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於是,SyFy宣佈在第三季結束後要砍掉本劇。
大量粉絲表示不能接受。
連喬治·R·R·馬丁看到訊息後都難過萬分,並在網上發表了一連串感慨。

粉絲們迅速展開了一系列自救活動。
因為聽到亞馬遜CEO貝佐斯曾說自己是本劇的粉絲。
所以大家不停地向這位大金主發出呼喊:救救《太空無垠》!
不僅租了架飛機在亞馬遜大樓上空拉橫幅。
還把劇中男主角一行人的飛船模型「洛西南多號」,送上了平流層。


最終,亞馬遜果然向《太空無垠》劇組拋出了橄欖枝。
不僅肉眼可見的有錢了,播出方式也很闊綽。
第四季直接學網飛一次性放出。

本以為新的金主爸爸能夠一直續命,沒想到劇外又出了么蛾子。
飾演主角團成員阿歷克斯的演員卡斯·安瓦爾,被曝出性醜聞。
2020年6月,卡斯捲入了多項性騷擾和性侵犯指控,而被迫接受調查。

此時,第五季已經拍完了。
但主創不得不對結局大改,在後期製作中,強行讓角色「死亡」。
同時,也在無形之間影響到了整部劇的命運——
第六季,將是整部劇的完結。

這對於科幻迷和本劇粉絲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遺憾。
畢竟按照小說的體量,還有太多內容沒有拍。
《太空無垠》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0年後,人類早已進入太空時代。
國別的概念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地球、火星、小行星帶三大政治集團。
三方看似和平共處,其實局勢愈發緊張。

由聯合國掌控的地球,原本資源最為豐富。
但由於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如今面臨資源枯竭等一系列難題。
越來越依賴於其他星球的物資交換。

由於海平面上漲,自由女神像周圍建起了一道堤壩。
火星上是一個獨權政治體。
他們建設火星的同時,也懷揣著攻佔地球的野心。
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展出了足以匹敵地球的軍事力量。

小行星帶則是三方中最弱的一方。
不僅物資匱乏,軍事實力還很弱。
只能靠給地球、火星運送物資,來換取水源、空氣等賴以為生的寶貴資源。
其生存環境猶如貧民窟。

正當三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之時,一場意外改變了整個局面。
某種高維生物在天王星的外圍軌道上放置了一個碩大無比的「星環」。
穿過「星環」,能看到許許多多個星際之門。
它們聯通著1300多個未知星系。

如此一來,形勢發生了大逆轉。
未知的星系,代表著取之不盡的空間資源。
無數人將視線對準了外星系。
紛紛逃離太陽系,冒著生命危險探索未知的領域。

與此同時,趁著三方勢力都關注「星環」時,一幫恐怖分子發起了報復行動。
先是用火星的隱形技術,向地球投出隕石。
造成了多個城市上百萬人的死傷。

隨後又發動軍事行動,佔領了小行星帶。宣佈小行星帶獨立為政,再也不受制於地球、火星。
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最終還是被內部的爭鬥拖住了腳步。

《太空無垠》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多樣的未來世界。
但骨子裡,依然是揭露人類社會長久存在的諸多問題:
權力爭鬥,階級對立,種族歧視,人口危機,資源不均……
這些核心矛盾,並沒有因為科技的高度發展而解決,反而變得愈發尖銳。
這無疑向觀眾揭示了一個悲愴的事實——
無論人類在太空中走多遠,內部的資源爭奪永遠不會消失。
這也構成了本劇最具魅力的核心,即用科幻的方式反思人類的現實。

本劇另一個讓人著迷的地方,是無處不在的科學細節。
不同於許多科幻作品只是賣設定的偽科學。
《太空無垠》構建的是一個有真實科學理論做支撐的太空時代。
從日常生活,到太空作戰,完全經得起推敲。小到喝水。在依靠離心力產生人工重力的空間站上,水只能以曲線狀流動。

大到飛船拐彎。要考慮到慣性、作用力等多個方面,需要許多推進器協作完成。

注意噴射的白氣
第五季,更是貢獻了一個名場面。
女主角直接不穿太空服在太空中飛行。
由此引發了一場「在太空中不穿太空服會不會死」的討論。


有人搬出了NASA的研究,從理論上佐證了這幕場景的真實度。
比如失去氣壓後,人體皮膚的體液會迅速沸騰,造成細胞破裂。
劇中的女主確實眼球迅速出血。

再比如,她給自己打了一針高濃度氧溶液。
從而保證不會因為缺氧而腦死亡。


大意為:根據NASA的研究,劇中情形是有可能的,但現實裡沒有人嘗試過給自己注射高濃度氧溶液
這一切,都說明了本劇的科幻是實打實的「基於科學的幻想」。
早在第一季播出時,《太空無垠》就曾登上老牌科學雜誌《今日物理》的封面。
這也是該雜誌1974年創刊以來,首次讓一部科幻影視作品登上封面。
正是這些嚴謹的科學細節,讓本劇成為許多人心中最硬核的科幻劇,沒有之一。

然而,這部劇對外太空的探索還只拍了很小一部分篇幅,就要止步於第六季了。
原作中很多精彩的場景,還沒來得及在劇中展現。
這實在讓人無比痛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這部劇的終結更像是當下科幻題材式微的一個縮影。
特別是類似於《太空無垠》這樣的太空歌劇+硬科幻。
一方面是因為成本高。
幾乎所有的場景,都需要燒錢投入電腦特效。
另一方面是因為難以平衡市場的口味。
如果考究過於嚴謹,風格過於高冷,勢必會讓不少觀眾感到一定的門檻。

當然,《太空無垠》的完結並不意味著太空硬科幻的落幕。
很多人都提到,本劇的風格非常接近想象中的國產科幻巔峰《三體》。
雖然這部劇在市場上失敗了。
但在質量和風格上,卻為我們豎起了一座豐碑。它宛如一位先驅者,為後繼者提供參考。激勵著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征途上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