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夏天看這部劇,生活就能變得像生活。
日劇好奇怪,劇情幾乎空無一物,卻總能治癒。

▲《西瓜》,我心目中最適合夏天看的電視劇,沒有之一
早川基子今年34歲,在一家信用金庫日復一日地做著相同的工作。她沒有結婚,沒有男友,只有一位比她更充滿精力的母親,事無鉅細地打點著她的生活。
她至今仍住在父母的家,中學同學用十幾年前的聯繫方式還可以準確地撥通她家的座機,找到這個老同學,隨後在電話裡發出微妙的感嘆:「不會吧,你還在那兒啊。」

▲《西瓜》中的早川基子
在公司裡,她已然是一位「前輩」,卻總是和青春靚麗的年輕同事一起,穿著那一套過於像女高中生校服的制服,一起練習接待客戶的禮儀。
當這樣的基子成為電視劇的女主角,我們總以為要發生一些奇妙的轉運故事,或關於事業,或關於愛情。
事實上,什麼也沒有。

日劇《西瓜》說的便是一個女孩離開家庭、外出群居後發生的生活瑣事,白描般的鏡頭絮絮叨叨地告訴著你,誰家的女兒與男友分手;誰回了一趟老家偷了兩個蜜瓜;誰在工作上遇到了難題。
但這些細節正是它的迷人之處。
《西瓜》沒有絕對中心的主角,沒有恆定的主題,它製造了一個極致的時空,除了濃厚的夏日氣息之外,親情、愛情、生死、自由與束縛、暫時與永恆等等元素在其中相互交織,觀眾只需隨意遨遊,然後各取所需。
《西瓜》不是一個故事,而更像是一個漫長的、使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許多時刻,我們都能輕易在主角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最適合夏天看的劇
現在是2022年,距離《西瓜》首播已經過去了十九個夏天。人類幸運地從1999、2012兩個有關世界末日的傳說中存活下來,地球沒有毀滅,普通人不斷經歷著的麻煩小事,也一如既往。
2003年電視劇裡的基子,有一位與她年齡相仿的同事馬場萬里子,每天中午,兩個女孩遠離嘈雜的人群,躲在不開燈的會議間裡邊吃便當,邊說著現階段的小小願望。那是一些她們覺得值得炫耀、但從未做過的事,比如說吃一頓大金槍魚刺身、坐一次飛機,或者見到大明星松島菜菜子。
這一年的夏天看起來也很平凡。

▲與基子年齡相仿的同事,馬場萬里子
但女主角基子沒有想到,這個夏天的意外之門是她的同事親手推開的。
馬場萬里子捲走3億日元公款逃跑了。
那個剛剛還在和自己一起吃午飯的朋友,突然就滑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她一下子有了很多錢,也變成了通緝犯。
馬場的出逃撥動了基子的心絃,一成不變的生活在此刻顯得格外刺眼,當她因馬場的行為受到衝擊時,母親卻特意打電話來叮囑她打扮得漂亮一點——員工攜公款逃跑的新聞正在被媒體大肆報道,基子可能會由此上電視。

▲基子提到想要逃走,逃離開父母、工作和這樣的自己
她決定離開父母的家,機緣巧合下,基子來到了一處叫做「happiness三茶」的老房子裡。
那是一間日西混搭風格的二層別墅,樓梯、櫃子、窗欞上烏沉沉的木頭顏色帶來古樸的美感。一樓有祈禱室,屋簷下掛著風鈴,庭院裡長著水葫蘆,門口是一大片田野,種向日葵也種其他蔬菜,再往前是一條小河,河裡常常湃著西紅柿、啤酒與西瓜。

▲一座叫happiness三茶的老房子
除了基子之外,大房子裡還有其他三位單身女人,她們已經在這裡住了很久很久。
年輕的房東由加,聽從她遠在斯里蘭卡的父親的意志,堅持給房客們做早晚飯。她看起來總是很快樂,唯一一次去神社祈禱,是希望自己不要再抽中「再來一根」的冰棒了。

▲由加在神社祈禱「神,求求你了,雪糕我已經吃夠了」
喜歡睡在衣櫃裡的絆子,是一個窮困潦倒的漫畫家。她原本是一位千金小姐,卻因為雙胞胎姐姐的去世,選擇離家靠自己生活。因為遲遲沒有收到稿費,基子見到絆子時,她身上只剩下83日元,卻還有一隻黑鬍子的白貓岡吉要靠她養活。

▲漫畫家絆子
知識淵博的教授崎谷,看起來是老房子裡最靠譜的人,她在「happiness三茶」住了三十九年,所有人都叫她教授。在大學課堂上,因為討厭「不思考而矇混過關」,她總是毫不客氣地批評學生,同時也會在打街上和沒有禮貌的男人大打出手。

▲教授崎谷
一間都是女朋友的大別墅,一群「怪人」的群居生活,這已經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
基子就能就此開啟新生活嗎?

做野犬,還是做家犬
對於基子來說,追求自我始終是最大的課題。
她是一個「迂腐」的收藏癖患者,至今仍然守著一個巨大的存錢罐,裡面裝滿了一百元硬幣。當初和她一起約定「攢夠錢就去新宿玩」的中學朋友,很早就打碎了儲蓄罐,用錢買了想要的畫筆,成為了一名畫家。
只有基子還在信守承諾,原來的存錢罐裝不下了,就換一個更大的。她從來不花這些錢,她抱著越來越大的存錢罐,沒有夢想,每一個圓圓的硬幣,都標記著她無比尋常的一天。

▲早川說自己手機硬幣,並沒有什麼特別想要的東西,只是想要數字
「不思考就矇混過關」,某種程度上,它同樣可以用來形容基子的前半生,這也是大多數循規蹈矩者的前半生。
在第一集,聰明的由加就問,為什麼痛恨「不思考就矇混過關」的教授,不批評基子呢?
心有不甘是必然的,尤其當預見未來那個衰老的自己,仍在重複眼前的生活,我們不免感到恐懼。
大部分人可能都在腦海中轉過這樣的念頭:如果當初的我做出另一個選擇的話,現在會不會過得更好?

▲《西瓜》片段
《西瓜》告訴我們,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這不是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西瓜》以馬場的故事開始,也以馬場的故事結束,她明明始終遊離在基子和由加、絆子、教授她們的日常生活之外,卻是整部劇的靈魂人物。
如果說平凡的基子能讓許多觀眾產生代入的感覺,那馬場就代表我們心中另一股跳躍的力量。

▲馬場是另一個基子
馬場是另一個基子,象徵她尋求自由的渴望,現實中的她在因循守舊地生活,梅子核吐在碗裡,洗好的制服掛在窗邊;另一個自己已經丟下一切逃亡,她坐上了夢想的飛機頭等艙,買過奢侈品皮包,在最豪華的酒店床上吃過外賣,在山林中學過狗叫。
劇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做家犬,三餐不愁,只是活動範圍最多隻是散散步,很無聊吧;當野犬,餐風露宿,于山野間鳴叫,呼喚同類,也讓同類知道自己的存在。」
做自由的野犬需要付出代價,背叛規則的人會遭到整個制度的懲罰。
很快,馬場迎來了警察的追捕,次次險象環生,她都在恐懼中竭盡全力地奔跑,她不能退卻,走上這樣的路就再也無法回頭。

▲馬場對基子說:「如果沒有選錯的話,可能人生會更開心」
馬場與基子不是全然分離的A面B面,編劇通過馬場的經歷,用極端的形式表現了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失範」的後果。
而不結婚、不生孩子的基子,同樣承受著巨大壓力,「規矩」的她也總有「不守規矩」的地方。
故事的末尾,馬場與基子終於見面,她們有了和往常一樣愉快的談天,從白天聊到暮色,馬場遞給基子一張機票,問她願不願意和她一起離開。

▲馬場問基子願不願意一起離開
徹底改變無聊人生的機會就在眼前,薄薄的一張機票,伸手就能夠到。
但基子動搖了,留住她的是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由加拜託她去超市採購的東西:雞蛋、牛肉、咖啡濾紙。
再不回去的話,其他人就吃不到明天的早飯了。
她看到前路的自由與風霜,也看到後方的束縛與溫情,最終,基子還是選擇了做一條「家犬」。
每條路都有鮮花與荊棘,我們可以標新立異地「做自己」,征服世界,也可以「屈服」於秩序,關心吃飯、睡覺與天氣。
沒有哪個選擇更壞,沒有哪個選擇更好,只要你自主地審視過。

日劇柔軟動心
除了基子和馬場,睿智的教授與開豆腐店的朋友,孤僻古怪的絆子和開朗優秀的姐姐,這部電視劇中處處都有類似雙生花般的設定,直觀呈出現不同選擇的人們都在經歷什麼樣的一生。
教授有一位老朋友,曾經也住在「happiness三茶」,她成績優秀,只是後來放棄了大學學業,結婚成為了豆腐店老闆娘。

▲教授和豆腐店老闆娘
做豆腐成了她一生的事業,成績不如她的教授反而因此走上苦寒的學術道路。
醫院的天台上,教授開玩笑般地埋怨好友,如果她當時可以繼續讀書,成為教授的就是她:「我就不會再留在學校,不用做大學教授這種傻不拉幾的工作,就普通地做一個妻子。」
病入膏肓的老朋友微笑:「和那個人開豆腐店真是太好了。」
大學教授與豆腐店老闆娘,不同的身份代表著不同的財富、學識與社會地位。不過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這些外在的尺度並沒有那麼重要。
依舊只是選擇而已。
如果你覺得規矩的生活框住了自己,改變選擇也是來得及的。最後的最後,教授離開了「happiness三茶」。由於學生的一次跳樓事故,她辭去了大學教授的崗位,去了遙遠的那不勒斯,那時,這個義大利城市尚未因埃萊娜·費蘭特的小說在東方聞名。

▲最後,教授離開了「happiness三茶」,開始旅行
離開之前她說:「不到外面去是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人在不同地方對學習的渴望,我想體會一下。沒有什麼太晚,我們什麼都能做到。」
我看過的許多日本影視劇,尤其是導演渡邊信一郎監製的動畫作品,如《星際牛仔》《混沌武士》,都有這樣類似的結局。主角們瀟灑地揮手告別,結束溫馨吵鬧的集體生活,繼續一個人的旅行。
他們的反應總是雲淡風輕,真正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反而讓看的人有些悵惘。
「日劇為什麼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大概是因為它始終在講一件小事:如何最低限度地成為一個人」。
豆瓣網友「赫恩曼尼」說:「成功或不成功沒關係;結不結婚沒關係;想不想談戀愛沒關係……生活的可貴之處,也不在於成就了什麼,而在於永遠對不可知、缺憾、無奈、痛苦、悲歡敞開心扉。」

▲「我們住在不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感到不可思議的星球上」
如果我們能從宇宙上俯瞰基子她們的生活,正如鏡頭穿過她們的苦惱、快樂與哀傷,幾乎一眼便能斷定這些人是幸福的。一天天的日子即便相似,但只要懷著清晰的意志和微小的希望,就足夠了不起。
蟬躲在樹上,西瓜泡在水裡,向日葵低著腦袋,颱風快要來臨,一天又要過去,夏天又要過去。
有空的時候,一起再看一遍《西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