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一起白頭,他卻先焗了油。」
「中年夫妻深夜的尷尬全靠睡過去緩解。」
這些曾逗笑許多人的金句,都出自《奇葩說》辯手傅首爾,辯論時思路清晰,句句刀人,幽默風趣,金句不斷。

傅首爾
傅首爾憑藉自己的才華在比賽中殺出重圍從幕後走到臺前,而成名後圍繞在她身上的話題不止與專業有關,還有她的丈夫老劉和她的頂配婚姻。
「這就是我的頂配婚姻,我不可能再跟另外一個人,擁有更好的婚姻了。」

《婚前21天》
這是傅首爾曾在節目《婚前21天》中對丈夫的深情告白,她坦言和老劉之間或許已經沒愛情了,但卻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互為彼此的戰友,那時他們還是網際網路上現代夫妻的模範樣板。
轉眼3年過去,他們離開夫妻戀綜,轉身上了離婚綜藝的車。最新一季《再見愛人》,話題幾乎都是傅首爾和老劉貢獻的。

《再見愛人》
14年婚姻,老劉從傅首爾籍籍無名時就默默陪在她身邊全力支持她追求夢想,如今傅首爾功成名就,老劉卻要終結這段感情。
許多人都覺得,這又是一次流量和金錢作用下的劇本,但透過他們的婚姻你能看到許多中年夫妻的無力——
不愛就是不愛了,終點不同,再講義氣的夫妻也很難走下去。

「這是屬於我的頂配婚姻」
很長一段時間裡,傅首爾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
她和老劉相親認識,對老劉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在又木訥。老劉家條件不好,第一次見面就和首爾說:「我沒車沒房,家庭條件也不好。」

《奇葩說》
一開始傅首爾以為這是考驗,後來才知道老劉是真的窮。那時候傅首爾尚未出名,但有點才氣難免心高氣傲,覺得自己也看不上這麼一個男人。
傅首爾決定和別的約會對象一起去看電影,老劉知道了也不阻攔,只是準時趕到電影院門口。
傅首爾看見電影院門口的老劉,迎上去問他來這裡幹嘛,老劉沒直說,只說了句在等人,眼裡滿是落寞。
那一刻傅首爾覺得,她必須得留下來陪老劉,兩個人就這樣推進了關係。
直到快結婚的時候,兩人的經濟狀況還是不好,老劉狠了狠心和傅首爾說:「我爸生病了,我混到快三十歲了,事業一般,錢也沒賺到。」
老劉給了傅首爾一個理所當然離開自己的機會,可傅首爾卻說:「我們靠自己的話,什麼都會有的,我不會讓你一個人努力的。」

《婚前21天》
後面的故事還算順利,傅首爾脾氣火爆,喜歡吵架,老劉性子溫吞,不善言辭,完全不同的性格非但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反而達成了一種互補。
傅首爾像極了那個小時候大院裡永遠衝在前面的大姐,保護著老劉,而反過來老劉一直用自己的溫柔包容著傅首爾。
傅首爾喜歡方大同的歌,老劉就去學,然後到KTV唱給傅首爾聽。
兩個人一起出門,不管去幹什麼老劉從不讓傅首爾拎東西,只因為他曾經對傅首爾承諾過——

婚後經濟狀況依舊不好,傅首爾曾說在自己最青春的年華里舍不花錢買一件新衣服,終日坐著一張冷板凳,伏案寫作,大年三十都不曾停筆。
老劉也希望能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他賣過榴蓮,賣過保險,也被人忽悠著騙了不少錢,還是什麼都沒做成。

與此同時,他一直全力支持傅首爾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婚後的7年時間裡,傅首爾出版了3本書。
這背後不止有傅首爾一筆一劃的努力,也有老劉的付出,他承包了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擔。傅首爾曾說:「兒子的尿布,一直都是爸爸在換。」
2017年,傅首爾因為《奇葩說》一炮而紅,夫妻倆守得雲開見月明。
傅首爾在比賽中常常提起老劉,雖然有時候會編段子調侃挖苦中年婚姻的不容易,還給老劉立了一個鹹魚丈夫的人設。
但老劉毫不介意,那時他覺得這是他在這段婚姻中的價值,「付出我能夠付出的一切,去幫她完成心願。」

可當金錢與名氣向傅首爾湧來時,這個家的苦日子結束了,這段頂配婚姻中平穩的幸福卻也隨之瓦解。

「我期待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在婚姻中,需要比愛更重要,結婚是因為相互需要,沒離是因為不停地相互需要。」
這段話正是被大眾打上「清醒」標籤的傅首爾說的,一開始她和老劉的關係確實如這段話所說——彼此需要。
曾經的老劉更多是抱著一種拯救傅首爾的心態進入這段關係的,他知道傅首爾童年悲苦的經歷。

一歲那年,父親就狠心拋棄了傅首爾和母親,因為經濟拮据,白天母親在糧店打工,晚上母女倆就住在米倉。
得知母親要再婚,傅首爾害怕被再次被拋棄,哭鬧著不讓母親走。母親就騙她說玩捉迷藏,那天躲在衣櫃裡的傅首爾一直等到天黑都沒有等到媽媽拉開衣櫃。

童年經歷造就了缺乏安全感,防禦性又極強的傅首爾,老劉便用他的耐心和溫暖託舉著傅首爾。
剛談戀愛時,知道傅首爾沒有安全感,老劉不管在哪都要報備,手機沒電也要借同事的手機給她發訊息;
傅首爾因為辯論比賽焦慮的時候,老劉告訴她沒關係,大不了就放棄;去露營時,看到傅首爾因為生不起火而焦急,老劉會主動安慰她別急。

而彼時羽翼尚未豐滿的傅首爾太需要這種託舉了,老劉總有讓傅首爾平靜下來的能力。
許多人都覺得這次只是傅首爾帶著丈夫上綜藝演戲撈錢,可真的看完你會發現這對中年夫妻呈現的狀態太真實了。
與節目中的其他兩對夫妻相比,傅首爾和老劉似乎毫無問題,但正如心理諮詢師李松蔚所說:看起來沒有問題的往往問題最大。

老劉坦誠地說,自從傅首爾的事業飛速前進,他們舉家從合肥搬到了上海,老劉離開了自己原本熟悉的社交圈,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刷手機,吃飯睡覺。
越來越封閉的生活與妻子傅首爾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工作原因傅首爾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圈子,接觸全新的事物,這樣的落差感使老劉感到迷茫。

這種迷茫源於老劉無法找到自己在這段婚姻裡的價值,為什麼過去可以默默在傅首爾身後扛起所有讓她全力追逐夢想,反而在對方成功之後就不行了。
孩子越來越大了,相比小時候不再需要花費全天時間照顧陪伴;妻子的錢越賺越多了,老劉主內價值顯得太過單薄。
再加上過去老劉在這段婚姻中的價值仰賴於傅首爾對他的需要,但如今老劉意識到越飛越高的傅首爾似乎已經不再需要自己了。

他們在節目中提到,其實7年前就離過一次婚,復婚是老劉提的。當時兩人剛離婚,傅首爾的事業發展遭受了打擊,因為心疼傅首爾,讓老劉覺得自己還愛著她,也想幫她解決問題。
傅首爾也意識到老劉在離婚之後依舊儘自己所能為她排憂解難,這就是還愛著的證據。
可是這種愛,在傅首爾事業重回正軌後再次消失了。只要傅首爾一不需要老劉,老劉就會覺得這段婚姻難以延續。
傅首爾曾在節目中說過,好幾次晚上醒來發現老劉在陽台抽菸,「十幾年過去了,今天我終於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但我從來沒有問過你,這是你想要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老劉和傅首爾都清楚。
雖然上了離婚綜藝,但他們在節目裡從未刻意指責對方的問題,更多是對自我狀態的剖析。這兩個反覆提及已經沒有愛的人,卻把全部的諒解和溫柔都給了對方。
或許問題早就出現了,可是傅首爾和老劉都無法改變自己,更無法改變對方。
惋惜於那十幾年的恩情和義氣,他們又咬著牙往下走了好久,可終究還是因為終點不同走到了分叉路。

女強男弱的婚姻,必死無疑?
老劉把離婚的根本原因歸咎於「女強男弱」,可事實上錯的不是這種婚姻模式,而是他和傅首爾各自內心的衝突。
老劉在這段婚姻中迷失的是自己的價值,因為除了被家庭需要,被傅首爾需要,他再也沒有任何外在的價值來源。
當傅首爾不再需要老劉時,老劉內心一直存在的傳統婚姻舊腳本「男強女弱」直接瓦解了,他無法承受。

不僅如此,兩個人在日常相處時強勢弱勢一目瞭然。比如,每個月老劉都要給傅首爾報賬。

傅首爾多次在節目中提及,兩個人能有如今的生活主要原因在自己,而老劉重複聽到類似的話時已經表現的有些不耐煩。

從這些細節看得出來,傅首爾在自己獨挑全家經濟大梁這件事上是非常有優越感的。
她曾對老劉強調,「你知道我們這十一年來,我過得並不幸福,但做女人也應該言出必行,承擔責任,女人未必就得依附男人存活,女人對自己的選擇也是要負責任的。」

這段話的言外之意是,你沒有讓我幸福,但我認了,因為是自己選的。
站在傅首爾的角度理解,她是辛苦的,但未必是心甘情願的。她內心也希望丈夫能夠幫自己分擔,但奈何對方與自己對生活的期許不同。
而站在老劉的角度這段話刺耳無比,伴侶告訴自己:因為當初選擇你,如今承擔了痛苦的代價。作為丈夫,他是虧欠的,自卑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傅首爾一直在說服自己接受丈夫是個鹹魚,但現實是她無法接受,這些無法接受會滲透到生活中成為隨時隨地壓制對方的話語和行為。

傅首爾和老劉的婚姻模式是全新的腳本「女強男弱」,可雙方內心所認同的實際上都是「男強女弱」。
老劉天性使然,對生活的滿足閾值低,內驅力不足,但架不住有個這麼上進妻子;傅首爾個性要強,野心勃勃,內心又期待丈夫追上自己的腳步,結局是兩個人都擰巴彆扭。
許多人用戚薇李承鉉、蔡少芬張晉,這樣女強男弱的婚姻與傅首爾這對做類比,其實並不恰當。
戚薇確實比李承鉉有名,而李承鉉在這段婚姻中的主要分工也確實是主內,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孩子還處於對父母強依賴的階段,李承鉉在育兒方面要付出非常大的精力,這點和老劉只是開車接送孩子的狀態完全不同。
《披荊斬棘的哥哥》
李承鉉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也曾袒露自己作為家庭主夫的迷茫和抑鬱,但經過調整他扭轉了心態,根源來自於李承鉉是出於妻子作為女演藝人要顧及年齡黃金期的問題才甘願迴歸家庭,他的犧牲實際上是為這個家庭創造利益最大化,並非自身能力不足。
這一點,從《披哥》就能看出來,李承鉉呈現的《天上飛》舞臺直接點爆了熱搜,唱歌、跳舞、編曲、舞臺設計,他樣樣拿得出手,業務能力和狀態與婚前相比還更勝一籌。
蔡少芬和張晉更是如此,已經拿下金像獎、華鼎獎的張晉實力不必多說。

蔡少芬和張晉
可對於老劉而言,婚後14年他沒有找到自己的愛好,更沒有發展自己的事業,甚至是完全無業的狀態,再對比伴侶的成長速度,他很難再坦然躺平。
這樣循著這段婚姻往回看,破裂的跡象早已存在。
脫離宏觀角度,放在傅首爾個人身上,長久以來她對伴侶有一份深刻的誤解,她以為這是她的頂配婚姻,她以為老劉躺得很坦然,可實際上是老劉迴避矛盾,一退再退製造的假象。
大概傅首爾和老劉也在心裡無數次地自我說服,接受這樣的婚姻和伴侶,可最終失敗了。他們在一起還是有說有笑,可以給對方夾菜,披衣服,但卻再也無法走進彼此的世界。
就像黃執中說的:「他們都覺得分開對彼此好,可是感性上無法接受。」
節目組讓傅首爾和老劉問對方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老劉問:「你跟我結婚這麼多年,你後悔嗎?」

而傅首爾問的是:「你想要的調整和改變,為什麼不可以在婚內實現?」

直到最後他們對彼此都只有小心翼翼的試探,沒有狠厲的指責。
中年夫妻的無力感正在於此,全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孩子成長的健康快樂,人人都覺得我們非常適配,兩個美好的人卻怎麼都沒辦法再與對方同行,無奈卻也是現實。
傅首爾和老劉最後會不會離婚,暫未可知。作為觀眾再多的剖析也無法參透其中真實存在的問題。
只能說,也許每一個想要逃離一段關係的人都曾被迫成為失語者,他們獨自哭訴、沉默,他們各有各的道理、委屈,但從未被對方看見過,托住過。一切終究會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裡成為彼此的隔閡,往後即使靠得再近,依舊還是疏離。
如果說必須通過分開才能自我成全,那就和那個陪伴自己走過人生大半旅程的人好好告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