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黑社會》?」「你可以看《黑社會》?」「很大膽啊!」
奪命三連殺過來,他「不懷好意」地笑了。
彷彿是一種心照,又彷彿,終於有那麼一瞬間,可以放下心頭的石頭,尋得片刻的輕鬆了。
是的,眼前這個離Sir不到1米的男人,叫古天樂。

出道差不多30年,從古仔,變成了「電影大亨」,如今則是香港演藝協會會長,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
但大多數時間,他依然還是30年前剛出道的那副模樣,少言,慎言,似乎只有這樣,才不會掉進提問者的坑裡。
接受訪問時古天樂說,他已經幾天沒怎麼睡了。
「不能睡啊」。
也能理解,一個4.5億的項目,如今票房不如人意,任誰都急。
但又能怎樣呢?
只能用自己的健康,換取哪怕多一點點的曝光度。
這次對談將近一個小時。
抱歉佔用了古天樂先生的休息,也抱歉會佔用你接下來的10分鐘。
「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叫《SPEED(生死時速)》的電影?
一輛巴士不可以低過50時速。
因為上面有個炸彈,低於50炸彈就會爆炸。
它有劇情嗎,它沒有啊。
真是奇怪啊他們。」
——古天樂
01
「還能怎麼辦?自殺咩?」
差不多20年後,古天樂又提到了這部叫做《生死時速》的電影。
起初,它是作為古天樂「最愛的電影」出現的,它出現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古天樂小檔案」上,留下一個英文名,也沒有多少人真的細究些什麼。

△ 圖源:1999年珠海出版社《本色男兒古天樂》
而如今,它是用來對標《明日戰記》,古天樂說,它可以那麼簡單,為什麼《明日戰記》就不能?
自上映後,《明日戰記》的表現的確不那麼如意。
票房方面未達預期,截至今天,電影的票房僅僅3.5億,算上分成,片方的虧損最終將接近一半。
口碑方面褒貶不一,豆瓣6.4的評分,剛剛及格的水平。
而豆瓣的熱門評論,更是惹眼球。
有人說,「有內鬼終止交易」、「收手吧!阿祖」,分別來自《無間道》和《新警察故事》。

那是觀眾們看完電影后,調侃電影的故事內容歸於港片化,說它是一部披著機甲科幻片皮的警匪片。
有人說,劇情過於簡單了,看了開頭就能猜出結尾。

那是觀眾不理解,花了十年的籌備,為什麼不能在劇本上多下點工夫?
但如果說。
這種港式、簡單的劇情,本就是古天樂的初衷呢?
坐在Sir面前的古天樂以慣有的語速慢條斯理地解釋著這些爭議,他提起了《生死時速》,提起了《虎膽龍威》,然後說,本來就打算拍一場3小時內發生的戰鬥,重點只有一個:打鬥!
「不說太多,不聊劇情,直接一點告訴大家,(會)看得很刺激啊。」
《明日戰記》的念頭起源於十年前,那個時候香港影人紛紛北上,本土製作日漸低迷,但古天樂偏偏覺得,要在這個時候拍攝一部前所未有的的硬科幻,「開拓東方科幻多元化」。
大概是有提振士氣的本意。
於是你看到《明日戰記》裡有相當多的東方元素,譬如功夫,這是區別於歐美科幻片最不同的一點。
古天樂的想法很簡單,「(作為)機甲片,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打鬥,我不想要開槍噠噠噠。」但問題是,動作設計費勁,機甲片的動作設計不但費勁,還費錢。
果然,預告片出來,有人便開始質疑了:「戲裡的特效鏡頭都剪出來了,整部戲應該就沒有其他的了,都剩文戲了,電影肯定是騙人的。」
古天樂得意地笑了笑:但,他們看完之後,覺得「哇,真是由頭打到尾,神經病。」
特效鋪滿整部電影不是拍腦袋就能搞出來的,它需要大量的技術,和錢。
技術自不必說。
在《明日》的預告裡,已經打出兩行大字:「打造華語電影里程碑、揭開亞洲特技新一頁」。


這是一次從零到一的嘗試,從動畫預演(Pre-Vis)到電腦CG的製作,從真實佈景到實打實穿機甲拍戲,這都是「神經病」。
而錢呢?
一個例子是2020年香港基本上沒電影可拍,古天樂拿著項目去找團隊做特效,但等到2021年,再去找同一個人做一個同樣的項目時卻發現他加價了,為什麼?
因為市場回暖,價格也該回復正常水準了。
但這卻導致了《明日戰記》成本的增加,不斷不斷地增加。
「能怎麼辦,自殺咩?」古天樂想用這樣一句輕鬆的話來化解這樣的焦慮。
毫無疑問,如果說電影是場賭博的話,那麼《明日戰記》就是一場豪賭,古天樂抱著一種責任般的心態走上了這個賭桌,只是眼前自己的籌碼已經全部攤在了桌面上,且局勢似乎對自己越來越不利。
那麼問題在於,他為何要上這個賭桌?
「有時候我就睡在道具的車上。
我一天只能睡2、3個小時,先回家洗完澡,就買個早餐就上道具組的車。
可以睡到攝製組的人過來,我才被人叫人起來。
我們之前拍戲都跟一家人一樣。」
——古天樂
02
「最後一部戲了,沒人管劇本」
提起古天樂,很多人會想到許多的標籤。
比如「平平無奇」,出自《圓月彎刀》,有意思的是古天樂聽了網友的調侃依舊大為困惑:「我真的覺得平平無奇」。
比如「白古黑古」,和許多人一樣,Sir當年也是看的《神鵰俠侶》入了白古的坑,以至於忽然發現他晒黑之後難以接受好長一段時間。

比如「大慈善家」,比如工作狂人,比如感情絕緣體……但Sir最留意的其實還是一點:戀舊。
就像一塊做工精細的機械手錶,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時間,也可以看到歷史。
關於古天樂戀舊的故事有很多傳說,比如部落格吧,前幾年只要想起來Sir就會打開古天樂的部落格看看,那個時候其實已經沒有幾個人寫部落格了,但古天樂會,每一篇認認真真,寫著標題和感想,一字一字,無比認真。
而如今,部落格消失了,他便把微博拿來做部落格用,依舊是工工整整,寫上標題和正文,再配上圖片,有一種倔強的體面。

為什麼?
古天樂說,這是一種自律的態度,「很簡單,你自己都管不好,你還怎麼管其他東西呢?」
古天樂回憶起他的童年,說他小時候是不可以一個人上街,如果想出去,只能等到週六,而且得是父母陪同才可以。
家庭教育讓他一路循規蹈矩。
只是如此簡單嗎?Sir記得,他也犯過錯,但可能也正是這22個月,給了古天樂重新思考人生的機會,其後拍片、做慈善,兢兢業業堅持的可不僅僅是22個月,甚至是22年,還要多。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古典式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他戀舊的性格。
2019年,盧海鵬住院缺錢,古天樂二話不說幫盧海鵬支付了20萬的手術費,但你說這是好友之間的友情嗎?並不是。
後來盧海鵬說,他和古天樂其實並不熟,兩人只見過幾次面,合作過一部電影而已。

你可以說是義氣,說是古道熱腸,但Sir覺得,這是來自骨子裡的珍惜。
或許也正是如此吧,《明日戰記》裡的劉青雲、張家輝,他幾乎是一請就來。
作為20多年老友記,劉青雲與古天樂合作的作品高達23部,只要這兩個人一出現,就一下魂穿90年代銀河映畫。
「我找青雲來跟他說,科幻片是始終都要拍一次的。所以他也沒有想太多,就答應了。」
看來還得是真老友,才會一句話就不說,就答應獻出機甲「第一次」。

當然,老友之所以為老友是因為一起經歷過。
他們同樣都是TVB出身。
那段時間,日子過得苦,但也快樂。
古天樂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拍片,他幾乎每天只睡兩個小時覺,醒了,就爬上道具車繼續睡,直到到達片場,人員聚齊了準備開工,才有人把他叫醒。
「跟一家人一樣。」
「TVB最好的一個學校,它起碼會教你什麼是演戲。」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他也是格外懷念他在TVB的最後一部作品,《尋秦記》,可以這麼說,如果《神鵰俠侶》給古天樂的電視生涯開了一個完美的開頭的話,那麼《尋秦記》則是給古天樂的電視生涯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那時候是最後一部戲了,沒有人管劇本,就瘋狂地加自己想拍的東西進去,就變成現在這樣的項少龍。」
說到這裡,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古天樂的懷念。
但僅僅是念舊嗎?當然不是,否則古天樂也不會走這麼遠。
還是回到《明日戰記》吧。
古天樂跟我們分享過一個細節——
只是劇本里的一句臺詞,你們猜他跟劉青雲能琢磨多久?
1天?3天?
一個禮拜。
片尾處,劉青雲被機器人拖入橋底,消失不見了。

而當救援小部隊再一次陷入生存危機時,劉青雲又一次帥氣登場,上場時的這一句話,應該說什麼?
自帶霸氣地說:「你真的以為我那麼容易死啊。」
還是跟《長津湖》那樣,念著自家犧牲兄弟的名字,然後悲壯的BMG一開,一股命運般的犧牲感,撲面而來。
就這一處,他們想了一個禮拜。
很傻,很天真。
但,也正是這種拼盡全力的認真,幾十年如一日的,略顯傳統和「迂腐」的認真,才讓古天樂劉青雲這些人這麼多年依然受歡迎。
有爛片,沒爛戲,恐怕是最直接的褒獎。
「你不要聽他亂說。
我和杜琪峰每個月都見一兩次,從沒聽他說過。
香港最後一個明星……難道要滅亡了嗎?」
——古天樂
03
「我有個老婆的……她死了」
當然,和古天樂聊天也並非時時那麼嚴肅,他也偶爾語出驚人,除了開頭聊《黑社會》之外,他還突然說了一句:我曾經有一個老婆。
Sir:?????
古天樂:在戲裡。
Sir:…….
古天樂:但是她死了。
Sir:!!!
Sir當時的表情應該是這樣的——
只是接下來,古天樂就開啟了他的無敵闡述模式,聊電影裡的一段段刪減情節。
她跟我也是同一個機甲隊的,但是為了救我死掉了。
電影裡,我也有一個女兒,但因為空氣不好,得肺癌死掉了。這些戲,是沒有辦法延伸地去拍的。
還有B16區,我們搭建的(場景)是很大的,但,因為節奏問題還是刪掉了。
真·初心不改。
還記得電影上映後,古天樂對此抱有厚望,金像獎上捏著拳頭——
「我一定會搞定《明日戰記》。」
如今的古天樂,再看回這部電影時,會是什麼感覺呢?
他說,這更像是一個責任。
一個維持香港電影市場的責任。
這兩年,古天樂還有20幾部作品沒有上映,生活裡好像除了電影,就是電影。

曾經拍完戲還有心思去旅遊的他,這下,再沒有這個閒情逸致了。
問其原因。
——年輕人要帶,老年人要幫。
圓夢之外我覺得也是個責任吧。
我覺得在這個行業那麼久,拍的戲的種類也比較少,多拍一些不同種類的戲,我覺得是好的。
這次拍這部戲,也是一個非常新的嘗試,中間過程也學習了很多。我也覺得會幫我們未來拍戲會多一點經驗吧。
作為香港藝人協會會長的他,也看見了香港電影近幾年行業的蕭頹。
2020年疫情的一年,香港沒有一家電影製作公司開工,沒有一部電影在拍攝。
這樣的情況下,不少香港演藝人員也開始出現了生存問題。


說真的,香港電影圈電視圈,老齡化也很嚴重,他們生活上是有些問題的。
你要主動幫這些人,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有責任感的人。
余文樂在自傳紀錄片裡也提到過。
古天樂說如果自己不做,那自己公司的人就沒有工作。

這份工,不單單是為了自己而打。
這樣的老闆,當得著實勞心勞力。
除了「養家」之外。
他還要擔著打開香港電影未來的責任。
標杆已經在此。
接下來如何走?
2023年,新的一部科幻電影《天梯》正在製作中。
這是一部比《明日》還要困難的電影,要有更多的技術去學,甚至要在國外學1至3個月才能拍。還要穿太空衣打,最後還得用Imix的技術去拍。這就是另一個知識了。

只是,《天梯》能不能順利,還得看《明日》的成績。
說到這,Sir開始理解古天樂為什麼要拍《明日》,又為何去啃更困難的《天梯》。
因為有了「明日」,才能夠到通往最新電影技術的「天梯」。
他是「明日」,是闖出去的希望。
也是連接新舊港片迭代的「天梯」。
香港電影有很多問題。
訪談中,古天樂說起周星馳的電影,說現在再拍回30年前的無厘頭也沒人看了,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時代不同,要求也不同的。
「很多東西在變。」
但香港電影也一直保有著古天樂般的精神。
在電影裡,劉青雲說的一句臺詞:
結局是什麼,我們自己決定。

這說的,不僅僅是《明日》。
也是「明日」。
期待還有更多的「明日」,讓香港電影不死。
杜琪峰曾經評價古天樂,「香港最後一位巨星」。
Sir問他怎麼看。
沒有聽他講過,你不要聽他亂說…..「最後一位」,難道要滅亡了嗎。
是啊,沒到最後。
誰就能預判,這就是香港電影的「最後」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