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電影

2022最後的日子,魚叔陽康了。

雖然身體還沒什麼力氣,但很想寫點什麼。

有幾個晚上,我躺在床上燒得糊里糊塗,渾身疼痛,很難入睡。

於是不斷回想這一年經歷的時光,看過的電影。

希望藉由那些美好的記憶,熬過身體的痛楚。

對我來說,電影,永遠是生活最好的鎮痛片

最後一天,魚叔照常奉上一份片單——我的年度十佳電影。

這份片單,既不權威,也不唯一。

只是於我很有意義的十部影片。

它們屬於我。

也屬於這個時代。

2022過去了。

關於2022的記憶,不會消失。

隱入塵煙

導演: 李睿珺

編劇:李睿珺

主演: 武仁林 / 海清

國家/地區:中國

「只要記得,他們就不會隱入塵煙」

「只要記得,他們就不會隱入塵煙」

《隱入塵煙》是今年文藝電影的一個票房奇蹟。

它當然是一部好電影。

但奇蹟的背後,並不是說明電影好到了天花板。

而是這樣一部關於「鄉土」的國產片,已經變得稀缺至極。

對土地的描繪,是《隱入塵煙》一大特色。

曾幾何時,也是藝術電影最鮮明的標誌。

吳天明的《老井》,陳凱歌的《黃土地》《孩子王》,張藝謀的《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

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都與土地緊緊地相依相存。

黃土地

《黃土地》

如今,關於農村鄉土的故事依然在進行。

且隨著城鎮化的高速進程,發生著劇變。

只是,這樣的故事漸漸退出了大眾視野,讓人遺忘。

《隱入塵煙》好就好在,在今天這個愈發浮躁的時代,為我們耐心而樸實地呈現著土地的永恆與變遷,浪漫與傷痕。

土地的美,是自然的美

燕子歸來,蝌蚪生長。

麥子長出兩瓣,下面還留有鬚根。

每一片落葉的舞姿,每一處泥土的芬芳,都藏著自然的饋贈與驚喜。

土地的美,是

土地的美,是勞動的美

地裡,麥苗在春天破土而出。

到了夏季被鐮刀快快劃過。

紙箱中,剛出殼的小雞嗷嗷待哺

紙箱中,剛出殼的小雞嗷嗷待哺。

黃色暖燈透過紙箱,如點點星光灑滿了整個房間。

這些再日常不過的微妙瞬間,都被導演一一感知和捕捉。

土地的美,更是

土地的美,更是人性的美

男主老四是個憨厚老實的農民。

像土地一樣,只會奉獻,從不索取。

不過,

不過,土地生產著莊稼,也孕育著汙泥。

美好與醜陋,都在土地上發生。

勢利的親戚,冷漠的鄰里,吸血的承包商……

將老四和貴英兩個落伍的邊緣人,擠壓到了逼仄的角落。

他們是當地社會的棄兒,也是時代發展的棄兒。

他們跟不上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只懂得用最古樸的辦法,守護著自己的一點空地。

諷刺的是,資本的發展,需要老四們的血。

而血抽完了,人也就被遺忘了。

而血抽完了,人也就被遺忘了

幸好,還有一位80後導演在堅持拍攝他們。

在娛樂至死、票房至上的今天,沒有遺忘土地,也沒有遺忘那些土地上的邊緣者。

而是用一部難能可貴的電影提醒我們——

中國廣袤的鄉土上,不該只記得建功立業的宏偉豐碑。

還有無數「隱入塵煙」的失敗與沉默。

點此回顧《隱入塵煙》長文

火山摯戀

導演: 薩拉·多薩

編劇:沙恩·鮑里斯 / 艾琳·卡斯帕 / 喬瑟琳·查普特 / 薩拉·多薩

主演: 米蘭達·裘麗(旁白) / 卡提亞·克拉夫特 / 莫里斯·克拉夫特

國家/地區:加拿大 / 美國

「全世界最壯美的一次三角戀」

「全世界最壯美的一次三角戀」

紀錄片《火山摯戀》為我們呈現了另一種極致的相濡以沫。

一對法國夫妻,將他們的愛情故事活成了一部災難大片。

在炙熱、熔化的岩石上踩來踩去。

在手裡小心翼翼地團火球。

在巖塊、碎屑四起的火山邊緣,自在舞蹈。

然而,他們並非喪失理智的戀愛腦。

恰恰相反,他們是科學而嚴謹的火山學家。

所以紀錄片讓我折服的,不僅僅是瘋狂而浪漫的愛情奇觀。

更是因為兩人身上所懷有的罕見、可貴的生命狀態。

魚叔看完《火山摯戀》,想到了一部日本電影《編舟記》。

兩者看似風格完全不同,但後者裡有一句話是相互適用:

「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到自己這輩子想做的工作,真是幸福啊」

後者的主人公不辭辛苦,將畢生心血全部投身於編纂一部辭典。

同樣是出於一種熱愛。

這份純粹與忘我,與《火山摯戀》中兩位火山學家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只是不同於東方人的內斂與含蓄,法國人則天生張揚著他們的浪漫、熱烈與反叛。

火山學家夫妻20年來流浪在無人之地,窮盡一生觸摸地球的脈動、血流。

他們熱愛火山,卻也更愛人類

他們後半生的願望,是讓人類避免火山之災。

決定集中心力拍攝防災的教育影片。

他們尋找最致命的灰火山

拍出火山吞噬萬物的場面、受災現場的情景,讓政府正視這一問題,也給普通大眾敲響警鐘。

常常在火山爆發,碎屑浪湧的時刻,還在50米處扛著攝像機呆立。

最終,他們也死在了工作中。

在一次火山爆發中,被滾滾而來的火山灰吞噬。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兩人的軀體依然緊靠。

死亡也未曾將他們分開。

而他們留下來的知識遺產,還在拯救著無數人的生命,給人們以永恆的精神慰藉。

他們將自己活成了兩座火山。

留下了熾熱燃燒,剎那永恆的生命奇觀。

純粹的熱愛,極致的追求,忘我的境界。

一道不長的火光,卻足以給這個虛榮浮華的時代當頭一棒。

點此回顧《火山摯戀》長文

捍衛戰士:獨行俠

導演: 約瑟夫·科辛斯基

主演: 湯姆·克魯斯 / 詹妮弗·康納利 / 邁爾斯·特勒

國家/地區:美國

「電影裡的黃昏總是美好奪目」

「電影裡的黃昏總是美好奪目」

都2022年了還玩實拍,聽起來有些落伍。

在一片唱衰聲中,本片交出了令人訝異的答卷。

全球票房14.89億美元(約103億),穩坐年度冠軍。

當造價2700萬美元(約1.8億)的戰機,從銀幕前呼嘯而過,每位觀眾的神經都被震撼。

演員坐進機艙,在8倍的重力下表演,臉上的每一絲扭曲都被真實捕捉。

POV式的廣角取景,保證了臨場感。

這些視聽效果,都是特效所無法比擬的。

湯姆·克魯斯,是當之無愧的「獨行俠」。

在迪拜塔跳傘、徒手扒飛機後,60歲的他再次實操戰機翱翔天際。

他仍然是這個星球上最拼命的男演員,書寫著老兵不死的傳奇

近年來,漫威等超英電影稱霸銀幕。

電影市場滿是算計與套路,似乎真的成為了馬丁·斯科塞斯所說的「主題公園」。

短視訊充塞日常生活,投餵著同質化的資訊。

在這樣一個時代,觀看這部電影,有如做了一場舊夢

金黃的沙灘、年輕的肉體、危機四伏的戰場,荷爾蒙與腎上腺素同時飆升。

這些元素既是對36年前第一部的復刻,也是對一個時代的致敬。

作為內地觀眾,我們無緣得見。

所幸,電影有著超越時空的魅力。

造就一個很大很大的夢,讓所有人住下

分手的決心

導演: 朴贊郁

編劇:鄭瑞景 / 朴贊郁

主演: 湯唯 / 樸海日 / 李貞賢

國家/地區:韓國

「在每一個細節裡,與觀眾玩心理遊戲」

「在每一個細節裡,與觀眾玩心理遊戲」

《分手的決心》或許不算是朴贊郁最好的電影。

但放在今年,依然可以用「炫技」吊打一片亞洲導演。

他可以在所有你以為無計可施的細節裡,發揮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鏡頭想象力。

他拿捏了湯唯獨特的氣質。

為我們呈現了國產影視永遠看不到的演員魅力。

他捕捉了資訊時代的內在微妙。

展現了當代影視想不到的視聽巧勁。

他還暗藏了中國典故的象徵與影射。

除了湯唯飾演的中國人身份,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典籍——《山海經》

片中出現的道具書經過精心設計,並由湯唯本人手寫註解,可見其重要性。

在電影中,它被拆解成了

在電影中,它被拆解成了的概念。

搭配《論語》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名句。

成了比湯唯更重要的電影基石。

近十年,國產影視也在挖掘山海經

近十年,國產影視也在挖掘《山海經》。

但不得不承認,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還未出現。

大部分只是取幾個著名的異獸形象進行還原,用以裝點玄幻大片。

而《分手的決心》對於《山海經》的再解讀,看似只是在字面意義上拆分成了山與海。

但實際上是對其深層含義做了追問。

《山海經》本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分《山經》與《海經》,其下又有細分。

內含上古時期歷史人文、地理風俗、神話宗教、乃至醫學科技等諸多內容。

地緣不同,天地人獸樣貌性情也天差地別。

實則並非單一的怪物百科。

來源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來源B站:畫外音voice_over_

更有在心理層面的對映。

正如片中,對女主角渴望回到大海之中,想還原本真。

所以,她房間裡的牆紙是海浪。

手機殼、記事本也是藍色的潮湧。

手機殼、記事本也是藍色的潮湧

看似是韓國在創新,但我們又何嘗不是自我侷限了視角?

咱們的電影,又有多少能在細節上做到朴贊郁的變態極致?

點此回顧《分手的決心》長文

伊尼舍林的女妖

導演: 馬丁·麥克唐納

編劇:馬丁·麥克唐納

主演: 科林·法瑞爾 / 布萊丹·格里森 / 凱瑞·康頓

國家/地區:愛爾蘭 / 英國 / 美國

「愛爾蘭版一句頂一萬句」

「愛爾蘭版《一句頂一萬句》」

有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分手的決心」。

電影的主人公為了與朋友絕交,一根一根剁手指。

要我說,這是愛爾蘭版的《一句頂一萬句》。

它和劉震雲的這部小說都講了一件可怕的事

你把別人當成了朋友,別人並沒拿你當朋友。

「不拿你當朋友的,你趕著巴結了一輩子;

拿你當朋友的,你倒不往心裡去。」

而絕交理由並沒有那麼明確。

或者說,即便給出了正解,也難以讓當事人信服。

他說,就是不喜歡你了。

就是想要過自己的生活。

覺得與對方聊天相處,是浪費生命。

就是覺得你無趣了。

我強烈感受到光陰似箭,我需要把剩下的時間拿來思考和作曲。

儘量不去聽,你說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雖然電影背景是在遙遠的愛爾蘭內戰時期

雖然電影背景是在遙遠的愛爾蘭內戰時期。

時代不同,地域文化也不同。

但這樣的故事,卻在今天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這個時代的交流愈發地便利,輿論卻愈發地割裂。

網路愈發地發達,資訊繭房卻愈發地堅挺。

這兩年來,我們總會有那麼一些時刻,突然與某個「好友」一言不合而拉黑。

也總會有那麼一些日子,喪失表達欲,迫切地想要擁有某種「遮蔽力」。

而這一切,都深深指向著一個亙古不變的拷問:

人類尋求共識,到底是不是一種虛妄?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一部好的電影,正應該有如此豐富的解讀。

讓人看完依然陷入深深的反思,久久回味。

點此回顧《伊尼舍林的女妖》長文

失速母親

導演:埃里克·格拉韋爾

編劇:埃里克·格拉韋爾

主演:勞爾·卡拉米 / Anne Suarez / 傑納維夫·馬尼奇

國家/地區:法國

「致敬每一個抗住了生活的平凡人」

「致敬每一個抗住了生活的平凡人」

這幾天,網易新聞的年度盤點刷屏了朋友圈。

而這部電影想說的與之不謀而合。

女主角,就是一位抗住了生活的平凡人。

她一邊拉扯著兩個孩子,一邊還要跨市上班。

天還沒亮,身體已經先於意識踏上了通勤路。

一刻不得停歇的日常生活,被表現得如動作片般驚心動魄。

她必須快到極致。

每一次換乘,每一場飛奔,都精準踩點,無縫銜接。

職場如戰場,她一人身兼數職,爭分奪秒。

鏡頭跟隨她飛馳,背景中的人與物統統虛化變形,將她的焦灼放大,再放大。

同時,高頻的電子合成器音樂不斷刺激著耳膜,讓我們屏住呼吸,懸著顆心。

她就像一臺高速旋轉的馬達。

可是,速度越快,也越意味著一粒微小的石子便可以毀掉這一切。

所以,她也怕到了極致。

怕鄰居突然有一天不再幫她照顧小孩;

怕大罷工導致公共交通停擺;

怕遲到害自己丟了工作……

快與怕之間,電影營造出的張力如同一張拉滿的弓。

她無法停下,也不能停下,直至影片結束。

現實主義佳作年年有,但能夠用「驚悚」「窒息」來形容的並不多。

而這樣的窒息驚悚,不正是普通人的生活?

我們讓自己加速、再加速,只為了不被甩在後頭。

但或許,關於生活,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點此回顧《失速母親》長文

NO.4親密

親密

導演: 盧卡斯·德霍特

編劇:盧卡斯·德霍特 / 安吉洛·提森

主演: 伊登·丹布林 / 古斯塔夫·德·瓦埃勒 / 艾米莉·德奎恩

國家/地區:比利時 / 荷蘭 / 法國

「身份的認知,是每個人的成長必修」

「身份的認知,是每個人的成長必修」

導演上一部處女作《女孩》,就是魚叔的最愛之一。

這次的續作,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準。

電影通過對兩個男孩之間感情關係的敏銳捕捉,對「男子氣概」與身份認同進行一次豐富的探討。

《親密》的英文名是「close」。

「close」,同樣意味著結束。

名為親密,實則講述了一個分離的故事。

名為親密,實則講述了一個分離的故事

導演將兩人的細膩情緒,融入到各種生活日常與身體運動中。

一起在花海中嬉戲追逐。

一起在床上分享未來的想象。

一起步入初中的大門。

在同學見面會上,相互倚靠肩頭。

在同學異樣的眼光中,感到一種微妙的尷尬與彆扭。

直到兩人開始大打出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如同電影中的里奧所說。

在女生之間司空見慣的行為,如果放置在男生身上,就變得曖昧不明。

如果這對關係中,一個男孩身上有女性的柔弱氣質,那無疑又會雪上加霜。

取笑、霸凌,這些都可能成為家常便飯

取笑、霸凌,這些都可能成為家常便飯。

而且都來自於導演本人的真實經歷。

即使到了現在,他仍然在消化少年時期的苦痛時光。

《親密》正是他作為當事人,所表達出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事實上,無論你是不是性少數群體,個人身份的認知都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恐懼的並不是「男性激素」「男子氣概」本身。

是它們被標籤化、偏見化的群體暴力。

祝你好運,里奧格蘭德

導演: 蘇菲·海德

編劇:凱蒂·布蘭德

主演: 艾瑪·湯普森 / 達利爾·麥克科馬克等

國家/地區:英國

「大尺度,小清新」

「大尺度,小清新」

中年寡婦召男妓的劇情,乍一聽總有些獵奇。

卻被精妙創作成今年最輕盈的一部性喜劇。

大段對話,卻不乏味。

場景單一,內容卻豐盈。

場景單一,內容卻豐盈

在南希三十餘年的教條婚姻生活中,性意味著罪惡與折磨。

這讓她嫌惡自己的身體,時刻檢討慾望。

道德宗教兩面夾擊,囚禁南希半生。

買春既是冒險,也是符號化的逃生。

電影中風光旖旎,大尺度應有盡有

電影中風光旖旎,大尺度應有盡有。

但比寬衣解帶更具看點的,是加諸在女性身心之上的無形鐐銬被解開的過程。

在性工作者里奧引導下,南希對快樂的想象與衣衫一同被打開。

比起買春,這更像一趟女性贖買本真自我之旅。

找回身體自主意識後,碑刻著女性羞恥的牌坊逐漸坍塌。

由此,電影也被一室春風吹開面紗:

這是一場為女性慾望所做的無罪辯護。

而所謂性解放,不過是將身體還給身體。

而所謂性解放,不過是將身體還給身體

與此相比,片中涉及的雙向救贖與性工作者問題,都像被豐滿殷實的劇本盪滌出的邊角料。

跟南希對鏡與身體和解的笑容一同變得輕盈。

觀眾的觀影感受,也跟她的眉頭一樣自然舒展開來。

而虛構的里奧,若能啟發女性在現實中悅納自我,這份輕盈也算有了份量。

這對電影來說,未嘗不是功德一件。

點此回顧《祝你好運,里奧格蘭德》長文

媽的多重宇宙

導演:關家永 / 丹尼爾·施納特

主演: 楊紫瓊 / 許瑋倫 / 關繼威 / 吳漢章

評分:7.6分

「最絢麗的外殼,最溫情的底色」

「最絢麗的外殼,最溫情的底色」

大片翻車之年,《媽的多重宇宙》帶來了小成本的驚喜。

創造出秒殺一線大作的華麗視效。

用最眼花繚亂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觸及內心深處的家庭故事。

本片的譯名十分出彩,魚叔最偏愛《媽的多重宇宙》。

既有爆粗口的爽感,無形間契合整部電影的瘋癲基調。

又完美詮釋電影主題,「媽」在穿越「多重宇宙」之間找尋生活的意義。

而最終的答案又是那麼淺顯易懂——

成功,不是所有人生的必需品。

成功,不是所有人生的必需品

女主角伊芙琳看似是最失敗的,但她卻又是最有潛力的一位。

這樣的設定恰恰與本片的境遇不謀而合。

低調的班底足以讓人忽視,但一旦親手觸碰,便會為其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折服。

它的不顧一切和打破常規,讓所有人難以抗拒。

更用好萊塢的手段,傳遞著東方式的哲學觀。

太過出挑,反而成了它最濃一抹亮色。

《媽的多重宇宙》就是這一年所有電影中的異類。

它信馬由韁,不拘一格。

正似一顆打破平靜湖面的石子,昭告世界電影竟然還能這麼拍。

同時,它又能讓我們在笑過、爽過之後,為其中的溫情而觸動。

永遠別被生活打倒,成了它最終的彩蛋。

點此回顧《媽的多重宇宙》長文

NO.1樂土

樂土

導演: 塞姆·薩迪克

編劇:塞姆·薩迪克 / 瑪吉·布里格斯

主演: 阿利·朱尼喬 / 拉斯蒂·法魯克 / 阿麗娜·汗 / 莎瓦·吉拉尼

國家/地區:巴基斯坦

國家/地區:巴基斯坦

「巴鐵都要超過娛樂圈了」

我想,大多數人幾乎沒有看過巴基斯坦的電影。

魚叔今年將這部巴鐵的新片《樂土》列為十佳之首,是真心為他們拍出這樣一部電影感到震驚與佩服。

當然,也為我們國產電影感到一點羞愧。

《樂土》的驚豔,首先源於它故事層面的大膽。

一個已婚男人,出軌了一個變性人。

在巴基斯坦這樣的伊斯蘭國家,能上映這樣的電影,令人咋舌。

其次,在大膽之外,也有它

其次,在大膽之外,也有它主題上的深度與辛辣

它表面上以男性為主角,其實講的全是女性。

用耐心的敘事和人物塑造,一點點撕開了巴基斯坦社會的弊病與頑疾。

片名「樂土」,實則是一種諷刺

片名「樂土」,實則是一種諷刺。

它隱喻了一片表面祥和的家庭之下,各種群體無法釋放的慾望與逐漸崩壞的內心。

而女性,是其中最絕望的一環。

不過,電影並沒有那麼直白地從一開始就將主題指向這一點。

而是藉由一系列邊緣人群的困境,一點點導向最下層的女性們。

此外,電影

此外,電影在拍攝手法上也有許多高級之處

撩人的光影,嚴謹的構圖,靈動的剪輯。

更重要的是,影片背後一眾主創的努力與無畏,創下的各種歷史紀錄

《樂土》是巴基斯坦第一部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作品,並拿下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獎。

在國內,雖然起初因為題材敏感、尺度過大而遭到禁映。

但經過主創的爭取以及一定的技術處理後,得以重新上映。

最終,它被巴國官方指定為「衝奧片」。

戲裡戲外,都可以看出,巴基斯坦電影人為一部好電影的不懈追求。

如此敢拍,也如此會拍。

讓人佩服,也讓人羨慕。

以上,便是魚叔今年的十佳電影。

我承認,相比往年,這份片單並沒有那麼出眾。

三年疫情的重創,已經使得全球電影行業疲態盡顯。

關於「電影已死」「電影走向小眾」的論斷,不時出現在網路上。

是的,魚叔也承認,電影行業這幾年確實在走下坡路。

有疫情的原因,或許也有疫情以外的原因。

但所幸的是,仍有一些人在世界的角落裡,撅著脾氣拍攝自己理想中的好電影。

這讓我感到一絲欣慰。

新的一年就要來了,未來會更好嗎?

新的一年就要來了,未來會更好嗎?

魚叔始終懷抱希望,也始終懷揣憂慮。

但即便新的一年不那麼如意,我也不會喪失信心。

越是走到了行業谷底,我越是能對電影燃起一種熱情。

這種熱情無關利益,無關功名。

而是與我們內心深處最原始、最本能的召喚有關。

到底是什麼?

說起來很簡單,歸根結底也只有普通的兩句話:

我愛電影。

電影萬歲。

2023,我仍要選擇在電影中追尋自由。

你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