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豔芳大概未曾想到,自她離開後,自己的那幫「損友」們,一個個變得愛哭起來。
後來,無論是劉德華、張學友還是梁家輝、曾志偉,都曾在節目中聊起她時,落下淚來。
曾經,他們約好55歲一起退休,不再插手演藝圈的事情,開著車環遊世界。
而如今,梅豔芳缺席了。

2003年5月24日,張國榮離世的第54天,梅豔芳以監製的身份,出現在香港的一場演唱會上。
這是一場由梅豔芳發起的慈善演唱會,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共同抗擊非典。演出所籌得的所有資金,都將悉數捐出。
那是梅豔芳生命中最後一個五月。
按照原定計劃,這個月,梅豔芳本該去國外治療癌症,但因為擔心耽誤這場義演,她選擇放棄這次治療機會。

《1:99抗擊非典演唱會》上的梅豔芳(2003)
在那場演唱會上,被稱為「香港的女兒」的梅豔芳說:「我們要留存住這份希望,待到未來的某一天,再以這份希望鼓勵我們。」
這份希望確實被留存住了。
在2020年爆發的這場疫情中,梅豔芳的粉絲自發籌集了資金與物資,以梅豔芳的名義捐往疫區。
但與2003年不同的是,梅豔芳不在了。

今年是梅豔芳去世的第17年,在8月26日七夕節這天,一部由其粉絲髮起、耗時8年拍攝的電影《梅豔芳菲》,在內地正式上映。
這部電影以粉絲視角出發,記錄下了梅豔芳的許多人生片段與故事。
曾經,梅豔芳問粉絲:「當有天我離開,到底還有多少人,能真正記住梅豔芳這個人呢?」
故人已去,深情猶在。
如今她已離去17年,穿越時空,粉絲們在電影的海報上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生愛你千百回。」

1968年夏天,香港荔園遊樂場,那是梅豔芳童年的起點。
每天下午3點,梅豔芳都會與姐姐穿上滿是亮片的連衣裙,被母親用劣質的化妝品在臉上塗抹幾下,然後在不斷的催促聲中登上舞臺,開始今天的演出。
這一年,梅豔芳只有5歲。

幼年時期的梅豔芳
梅豔芳出生的那一天,家中沒有一個人為她的來到感到高興。
在家人眼中,這個渾身皺巴巴的小孩,不過是給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又添了一個包袱。
在梅豔芳出生前的幾個月,做海員的父親因為一次出海意外失蹤,再也沒回來。
從此,一家五口的生計,都落在了母親肩上。
因為窮,在梅豔芳出生前,母親甚至還動過將她送給別人的念頭,但好在,這個念頭很快便被打消了。
父親失蹤後,母親身上的所有家當,僅夠她在香港偏遠的地腳租一個床位。於是這張遠離窗戶,寬度僅有一米二的床位,成了四個孩子的容身之處——通常床頭睡兩個,床尾睡兩個,而母親覃美金則是用兩個板凳一拼,木板一鋪,當做自己的床。

梅豔芳與母親、哥哥姐姐
日子貧困,四歲半時,梅豔芳就與姐姐梅愛芳一起,在母親的安排下進入戲園演出,賺錢貼補家用。
在魚龍混雜的演出現場,梅豔芳從未因為「兒童」的身份而被照顧。
她常常提著水壺穿梭在喝醉酒的客人中,為他們添茶倒水,而罵罵咧咧來收「保護費」的地痞,更是三天兩頭就要出現一次。
這些經歷充斥著梅豔芳年幼的人生,讓她早早便看懂了人生百態。

梅豔芳與姐姐梅愛芳
而在學校,梅豔芳似乎也沒有拾回「兒童」的身份。
她被同學們稱為「怪物」,因為她從不和同學們一起遊戲,所有休息時間都被她用來完成功課——放學後,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要留給自己那份「戲園工作」。
此外,在那個年代,登臺以歌女的身份演出,被認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那時,梅豔芳的同學總會追著她,以「小歌女」來稱呼她。

年幼時與姐姐登臺演出的梅豔芳(左)
縱使這樣,梅豔芳都不覺得這些是「人間地獄」。因為和那時自己在家中的處境相比,這些都不算什麼。
許多年後,她在採訪中說道:「如果有機會,我想重新再過一遍人生,不過這個人生要從十幾歲開始,十幾歲前的人生就不要了,太苦了。」
梅豔芳7歲那年,母親決定再婚,從此,梅豔芳的人生中,突然多了一個名叫「繼父」的角色。
和繼父共同生活的那十幾年,也是梅豔芳尊嚴被踩到地上的十幾年:「那時他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罵我,用各種各樣難聽的話語:沒用、飯桶……他什麼都罵。」
但她從未在繼父面前落過一次淚,她憋著一股勁兒,在心中不斷髮誓:「我一定要做出一點什麼來,給他看看。」

梅豔芳(右)與姐姐梅愛芳(左)
1982年,香港舉辦第一屆「新秀歌星大賽」,梅豔芳的姐姐替她報名參加。
在當時,這個比賽有近3000人報名,這其中,還有當年21歲的張學友,結果比賽時,他還沒唱兩句,評委就將他淘汰了,原因很簡單:「唱得還行,長得太醜。」
與張學友的處境不同,舞臺經驗豐富的梅豔芳一路過關斬將,走到了決賽的舞臺。
決賽之夜,她憑藉一首徐小鳳的《風的季節》,一舉奪冠,並且被當時如日中天的華星唱片簽約下來,正式成為了歌手。
19歲的梅豔芳在決賽之夜演唱《風的季節》(1982)
進入娛樂圈這一年,梅豔芳僅有19歲,可是如果按照她4歲登臺演出的時間算起,這一年是她演出的第15年了。

梅豔芳的叛逆期,在她進入20歲之後,才姍姍來遲。
初入娛樂圈,公司給梅豔芳的定位是「鄰家女孩」,所以在她1982年發行的首張專輯《赤色梅豔芳》中,梅豔芳穿著白色的裙子,留著長長的捲髮,唱著少女的哀思。

「鄰家少女」時期的梅豔芳
作為一位新人,從專輯銷量上來說,這張專輯並不算失敗——在當時,該專輯一經發售就拿下了當月中文金曲榜的冠軍。
但是從輿論上看,關於梅豔芳的新聞,卻朝著奇怪的方向走去。
在香港娛樂圈,每一位站在聚光燈下的新人,都將接受來自整個媒體的審視,梅豔芳也不例外。
隨著梅豔芳的過往漸漸浮出水面,香港媒體開始在文章中武斷地認為,年幼時為了生計在歌廳唱歌的梅豔芳,一定會染上惡習。
而這與公司替她立下的「鄰家少女」人設,顯然背道而馳。
鋪天蓋地的質疑聲讓19歲的梅豔芳十分痛苦,她開始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逃避現實。
就在這時,劉培基出現在了梅豔芳的生命中,將她拉出了人生的泥沼。

梅豔芳與劉培基
在遇見梅豔芳之前,劉培基就已經是香港頂級的形象設計師了。
劉培基第一次見梅豔芳時,正是她遭遇鋪天蓋地攻擊的時候,在公司的安排下,梅豔芳來到劉培基的工作室,請他為自己打造一個新造型。
後來,在一次採訪中,劉培基描述了兩人第一次見面的場景:「當時我在忙,我就讓梅豔芳坐在椅子上看雜誌等我,但她不看雜誌,反而一直緊緊地盯著我,我去哪裡,她的目光就跟到哪裡。」
「那時的她,太沒有安全感了。」

剛出道時的梅豔芳
自此以後,劉培基成為了梅豔芳的設計師,為她把控專輯中的造型,除此之外,他還帶著梅豔芳出入各大藝術展覽,以提高她的審美水平。
一次,有人在採訪劉培基時,對梅豔芳的過往經歷發出質疑。面對媒體,一向溫柔的劉培基,卻一反常態地嚴厲訓斥了媒體。
在梅豔芳的記憶中,好像從沒有人,這樣維護過自己。

梅豔芳與劉培基
人前,劉培基維護著梅豔芳,人後,他比誰都明白,梅豔芳存在的問題,並非依靠逃避就能解決的。
在梅豔芳出道的80年代初期,香港娛樂圈正值黃金時代的開端,各路香江美人層出不窮,身處其中,梅豔芳的外貌,並不算出眾。
就連她自己都曾說:「我很醜,我也知道自己很醜,我從小就十分害怕照鏡子。」
不能以外貌取勝,劉培基決定另闢蹊徑,以風格翻盤。
1985年,梅豔芳推出第二張專輯《壞女孩》,出現在專輯封面的她,剪去了長髮,取而代之的,是一頭帥氣的短髮。

而在主打歌《壞女孩》MV中,梅豔芳穿著緊身大衣,帶著墨鏡,桀驁不馴地走在街頭的形象,與她之前的鄰家少女形象截然相反。
這種形象上的反差,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也讓梅豔芳在娛樂圈中獨樹一幟。
這張專輯在發行當年,就賣出了40萬張的好成績,隔年,又賣出了72萬張,成為了梅豔芳最暢銷的專輯。

梅豔芳1985年發行的《壞女孩》專輯
從這張專輯起,梅豔芳開始逐步奠定了自己的百變風格。
無論是《妖女》中性感的埃及豔后裝扮,還是《夢裡貴婦》中魅惑的中世紀女人造型,她都能完美消化,並且每次都會掀起一股專屬於她的時尚潮流。

23歲梅豔芳在專輯《妖女》中的造型(1986)
與此同時,香港媒體還將梅豔芳與張國榮、譚詠麟一起,並稱為「兩王一後」,形成了香港樂壇三角鼎立的光輝時代。

張國榮、梅豔芳與譚詠麟
那些年,梅豔芳需要打敗的對手,似乎只有自己。
她曾經在香港紅館連開28場演唱會,打破了香港演唱會單人場次記錄,而這個記錄,隔年就被梅豔芳自己以30場刷新。
而她在業界的綽號,也由「梅二十八」,變成了「梅三十」。
與此同時,她還被《美國時代週刊》冠以「東方瑪丹娜」的稱號,名利紛至沓來,梅豔芳走進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張曼玉曾說過,在香港演藝圈裡,自己最喜歡的演員是梅豔芳:「因為她是一個很豪爽的女人,她從來都是自在的做自己,不去和其他人作比較。」
回頭看來,張曼玉與梅豔芳的電影生涯,有著諸多交集。

梅豔芳與張曼玉
1983年,邵氏電影公司開拍電影《緣份》,男主角是張國榮,女主角則是剛從「香港小姐」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張曼玉。
而女二號卻遲遲沒覓得合適人選,這時張國榮想到了好友梅豔芳,在他的推薦下,梅豔芳拿下了劇中「安妮」一角。
憑藉在電影中出色且生動的表演,梅豔芳首戰告捷,獲得了當年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緣份》中27歲的張國榮與20歲的梅豔芳(1983)
如果說《緣份》這部電影,讓梅豔芳邁入了電影行業的大門,那麼接下來她出演的電影《胭脂扣》,則讓梅豔芳真正愛上了演戲。
1986年,電影《胭脂扣》籌備開拍,在最初,女主角就定下由梅豔芳出演,但是男主角卻始終懸而未決。
由於這是一部以女性視角為主的電影,所以不可避免的,男主角的光芒會被縮小,當時,梅豔芳抱著試探的心態打電話給好友張國榮,問他是否願意出演,張國榮二話沒說,當即接下了這個角色。

《胭脂扣》中的梅豔芳與張國榮
憑藉這部電影,梅豔芳拿下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這一年,是1989年,梅豔芳26歲。
從1983年出道,到成為歌后與影后,她只用了6年不到的時間。
《胭脂扣》後,導演關錦鵬又為梅豔芳量身定做了電影《阮玲玉》,因為在他與編劇李碧華眼中,梅豔芳與阮玲玉的經歷有幾分相似:同樣都是唱歌出身,又同樣都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但此時,張國榮找到了好友李碧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阿梅本身命苦,應該演一些開心的戲,不要拍啦。」
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梅豔芳辭演了這個角色,而接檔她演出的,正是張曼玉。

電影《阮玲玉》中的張曼玉(1991)
縱使沒有出演《阮玲玉》,但在香港電影最黃金的那幾年,毫無疑問,梅豔芳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梅豔芳曾說,自己從不會在拍戲上設限,或許也正是因此,她才帶來了那麼多經典角色。
無論是《川島芳子》中的女特務,還是《鍾無豔》中的齊宣王,對於不同角色,她總有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

電影《川島芳子》中的梅豔芳與劉德華
而那些年,代表著香港影壇巔峰的「雙週一成」,也都與梅豔芳合作了個遍。
從與周星馳的《審死官》,到與周潤發的《英雄本色3》,再到與成龍的《醉拳2》。
在這些至今都被稱之為經典的電影中,梅豔芳都留存下了她獨具一格的「梅式演法」。

電影《審死官》中的梅豔芳與周星馳(1992)
當然也有遺憾。
如今看來,那部由徐克執導,張曼玉與王祖賢主演的電影《青蛇》,最初定下的主演,其實是梅豔芳與鞏俐。
而在當時,梅豔芳也十分喜歡這個故事,只不過,徐克希望她演白蛇,而梅豔芳卻更中意青蛇的故事。

梅豔芳與鞏俐
徐克曾經在自己的自傳《一個人的電影》中,談到自己與梅豔芳的那次「失之交臂」:
「我想找梅豔芳演《青蛇》,希望她來演白蛇,但是她要演青蛇,就沒談好,她不來了。」
再後來,鞏俐也因為工作原因,辭演了這部電影,最終主演變更為了張曼玉與王祖賢。

電影《青蛇》中的王祖賢與張曼玉(1993)
雖然沒演成青蛇,但是戲外,梅豔芳卻與《青蛇》中的「法海」趙文卓談起了戀愛。

與順遂的演藝生涯相比,梅豔芳的感情之路,卻不太順利。
遇見趙文卓時,梅豔芳已經連續五年被評為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手,是當之無愧的歌壇天后。
彼時,是趙文卓來香港的第4年,他拍過幾部電影,有了一些名氣,但地位始終在二線與三線演員之間來回徘徊。
他與梅豔芳的緣起,是因為張國榮。

趙文卓、梅豔芳與張國榮(1995)
一次,趙文卓與張國榮在健身房相遇,張國榮見他體格強健且出身於武術世家,於是和他提到,自己有一位朋友需要一名健身教練,問趙文卓是否願意指導一二,趙文卓隨即答應下來。
張國榮的這位朋友,就是梅豔芳。
就這樣,趙文卓成為了梅豔芳的健身教練,在不斷相處間,兩人成為戀人,度過了一段極為甜蜜的時光。
與梅豔芳戀愛時,趙文卓正在徐克導演的劇組中拍戲,為了方便時刻與梅豔芳聯絡,趙文卓的腰間總掛著一個「大哥大」,一有空他就跑出拍攝現場,給梅豔芳打電話聊天。
然而,這段日後被趙文卓稱之為「火星撞地球」的愛情,僅僅維持了一年,就以失敗告終。

一方面是由於兩人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兩人觀念上的差異。但更為關鍵的,是當時香港媒體在報道中不斷誇大兩人之間的地位差距。
最終,在兩人逐漸敏感的關係中,這段感情終於走向破裂。
梅豔芳曾經說,如果自己談了戀愛,一定會告訴媒體:「因為戀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沒必要藏起來。」
後來她說:「香港媒體欠我一段愛情。」

回頭看來,梅豔芳的許多段感情,都是在媒體的報道中漸漸暗淡,而這其中,最讓梅豔芳刻骨銘心的,是她剛出道時的一段戀愛。
1985年,為了宣傳新專輯《壞女孩》,梅豔芳來到日本,在東京音樂節上,她認識了日本男星近藤真彥。

近藤真彥年輕時
與近藤真彥的這段感情,大概是梅豔芳最接近「小女孩」姿態的一段時光——那時,剛剛走紅的梅豔芳每日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晚上可以與近藤真彥打電話。
近藤真彥不會中文,而梅豔芳的日語也不太流利,兩個人常常用日語與英語混雜著聊天,一聊就能聊上好幾個小時。

梅豔芳與近藤真彥
一有空,梅豔芳就會飛去日本見自己的心上人——她不想讓距離成為這段感情的障礙。
但她沒想到的是,她克服了語言與距離,卻沒法克服感情中出現第三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近藤真彥與日本女星中森明菜的關係漸漸浮出水面。梅豔芳這才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場三角戀中。
面對自己珍視的感情陷入如此境地,梅豔芳沒有多做糾纏,而是選擇利落地退出。

梅豔芳與近藤真彥
愛過的人來了又走,最後剩下的永遠只有自己,梅豔芳漸漸習慣了這種空歡喜後的寂寥。
但是偶爾她也會思考,究竟「梅豔芳」三個字,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的是榮耀,還是無盡的孤獨。

如今看來,與趙文卓的那段戀情,成為了梅豔芳人生中最後一段戀愛。
與趙文卓分手後,梅豔芳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業與培養新人中,陳奕迅、陳小春、郭富城、謝霆鋒、草蜢樂隊等,都曾受到過梅豔芳的提點。
1999年5月,梅豔芳在香港紅館舉辦「百變梅豔芳」演唱會,張國榮為支持梅豔芳,一連出席7場。
在其中一場,兩人還一同與歌迷約定,到80歲時還要一起唱歌,張國榮開心地對著歌迷喊:
「到時候全場免費!」

1999年《百變梅豔芳》演唱會上43歲的張國榮與36歲的梅豔芳
然而,命運卻給梅豔芳開了一個玩笑。
在這次演唱會開完不久,她就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自己患有癌症,不過好在,發現時間較早,經過醫治,梅豔芳很快痊癒。
這次患病,梅豔芳沒有告訴任何人,生來要強的性格讓她決定獨自承受這一切。
黃霑就曾評價梅豔芳:「身為女身,卻一身男人性格。」

梅豔芳曾說,自己的演藝生涯如果要用四個字來概括,那一定是「友情歲月」。
2002年,梅豔芳在自己出道第20年,推出了一張專輯《with》。
在這張專輯中,她與自己圈中的11位好友對唱,這其中就包括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王菲、林憶蓮、譚詠麟……

梅豔芳《with》專輯目錄(2003)
這張專輯,成為了梅豔芳人生中最後一張專輯,在這一年的年底,她被醫生告知,她的癌症,復發了。
一切在2003年急轉直下。
先是4月,摯友張國榮的離世,讓彼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的梅豔芳,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再是5月,非典爆發,作為香港藝人協會會長的梅豔芳,四處奔波,連辦幾場義演,以鼓舞人心。
半年後,她身患癌症的訊息,被媒體爆出,使得她不得不在好友的陪伴下,公開宣佈自己患癌的訊息。

梅豔芳在好友陪伴下召開發佈會,宣佈自己患癌
一連串的打擊,讓梅豔芳身心俱疲。
在這之後,她決定在這一年的年末連開7場演唱會,與自己的歌迷告別。
演唱會籌備階段,她找到劉培基,請他為自己做一件婚紗。劉培基反問她,為何要將婚紗作為自己的演出服裝。
梅豔芳回答:「我也是女人,我也想要一件屬於自己的婚紗。」
劉培基至今都記得梅豔芳說這話時的樣子,那時她因為化療的原因,剃光了所有頭髮,當她說出這句話時,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滑了下來。
這是梅豔芳最後一次請劉培基為自己做衣服。

劉培基為梅豔芳製作的婚紗
一個月後,梅豔芳穿著這件為自己量身製作的婚紗,在香港紅館連開7場演唱會,她的昔日好友張學友、劉德華、成龍、陳奕迅等紛紛前來助陣。

告別演唱會上的劉德華與梅豔芳

告別演唱會上的張學友與梅豔芳

告別演唱會上的成龍與梅豔芳
最後一場的最後一首歌,她選擇了一首《夕陽之歌》。
演唱之前她說:「我是一個歌手也是一個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於我自己的,這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是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忘了。」
「我將我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一曲終了,她轉身對著舞臺與觀眾,大聲說了一句:「再見」。
劉培基說:「我知道,她是真的在和大家說再見了。」
2003年,梅豔芳在告別演唱會上唱的最後一首《夕陽之歌》

按照計劃,2004年1月6日,本應該是梅豔芳進入電影《十面埋伏》劇組的日子。
然而,這一天她卻缺席了。
在7天前的2003年12月30日,凌晨2點,梅豔芳在好友的陪伴下,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此時,距離她向大家宣佈自己患病,僅過去4個月。
在梅豔芳去世後,張藝謀沒有找另外的人來替代梅豔芳,而是在開拍前調整了劇本,刪去了梅豔芳的角色,並在電影的最後,特別緻謝了梅豔芳。

電影《十面埋伏》最後,向梅豔芳致敬
曾經有人問梅豔芳:「如果有來世,你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她回答:「精彩地活過一次就好了,下一次不要再來這人世間了。」
「不好玩。」

然而這個「不好玩」的人世間,卻始終無法忘記梅豔芳。
2013年12月30日,梅豔芳去世第十年。
由好友張學友牽頭,舉辦了一場紀念梅豔芳的音樂會,她從前的戀人與好友紛紛出席。
演唱會上,梅豔芳的昔日好友們手持紅色玫瑰,出現在臺上,共同合唱了一首《夕陽之歌》,而在他們身後,是十年前的梅豔芳,最後一次演唱《夕陽之歌》。
十年過去,她的朋友都已漸漸老去,而螢幕上的梅豔芳,仍是當年的模樣。
時間帶走了歲月與容顏,卻始終沒有衝散人們對於梅豔芳的思念。
梅豔芳去世10週年
群星合唱《夕陽之歌》的感人視訊
陳奕迅始終記得,在梅豔芳去世前的告別演唱會上,她拉著自己的手,對著臺下說:「這是我小弟,你們多照顧。」
那一年,梅豔芳40歲,陳奕迅29歲。

梅豔芳與陳奕迅在告別演唱會上的合唱(2003)
後來陳奕迅說:「每年我要想阿梅兩次,10月10日一次,12月30日一次。」
「一次是她的生日,一次是她的忌日。」
說這話時,陳奕迅46歲了,而梅豔芳,依然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