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宇宙漫長的征途史還在進行著,如果要說前幾個階段,真正稱得上現象級的電影,我會選《黑豹》。這樣說有的人肯定不能同意,它在很多觀眾眼裡只是一個「政治正確」的產物。但從各方面來考量,它畢竟還挺進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黑豹2:瓦干達萬歲
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

評分:7.4 / 10
導演:瑞恩·庫格勒 Ryan Coogler
上映:2022 年 11 月 9 日
別名:黑豹2:瓦坎達萬歲
片長:2 小時 41 分鍾
演員陣容
利蒂希婭·賴特 Letitia Wright、露皮塔·尼永奧 Lupita Nyong’o、安吉拉·貝塞特 Angela Bassett、丹娜·奎里拉 Danai Gurira、溫斯頓·杜克 Winston Duke、馬丁·弗瑞曼 Martin Freeman、特諾切·韋爾塔 Tenoch Huerta、理查德·希夫 Richard Schiff
文章目錄
電影《黑豹2:瓦干達萬歲》介紹
大家之所以期待《黑豹2:瓦干達萬歲》,跟前作在北美的「政治正確」熱潮毫無關係,而是想看看,在男主角突然離世後,故事該怎樣續下去?
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本來漫威漫畫裡英雄就是一代又一代接續的,畢竟它們的系列漫畫是經歷幾代人的長期商品。電影則不一樣了,電影的流行文化更新速度太快了。而且讓觀眾熟悉了一個超級英雄,忽然說換了下一代,這不是一種商業電影的觀看邏輯。
而且《黑豹2:瓦干達萬歲》是漫威宇宙第四階段的收官之作,它要承接下一個宇宙的開啟,告別我們前面熟悉的絕大多數英雄人物。
外在因素,就已經足以刺激票房。影片上映後,走勢一路飆升,北美開畫首日便獲得84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在即將結束的2022年,創下了美國史上第三高的優異成績和爛番茄84%的評價值。
這到底會不會是一個好的收尾?大概是漫威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連接後續的故事,既是告別,也是下一次重逢的預演。
《黑豹2:瓦干達萬歲》劇情看點
《黑豹2:瓦干達萬歲》的開頭非常聰明,演員去世的真實事件與劇情的高強度連結,可以非常快速的把觀眾帶入整個故事的情境之中。有點像《速度與激情7》的結尾,有了這種情感層次的共鳴點,也解決了令人頭痛的更換主角問題。
這樣說起來,《黑豹2:瓦干達萬歲》也是漫威系列裡第一個上映的更換超級英雄代系的電影,而非演員更換,或是不同廠牌選擇了不同的演員這些因素影響。突發事件一下就轉變成了電影可以利用的敘事情緒,好萊塢真的都是生意。
觀眾不用要去接受角色在電影裡死亡,因為在現實世界裡他們已經被迫接受了這件事。
劇情的重心,可以很自然的接到下一代黑豹的獨立成長上了。

眾多猜測,其實也不用猜,大家應該都想得到,肯定是他妹妹蘇睿。可能比較想不到的,是母后接替王位。當然,大家熟悉中國宮鬥史,太后掌權也是很常見。
在建立情感上的連結後,考驗才真正開始,蘇睿要經歷什麼樣的成長,才能立起來新的黑豹這一角色?
範熱內普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過渡禮儀」,他將從一個到另一個的過渡轉換細分為過渡儀式的三個階段,即分離,閾限(邊緣)和聚合。蘇睿的英雄成長道路便和這三個階段非常的契合。

第一階段,在葬禮上「分離」。
在第一部中天真無邪的科技女孩,為了成為新一代的黑豹,她必須要主動完成從一個輔助者到一個主宰者的轉變。面對這一現狀,蘇睿的反應卻是選擇逃避,拒絕成長。在她的內心裡,黑豹仍舊是特查拉,而她無法做到黑豹與特查拉身份的分離。
第二階段,遊離在外的「過渡」。
蘇睿無法脫離原來的輔助者的身份,同時無法進入新的身份,長期處在一個模糊不清的過渡階段。她的逃避與被動的客觀環境,讓她始終處在一個遊離的狀態,敘事也就偏離到瓦干達之外,高情商叫拓展敘事空間,低情商叫湊字數。
第三階段,迴歸後的身份再生。
漫遊海底世界塔羅肯後,蘇睿因為身份所帶來的由內而外的責任感,這是內因,所謂的人物變化曲線。但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因,促成變化正式發生,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再殺一個角色,作為商業大片,當然也只能這樣做,簡單粗暴。所以,她迴歸瓦干達之後主動選擇成為黑豹。
而這個階段產生的身份認同感,使她在真正意義上完成了成熟期的轉變,獲得新生。

相比於第一部《黑豹》,女性處於輔助者的角色,這一部女性作為主角被大放異彩,先不說作為《黑豹2》中的主角黑豹變成了女性,主要的輔助者基本上也都是由女性來完成,而男性更多的是站在對立面或者處於極其次要的地位。
超級英雄領域的性別議題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從《神奇女俠》單人電影登場開始,就已經有諸多討論。只是漫威在件事上好像慢了一步,《驚奇隊長》和《黑寡婦》都達不到《神奇女俠》造成的話題度。
《驚奇隊長》就比較正常超級英雄電影做法,《黑寡婦》只能說,越期待,越砸腳。
《黑豹2:瓦干達萬歲》似乎給了漫威一個新的空間,終於可以好好的來一把女性主義,而且本身前作就已經出現不少瓦干達女性角色,給她們安排工具人任務,就可以玩轉起來。

某種程度上來看,瓦干達代表的是一個未經殖民時代的非洲國家能擁有的圖景,而海底世界塔肯羅,也就是本集重要反派角色所在地,與瓦達達有一定的相似處,只不過它更為隱秘。如果說瓦干達是躲過大航海時代,那麼海底的塔肯羅就是殖民主義的見證者。只是不同於上帝視角從上往下看,他們從下往上看的。
兩個躲過殖民的隱秘帝國忽然交戰,不禁讓人懷疑創作者的意圖,是不是白人至上在看著它們底層互害?但是海底世界又是下一階段重頭戲,人家還不能反派到底,成為一個完全對立面,故事邏輯就必然遭受失智一般的強行大團圓扭轉。

而全片與前作一致的是,白人代表馬丁·弗里曼,還是醬油男。現在美國人知道,不能亂插手第三世界紛爭了?
《黑豹2:瓦干達萬歲》故事背景介紹
庫庫爾坎
庫庫爾坎(Kukulkan;「羽蛇」)是瑪雅神話中羽蛇神的名字,此詞亦用作歷史人物的名稱。在中美洲的其他文化中,羽蛇神這一形象經常出現。庫庫爾坎對應於阿茲特克神話中的克察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K’uk’ulkan,kuk是「羽毛」,其形容詞後綴為「-ul」即成了「kukul」(羽毛的),加上can(蛇),合起來就是「羽蛇」的意思。
在影片中庫庫爾坎可以治癒幾乎沒有辦法被治癒的創傷,因為羽蛇神還代表著死亡和重生,是祭司的守護神。

在影片中這些羽毛被放在了腳脖子上當作飛行推進器了。
影片中Namor提到自己有很多名字,庫庫爾坎於中美州古典時期的瑪雅文化中有其源頭,那時候他的名字為「瓦克薩克拉胡恩·烏巴·肯」(Waxaklahun Ubah Kan),意為「戰蛇」(War Serpernt);另外他亦被視為是古典瑪雅藝術中幻像蛇(Vision Serpent)的後古典時期版本——所謂「幻象蛇」,是瑪雅人透過放血儀式(Bloodletting rituals)而產生幻象,該幻象為一條蛇,瑪雅人相信透過這幻象蛇可跨越宇宙各層,幫助他們與眾神或祖先溝通。

(這張圖應該是影片快結束後,壁畫上的那幅畫的來源)
其他創作中的庫庫爾坎:
fgo的大姐姐

小林家的隔壁家的翔太的”使魔”露科亞姐姐:

Quetzalcoatl→ケツァルコアトル→ルコア→露科亞,類似於Quetzalcoatl簡稱成了lcoa(好隨意啊)
納摩
Namor,是漫威漫畫出版的美國漫畫書中出現的虛構人物。漫威的第一個超級英雄。第一個已知的漫畫書反英雄。原設定是人類船長和神秘海底王國亞特蘭蒂斯公主的突變兒子,納摩擁有人魚種族的超強和水生能力,以及飛行的突變能力,以及其他超人的力量。多年來,他一直被描繪成一個反英雄,或者是一個善良但脾氣暴躁的超級英雄,或者是一個敵對的入侵者,為被誤導的地表居民對他的王國犯下的錯誤尋求報復。

Talocan
塔洛金/塔洛坎,Talocan的形象塑造來源,是一個深海中瑪雅+阿茲特克版本的亞特蘭蒂斯。實際上亞特蘭蒂斯的位置的諸多版本中從來沒有一個是在南美。大西洋,暗暗對映消失的帝國亞特蘭蒂斯。Talocan首都中太陽下的神殿,原型庫庫坎兒金字塔;影片中Namor用合金創造了水下太陽,是因為庫庫爾坎同時在瑪雅文化被譽為是太陽的化身,即太陽神。
Tlālōcān,Talocan的來源
Tlālōcān(納瓦特爾語發音:[t͡ɬaːˈloːkaːn̥];「 Tlāloc的地方」)在幾部阿茲特克抄本中被描述為天堂,由雨神Tlāloc和他的配偶Chalchiuhtlicue 統治。它吸收那些因溺水或閃電而死的人,或因與雨神有關的疾病而死亡的人。Tlālōcān 被描述為一個無盡春天的王國,是阿茲特克人的十三天堂。

在墨西哥灣沿岸講納瓦語的現代民族中,Tlālōcān 作為一個包含地下世界及其居民的包羅萬象的概念而存在。對阿茲特克人來說,有十三層上界,九層冥界;在來世的概念中,一個人的死亡方式決定了這些層中的哪一層將是他們死後的目的地。作為第 9 代黑夜之王 Tlālōc 的所在地,Tlālōcān 也被認為是冥界的第 9 層,在Eduard Seler的解釋中,它是東方最上層的冥界。作為來世的目的地,天堂主要是為那些死於暴力死亡的人保留的,而 Tlālōcān 是為那些因水的表現而淹死或以其他方式死亡的人保留的,例如洪水,與水或雷擊風暴有關的疾病。對於其他被認為由 Tlālōc 負責的人,尤其是身體畸形的人來說,這裡也是死後的目的地。
Tlālōcān 在當代墨西哥仍被納入當地宗教。影片中進入Talocon是從最上層的入口,再潛水到風洞中最後到海底。這種進入方式和現代薩滿教巫師夢者在治療期間向觀眾講述在 Tlālōcān 的行程一致。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薩滿教巫師是如何描述Tlālōcān的景象:

西班牙殖民者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就陸續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設立據點並向內陸推進。當西班牙人發現落後的新大陸文明根本無力抵抗歐洲人後,軍事征服就一直伴隨著探險活動。1519年西班牙人建立了哈瓦那並控制了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古巴島,同年登陸墨西哥並建立韋拉克魯斯,此後西班牙殖民者科爾蒂斯(Hernán Cortés)帶兵深入內陸並於1521年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影片中Namor母親的祭司就是因西班牙殖民者才被迫放棄故土走入深海。

ps,這個Hernán Cortés也是fgo2.7中某舅舅黨聲稱的那個三星rider 。
tip1:
你是個沒有愛的孩子。
eres un niño sin amor.
tip2:南美神話的仇殺
在阿茲特克神話中,最開始的神是奧梅堤奧托,他生下了西佩託堤克、特斯卡特利波卡(煙霧鏡)、魁札爾科亞特爾(羽蛇神)、維齊洛波奇特利,四位神誕生之後就開始創世。羽蛇神和其他四位神的不斷內鬥、仇殺和爭執是世界五個紀元更迭的主要因素。在影片中,關於主角的一系列抉擇的心路歷程,以及看待兩方關係過程中強調不要被仇恨吞噬,可能暗示了在傳統南美神話的描述中,神們不斷的內鬥和仇殺只能把所有人拖入黑暗。

《黑豹2:瓦干達萬歲》影評與心得
其實在查德維克·博斯曼以黑豹身份在《美隊3:內戰》中現身時,也就是2016年,他就被查出患上大腸癌。

博斯曼選擇不對外公佈自己病情,並且邊治療邊維持強健的體格和形象,讓自己的演藝生涯得到了一次英雄式的躍進。
2018年,《黑豹》上映,作為一部黑人主導的漫威商業超英類型電影,影片卻儘可能的把更多非裔種族現實的困境和難題,和非裔種族未來何去何從的話題搬上大銀幕,可以這麼說,《黑豹》是一部漫威至今不可多得對現實議題探討得較為沉重和批判性的作品,注意我說的框架是在漫威宇宙影視作品範疇內。

正當我們期待特查拉作為瓦干達國王,準備在終局之戰後續寫瓦干達續作篇章之時,2020年8月28日,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癌症離世,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不少人錯愕,雖然此前有拍到博斯曼極度消瘦,但沒想到悲劇來得如此之快。

據說在內部黑豹的主創團隊,也並沒有更早知道博斯曼的病情。

原本《黑豹2》的劇本,還是以特查拉為重心去撰寫的續作故事,但由於博斯曼的離世,劇本只能重新往新的方向去探索,片方尊重博斯曼和觀眾的情緒,不會讓其他角色替換博斯曼飾演特查拉,也不會用CG重建特查拉。
就這樣,《黑豹2》以一個全新在現實和影片呼應的基礎上,進入到一個新的瓦干達故事裡去。《黑豹2:瓦坎達萬歲》,就是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創作的電影,對博斯曼離世的哀思種子深深種在影片土壤裡,甚至變成了《黑豹2》角色塑造和劇情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黑豹2》作為漫威宇宙的第30部電影,同樣也是MCU第四階段的收官之作。國內外評分這次我就不一一展現了,在如今評分參考都被拿出來參考討論的時候,參考就不太需要參考了。
自從《終局之戰》漫威進入第四階段之後,電影和影集都呈現出更多更滿的狀態,但伴隨來的是更多輿論和口碑的下滑,甚至到了《女浩克》大結局,直接來個一個我不裝了,我攤牌了的方式,和觀眾說第四階段大概就這樣了的感覺。

我對漫威沒有任何意見,也沒有太多濾鏡情懷,可能有的都已經在第三階段決戰時燃燒掉了,好看多誇兩句,難看也就直說。


回到《黑豹2》,影片故事背景放在特查拉因病突然離世,瓦干達群龍無首,各個國家開始對瓦干達的振金虎視眈眈,每個國家都想在瓦干達的混亂中分一杯羹。
而這時在神秘的海域,有一個塔羅肯的深海族人,也對瓦干達造成了新的威脅。
就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特查拉的妹妹蘇睿,需要再次審視自己和做起瓦干達的保護者。

在現在輿論比較複雜的情況下,那我就先說《黑豹2》的缺點吧,當然後面會聊到優點。
接下來的點評解析就有微醺劇透不影響正常觀影。
前面已經聊過,《黑豹2》其實原本真正的主角是特查拉,但特查拉因為離世缺席的情況下,影片的故事呈現出了我覺得較為明顯的眾角色通病缺陷,就是全片沒有真正的主角,真正的主角還是特查拉,但特查拉又沒有戲份,從而造成影片自始至終好像少了一個主角的錯覺,但,或許這也是《黑豹2》想要給觀眾的感覺,只是這種感覺並沒有更高級的對映到其他主角和劇情裡,更何況還有一些可有可無的支線,以為能讓角色更立體,其實讓其更渙散失去焦點。

很多人會說有主角呀,主角是蘇睿呀,當然蘇睿在戲份佔比和角色塑造豐富性上是大主角,但蘇睿的心路歷程以及包括母親,皇家侍衛奧克耶,情人娜吉雅等人,都在圍著特查拉的離世去完成角色發展的弧光。


這樣的劇本故事類型其實並不新鮮,可以叫做「心理療傷學」方向的作品,《海邊的曼徹斯特》,《從心開始》,《步履不停》等等,都是這樣結構的電影,影片中的主角的心路歷程,都需要在失去至親後,重新找到一個出口。


通俗來說就是《黑豹2》的主要角色,如果不是圍繞在特查拉的情感中的戲份劇情,大家會不會覺得相當廢戲,最明顯就是人類支線的故事,其實拿掉後,對主角的心路歷程的影響幾乎為零。
不,其實有影響,負面影響,蘇睿在影片的角色情感基底,在鋼鐵心少女莉莉出現前,都一直處於壓抑和無法釋懷,內疚和自責的狀態,但當莉莉出現時,蘇睿和奧克耶為了配合漫威特有的幽默戲份佔比,兩人的情緒似乎完全走出陰霾。

這其實是漫威的一個「通病」了,活躍場景的戲份,角色需要轉換心境去配合製造歡樂氣氛,從而打斷了角色固定持有情緒的成長旅程,總之蘇睿和莉莉調皮的那些氣氛,讓我一度覺得蘇睿是不是走出悲傷了,那什麼時候哪個事件走出來的?不知道,之後來了更多戲份才明白…哦原來沒走出來呀,好的吧。

既然說到漫威影片固有的幽默調配,那再聊聊幽默戲份,這次是真的很不好笑,那幾處笑點似乎是為了交作業而去設置的。
聊到交作業,MCU勢必會對自己的電影做出指定好的方向和框架,之後主創需要在這些框架中進行命題作文。
《黑豹2》我們就能非常明顯能看到哪些是相對自由的創作,哪些是命題小情節,都很容易辨別出來,而且撕裂感也較為明顯。我就直說了吧,漫威第四階段的每一部作品,都要秉持一個原則就是推陳出新,就是「老英雄」搭配「新英雄」,高情商是傳承。

總之這樣結合沒有錯,《黑豹2》也是帶出了鋼鐵少女莉莉,原先我就沒有太大期待,因為不可能她就能繼承了鋼鐵俠衣缽,整出什麼狠活,藍鵝在沒有期待的基礎上,莉莉成功的讓我對她的《鋼鐵心》影集也沒了任何期待。
莉莉在影片中就是純純的激勵事件的工具人,換成其他任何一個叫不出名字的角色也毫無違和感。

而且我至今沒太弄明白莉莉製造探測振金設備的動機,真的就是直白的為了交個課堂作業嗎?那這巧合事件也做得太隨便了,這設備直接害得瓦坎達和塔羅肯交戰,那莉莉你確定不要負起點責任嗎,不負責任就算了,最後合著還去對抗塔路肯。

用納摩的話說,我在海底活得好好的與世無爭,我招誰惹誰了。
所以說到底影片最大的反派應該是貪婪的人類,但從始至終人類都在主線外吃瓜。
反正這裡的一些關係梳理我覺得太擰巴。
更別說她最後那套天線嬰兒小波和超人力霸王合體的戰衣,我覺得是不是主創故意的,為了能讓莉莉在她的影集中的戰衣顯得更帥,所以先給大家來個醜的,她真的,我哭了。

《黑豹2:瓦干達萬歲》結局提示
從整體節奏來看,影片前面的鋪陳和過程比後面決戰還有精彩,越到了後面決戰部分,越顯得漫威干預痕跡的來襲,包括角色內心的抉擇走向,前面越是叫囂著要殺這殺那復仇心滿滿,就知道結局想玩個反轉之類的。
這也導致了影片最後決戰為了這個反轉,戛然而止,讓兩族人的戰役顯得廉價。

好!聊完影片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我們再來看看《黑豹2》的優點,《黑豹2》是一部值得讓你沉浸的電影,縱使影片並沒有跳出也跳不出漫威宇宙公式的框架,但《黑豹2》絕對是漫威第四階段我認為最佳的作品,可以說是第四階段壓軸之作。

音樂,影片的BGM不僅僅是錦上添花的存在,而是反客為主成為讓我對《黑豹2》最印象深刻的亮點。
電影原聲繼續請到了魯德溫·格瑞森,也就是《黑豹》,《信條》,《曼達洛人》等影視作品的作曲家。

魯德溫·格瑞森以選擇新奇詭譎發聲樂器為特色,在前作《黑豹》中已經把非洲元素用到毛細血管,到了《黑豹2》依然能讓人耳朵為之一洗,影片加入了墨西哥和瑪雅原著民的一些南美民族音樂,能體驗到更為神秘且具有吸引力的喃喃自語式音樂風格。
雖然前面有聊到真正主角的缺失和空洞,在這樣不可抗力的前提下,影片還能巧妙的結合現實博斯曼離世的事,去和影片裡角色和劇情做了一個強關聯,在角色的情感塑造上做得生動立體。

當然如果飾演蘇睿的演員演技再好一些,更能讓這個角色能讓我有更多的代入感,一位曾經一心只是想鑽進研究室的蘇睿,面對哥哥特查拉的離世帶來對自己人生的衝擊,讓她不得不面對從內心到外部的困境和挑戰。
蘇睿內心的愧疚應驗了漫威著名語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她因為有能力和可能性研發心形草救下特查拉,所以當她沒能成功時,她把特查拉離世的責任和壓力攬在自己身上。

從而讓她更排斥去成為瓦坎達的黑豹,成為瓦坎達的守護者。
這裡也存在一些科學至上的論調,一直從事研究尖端科技的蘇睿,她還是想用前衛的武器去防禦瓦坎達不受外敵挑釁和侵入。
影片在開始就顯露這樣的對比,皇家衛隊打擊僱傭軍時,侍衛就有用到一些蘇睿研發的新武器,但被駁斥這有失傳統和優雅。

所以從內疚和責任,傳承或創新兩方對撞下,壓得蘇睿喘不過氣時,水底王國塔羅肯族人的威脅也隨之而來。
以其說是威脅,倒不如說是給蘇睿另一個維度的思考,去重新覆盤瓦坎達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未來,也正因為納摩的出現,補完了蘇睿一直想不通看不明的瓦坎達的另一面。

聊到納摩,他作為反派卻讓人能感受到極大的共情,主創把漫畫中納摩和水底王國的亞特蘭蒂斯,改成了類似瑪雅文明的塔羅肯族人。
由於大航海時期歐洲殖民的入侵,塔羅肯族人不光只是背井離鄉,而是要離開可以呼吸的陸地世界。

這樣對西方殖民帶來的戰爭和疾病赤裸的批判,也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雖然只是蜻蜓點水,不過恨意種子是造成納摩極端保護自己族人的護盾。
其實納摩的人設,參照的正是killmonger,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族人。

這似乎也對應了當今世界的撕裂,各個國家彼此之間在猜疑和不信任的旋渦下,關閉著一個個溝通的管道,從而造成更大的誤會和衝突,最終受苦的還是人民。
當繼續深入塔羅肯族人的海底世界時,那裡一片繁榮安寧,這樣的影射方式和前作《黑豹》很相似,一個躲避世界紛亂的世外桃源,如果不受外界打擾,是不是能變得更美好,比如瓦坎達影射的非洲,比如塔羅肯影射的南美原住民。

關於動作戲份,我更喜歡看動作戲之前的氣氛渲染,伴隨著奇域的音樂飄揚,能感受到一股全新勢力的鋪張。
尤其是塔羅肯海底族人的首次亮相,那種驚悚和詭異的感覺,某一時刻讓我覺得自己在看一部恐怖片。

特效部分確實比前作要好不少。
特別是水底的戲份,昏暗中合乎常理,水中忽明忽暗的光影讓水底世界顯得更合理,和潘多拉水底五彩斑斕做了明顯的區別(不是)。


不過哈,還是要稍微點出一下,這裡的水底塔羅肯世界,可能是因為整個色調泛黃,而且他們潛入到水底世界的秘密通道,是從一個洞穴水潭入口進入,所以讓我一直錯覺他們不是海底王國,而是某個湖底王國,或者深水潭王國之類的。

特別是納摩第一次亮相,也是從瓦坎達某條河冒出來,就更讓人覺得是某個河水怪王子。
說真的納摩從河水裡鑽出來,讓我直接串戲到《愛宕機》的水妖,感覺納摩下一秒就要尖叫把蘇睿母女倆拖進河裡,有沒有人和我一樣?


當然也有驚豔的地方,納摩腳上Q彈可愛的翅膀,一開始看預告覺得過於卡哇伊,不過在泰諾克·烏爾塔飾演的納摩,有著無情冷酷的性格,再加上那場水淹瓦坎達的動作戲份,讓我們感受到了納摩空中快銀版的行動力,讓這雙小翅膀加分不少。

接下來就聊到影片的一些彩蛋和結尾的延展,會涉及更深劇透,請斟酌閱讀。
先聊結尾彩蛋,彩蛋是蘇睿最終放下仇恨,去做一個能維持瓦坎達和塔羅肯和平橋樑的人。

之後蘇睿獨自一人去到海地,燒掉特查拉葬禮的白衣,代表著放下心中的內疚獲得釋懷,這時娜吉雅帶著她兒子杜桑過來和蘇睿見面,杜桑也是特查拉的孩子。

如果說杜桑在鋪墊他會成為下下任黑豹還為時尚早,這裡更多是對特查拉精神傳承敬意,也可以理解為對博斯曼為人精神的傳承,這也是我認為漫威難得不畫彩蛋大餅中最溫情的一個結尾彩蛋。
其實整部電影對於博斯曼離世都處理得相當自然和剋制,沒有刻意去販賣逝者情懷,用到的特查拉的影像,也都來自於前作的畫面。

另外,《黑豹2》也終於提到了變種人這一理論,再多就不展開了,X戰警和金剛狼等等,都會慢慢融入進MCU,我們拭目以待吧。
從納摩變種人的降生來看,似乎MCU的變種理論,是通過基因變異去實現,旺達被認定為變種人應該是遲早的事了。那是不是說,浩克也歸屬於變種人的一個分支了呢。


人類多餘的命題作業支線這邊,我們終於知道瓦倫女士就是CIA新局長,瓦倫女士此前在其他漫威影片有出現過做鋪墊,她將會是比媽惹法克局長更灰色的人物,也更不擇手段。

瓦倫女士的出現,以及最後她的前夫被救走,都是為了鋪墊之後的《秘密入侵》和組建雷霆特工隊。

《黑豹2:瓦干達萬歲》評價與解析
《黑豹2:瓦干達萬歲》上映後,許多已經看了搶先版的粉絲,對於電影當中的一些情節感到不解,在直播和留言中也經常讓我對此進行解析,但是呢又因為串流媒體版本還未發佈,為了同時照顧想得到解析和不想看到劇透的粉絲,我也會進行放劇透處理,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蘇里成為黑豹後,為什麼會在先祖之地遇到XXX?

在電影中,蘇里服下心形草後,她和歷代黑豹一樣,來到了先祖之地,令許多觀眾沒有想到的是,她在這裡居然遇到了麥可·B·喬丹飾演的「金錢豹」基爾蒙格,這讓許多人大為不解,為什麼蘇里會在這裡遇到他?

實際上,對於這一點,很好理解,所謂的先祖之地並不是說,只能在這裡看到自己先祖的靈魂,所謂「先祖」指的其實是歷任黑豹的靈魂,因此但凡擔任過黑豹的人靈魂都會在先祖之地出現。
許多人認為蘇里見到基爾蒙格是因為對他懷有恨意,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是因為基爾蒙格是上上一任黑豹,他也擁有進入先祖之地的資格。

而且就血緣關係來說,基爾蒙格本就是蘇里的堂兄,見到他還真不算什麼離譜的事。
或許有許多隻看過電影的粉絲好奇,因為在《黑豹1》中基爾蒙格服下心形草後,並未出現在先祖之地,而是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因此粉絲覺得基爾蒙格應該不是正統黑豹,所以進入不了先祖之地。

但實際上,在《假如:基爾蒙格殺死鋼鐵俠》一集中,明確提到了基爾蒙格成為黑豹後,在先祖之地見到了特查拉,因此並不會存在粉絲所說的那種情況。
不過如果非要深究為什麼見到的是基爾蒙格,其實也很好解釋,主要有兩個現實因素,首先是粉絲特別希望基爾蒙格迴歸,但是作為一個已經死亡的角色,想要回歸就只能以這種形式登場了。
其次,那就是特查拉的扮演者,查德威克·博斯曼已經去世,這也就導致了原本該出現執導蘇里的特查拉變成了基爾蒙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查德威克沒去世,那也不用整蘇里繼承黑豹了呀。

不過對於基爾蒙格的客串,導演也給出了比較自圓其說的解釋,導演說:
「蘇里成為黑豹時,正經歷了人生最悲慘的時刻,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犧牲了,他充滿了憤怒,想要復仇,而這種情緒和基爾蒙格當初很像,因此他出來勸解蘇里,讓她不必被憤怒衝昏頭腦。」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解釋,感覺也更加合情合理,還沒看到電影的粉絲也不用著急,雖然《黑豹2:瓦甘達萬歲》串流媒體暫未定檔,不過應該也快了,按照漫威的習慣大概率會在12月底上線串流媒體。
《黑豹2:瓦干達萬歲》彩蛋
首先,電影只有一個片尾彩蛋,出現在主要演員名單和滾動工作人員表之間,內容是納吉亞帶著一個小男孩出現,小男孩名叫杜桑。

納吉亞介紹這是他和特查拉的孩子,他和特查拉都希望孩子能遠離王位的壓力長大。接著,杜桑本人透露,他的真名叫特查拉,是已故的瓦干達國王特查拉之子。

實際上,這位特查拉之子的完整真名應該叫阿扎里·特查拉,並且在漫畫中確實存在,漫畫中黑豹的兒子阿扎裡·特查拉首次出現在《復仇者聯盟1號》中,只不過原作裡阿扎裡的母親並不是納吉亞,而是暴風女。
為此,漫威還在2008年專門製作了一支動畫電影《下一個復仇者聯盟:明日英雄》,阿扎裡和其他英雄子嗣在電影中均有出場。

除了阿扎裡·特查拉外,被介紹的還有雷神和希芙的女兒索倫、美隊和黑寡婦的兒子詹姆斯·羅傑斯、鷹眼和仿聲鳥的兒子弗蘭克斯·巴頓、巨化人和黃蜂女的兒子小亨利·皮姆。

在漫畫中,阿扎里繼承了父親的心形草能力,以及母親操控閃電的能力,是未來新一代復仇者中最強大的成員之一。
至於電影裡面將其設置為彩蛋,主要也有兩個目的,首先,角色直接用查德威克·博斯曼飾演的特查拉名字起名,很顯然是為了紀念已故的查德威克。

其次,博斯曼的去世確實給漫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蘇里被趕鴨子上架,臨時成為了新任黑豹,但是考慮到角色的匹配度和合約的相關問題,即使漫威對外並不承認,但是特查拉的重新選角問題是漫威無法規避的一個難題。
因此,他們為特查拉之子起名為特查拉,為的也是希望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特查拉自然長大,能夠及重新繼承黑豹的衣缽,這樣一來,至少對外而言,漫威既沒有刻意重新選角,而黑豹依舊還是特查拉。

而且這個成長的過程並不需要很長,就像「蟻人」斯科特·朗的女兒凱茜·朗以及「紅女巫」旺達的兩個孩子一樣,漫威可以通過大事件、魔法或者量子領域,使得某個角色的時間線跳躍,進而達到快速成長的目的。
最後,就是大家現階段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漫威通過不同的電影引出了許多新生代年輕英雄,是想要組建《青年復仇者聯盟》嗎?對於這個問題,早在去年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凱文·費奇就給出過回答。
當時費奇說:「毫無疑問,我們的宇宙正在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走到我們的身邊,就像我們所熟知的漫畫一樣,他們會有自己的英雄生涯和故事。」

截至目前,漫威第四階段引入的青年英雄就包括:魔法雙子、凱特·畢肖普、美國小姐、驚奇女士、凱茜·朗、小特查拉、格爾之女愛。
顯然,漫威確實在規劃未來的青年復仇者陣容,或許再過幾年,就能看到全新一代英雄作為主力出現在他們專屬的作品中了。整體來說,在《黑豹》所帶來的成功下,《黑豹2》試圖在敘事中傳遞更多的議題。但它絕對不是一個讓你看完眼前一亮的那種商業片,而是會覺得,好萊塢還是這樣。不過本來商業大片,就是看個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