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已經上映一個月,張藝謀的《滿江紅》和郭帆的《流浪地球2》熱度一路飆升,迅速躋身國內票房前十,連帶演員的票房排行也發生了變化:

吳京以300億的票房穩坐第一,沈騰緊隨其後,去年的新晉影帝張譯排行第三,曾經力壓吳京位居第一的黃渤則被易烊千璽反超,僅居第五。
黃渤在國內影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國內第一部票房突破十億的國產片有他;金馬獎第一次雙影帝他在其中;國內第一位「50億票房先生」是他;國內第一位「百億影帝」還是他。

2012、2013連續兩年都被稱為「黃渤年」,這兩年黃渤共有10部電影上映,只要走進影院就能看到他。
2020年,黃渤出演《我和我的家鄉》,以166億的個人票房力壓吳京、沈騰,成功坐上第一的寶座。

成就如此之高的黃渤,這次卻「栽了」。

如果看過黃渤的大部分作品就能發現,他所數造的角色都是一些「小人物」,就是這些小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讓黃渤獲得了大眾的認同。

而黃渤之所以能夠演好這些角色,和他的個人經歷是分不開的。
黃渤的父母是支邊幹部,夫妻二人都是知識分子,因此對這個兒子的要求也很高,希望他能考上「清北」,如果能成為國家棟梁那就再好不過了。
黃渤卻不這麼想,他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念書,成績一直穩居倒數第一,到了中學以後,乾脆不念了。

那時華語樂壇正處在鼎盛時期,羅大佑、李宗盛、張國榮、陳百強、崔健、伍佰群星閃耀。
華語樂壇的蓬勃刺激了黃渤,他一咬牙,不念書,孤身一人跑到了北京。
北漂的日子並不好過,對於黃渤這種沒背景也「沒長相」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當時的娛樂公司除了注重唱功以外,對歌手的外形要求也很高,在很多公司看來,黃渤雖然唱功優秀,但長得太醜,因此根本沒人願意籤他,他就只能在迪廳駐唱。
迪廳裡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有時候黃渤開口才唱了半句,就被人起鬨轟下臺了。
長此以往,他根本拿不到什麼收入,又不肯向家裡伸手,只能住郊區的地下室,每天騎著腳踏車去柳芳那邊的萊特曼迪廳去唱歌。
和他一同駐唱的,還有周迅、沙寶亮、零點樂隊、滿文軍、楊坤、朴樹,後來他們都火了,只有黃渤,依舊在掙扎。

最後沒辦法,黃渤聽從家裡安排,回家開了一個服裝廠。
那段時間,黃渤每天早上走著出去,晚上被司機抬著回來,兜裡揣著的不是錢,是筷子,每次應酬的時候,他喝頂了,但生意還沒談完,就跑到洗手間,用筷子摳嗓子眼,摳完吐完回來接著喝。
如果不是好友高虎的聯繫,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還要過多久。
高虎是黃渤的發小,畢業後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2000年的時候,導演管虎籌拍電影《上車,走吧》,需要兩個會說青島話的人來演,就演兩個外鄉青年的北漂生活,於是選中了高虎。
兩個角色,還差一個,高虎就想到了好友黃渤。

黃渤是青島人,又曾經當過「北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黃渤「非科班出身」。
不同於高虎的專業出身,黃渤從來沒接觸過鏡頭,更別說演戲了,經常演著演著就走到鏡頭外,只能把這段廢掉重來,氣得導演幾乎破口大罵。
當時的黃渤只是個新人,甚至連「圈內人」都算不上,拍戲的時候又經常因為他一遍遍地重來,劇組裡的人都不怎麼搭理他,只有好友高虎會給他傳授經驗,導演管虎會指點他一下。

(管虎與黃渤合照)
如同周星馳稱讚的那樣,黃渤確實是一個有天賦的演員,短短三天時間,黃渤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表情自然到位,在鏡頭前的走位也不再出錯,讓導演管虎大為滿意。
拍完《上車,走吧》之後,黃渤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不再痴迷於唱歌跳舞,而是開始鑽研演戲。
他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認識了甯浩,之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小人物」。
那些不成功的經歷,造就了一個成功的他。

2005年,甯浩籌拍電影《瘋狂的石頭》,誠邀黃渤加入,彼時黃渤剛剛畢業,甯浩的邀請讓他猶豫不決。

拒絕甯浩,那就可以留校任教,好處是生活穩定,收入穩定,壞處是錯過了一個演戲的機會;答應甯浩,意味著他要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也就意味著他要放棄大眾所認同的生活方式,真真正正地進入娛樂圈,進入到一個前途未卜的狀態。
在掙扎了一段時間之後,內心對於表演的渴望戰勝了他人的評價。
黃渤進組了。

在這部電影裡,黃渤飾演一個盜賊,又笨又愣,說話不經大腦,還愛絮叨,嘴不閒著。他跟著「老大」道哥四處行騙盜竊:化妝成搬家公司入室行竊;在公交車上以「中獎」為由堂而皇之的行騙;在機場偷旅客行李箱。他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就是這個「無惡不作」的笨盜賊,竟然成為了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受歡迎的角色。

因為他心思單純,講道義,重誠意,不論幹什麼「買賣」,面對的目標有多大,他都沒想過要自己獨吞,一門心思認準了「老大」,跟著「老大」幹。
也正是因為他的「單純」與「忠誠」,讓大家對他產生了一些憐憫。
電影裡有一場重頭戲,是黃渤飾演的黑皮被困在井裡三天,一粒米都沒吃到,好不容易從下水道爬了出來,自己的老大道哥已經死了,他站在麵包店門前,看著櫥窗裡的麵包,餓到手抖,最後一錘子砸破了櫥窗,搶了一點麵包,被面包師傅騎著電動車在高架橋上狂追。
那一場戲裡,黃渤臉上黢黑,甩著油頭,嘴裡塞著一大塊麵包,在高架橋上飛速狂奔,一邊跑還一邊往嘴裡繼續塞著麵包,麵包師傅追上來的時候,他第一反應不是保護自己不被抓不被揍,而是注意麵包不要被搶回去。
這一段讓觀眾看得捧腹大笑,笑過之後又感覺到心酸,因為在那一刻,大家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盜賊,更是一個為了生存而在底層不斷掙扎的小人物,一個在下水井裡被困三天出來以後連吃飯都沒錢的小人物。
大家甚至會想,這樣一個人之所以變成現在這樣,是否是走投無路,生活所迫呢?在此之前,他是否也曾為了生活而努力,卻被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逼上歧途的呢?
或許,黃渤是在用自己的曾經詮釋黑皮的過去。
萬幸,黑皮的未來不是黃渤的未來,他給黃渤帶來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光明之路。

《瘋狂的石頭》後,圈內圈外都記住了黃渤,劇組的邀約也像雪片一樣鋪天蓋地而來。
那個時候他終於明白,什麼叫做「一夜爆紅」。
但黃渤並沒有因此膨脹,反而越發踏實,也更加「較真」。
2009年管虎要拍《鬥牛》,再次找到了黃渤。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滿口方言的農村青年,沒什麼大志向,整天裹著棉褲棉襖跟一頭牛較勁,和他對手戲最多的,也就是這頭奶牛。
牛不像人,聽不懂你的話,也根本不會配合你,只能一群人去配合牛,在牛狀態好的時候拍攝。

為此,這部電影拍了4個月,用掉了400盤150分鐘的高畫質帶子,黃渤跑壞了37雙鞋。
其中有一場戲,足足拍了138遍,黃渤痛苦極了,但真到了導演滿意的時候,黃渤又開始較勁了。
「你覺得這叫牛X?那我再給個更好的。」
就是黃渤這股子認真,讓他成功拿下了人生中的一個影帝,也是金馬獎歷史上第一次「雙影帝」。

拿下金馬獎的影帝,也算是演藝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的巔峰,但黃渤卻被勒令「停演一年」。
當時拍完《鬥牛》沒多久,導演管虎再次向黃渤約戲,他告訴黃渤,次年三月要拍一部電影,讓黃渤這一年都別再接戲了。
在一個演員的職業巔峰停止接戲一年,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毀滅性的要求,是無理的,因為這很可能讓他被人遺忘。
但黃渤答應了。
次年,他塑造了「牛結實」這一角色。

一年的斷檔沒有讓黃渤被眾人遺忘,反而再次掀起了事業高潮。
在漫天遍地的誇讚聲中,有人問黃渤是否膨脹過,黃渤說:
「應該也有,但是沒讓別人看出來。」
成就他的是這些「小人物」的角色,更是他自己的樸實與認真。
但今年,黃渤卻肉眼可見的「膨脹」了。

今年年初,春節檔電影上映,票房排行大洗牌,與此同時,陸劇這邊也掀起了一波熱潮。

張譯新劇《狂飆》評分直接破9,新生代演員主演的《少年歌行》好評如潮,和《流浪地球》「一母同胞」的《三體》更是不必說。
在一眾高分好劇裡,黃渤被罵得很慘。
黃渤上一部電視劇還是2015年的《青島往事》,評分8.0,好評如潮。

時隔多年,黃渤再次參演電視劇,評分4.5,被罵到體無完膚。
這一次是黃渤、梅婷、朱珠等人共同主演的「中年生活」劇《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
電視劇播出沒多久,評論就開始一邊倒,有人說黃渤的表演沒有層次,有人說他演得太出戏,總覺得像「他自己」,還有人說黃渤演得太「油膩」。

總之,就是說黃渤演得不好。
其中有一場戲,是朱珠飾演的前女友向黃渤飾演的邊亮敞開心扉,告訴他,當初自己懷了他的孩子,但分開沒多久就流產了,以至於從此無法生育。
如此重磅的訊息出現,黃渤臉上的表情卻只有短暫的震驚,讓人看不出兩人之間到底是怎樣的感情、他對於這一訊息又究竟是怎樣的態度。
也是這一場戲,讓黃渤飽受詬病。
其實,只說黃渤演技,著實有點太冤枉他了,倒不如說,這劇情和角色太脫離現實,黃渤自己根本就不認同。
演員表演講究信念感,也講究真情實感。
當初為了演《無人區》,黃渤跑到新疆去體驗生活,去屠宰場練「殺氣」,最終成功塑造了一個光頭悍匪的形象;拍《鬥牛》的時候天天和牛「交流」,塑造出了一個一門心思跟牛斗的青年;至於《上車,走吧》裡的角色,幾乎就是曾經北漂的他自己。

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融為一體。
而這部劇實在太「不接地氣」,劇情全靠想象,人物角色浮誇至極,這是一種黃渤沒有體驗過的生活,也是他完全不能理解的人生。
在拍《殺生》之前,管虎讓黃渤一年不要拍戲,因為他說:
「黃渤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真實自然,如果缺了身上這些質樸與生命力,也就沒有黃渤了。」

如今看來,管虎一語成讖。
一個爛劇本真的可以毀掉一個人很多年的努力,與其用一個不好的劇本來保持曝光度,不如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退了沒關係。
黃渤,請繼續做自己,做那個樸實自然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