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這個夏天,娛樂圈的震盪肉眼可見。
吳亦凡涉嫌強姦罪被刑拘,頂流墜入谷底。
一時間,段子、表情包、鬼畜視訊,鋪天蓋地。
當律師聲明已經無法引起吃瓜群眾內心波瀾,當明星危機公關已經只剩報警這一條路——
這場變天,實在看得人心驚肉跳。
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輿論事件中,最牽動影妹神經的,其實是那些年輕女孩。
無論她們的出發點是什麼,無論她們會從這個事件中得到或者失去什麼。
反性侵這一關鍵詞,無論放在何時何地,都必須是天然正義的。
但。
在這份正義背後,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去多聽一聽、看一看——
她們,究竟是誰?
世界,何至於此?
01
救贖與獻祭
未成年階段,女性對性的認知相對薄弱。
整個世界在她們看來就像被玻璃紙包好的糖果,擁有華麗的外表和甜潤的內瓤,卻總有壞人預謀摧毀她們全部的想象。
詹妮弗·福克斯曾在《信箋故事》中講述了一段關於自己幼年的真實經歷。
以成年人視角回顧13歲少女遭遇性侵的始末,並剖白當事人的內心世界。
跑步教練比爾,藉由詹妮弗渴望證明自己成熟的特點,向她反覆灌輸「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觀念。


他不斷敦促眼前這位年僅13歲的「自由女性」接受自己的愛意。
少女越過雷池,與男子肉體交織,一場畸形「戀情」經過她的主觀加工,以溫和色調呈現。
詹妮弗徹底陷入誤區。
她不認為自己遭到了侵犯,而是躋身愛情門下,成為虔誠的信徒——

詹妮弗成年後在回憶的縫隙中搜尋,那些零散的拼圖漸漸合成事件原貌。
原來,比爾所說的一切,不過是輔助自己發洩獸慾的託辭。
他將性侵美化成對少女的引渡。
詹妮弗無法迴避,自己長時間陷入性冷淡與此有關。

13歲的林奕含遭到補課老師陳國星性侵,三次自殺未果。
她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書,並命名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但很糟糕。
這不是初戀,也不是樂園,而是一位女性對自己幼時承受的戕害擲地有聲地控訴。

被誘姦的房思琪,找出一種荒謬的解決之道——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以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她強迫自己成為老師的情人,從而淪為衣冠禽獸傷害自己的幫凶。
她逼自己在這段主觀臆想的戀情中封閉自我,直到應該邂逅愛情的年紀,她卻喪失了愛人的本能——
其實是我配不上你們。我是餿掉的柳丁汁和濃湯,我是爬滿蟲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個燈火流麗的都市裡明明存在卻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需要的北極星。
2017年,時年26歲的林奕含沒能熬過長期與重度抑鬱共生的煎熬,在家中自縊。
摧毀她人生的老師安度晚年,這段罪行因為年代久遠最終無法立案——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發現,禽獸往往會利用自己的性別,年齡,以及社會地位優勢誘姦未成年。
他們憑藉豐富的人生閱歷去裝裱自己的犯罪行徑,以被害人的獵奇或羞恥作為逃避制裁的屏障,卻依然抹殺不了這份慾念本質的骯髒。
《不能說的夏天》,又名「噤若寒蟬」。
音樂專業學生白白(郭采潔 飾)隻身求學,以為是命運的扭轉,卻不想教授竟對她動起邪念。
柔軟的,「我會照顧你,我會讓你繼續留在樂團,我會讓你變得很不一樣。」

強硬的,「你太無趣了,你一點想象力都沒有,連你的音樂也是。」

被性侵的白白試圖在絕望中尋找一個能將整件事情合理化的平衡點。
從迫於教授的淫威選擇沉默,到決意撕下他偽善的面具,白白經過了漫長的掙扎。
無論精神,還是肉體。
這些不忍回首的過往正在摧毀以詹妮弗、房思琪、白白為代表的女性。
她們,看過世界的背面。
曾經,或將永遠,背對人生。
02
你真的幫她們了麼
相比於脅迫、誘惑、滋擾,暴力型性侵害更加原始而野蠻。
2014年的韓國電影《韓公主》,女主與同伴遭受43人輪姦,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同伴懷孕,以投河換取解脫。

孤獨的女主在狹窄的命運夾縫中偷生,為了擺脫關隘四伏的絕境,她選擇轉學。
緊接著,諒解書鋪天蓋地襲來,逼她簽字。
或為成全43個家長護子情切的立場,或為滿足女主父親換取錢財的私心,女主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她明明只是勉強苟活的受害人,卻被逼的退無可退,終於步了同伴的後塵。

個體遭遇孤立,只是個例嗎?
如果有人願意向受害者施以援手,也許能阻止悲劇嗎?
真實事件改編的《熔爐》,呈現了我們美好希冀的反面。
資本主導發言權,聾啞學校被性侵的孩子啞口難辯,墮入無盡輪迴的夢魘。
老師想幫,卻發現層層受阻,人人共犯。

好不容易走到法庭,對方律師又有前官禮遇,非贏不可。
最後的籌碼就是證據。
但就連他們信任的檢察官也倒戈相向,案件無疾而終。
法庭上無聲的控訴化作一種帶有顫慄感的哀鳴。
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卻依舊走入孤立寡與的死地。

還有被稱為華語版《熔爐》的《無聲》。
女主姚貝貝在公交車後座遭遇一群男孩侵犯。
而這種惡行,卻被美化成一場「不能說的遊戲」。
由於常年無人問津,姚貝貝試圖去接受「他們只是在玩」這種息事寧人的說辭,渴望用「遊戲」二字去粉飾扭曲的現實。
如果不能尋求到幫助,她寧願自己比每一個前一天更麻痺一點。

痛苦與折磨,周而往復。
她們的悲慘遭遇是一個持續形態,源自於肆無忌憚的加害者,以及冷漠無情的旁觀者。
逃避,或正面迎戰。
卻終究,潰不成軍。
03
何人之羞 何人之辱
從普遍情況來看,女性遭遇性侵之後往往難以啟齒。
這很大程度歸咎於,一部份人認為受害人失貞有罪。
輿論的倒戈,世俗的輕怠,常常會對當事人造成第二次傷害——
為什麼你那麼晚不回家?為什麼你穿著暴露?為什麼他不強姦別人卻偏偏強姦你?你應該自己找找原因。
2018年,BBC拍攝了一部名為《日本之恥》的紀錄片,內容圍繞「日本記者伊藤詩織被位高權重的社長山口敬之強姦」一事展開。

這位社長在新聞界是響噹噹的人物,甚至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寫過傳記,名望地位可見一斑。
所以,他利用職務之便迷姦了伊藤詩織。

在一些醜惡的父權社會文化中,女性的掙扎反抗會令男性更為亢奮,因而伊藤詩織試圖用英文表達抗議,卻徒勞無功。
事後,她向警方尋求幫助,卻被要求與人偶共演犯罪過程(日本受理強姦案的慣例)。
道阻且長,事件愈演愈烈。
伊藤詩織被輿論攻擊和調侃,她成了人們口中靠肉體上位卻倒打一耙的女人。

相關救助機構的缺失,強姦案量刑的寬容(刑期比盜竊罪還短),造成女性的沉默。
伊藤詩織作為敢於挑戰輿論的人,卻被看作日本之恥。
這種定義,無疑冒犯了遭受性侵的整個群體——

究竟什麼是「恥」?
尋找完美受害者就體面了嗎?
2019年,66歲的尹秀珠在《老婦人》中飾演了一位年近古稀的性侵受害者。
侵犯她的人,卻是為她做理療的29歲男護士。
弔詭?荒唐?
沒人相信為人和善、年輕有為且有婚約在身的男子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

維權,如履薄冰。
大家都說老婦人是痴呆,是神智不清。
執法機構對年齡和性別的歧視暴露無遺,影片更鞭辟入裡地反映出社會對性侵受害人的苛難。

2012年,印度醫學實習生喬蒂被六名男子以極其殘暴的手段輪姦致死,案件最終引發全國人民空前抗議。
導演雷思麗·尤德文將其拍成紀錄片《印度的女兒》,請全民審視暴力性侵在國內普遍發生的現狀,為處於劣勢的女性尋求幫助。

不出意外地,又是滿屏的蕩婦羞辱。

罪犯,羞辱。

律師,羞辱。

就連施暴者的妻子,也不能站在女性受害者的立場,而這,或許就是更加諷刺的羞辱。

04
尾聲
規範言行舉止,不要落人口實。
女性接受的教育不外如是。

驚嚇到不反抗是性允許、飲酒是性允許、穿得花枝招展更是赤裸裸的勾引。
還記得《末路狂花》嗎。

但世界並不是復仇爽片,以暴制暴,也不是進步的人類文明。
縱然狂花,畢竟末路。
可是啊。
憑什麼呢?
Ted演講中有這麼一段說法:

我們知道,幾千年前《周易》就說過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的道理。
作為樸素哲學修身克己,本無可厚非,但要為施暴者辯護,還是過於荒謬了。
而問題的關鍵在於,當我們義憤填膺地紙上談兵一番之後,關上電腦,揣起手機,要去面對一個什麼樣的殘酷世界?

能夠阻止文明墮落的東西有很多。
但永遠不會是女孩們的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