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銳去世,香港一夜悲秋

沒想到,這個週末噩耗讓人猝不及防

沒想到,這個週末噩耗讓人猝不及防。

蕭蕭的寒風吹過香港。

7月2日,香港導演、編劇羅啟銳突發心臟病,在送醫途中逝世,享年70歲。

7月3日,根據香港作家沈西城在社交網站上公佈的訊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香港著名作家、編劇倪匡逝世,享年87歲。

對於倪匡,很多人熟悉,寫《衛斯理》,編《獨臂刀》,還幫金庸代筆過《天龍八部》,後來上電視,做節目,成為名嘴。

但前者,很多人並不知道。

今天這篇,Sir想先來寫羅啟銳。

這位香港電影不可或缺的「本土移民」。

01

「移民」

其實,作為香港電影最著名的夫妻檔之一:

他與妻子張婉婷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普通家庭出身。

畢業於港大,留學紐大學電影,認識了妻子張婉婷,發現後者經歷(港大紐大)與他幾乎同步。

在那個只有三個國人的班上,他倆相識,結為伴侶。

由此開啟了一段長達四十年的,與電影結緣的佳話——

你當編劇,我做導演;你執導筒,我握筆桿。

右一張婉婷,右二羅啟銳

△ 右一張婉婷,右二羅啟銳

70、8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少部分人才剛成為中產,這對海歸夫妻,是妥妥的高知分子。

也因此,相比於向市場看齊,動輒「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的港片。

他倆和當時新浪潮的一代人一樣,想做不同的東西。

而這份不同,之於他倆,就是——

移民。

長期的留學生活,讓他們獲得了觀察東西方文化交融,審視傳統與現代勾連的機會。

所以,他倆一上手,就是著名的「移民三部曲」。

1984年的《非法移民》,1987年的《秋天的童話》與1989年的《八兩金》。

都是從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故事入手
都是從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故事入手

都是從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故事入手:

「那時候的紐約還很亂,義大利黑手黨和唐人街的黑幫充斥著這個城市,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發生,每個人都帶著故事來到這裡。」

《非法移民》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講一個中國青年在唐人街的生活,為了綠卡假結婚,結果無法收場的故事,展現當時唐人街底層青年的掙扎。

而這部電影,也是夫妻倆的電影處女作、畢業作,幕後製作大多是兩人同學,臺前演員是朋友。

經費七湊八湊也不夠,後來邵氏電影方逸華投了100萬港幣,結果一上映就賣了500萬,還把金像獎最佳導演收入囊中。

當時觀眾都沒聽過兩人的名字,還以為他們是美國回來的資深導演。

一部電影賺了錢,拍第二部總是很容易。

《秋天的童話》,香港電影愛情片榜單裡的常客。

放在周潤發蔚為可觀的銀幕序列裡,也絕對稱得上佳作。

彼時,周潤發剛從電視轉到電影,一連幾部都撲街,被稱作票房毒藥。

投資方看好許冠文,但兩人堅定想用周潤發。

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浪漫氣息」,很符合男主角船頭尺的形象。

投資方怕賠錢,沒同意。

兩人一商量,直接換了投資方。

結果沒等去紐約,《英雄本色》就先來,周潤發一雪前恥,如日中天。

發哥很講義氣,你力排眾議,我投桃報李,在大紅的那一年,特地拿出了整整一個月檔期去紐約拍戲。

於是,你知道的——

最紅紅不過鐘楚紅,再發發不過周潤發。

最紅紅不過鐘楚紅,再發發不過周潤發

電影故事很俗套,但卻因為一個要素,意外打通了東西方文化的壁壘:

階層、文化差異巨大的男女在短暫接觸後,碰撞出了火花,在身處異鄉的孤獨中,兩人間的情愫,含蓄、剋制,且似有還無,全程沒有親密接觸,但卻讓人動容。

尤其是電影結尾,用一場重逢,了卻了觀眾的遺憾。

據說投資人曾建議在香港拍,但二人始終對於「在他鄉」,有著堅定的執著——

觀眾不熟悉,才會有疏離感,才會加劇角色之間的情感互動。

正因為這個執著,《秋天的童話》大火,也避免了與《甜蜜蜜》題材撞車。

當然,還有《八兩金》。

同樣是移民的故事,但視角轉回了內地,改革開放初期。

早年移民美國,吃過大苦的猴子(洪金寶 飾)回廣東鄉下探親,遇上了做著美國夢,想移民美國的青梅竹馬,表妹烏嘴婆(張艾嘉 飾)。

在歡喜冤家的故事裡,不僅表現現代與傳統的衝突,還有每一個移民故事中,國人特有的思鄉情愫。

在大時代的浪潮裡,大部分的期望註定都和遺憾相伴。

那種「異鄉異客,身不由己」的複雜心緒。

正是這對夫妻檔,早年不斷獲得認可的原因。

02

本土

其實,大部分人知道羅啟銳,一定是那部作品。

《歲月神偷》。

2010年上映,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提名,並斬獲了最佳編劇,最佳男主,最佳新演員,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五項大獎,以及當年的柏林電影節水晶熊最佳影片獎。

是那年香港電影的最大贏家。

是那年香港電影的最大贏家

甚至到如今,也是香港電影家庭片中評分最高的那一檔。

而這部片,其實是導演一早就打算拍的電影。

劇本他80年代就寫好了。

但拿給投資人看時,十個有十個都在想——

「你是誰?羅啟銳。誰要看羅啟銳的童年故事?」

所以,他決定曲線救國——

所以,他決定曲線救國——

比如先拍個大家想看的,成龍、洪金寶的童年故事《七小福》。

這是Sir很喜歡的一部電影。

某種程度上,它跟《霸王別姬》很像。

是一部對舊時代的輓歌。

又帶有一絲淡淡的悵惘。

當年學戲,大多要籤十分剛烈的「生死契」。

投入于占元門下為徒,學習梨園生計,言明十年為滿。

於期內所得錢銀,盡歸於師父收入,食宿衣履盡由於師父負擔,無故禁止回家,中途不準退學。

倘有天災病症,各安天命。私自逃走,兩家尋找。頑劣不服,打死毋論。

洪金寶飾演的于占元,跟小豆子的師父一樣,霸道、嚴厲。

為了讓徒弟們學到真本事,成角兒,有口飯吃。

心軟的同時,手上絕不留情。

它取材自七小福的真實經歷
它取材自七小福的真實經歷

它取材自七小福的真實經歷。

師兄弟同吃同睡,練武、學戲、打鬧、玩耍也無不都在一起。

多年以後,大師兄洪金寶還非常懷念那段自己被打的日子。

用現在的說法,羅啟銳在《七小福》中夾帶了「私貨」——

自己的童年故事。

很可愛的一個行為。

不讓我拍自己的童年?

我偏要拍

還記得他嗎?

七小福的鄰居,一個戴眼鏡的小個子
七小福的鄰居,一個戴眼鏡的小個子

七小福的鄰居,一個戴眼鏡的小個子。

每天都被爸爸逼,「你要讀書你要讀書」。

長大後,小個子成了大導演。

那天,臺下坐的是侯孝賢、朱天文、許鞍華。

羅啟銳最有力的競爭者,是同樣拿出長片處女作的王家衛(《旺角卡門》)。

至於我們都愛的星爺,還是名不見經傳的星仔,同天剛剛靠《霹靂先鋒》摸到表演大門,拿到最佳男配。

金馬獎先頒的是編劇,拿獎之後後臺一堆記者訪問,大家都感覺羅啟銳是香港影壇冉冉升起的新星。

結果採訪還沒結束,主持人林青霞就在前面又喊羅啟銳的名字。

你得最佳導演了!

一上臺。

我們的社恐小可愛羅啟銳就開始「凡爾賽」。

拿獎我很不習慣

拿兩次獎我更不習慣

回來後,羅啟銳繼續接受採訪

回來後,羅啟銳繼續接受採訪。

好傢伙,又得了最佳影片,於是又轉頭回去。

嘿嘿,不習慣?

組委會有的是辦法讓你習慣——

最佳剪輯、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最佳原著音樂、最佳錄音等獎項悉數被《七小福》拿下。

是那年實打實的最大贏家。

是那年實打實的最大贏家

但即便成了名,也不一定有機會能把自己的故事搬上銀幕。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還得一步步熬。

尤其是,對於商業化極致到過火的電影市場,他不想妥協。

如同他本人所說,他想拍那些能夠打動他的故事。

我一直覺得當年的流金歲月很能打動我,給我很多很多回憶,我都在拍能打動我的故事,我能感受到那個人物的心情。

而除了留學經歷之外,他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我們看到了在1992年的《我愛扭紋柴》裡,他拍香港圍村的鄉土故事。

讓周潤發去演土裡土氣的村長,和洋氣的鄭裕玲談戀愛。

這部電影在周星馳年裡,拿下了年度票房第六的好成績。

在1997年的《玻璃之城》裡,用迴歸的契機,來懷舊上一代香港青年男女相愛的年代。

取景的港大女生宿舍,是張婉婷讀書的時候住過的地方,這裡很快將被拆除,一同逝去的還有那一段風華歲月,只能被導演擷取在光影中。

電影雖然劇情挺俗套,但還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港風,入圍了金像獎最佳電影和最佳編劇。

而那個有王晶投資,許鞍華指導的系列裡,也出現了羅啟銳的身影——

2009年的《天水圍的夜與霧》,這個香港本土故事集的第二部裡。

羅啟銳擔任了編劇之一。

羅啟銳擔任了編劇之一

可以說,立足本土的故事,是羅啟銳生涯裡的另一個重點。

甚至這個「本土」後來都不止於香港。

擔任《宋家王朝》編劇,講民國大時代風雲變幻中的三姐,立足整個中國。

擔任《北京樂與路》編劇,寫香港人去北京做搖滾。

擔任《三城記》的編劇,講30年代的戰火中流離的愛情。

……

羅啟銳曾經與妻子張婉婷共同接受採訪,在談到給年輕電影人的建議時,他這樣說道——

「你要問自己你真的很愛這個行業嗎,如果你說我愛,也不夠,你說我非常非常愛,愛的我願意放棄別的東西才行。」

可以說,羅啟銳在「移民」和「本土」,精英分子和底層視角,傳統鄉土與現代文化之間反覆衝突、切換、打磨之下,才有機會拍出了那部屬意的巔峰作品。

走到這一步。

他花了近三十年。

03電影人

同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羅啟銳一樣。

2010年,李治廷也很年輕,剛剛23歲。

《歲月神偷》是他的電影處女作,主題曲也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今天開始》裡。

這為他贏得了第29屆金像獎的最佳新人和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兩項大獎。

由羅啟銳作詞、盧冠廷作曲的《歲月輕狂》,Sir今天聽來滿是感慨。

悠揚的長笛聲中,俊美少年緩緩開口——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滿臉的膠原蛋白

△ 滿臉的膠原蛋白

場外李治廷很開心。

電影裡,他飾演的羅進一也是。

品學兼優,是運動會冠軍,是全家人的希望,是全街人的驕傲,又跟同學談校園初戀。

爸爸羅先生(任達華 飾)和媽媽羅太太(吳君如 飾)晚睡早起,經營著一間小小的羅記皮鞋。

弟弟羅進二。

雖然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只知道今天老師教了中文和英文。

但一家四口也過得其樂融融

但一家四口也過得其樂融融。

小巷裡,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比比皆是。

這讓Sir想到林語堂那段話

這讓Sir想到林語堂那段話。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

為什麼「與你無關」,想必大家都清楚。

摧毀一切美好,只需要一場災病。

它同歲月一道,「把我們最心愛的,最重視的,不知道不明白的,我們的愛情、寶貴的時光、心愛的和心痛的回憶都給偷走了」。

為了給兒子治病,羅氏夫妻同世間所有的父母一樣,任勞任怨,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不過,車票太貴了,為了省錢,只能羅太太自己陪兒子看。

雖然日子不好過,羅家人還是很知足

雖然日子不好過,羅家人還是很知足。

有著港式草根的倔強。

一步難,一步佳

難一步,佳一步

難又一步,佳又一步

整部電影

整部電影。

Sir最喜歡的,是風雨中的這一幕。

「要保住這個頂」

「要保住這個頂」。

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語,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動作。

不須重看,光是想想,Sir都覺得有一股信念在蔓延。

就像今天任達華、李治廷緬懷羅啟銳時說的那些話。

「我會帶著這份堅持與生命力,繼續熱愛我們所熱愛的事業。歲月偷走了過往,偷不走情誼與記憶。」

「謝謝您啟蒙了我的演藝人生,給了我的人生添了我一輩子都想象不到的色彩。」

同他們一樣,我們也會銘記。

銘記那份色彩,銘記那個破頂,銘記生活中的「顛簸無常遺憾」。

但Sir還想再說兩句。

為香港電影。

不論是羅啟銳,還是倪匡。

他們的逝世,離普通人很遠。

他們創造了一些共同的記憶和感動,正如香港電影一樣。

但記憶的流逝是很恐怖的事情。

它代表了你所熟知的東西,正在一步步消失。

而正是那些熟知的,構成了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喜怒哀樂。

可能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打開電影,依然能收穫感動,但這份感動,正在世殊時異,物是人非。

這正是Sir想不斷提及香港電影的原因。

它的偉大,不該被忘記。

當然,就像羅啟銳導演在《給電影人的情書》裡填的詞一樣。

逝世,也不必過於感傷。

因為,這正是所有電影人的宿命——

人間不過是你寄身之處。

銀河裡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

相關文章

志垣太郎,因心力衰竭逝世,享年70歲

志垣太郎,因心力衰竭逝世,享年70歲

▲男演員 志垣太郎 據日媒訊息6日報道,男演員志垣太郎(本名:河村稔,出生於東京都)今年3月5日因心力衰竭逝世,享年70歲。其長子兼演員河村...

天海祐希領銜!7月夏季檔日劇全攻略

天海祐希領銜!7月夏季檔日劇全攻略

7~9月播出的夏季檔日劇陸續開播中,部屋君花了幾天時間,給大家整理了一下全部夏季檔日劇,給大家的追劇導航,你也可以選擇其中的,做一份自己的追...

最全2022年夏季檔日劇指南來了

最全2022年夏季檔日劇指南來了

沒想到剛剛結束的春季檔雖然陣容很亮眼,劇集質量卻參差不齊。而接下來的夏季檔乍一看不如上季豪華,也許反倒會有黑馬的存在呢。我們先來為大家一一介...

疫情影響下的2021年台灣電影

疫情影響下的2021年台灣電影

歲末年初,總有各種各樣的年終電影總結,【映畫台灣】的主理人和作者們,也獲邀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電影年終盤點。不過,總是有粉絲在後臺敲碗說,要看2...

坂本龍一去世,享年71歲

坂本龍一去世,享年71歲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去世,享年71歲。 坂本龍一去世的時間是3月28日,今天晚間對日本媒體正式公開。 在2021年1月21日,坂本龍一發布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