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檔香港綜藝,靜悄悄開播。上場的都是香港知名導演,如許鞍華、關錦鵬、陳可辛、麥兆輝、杜琪峰…
節目上,他們口無遮攔、狂飆粗口,後期不得不「嗶」掉,還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一個比一個有梗…

許鞍華

關錦鵬

陳可辛

麥兆輝

杜琪峰
講導演生涯的心得體會,陳可辛說:做人跟做雞沒什麼區別,我們都是服務性行業。

講如何挑選合適的演員,張婉婷說: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一想到「我今天又來見周潤發了」,上班就很愉快!
主持人問:《秋天的童話》為什麼不選成龍來演?
張婉婷:成龍的話,那場追車戲,他一定能追得到…

主持人問杜琪峰,如何提攜教導新人。
杜sir:這四個字令我平靜,「做錯就屌」…

這是由ViuTV製作的電影訪談節目:《導演·門》
一共10集,目前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評分高達8.9。
每一集都會邀請一位資深導演及一位後浪導演擔任嘉賓,分享電影生涯中的點滴故事。
導演·門
Director’s Gate

評分:9 / 10
首播:2022 年 8 月 21 日
單集片長:45 分鍾
演員陣容
陳詠燊 Sunny Chan、趙善恆 Sin-Hang Chiu、繆浩昌 Mau Hou、許鞍華 Ann Hui、彭秀慧 Kearen Pang、關錦鵬 Stanley Kwan、李駿碩 Jun Li、鄭保瑞 Pou-Soi Cheang
文章目錄
導演·門 劇集介紹
這些資深導演,每一位都是重量級,創造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無數耳熟能詳的作品:《無間道》《桃姐》《神探》《胭脂扣》《甜蜜蜜》《香港製造》…


而後浪導演,或許還不夠有知名度,但作品都是響噹噹的:《樹大招風》《一念無明》《智齒》《濁水漂流》《飯戲攻心》…


能把他們聚集到一起,做這樣一檔訪談節目,真是港片愛好者的福音。
有網友評論:頗有《今夜不設防》的風味,談片場趣事,分享幕後八卦,氛圍融洽又自由,真正是大寫的香港一家親。

導演·門 劇情
《導演·門》什麼都聊,什麼料都敢爆,很多傳言八卦被導演一一回應,觀眾彷彿跟隨大導演,衝到第一線吃瓜。
比如,麥兆輝講拍《頭文字D》。
有一場飆車戲,飾演藤原拓海的周杰倫,不知道為何,突然覺得自己會漂移了,非要親自上。
麥兆輝警告他:你千萬別試!
但正式開拍的時候,他越開越快,後面跟拍的車都快要追不上了…結果拐彎時車禍了,半輛車撞沒了。
所幸人沒事,但已經驚掉下巴,完全不知如何反應,真·大型裝逼失敗現場。原來2004年,差一點就沒有周杰倫了。
周杰倫:我謝謝你,陳年往事勿cue!
比如,陳可辛講拍《甜蜜蜜》,張曼玉認屍的那場戲。
豹哥(曾志偉)死了,警察翻過屍體,豹哥的米老鼠紋身把李翹(張曼玉)逗樂了。她想轉頭向警察解釋笑的原因,笑容還沒能在臉上展開,突然悲由心生,化為撕心裂肺的痛…
這幾乎這部電影裡最經典的一幕,由笑到哭,轉瞬即逝的複雜表情,張曼玉為我們展示了近乎絕跡的表演。

這個畫面是當天張曼玉第一次的拍攝,陳可辛的直覺卻是,不好,再來,不要笑的,或者換一種笑的方式。
隨後拍了八次,張曼玉哭了八次,哭到快崩潰了。
她對陳可辛說:不行了,我真的想遍了身邊所有人(死),連我的狗都幻想過了,已經沒有辦法再哭了。
結果,後面的表演都不如第一次。
最後陳可辛用回了第一次的鏡頭,而那個鏡頭,成為了一個「神級經典」。

再比如,關錦鵬講拍《胭脂扣》。
成龍擔任監製,看完成片後不太滿意,覺得商業元素不夠。
有一場戲,是梅豔芳和萬梓良乘坐公交車,萬梓良發現梅豔芳飾演的如花是鬼,嚇得魂飛魄散…


成龍說:這裡應該讓萬梓良拉開車窗跳下去,翻幾個跟頭…
這…只能說很成龍。
當時的成龍已經大紅大紫,是業內大佬,市場把握相當有經驗,而關錦鵬還是個年輕導演,沒有多少話語權,但他很硬氣,堅持不改,「要補拍,麻煩從導演名單裡拿走我的名字」。
所幸,《胭脂扣》在金馬拿了獎,反響熱烈,影片才得以保持原本的樣子在香港上映。

而對影迷最有吸引力的,是這檔節目裡的「導演拉片」環節。
每次導演會挑選一個經典鏡頭,親自配上評論音軌,講解「我是怎樣設計的」「我為什麼要這樣拍」。
我們都知道,許鞍華導演非常擅長拍平凡人的故事,特別真實接地氣,她有什麼竅門呢?
許導現場拆解看《桃姐》中葉德嫻入住老人院那場戲。
原來為了拍這場戲,他們特意等了一場雨,而不是用人工降雨。
淅淅瀝瀝的雨,烘托了人物的淒涼心境。
這場戲不僅在真實的老人院取景,影片中出現的大量老人,就是老人院裡的住客本色出演。
所以,電影里老人們張望的眼神是真實的,甚至還有一個突然闖入鏡頭,擋住主角的老伯。
秦海璐於是臨場應變,跟老伯有一個互動,這些都被保留在了正片中。
而正是因為這些細節,才讓整個氛圍更自然動人。
還有,鄭寶瑞拆解《殺破狼2》中,一個長達3分鐘的偽長鏡頭動作戲,一一講解他們如何排練,哪裡是剪輯點…
背景裡一個工作人員從高處摔下來,因為位置稍稍偏移,手當場摔斷,所以痛苦的表情是真的。

還有一幕,是吳京從一張很高的鐵桌上摔下來。
試驗了好幾次,最後一次,桌子與吳京落地的位置只差了不到30公分,如果吳京的頭歪一點,就會被桌子砸中。
動作片拍攝之艱難危險可見一斑,幾秒的鏡頭,背後是演員的血汗甚至性命。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張婉婷逐幀分析《秋天的童話》中的經典一幕:周潤發追鐘楚紅的車,想要再看一眼愛人。
就說拍奔跑的幾個畫面,就很有講究。
先用廣角鏡頭去拍,把人放在一個很大的環境裡,如在大橋底下,可以凸顯無力感;

再用遠攝鏡頭拍跑步,彷彿無論怎樣跑,都無法向前進,怎麼都追不到;
追不到後,是一個大特寫,後面的景物都失焦了,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全部放在人物的表情上。

然後,是天色從黃昏的顏色,人的頭髮還有光,到漸漸日落,變成黑暗,街燈亮了起來,還有一點夕陽的餘光…
演技、構圖、燈光、顏色、配樂…這麼多的細節都做到足,才能將氛圍烘托到位,成就一幕經典。
香港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只有幾百萬人口,但在全盛時期,一年就能拍攝200多部電影,人稱「東方好萊塢」。
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被我們稱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那是空前繁榮,創造力爆棚,各種電影百花齊放的時代,每個類型的影片都人才濟濟,佳作層出不窮。


動作、喜劇、警匪、恐怖、愛情、武俠…
每一部電影,都構成了香港黃金時代的眾生相,一抹最輝煌的光輝歲月…
都把港人的開朗樂觀、風度翩翩、多元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
直到如今,隨意打開一部經典,它都能一秒把人帶回錄影廳時代,帶回過去的青春,讓我們再度重溫,風光無限風華萬千的往日香港。
而很多年之後,我們才明白,當年只道是尋常,那輝煌的背後,是無限內捲的香港電影工業。
這裡有一班非常厲害的演員。
《導演·門》裡,優秀的演員會被反覆提及:周潤發、梅豔芳、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劉青雲、古天樂…
他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得不僅是外貌氣質,更多的是用心、敬業、敢於突破。

這樣的故事俯拾即是。
比如吳鎮宇,為了拍攝《濁水漂流》,他獨自跑到深水埗,去觀察那些吸毒者。
一段時間之後,他就能將製毒,注射等一整套動作模仿得惟妙惟肖,熟練而精準。
比如張家輝,業內公認的「難搞」演員,為什麼呢?
因為他每次讀完劇本,都會做好筆記,揣測人物心理,主動問導演很多問題,甚至會質疑:這句臺詞是不是不符合人物性格?
比如,鮑起靜。
在電影《除暴》中,她飾演一個在逃人員的母親,面對警察找上門,她從一開始的欣喜到驚恐失落,最後說出一句「洗澡,六塊」。
僅僅一分鐘的戲,她貢獻了足以封神的演技,最後斬獲了金像獎最佳女配。

關錦鵬導演說:遇到一個有心求變的演員,導演是很幸福的。
而在香港電影界,求新求變,又豁得出去的演員,真的太多了,因為這個行業很殘酷,你不努力,很快就會被淘汰,有新人頂上。

香港還有一班語不驚人死不休,逼死人不償命的編劇、導演。
今年的香港喜劇黑馬《飯戲攻心》,在香港票房破7500萬港幣,打破了星爺保持了18年的喜劇片紀錄。
編劇兼導演陳詠燊,為我們貢獻了一個精彩有趣的故事,但很多人對他的名字很陌生。

《飯戲攻心》海報

編劇兼導演陳詠燊
實際上,他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多年,師從馬偉豪。對,就是那個拍過《新紮師妹》《河東獅吼》《常在我心》的馬偉豪。

海報:《新紮師妹》《河東獅吼》《常在我心》
陳詠燊回憶當年跟師父學編劇,一個月憋出一個劇本,是家常便飯。
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去想情節,向師父交作業,每天上班心情如上墳,焦慮到頭禿。(寫稿人突然共情.jpg)
有時候,師父看了他寫的,點點頭,放到一邊,然後開始重寫,一會兒寫完了。他一看,確實比自己寫得好笑。
有時候師父看了不滿意,乾脆拿紅筆打叉,說:跟我這麼久,就寫這些給我?
就是這樣高強度的壓力,才錘鍊出一個成熟的編劇,在多年之後大放異彩。

再比如,銀河映像,最經典的杜琪峰韋家輝組合。
杜琪峰大言不慚:我沒有劇本,如果寫好了劇本,去現場拍就不興奮了。
他有這個底氣,那是因為,編劇是韋家輝啊!

新年要拍賀歲片,12月了還什麼都沒有,杜琪峰一拍腦門:不如拍一部打麻將的戲吧?
但問題是,韋家輝不會打麻將,另外兩個編劇就為他示範,什麼是吃糊,三番糊…
拍片現場,旁邊簾子一拉,編劇們就在裡面寫,一邊寫一邊拍。
這邊拍完了,催一催,那邊就遞兩頁出來…
韋家輝為什麼有這個本事?
那是因為他以前在TVB當編劇,寫過《義不容情》《大時代》,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所有的人物都寫得很好。

海報:《義不容情》《大時代》
而導演要做的,是控制,是排程。
香港導演總是有能力能用最少的資源,做出能搬上臺面的東西。
他們認為,窮也是一種訓練。
《一念無明》,一共拍了16天,因為預算不夠。
《槍火》,拍了19天后,杜琪峰宣佈殺青,因為投資人給的250萬港幣花完了…
怎麼做到的?
杜琪峰說:還是用心。如果只是想要打一份工,那麼多工作,為何要來拍電影?


在這些電影人心中,電影是信仰,是不管有錢沒錢,有名沒名,都要堅持做下去,堅持去表達。
而抱持同樣想法的人,總能惺惺相惜。
今年,由香港七位殿堂級導演共同執導的電影《七人樂隊》上映,講述上世紀50年代直至未來的香港故事。

《七人樂隊》海報
杜琪峰在節目中特別提起這件事:
雖然不是什麼特別的故事,也不是超越的製作,或神奇的導演功力,但總有一份溫情,看到香港的溫情,屬於香港電影界的溫情。
大家在不同的公司,各有各的方向和發展,仍能聚首一堂,研究電影,這種精神值得傳承下去。


導演·門 評價
我們都知道,那個輝煌的香港電影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些年,我們常常看到各種唱衰香港電影的言論,但也時不時看到一些令人驚喜的港片佳作:《無雙》《拆彈專家2》《金都》《飯戲攻心》《濁水漂流》…
香港電影人對電影的執著,對香港這座城市的愛,以及對講述香港故事的熱情,從未消退。
當香港不再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勝地,當香港電影不再征服全亞洲,大潮退去,能留下來的,都是真愛,也都是最好的。
前路茫茫,他們從未退縮,從未放棄希望。祝福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