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今年最受期待的電影終於來了。
自上映以來,口碑好到炸。
IMDB評分8.7.
爛番茄新鮮度96%,觀眾評分90%。
這炸裂的口碑,任誰看了都忍不住來一句:「媽的,好強!」


只用了兩個小時,就給你今年最爽、最過癮、最有後勁的觀影體驗。
不多說,這就跟大家聊它——
媽的多重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相較香港譯名,很多人更愛另一版——媽的多重宇宙。
不僅言簡意賅,順口好記,而且情感充沛。
一個「媽的」,既是指代電影的主題——媽媽。
也含混著一味國人都懂的國罵。
看似不文明,卻直戳情緒宣洩的爽點。

另一個「多重宇宙」(也可叫多元宇宙),不算新概念。
像《蜘蛛俠:英雄無歸》裡的「三蛛同框」,又或是《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裡4個奇異博士……
多重宇宙,已成為漫改電影新的票房密碼。
然而,本以為漫威已經玩得夠大。
沒曾想半路殺出個《媽的多重宇宙》。
單論展現的多元宇宙的數量與想象力,本片可能就要甩出漫威一個蟲洞之遠。

電影主演,正是我們熟悉的楊紫瓊。
她是馬來西亞華人,祖籍中國福建,是全球著名的武打巨星。
在片中,她飾演一個普普通通的華裔中年婦女,伊芙琳。
她和老公在美國以開洗衣店為生,人到中年,生活卻是一團亂麻,壓力重重。

丈夫無能、軟弱,所有的事情都要她親力親為。
女兒叛逆、任性,打算在保守的公公面前高調出櫃。

生意上,賴以為生的洗衣店遇到了稅務問題。
材料準備不充分,稅務人員難溝通。
家庭、生意紛紛陷入危機之中,讓她越發崩潰。

突然某天,在去稅務局的路上,丈夫突然像變了個人。
乾脆利落,身手矯健。

說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丈夫,而是來自另一個宇宙——「阿爾法宇宙」。
來向伊芙琳尋求幫助,打敗蔓延多元宇宙的大魔王。

至於為什麼是她,「阿爾法丈夫」給的理由也很離譜:
「因為你是你的多元宇宙中最差的版本」

就這樣,伊芙琳開始漸漸掌握穿越多重宇宙的能力。
從而也得以看到,在不同的人生選擇下,自己能夠呈現的無限可能性。

有的宇宙裡,她成為了電影明星,光彩奪目。

有的則成了大廚,燒得一手好菜。

有的雙眼失明,卻練就了絕好的歌喉,成為戲曲家。

還有的是武林高手,小指可彈萬物。

這些還都算正常。
有的宇宙裡,人類出現了進化分支,演化成雙手都是熱狗做的「熱狗手人」。

有的宇宙,她變成了男人。

還有的宇宙裡,她是狗、是貓、是雕塑、是名畫;
是樹、是葡萄、是房子、是骷髏。

最離譜的一個宇宙,裡面沒有生命。
大家都是光禿禿的石頭。

各種匪夷所思的多元宇宙實在太多,一通快閃,目不暇接。
不禁讓人為主創的腦洞,深深折服。
另外,片中的「穿越」設定,也是相當特別。
首先,穿越只是「魂穿」。
實際上是藉助特製的機器,將兩個宇宙的精神進行連接。
屆時,將能感知到另一個宇宙自己的所見所聞,甚至獲得對方的知識與技能。
比如主宇宙的伊芙琳,原本手無縛雞之力。
在與「武打明星」宇宙連接成功後,伊芙琳也獲得了功夫。

其次,有了機器還不夠,還需要完成特定的「小概率行為」才能實現真正的聯通響應。
這一步也是穿越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
然而,這種低概率行為沒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
看到任一個只會讓人滿頭疑惑地發出一聲「哈」?!

其中有相對正常的詭異行為。
比如要對著正追殺自己的反派,真心表個白。

也有略微奇葩的行為。
用紙挨個劃破四個手指縫。

還有有些噁心的行為。
比如吃粘在桌子底下的口香糖。

甚至還有非常少兒不宜的行為……

面對來自多元宇宙的敵人,伊芙琳不得不開啟「邊升級邊打怪」模式。
她的表現也讓「阿爾法丈夫」逐漸確信,她就是打敗大魔王的唯一人選。

然而,等到大魔王真正出現時,才徹底驚到了伊芙琳。
因為大魔王不是別人,恰恰就是她的女兒。

是要殺掉自己的女兒,避免宇宙崩壞?
還是保護自己的女兒,對抗其他宇宙的戰士?
這,成了伊芙琳最關鍵的一次選擇。

不同於一些好萊塢大片,只將「多元宇宙」作為博眼球的高概念,使其在貧乏單調的敘事中,淪為匆匆一瞥的奇觀。
本片卻有效地將科幻設定與敘事主題緊密結合。
當我們撥開其眼花繚亂的視覺特效,即能發現一顆溫暖動人的情感核心。

影片最重要的主題,是「媽」。
伊芙琳的形象,完美符合東亞文化中「母親」的形象。
她家教嚴厲,對女兒有著近乎偏執的控制慾。
她疲於工作,對軟弱的丈夫總抱著極大怨言。
她悔於過去,對當下的困境只感到分身乏術。
她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
身份太多,壓力太大,以致她都忘了她自己。

伊芙琳的人生原本就是混亂且失敗的。
女兒、丈夫、洗衣店,這些生活中僅存的依靠都要徹底失去。

而在看過其他版本的輝煌自己之後,伊芙琳對現在的自己更加感到失望。
她發現都是因為自己做出了所有錯誤選擇,才讓自己到了今天這種地步。
如果當初聽從父親的教導,沒有跟著丈夫私奔。
那麼自己將成為耀眼的明星,有錢有才有名氣。

如果當初因為摔跤導致雙目失明。
那麼她將挖掘自己的歌唱潛力,成為知名演唱家。

伊芙琳對多元宇宙的審視,完全就是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具像化問題——
「如果我當初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那我是不是會過得更好?」
她就像那些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後,被生活徹底壓垮的人。
開始崩潰,開始失去生活的意義。
心中的憤懣與不甘,化作了各種各樣的擺爛破壞。

伊芙琳之後的行為,跟變成大魔王的女兒如出一轍。
她開始報復一切,破壞其他宇宙中自己的人生。
在事業順利的宇宙中,故意忽視稅務問題,打砸自己的洗衣店。

在熱狗宇宙中,拋棄自己的愛人。

在廚師宇宙中,揭開同事帽子裡藏著浣熊的秘密。

經歷失敗,失去信心。
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幾乎人人都會經歷這樣的狀態。
然而,說到底,成功不是所有人生的必需品。
雖然這個伊芙琳是最失敗的一位,但她卻不是毫無長處。
就像阿爾法丈夫跟她說的那樣:
「因為一無所有,所以無所不能。」
只有她,才能在最不堪的絕境,爆發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看完電影,魚叔對其中一個宇宙念念不忘——
那個只有石頭的宇宙。
沒有雜音,沒有對話。
只有輕輕的風聲,和幾行字幕。
這是全片最安靜也是最單調的橋段。
因為,在這裡只要好好做一塊石頭就好了。

但是,為了救回女兒,伊芙琳主動向女兒靠近。
她近一點,女兒就退一點。
哪怕女兒跌落山崖,伊芙琳也毫不猶豫地跟了上去。

女兒希望她放手,媽媽便放手。
但女兒走向深淵,媽媽也要陪著。
這是媽媽的天性,也是伊芙琳自己的選擇。
在領略了所有多重宇宙的自己後,伊芙琳逐漸找回了自我。
而只有先找回自我的媽媽,才能更有能力找回自己的女兒。

縱覽全片,《瞬息全宇宙》絕對不完美。
無論是敘事節奏,還是故事邏輯,都有一點難以避免的粗糙與瑕疵。
但,它絕對是今年最讓人驚喜的一部電影。
它試圖用一股極致的熱烈與狂野,打破一切既定的規則。
而恰恰是這種不顧一切的亂來,讓人歡喜的無法拒絕。
相比之下,如今的大多數電影,反而顯得太過拘謹,太過平庸。

而《瞬息全宇宙》則用東方式的哲學,穿透好萊塢的奇觀。
用多元宇宙的繽紛,暗示著人生的無限可能。
它不拘一格,信馬由韁。
但同時,又在任性妄為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最最真切的溫暖核心。
鼓舞著每一個身陷囹圄的我們,千帆過盡,依然笑對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