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峰17部作品豆瓣評分被刷一星」。
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5月24日下午,豆瓣電影發佈關於《隱秘而偉大》等17部劇條目異常評分的情況說明。

公告稱,5月23日16點,豆瓣電影評分後臺收到部分條目評分異常預警。
經過排查,確認從上午11點開始,有17部電視劇條目的一星比例異常偏高。
其中,《隱秘而偉大》超過正常閾值11倍,《動物世界》超過正常閾值10倍。

為什麼會突然被惡意刷分?
原來,5月22日,李易峰、宋軼主演,馮德倫特別主演的刑偵緝毒警匪劇《暗夜行動》在愛奇藝上線了。

上線後,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破 7500,熱度不錯。
也正是因為這個契點,出現了惡意刷分的情況。
其實,藝人有作品上新,找水軍「控評」引導輿論和評分,已經是圈內心知肚明的潛規則。
有給自己刷評分的,也有黑對家的。

作為劇影迷對這類行為早就深惡痛絕,但就是屢禁不止。
張若昀主演的《雪中悍刀行》播出期間就遇過惡意刷分。
2021年12月16日,豆瓣發佈了《雪中悍刀行》條目評分評論異常的情況說明,表示已清除4334條非正常評分評論,其中1星1194條、5星351條、涉人身攻擊等短評2520條。

《流浪地球》上映時,也曾有過爭議。
有網友在當時爆料,稱該電影評分存在5星改1星的情況。
即先給電影打五星好評,發表評論獲取點贊數,然後再將好評改為差評。
不得不說,這真是費盡心思卻又很惡劣的招。

2021年12月1日,《風起洛陽》由於技術原因,正式上線時間比原來的「官宣」時間晚了將近一個小時。
然而,卻有大量評分在原定上線時間集中湧入該劇豆瓣短評區,且呈現出一星和五星兩極分化的狀態。
水軍提前惡意刷分控評這一事件做的太荒謬,直接引發了央視新聞的報道。

4月底,豆瓣正式上線防水軍控評功能。
既當影視條目的短評區集中出現大量具有爭議或明顯具有水軍特徵的短評內容、且這些短評尚未被處理完畢時,此項功能就會開啟。
功能開啟後,短評區將採用特定的點贊策略與排序演算法,隨機展示部分短評,使得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讚的方式引導短評區輿論(如首頁全是五星好評或全是一星差評)。
針對李易峰作品的惡意刷分,豆瓣啟用該項功能。

截止23日22點,已將此次異常評分全部剔除,共計1979條。
涉及使用者已全部被標記,此後打分將永不被計入總評分。
其實說起李易峰,跟豆瓣之間的矛盾也不是第一次。

2015年8月11日,李易峰就因為豆瓣、天涯等網路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對其進行誹謗的帖子,向朝陽法院提起訴訟。
李易峰起訴豆瓣網等網站侵犯名譽權,法院最終判決:1、要求豆瓣刪除所有關於李易峰的侵權內容;2、豆瓣向原告提供具體實施侵權行為的使用者的真實姓名、對應註冊暱稱、聯繫方式;3、並進行經濟損失、精神損害賠償1塊錢。
不過後來豆瓣並沒有執行法院的判決,反而在網友之間流傳了李易峰「不可說」、「玻璃心」的評價。

再加之一些或真或假的黑料,導致李易峰口碑一度很有爭議。
這幾年,唱衰李易峰的聲音不絕於耳。
因為《古劍奇譚》,李易峰爆紅,成為初代流量明星。

爆紅之後的兩三年,他的作品就幾乎沒斷過。一年大概有三到四部作品,這是很多流量明星們都走的路。
但是,在明明可以靠刷臉就能輕鬆收穫名利的時機下,李易峰到是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李易峰顯然對錶演有更大的野心,試著擺脫流量的身份,轉型成實力派。
但這個過程是痛苦而煎熬的。

一旦想要貼上演技派或者實力派的標籤,那流量的紅利就吃不了。
流量演戲,大家只在乎臉好不好看;實力派演戲,大家就恨不得拿放大鏡去盯演員臉部肌肉的每一絲線條的走向。
所以,李易峰的演技就成了硬傷。
但李易峰這些年的進步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動物世界》《麻雀》《隱秘而偉大》,李易峰減少了曝光量,漸漸從偶像轉型為演員。
然後很多人就會追著李易峰問,你轉型成功了嗎?

李易峰說,他自己作為演員都沒有著急,其他人卻都在乾著急。
這個時代很浮躁,根本不給人慢慢成長的機會。
有些人是天賦型選手,比如說周迅,但有些人是努力型選手,大咖如張曼玉。
演技封神的張曼玉早期也就是花瓶,直到《旺角卡門》才演出了感覺,到《阮玲玉》,演技才變得爐火純青。

成長需要時間,演技需要沉澱。
《霸王別姬》裡,程蝶衣是「戲比天大」,演一個角色就是一輩子。
但是現在卻很難做到,很多人身不由己,被時代牽著走。
能主動減少曝光,為角色沉澱自己的演員已經很少。
所以,不要再用飯圈或者流量的那一套去惡意中傷和綁架別人,烏煙瘴氣影響的不只是行業,也是對每一個劇迷影迷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