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小孤島大醫生》評價:一集播完,全體鼓掌

2003年5月,一個攝製組千辛萬苦,從東京折騰到日本最西端的一個小島,打算拍一部電視劇。

拍攝條件很艱苦,暴晒,天還越來越熱,時不時會遇到颱風暴雨,進度一拖再拖;還有好幾場在船上的戲,整夜整夜地拍,天亮了演員才上岸,站都站不穩…

但這些,還不是最難的。

這麼偏僻的小島,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打破了這裡平靜的生活,島民們覺得被打擾了,聯合起來抗議,要把劇組趕走。

監製實在沒辦法,這一天,把島民們請來,把剛剛剪好的第一集,先行播給他們看。

一集播完,全場鴉雀無聲,隨後,島民們集體鼓起了掌…

從那以後,抗議轉為了支持,拍攝得以順利進行,而最後攝製組離開時,更有200多個島民來送別。

小孤島大醫生

Dr. Coto’s Clinic

小孤島大醫生

評分:9 / 10

導演:中江功 Isamu Nakae

首播:2003 年 7 月 3 日

別名:離島大夫日誌

演員陣容

吉岡秀隆 Hidetaka Yoshioka柴崎幸 Kou Shibasaki時任三郎 Saburo Tokito大塚寧寧 Nene Ôtsuka大後壽壽花 Suzuka Ohgo石田百合子 Yuriko Ishida小林薰 Kaoru Kobayashi國村隼 Jun Kunimura

日劇《小孤島大醫生》劇情看點

日本,志木那島。

五島健助,永遠不會忘記,他第一次登島的那天。

這是他活了三十三年,第一次漂洋過海,來到祖國邊陲小島。

這裡距離最近的沖繩本島,坐船得六個小時。一路上,他胃裡翻江倒海,能吐的都吐完了,上岸時臉色蒼白,兩腿發軟…

還沒喘口氣,島民就把他載到一戶人家,這家的老爺爺突發心梗,剛剛嚥氣。

有人遞給他一張死亡證明:麻煩填一下。

只有醫生才有資格開死亡證明,而整座島,只有五島一個醫生。

如果五島不來,家屬就得把老爺爺的屍體抬上船,折騰六小時,送到沖繩去開死亡證明,再把屍體運回來安葬…

更離譜的是,醫生在這個小島上,最大的功能就是開死亡證明。

島上確實有一家診所,但設施簡陋,常年只有一個護士和一個兼職助手堅守。

島民們也不來看病。小病就忍著,真有事,寧可搭六小時的船,去沖繩的醫院去看病。

五島無法理解:萬一遇到急診情況怎麼辦呢?

助手告訴他:那就只能放棄了…

這讓五島很震驚,這可是21世紀,人均醫療資源發達的日本,居然還有這種地方,人突發疾病只能等死…

他問護士:你覺得這樣好嗎?

他問護士:你覺得這樣好嗎?

沒想到,護士先把他懟了一頓:誰願意這樣?你一個剛來的,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原來,根本沒人願意到志木那島這種窮鄉僻壤當醫生。

島民們費盡千辛萬苦從外面請來了醫生,但人家看到這裡條件差,待不到一年就跑了,要不然,就是一些想混日子的人,每天喝酒,敷衍了事看診…

島民甚至還找過台灣醫生,但是語言不通。

島民甚至還找過台灣醫生,但是語言不通

多年來,醫生如走馬燈來了又走,大家都覺得,這個五島,待不了多久就要跑的。

畢竟,這傢伙看起來窩囊磨嘰,一臉抱歉,說話慢吞吞,又暈船,還不會開車,看上去不太靠譜…

誰知,五島悄咪咪地折騰起來了。

沒有抽血臺,他就自己動手做。

多年不用的儀器,他一個個調試起來,一手一腳搭起了手術室。

他拾掇起一輛腳踏車,每天騎上它,挨家挨戶問診…

‍‍‍‍‍‍‍‍‍‍‍‍‍‍‍‍‍‍‍‍‍‍‍‍‍‍‍

這一天晚上,島上一個男孩突發急性盲腸炎,併發腹膜炎,情況危急。

五島要立刻給他做手術,但孩子爸爸根本不信任他。

他說:孩子他媽就是讓島上的庸醫誤診,年紀輕輕送了性命,我兒子的命怎麼能交到你手裡?

他堅持要開船送兒子去沖繩的醫院

他堅持要開船送兒子去沖繩的醫院。

雙方僵持不下,五島帶著護士和助手,一起跳上了船。

五島知道,孩子根本等不了,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船上動手術…

《五島醫生診療所》是一部20年前的日劇,但在今天看來,依舊真摯動人,催人淚下。

它改編自山田貴敏的同名漫畫,講述在東京失意的五島醫生,在日本南部小島行醫的故事。

2003年推出第一季後,收視奇高,反響熱烈,後來接連推出特別版和第二季,評分高達8.9分。

這部劇陣容強大,就連配角,單拎出來都能挑大樑:小林薰(《深夜食堂》)、堺雅人(《半澤直樹》)、蒼井優(《花與愛麗絲》)…

五島醫生診療所第二季海報

《五島醫生診療所第二季》海報

這部劇還有個最出圈的主題曲,中島美雪詞曲並演唱的《騎在銀龍的背上》,這首歌的旋律大家都不會陌生,它就是范瑋琪《最初的夢想》的原曲。

更有意思的是,在時隔19年後的2022年,攝製組召集了原班人馬,重登小島拍攝,推出了《五島醫生》劇場版,講述多年之後小島的人與事,情懷拉滿。

說回最初的這部五島醫生

說回最初的這部《五島醫生》。

我們知道,日本有很多優秀的醫療劇,比如暴露醫療系統派系鬥爭的神劇《白色巨塔》,比如刻畫外科醫療團隊的勵志劇《醫龍》,比如講述自由醫生的大女主劇《Doctor-X》…

但這些故事幾乎都發生在城市裡、大醫院裡,唯獨《五島醫生》不同,它把鏡頭對準了這個國家的醫療死角。

海報:《白色巨塔》《醫龍》《Doctor-X》

這個只有1000多居民的小島,遠離城市文明,島內連高中都沒有,年輕人走出去了,都不願意回來…

這裡沒有派系鬥爭,沒有技術PK,全島就一個醫生,在這兒行醫,好像特別躺平。

但這裡的醫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沒有精密醫療器材的協助,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跟死神搶時間。

五島醫生在志木那島,體驗了從未有過的生死瞬間:

他在海上給小孩子做盲腸炎手術;

他在臺風天停電的時候,給孕婦接生;

他在臺風天停電的時候,給孕婦接生;

泥石流爆發,他鑽進半掩埋的車裡,給昏迷的傷者打吊針;

多人受傷,他必須在兩個重症病人中,選擇先救哪一個…

他深刻地體會到,原來在大城市輕易能做到的救死扶傷,在這裡那麼困難。

如果生活在偏遠地區,一出生就比別人更難,這裡的人失去生命,可能僅僅因為:突然的停電、沒有足夠的血液、醫生忙不過來…

在這個島上待的時間越久,五島越發覺得,這裡才是他真正的歸屬,因為這裡的人更需要他。

有網友說:這部劇最大的問題,是過於理想化,現實中根本沒有那麼傻的醫生,會去服務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但是他說錯了,這個故事,取材自真實原型。

在距日本內陸50多公里的一座小海島下甑島上,有一位名叫瀨戶上健二郎的醫生,他在島上默默工作了將近40年。

瀨戶上健二郎

瀨戶上健二郎

1978年,瀨戶上36歲,是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的外科醫生,準備在家鄉鹿兒島開診所。

在籌備診所期間,下甑島村長找上門來,希望他到島上幫忙一陣子,開開死亡證明什麼的。雙方約定的時限是半年。

結果瀨戶上醫生這一幫忙,大家都震驚了。他幾乎是內科、外科、婦產科、骨科、眼科全包,甚至在缺乏精密醫療器材的環境中,幫島民進行了相當困難的手術…

大家把有求必應、醫術精湛的瀨戶上醫生當作了神醫。

下甑島上甚至有句話:天命交給神明,生病交給瀨戶上。

天命交給神明,生病交給瀨戶上

島民們捨不得他走,原本只打算待半年的瀨戶上醫生,在村民的挽留下,一待就是38年,直到2016年退休,退休時已經75歲了。

有趣的是,漫畫作者從2000年開始連載這個故事,2007年因眼疾棄坑,但年邁的瀨戶上醫生,竟然還生龍活虎地擔任24小時全年無休醫生,又度過了十年離島醫生生涯才退休。

瀨戶上醫生(左)和漫畫家山田貴敏(右)

瀨戶上醫生(左)和漫畫家山田貴敏(右)

烏鴉並不覺得,一座偏遠小島的醫療現狀,應該靠醫生個人的力量去改變。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應該由政府決策,向困難地區傾斜,給予人力物力支持,而不是要求一兩個基層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自我犧牲。

但不可否認,社會不公不會短時間內消失,不計較個人得失,懷著理想與信念,努力改變現狀的人,值得尊敬。

而這部《五島醫生》沒有停留在歌頌「日本好人」的層次,它沒有把五島醫生刻畫成一個突然降臨小島的神仙。

他是一個年輕醫生,在小島的行醫經歷,也改變了他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知。

比如,島上有個內婆婆,沒有正經醫生執照,卻得到全島人的愛戴。

因為島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由她接生的。

內婆婆有七個子女,長大都離開小島,去大城市上學工作了,後來她老伴兒去世,她也得了重病,但她拒絕離開小島,想死在島上。

因為她這一輩子,經手接生過3000個嬰兒,她跟這個島上的每個家庭,都有著過命的交情。

她雖然獨自生活,卻不孤獨,她和大家互相扶持。

所以,當內婆婆在島上接受手術,大人孩子都跑來獻血。

大家擠進小小的診療所,七嘴八舌:「我兒子是內婆婆接生的」「我也是」「我也是」…

內婆婆自然不是什麼名醫,她肯定有束手無策的時候,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她成為島民敬重的對象。

淳樸的島民讓五島明白,原來人跟人的關係可以這樣簡單真摯,醫患之間也可以這樣充滿了溫情。

在大城市看病,病人與醫生匆匆一見,彼此不了解。

但在小島上,醫生和病人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彼此熟識。

島上有個大嬸,被生鏽的釘子扎傷了腿,拖了一晚上才送醫,結果腿腫出幾倍大,還併發了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如果按醫學院裡教的那套,截肢,是風險最低的處理方式。

但五島醫生想法設法,要保住她的腿

但五島醫生想法設法,要保住她的腿。

因為小島上有很多斜坡,大嬸沒有車,若失去一條腿,意味著未來的生活寸步難行。

五島說:我不是看病,而是看人。十個患者就有十個處置方式。

只有跟島民們共同生活,才能更了解他們的需求,知道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五島的努力付出,逐漸贏得了島民的信任。島上有個老爺爺得了大腸癌,指名要五島醫生為他醫治。

他對五島說:若我真的要死,寧願死在你手上。

後來,老爺爺醫治無效,在手術後幾個月去世了。

但在這幾個月裡,五島安排他在家中靜養,每天去他家中看望。

老爺爺在自家庭院裡,每天能聽見海浪聲,鳥鳴聲,孫子的玩耍聲,兒子下班回家的腳步聲…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很幸福。

家屬由衷地感激五島,這個安排,比去大醫院裡,靠儀器支持,勉強多活一段時間,好太多了。

日劇《小孤島大醫生》評價心得

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

醫生不是無所不能,無法改變大自然的規律,醫學的最大價值不是治癒疾病,而是安慰和幫助病人,是讓生命更有質量地延續。

老爺爺最後給五島醫生留下一封信,信上寫道:五島醫生,夏天涼爽,冬天溫暖,我最自豪的是西瓜和草鞋,人生中就這兩件事。

老爺爺生前請五島吃西瓜,給他做草鞋,最後把性命託付給五島,五島也不負所托,為他的人生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讓老爺子一生無憾。

五島救治了病人,病人也治癒了他

五島救治了病人,病人也治癒了他。

島民們報答他的,是一聲聲含淚的「謝謝您」,一個個真誠的鞠躬…

五島,活成了最幸福的醫生。

儘管時光流逝,他依然暈船,依然不會開車,每天穿著白大褂,騎著腳踏車,沿著海島的公路騎行…

相關文章

《電子競技在中國》被禁播兩年終於復播

《電子競技在中國》被禁播兩年終於復播

兩年前,中國央視開播了一套紀錄片。然而,由於某些不可言述的原因,一集播完,它便慘遭停播。這也讓無數觀眾為之惋惜。幸運的是,它並沒有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