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總能給我們驚喜。哪怕受疫情打擊,韓劇的質量也依舊堅挺。
昨天,魚叔剛剛總結了2020年度十佳日韓泰劇。前三名裡,韓劇佔了兩部。
講述急診室故事的《機智醫生生活》,憑9.4分拿下年度韓劇最高分。
懸疑燒腦的《365:逆轉命運的1年》,反轉再反轉,緊張刺激。
其實,還有一部重磅新劇,沒來得及上榜。
魚叔盼了它好久好久。
前陣子,它終於開播——
沉默警報
HUSH

《沉默警報》不愧是2020年底的壓軸大劇,開分8.6,播出三集後升到了8.8,勢頭很猛。
魚叔為什麼巨巨巨期待這部劇?全因為這對王炸主演——黃政民 + 林允兒。
黃政民,忠武路演技派,三座影帝獎盃加身。
他是《特工》裡的特工樸皙映,也是《新世界》中的金門組織三把手丁青。
塑造過的經典角色,個個深入人心。

在《沉默警報》中,他飾演了一個浸淫職場多年的老記者。

另一位主演林允兒,相信不用過多介紹。
2007年,她以少女時代的成員身份出道。
前期,演了《你是我的命運》《乞丐變王子》等高分劇。
近期,開始電視電影兩手抓。
去年,她在電影《極限逃生》中,詮釋了一位急中生智的酒店工作人員。
憑藉賣力的演出,入圍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主角。

這次,她飾演了一位報社見習記者。

黃政民搭檔林允兒,老記者提攜新記者。
《沉默警報》既是追求真相的「新聞劇」,又是一部「職場劇」。
它把新聞記者的職場,塑造成了一個魚龍混雜、暗流洶湧的江湖。
劇中虛構的新聞報社,名叫《每日韓國》。
在群眾心裡,它是老牌媒體,權威象徵。
但事實卻相反,在這裡,沒幾個人想挖新聞,大多數人都在混日子。
等級制度極其僵化,報社上下人心渙散。

上層領導,貪汙腐敗,拉幫結派。
尤其是部長們,每天都想著在局長面前,混個臉熟。
有事沒事,就送點禮。
順便附贈幾句:「局長臉色真好,一看就氣宇非凡。」

不過,送禮也是有講究的。
送對了,能投其所好,平步青雲。
送錯了,就被打入冷宮。
網路新聞部的嚴部長,想繼續晉升,偷著給局長送了名貴茶葉。
但他沒問清楚,局長其實更喜歡咖啡。
於是,讓其他人鑽了空子。
年輕的張部長,送了一個高檔咖啡機,就成功晉升為政治部部長。

不過,管理層還是有幾個不搞社交的清流。
他們看起來就像座佛像一樣,啥都不care。
實際上,早被判了死刑。
永遠沒有晉升的可能,且隨時可被替代。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每日韓國》的下屬們,整天也是不務正業,無視職業操守。
就拿網路新聞部來說吧。
這個部門,負責把記者的稿子複製粘貼到網站。
用聳動的標題,吸引點選量,是公司的流量擔當。

可是,網路新聞部每天都在幹嘛呢?
上班時間打遊戲。

去其他部門social,蹭點贈品。

一到下班點,馬上關電腦走人。
在這個部門裡,有個老記者堪稱loser中的戰鬥機——
韓俊赫(黃政民 飾),人稱「垃圾記者」。

為啥叫他垃圾?
因為,他的本職工作,就是「標題黨」。
把《每日韓國》的稿子,起個吸睛的標題,發佈到網上。
一定要嚇死人不償命的那種:
比如,「震驚!XX竟然XXX!!!」
說白了,人們之所以瞧不起他,就是覺得他是嚴肅新聞的二道販子。

如果,你要跟他聊點什麼深刻話題。
韓俊赫也是插科打諢,一筆帶過。
沒準會反過來勸你一句:「工作,那麼辛苦幹嗎,一起划水不香嗎?」

開場,這部劇就描繪出了一幅職場眾生相。
無論是管理層之間的「禮尚往來」,還是下屬之間的偷奸耍滑,都是我們常見的職場潛規則。
職場潛規則可以發生在任何行業,新聞媒體也一樣。
發現沒?這部劇一上來就在表態:
不用純粹的理想主義,去美化這個行業。
記者,也只不過是苦苦掙扎,為了餬口的打工人。

不過,《沉默警報》並不滿足於記錄職場日常。
它想要起底《每日韓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又該如何突破困局?

破局者,是一幫見習記者。
作為初出茅廬的新人,他們是最有新聞理想和工作熱情的新力量。
李知秀(林允兒 飾),是這一批新人裡,最獨特的存在。
在面試的時候,她被問到座右銘是什麼。
她的回答出乎意料:「雖然筆比槍大,但飯比筆更大。」
對她來說,記者就是一份「不說謊還能拿到月薪」的職業。

另一位見習記者吳秀妍(景收真 飾),則熱血很多。
她深信,記者就應該為市民著想,為市民發聲。
一看就是個,滿懷新聞理想的好青年。

好玩的是,這幫見習記者,剛好被分配到「垃圾記者」韓俊赫那裡培訓、考核。
於是,一幫人大眼瞪小眼地,學起了如何做標題黨。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部劇還挺輕鬆,甚至有點搞笑?
其實,這只是第一印象。
導演想讓觀眾輕鬆入戲,然後冷不丁地狠戳一下,讓你看清現實與理想的反差。
為什麼會有垃圾記者?
報社的不良風氣,是怎麼形成的?
以韓俊赫為例,起初他也對工作充滿熱情,認為新聞能拯救社會。
直到2013年,他發現:報社接到指示,發佈了一則假新聞。
導致自己的好友被誣陷貪汙,名譽盡毀,臥軌自殺。

諷刺的是,當他質問報社同事的時候。
得到的回答,卻是「政府施壓」——虛假新聞是青瓦臺的指示。
自己的好友,就這麼平白無故地成了替死鬼。


為了還好友清白,韓俊赫什麼辦法都試過了。
沒有一點作用。
他只能看著報社,製造出其他熱點,吸引群眾的注意力。
而假新聞釀成的人命悲劇,很快就被忘記了。

很明顯,早在7年前,《每日韓國》就成為了政府的喉舌。
7年過去,狀況也沒有絲毫改善。
還記得,魚叔在前面介紹的見習記者吳秀妍嗎?
她是這批新人裡,專業素質最高,工作最努力的。
結果,因為大學名字不夠響亮,被勒令辭退。
吳秀妍得知無法轉正,悲傷到跳樓自殺。

是誰害了她?
那個辭退吳秀妍的人,剛好就是當年誣陷韓俊赫好友的人。
此人不僅沒有被辭退,反而一路高升,成了局長。

更可怕的是,在局長的上方,還有一雙血淋淋的手,支配著他。
《每日韓國》的社長,也是一個不通人情的冷血動物。
得知吳秀妍自殺後,他第一反應就是撤熱搜,用其他新聞轉移網友注意力。
處理手法,跟7年前一模一樣。

他把吳秀妍的死,歸咎為員工素養問題。
實在是無情。
那麼,社長在乎什麼呢?
政治立場。
他只在乎,背後的政治靠山,是否滿意。

發現沒?
這部劇裡,越是掌控權力的人,越無視事實真相。
每當遇到緊急關頭,他們最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
「噓。」

這個動作,剛好解開了該劇英文名「hush」的含義。
噓,乖乖閉嘴。
噓,撤掉熱搜。
噓,撇清關係。
這是一場,有預謀、有心計的沉默騙局。

難道《沉默警報》要這樣,一直喪下去嗎?
不,警報已經拉響。
吳秀妍之死,讓韓俊赫積攢多年的憤怒與不甘,終於爆發。
他對剩下的三位見習記者,說出了久違的心聲:
「再累也不要妥協,無論旁人說什麼也不要熄滅那把火,讓它越燃越旺吧。」

韓俊赫心裡那把火,已經點燃。
那是為死去好友洗刷冤屈的怒火,也是平反吳秀妍不公的正義之火。
傳說,在《每日韓國》辦公樓的第15層,可以直接見到社長。
但是,那裡有道無比堅硬的門。
7年前,韓俊赫在這道門前,節節敗退。
7年後,他再次提起勇氣,要與門後的權威對話,質問金字塔的頂端。
幸好,這一次,他有了並肩作戰的人。
見習記者李知秀,同樣為吳秀妍揭竿而起。
他們將一起捍衛真相,刺穿這道由權力與金錢鑄就的邪惡之門。

以往,新聞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最常見的一類主人公就是有著理想主義信仰的記者。
比如《聚焦》《華盛頓郵報》《總統班底》等等經典之作。
無一不是在刻畫一群人,抽絲剝繭,用筆頭追問真相。

《聚焦》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看得觀眾熱血沸騰。
但和我們的真實生活,又似乎太有距離感。
而《沉默警報》做出了一次更加接地氣的嘗試。
劇中的兩位主角韓俊赫、李知秀,都是普通打工人,沒有什麼野心,也談不上崇高的新聞理想。
不過只把記者當成一份平常職業,混口飯吃。

然而這樣平淡的職業生涯,被一起意外徹底改變。
是同事的蒙冤自殺,激起了他們的鬥志,誓要抗爭到底。
而最諷刺的是:
當真相被扭曲、被掩蓋、被利用,釀成悲劇時。
人們才意識到,真相原來是如此重要。
我們不知不覺中,都被捲進了「後真相時代」——
「真實」和「謊言」混雜交錯,大眾情緒凌駕於事實之上。
前段時間轟動全網的杭州吳女士被造謠事件,便是後真相時代的一個註腳。

一個純屬捏造的謠言,導致受害者丟了工作,受人指摘,患上抑鬱症。
這一切莫須有的磨難,本來都不該發生。
謠言,應止於智者。
《沉默警報》拉響的不僅是記者的良心。
更是每一個普通人維護真相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