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亂世佳人》都下架了,美國到底是想幹什麼?

昨天,北美有一條新聞,驚到了很多人。

那就是,前陣子剛剛上線,手握大批資源,誓要與Netfilx抗衡的流媒體平臺新貴:HBO Max做出了一個非常轟動性的決定,臨時下架了美國內戰史詩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是的,就是那個人人都很熟悉的,《亂世佳人》。

緊接著,就是北美各大社交媒體的爭相討論,自由派「言論站隊」,嚴謹派「保守發言」,還有「吃瓜系」冷靜看戲。

怎麼突然間,大名鼎鼎的《亂世佳人》就從自家平臺上下架了呢?

要知道,今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還曾在一次競選集會上還提到過這部電影。當時的川普,對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評選結果非常不滿(韓國影片《寄生蟲》獲得大獎)。

他表示,應該讓比如《亂世佳人》或《日落大道》這樣的電影迴歸。

結果,幾個月之後,這電影卻臨時下架了,這也是有點打臉。

是的,這一切,都和之前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引發全民對種族不公的擔憂有關。

而隨著全美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和對警察進行改革的憤怒呼籲的持續發酵,反映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影片《亂世佳人》則成為了亂池中被槍打的出頭鳥, 「陪演」了這麼一出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的「隱政治」戲碼。

回顧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最先發聲的應該是奧斯卡電影《為奴十二年》的編劇約翰·萊德利(John Ridley)

他於當地時間8日,在《洛杉磯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要求HBO Max下架《亂世佳人》。

文中寫道:「這是一部歌頌南北戰爭前南方(地區)的電影。這部電影要麼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

在好萊塢電影裡,有那麼幾部影片,無論你是否真是影迷,或者關不關心電影。卻一定都聽說過,比如《羅馬假日》,比如《綠野仙蹤》,比如《亂世佳人》……

作為好萊塢最知名的那幾部電影,《亂世佳人》也是電影史上影響力極大的影片,該片拍攝於1939年,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費雯麗(Vivian Leigh)和海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主演。

這部時長四小時的影片,大部分劇情都發生在奧哈拉家名為塔拉(Tara)的種植園,以及美國內戰期間和戰後的亞特蘭大。

它的原著是那本世界名著《飄》,通過美國南方種植園貴族的生活講述了一個美國南方美女斯嘉麗·奧哈拉(Scarlett O’Hara)與瑞德·巴特勒(Rhett Butler)之間的亂世愛情。

其中,「明天又是新的開始」無疑是震撼了很多人的經典電影臺詞。

在當時,《亂世佳人》贏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奧斯卡大獎,其中包括有史以來第一位授予黑人的奧斯卡獎。

海蒂·麥克丹尼爾憑藉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海蒂·麥克丹尼爾憑藉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美國電影協會(MPAA)將此片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AFI將此片選為有史以來100部最佳電影,且排名第四。

更有甚,它還是是美國影史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也應是全球最高票房的電影(以當時票房折算)。

那麼,這部獲得如此殊榮,且全球聞名的電影,又是出了什麼問題,要被HBO Max 下架呢?

這時候,你就該瞭解本片的歷史侷限性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原著裡的不少角色在改編成電影后,都或多或少摻雜了種族主義的元素。

所以,哪怕原著的故事內容平淡,人物角色都偏理想主義,但當文本的媒介轉為了影像,一些「銳利」的氣息就由著畫面的助推,變成了在彼時反映時代的發聲物。

在那個時代,那樣的觀點是當時的主流觀點

在那個時代,那樣的觀點是當時的主流觀點。

不過,到了現在,在這個美國民眾在大街上抗議警察暴行和種族不公的時代,這部1939年的電影在一些觀眾眼裡,就變得刺眼了。

這部影片,把內戰之前、中期和之後,斯嘉麗·奧哈拉所遭受的痛苦浪漫化。而如今再看,就如約翰·萊德利所發出的言論「美化了擁護奴隸制的南方地區,掩蓋了種族歧視的殘酷」。

影片將奴隸描繪成對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感到滿意,並忠於其主人的「幸福的人」,也明顯淡化了奴隸制的恐懼感。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理解為何以約翰·萊德利為首的黑人族群會如此義憤填膺了。

畢竟,他編劇的《為奴十二年》,是一部反映美國種族問題的電影,約翰·萊德利本人,也是一位持續關注美國黑人相關議題的評論家。

他說,「到現在,甚至還沒有人對這部電影(的問題)在正片之前給出警告、聲明」。

下架一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聽上去確實是一件大事,但相比孩子問你要不要參加反種族歧視遊行、問你有沒有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有所作為,這件事情並不算大。

你會發現,他把一個電影的問題放大成為了歷史的問題。

於是,影片終於下架了。

於是,影片終於下架了

最早發佈這個訊息的是美國電影資訊網站ScreenRant,網站也嚴謹表示「儘管現在還不確定萊德利的文章是否是HBO Max下架《亂世佳人》的原因,但似乎與此有關。而且加上近期有關「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活動,這可能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隨著ScreenRant聯繫了HBO Max之後,HBO Max發言人也給出了更官方的聲明:

「《亂世佳人》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描繪了一些很不幸地已普遍散佈於美國社會的種族偏見。

這些帶有種族歧視的描寫在當時是錯,今日也是錯。所以我們認為在沒有提供解釋及批評的情況下繼續播放此電影,是不負責任的。

所以當這部影片重新迴歸HBO Max時,會帶著對其歷史背景的討論和對這些描寫的譴責而回歸,但也會按照它最初的創作方式來呈現。

如果另做改動,無異於宣稱這些偏見從未存在過。

如果我們要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和包容的未來,必須首先承認和理解我們的歷史。

可以看到,這番回覆,表現出HBO Max對電影的態度與支持,也給出了對於《亂世佳人》被臨時下架之後的對應舉措——電影下架了,但是是暫時的,之後還會重新上架

再與大家見面的時候,會加上對當時歷史背景的註解,以及對電影中描寫黑人生活手法的批評。

同時,再次上架的版本,不會對電影本身做任何改動(也就是沒有任何刪減和修改)

官方的回覆告一段落,可網友的戲才剛剛開始。

有網友說「感謝HBO Max這個思想警察讓我輕鬆決定不會訂閱你

也有人說「這就是為什麼傳統媒體如此重要,因為哪怕他們沒辦法闖進你的門,也會拿走你的DVD。下一個目標,可就是爵士歌手了!

還有網友認為「這件事情的溯源,則在於藝術審查制度。我理解約翰·雷德利在說什麼,也同意他的無奈,但是他在宣傳這部電影的審查制度上是錯的。

一些擔憂者則開始思慮「查制度越繼續,被解僱的人越多,公眾對運動的支持就越少。退回文化大戰,集中精力使警察非軍事化。」

一些理性者則不斷反思「這件事告訴我,與無數平民被警察殺害手無寸鐵的公民相比,這一訊息會讓白人保守派更加憤怒。」

實際上,美國近期情勢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亂世佳人》這一部史詩經典作品。

由1989年播到現在,講述美國警察嚴正執法、原定於6月1日播出最新一季的真人秀節目《執法先鋒》(Cops),亦因此緊急停播,最後更是被美國派拉蒙電視網宣佈不會繼續製作。

不僅如此,展現美國警察探案的《直擊追捕現場:LIVE PD》暫停播出,就連BBC iPlayer推出的英劇《小不列顛》也就此下架。

除此之外,關於種族議題的著名電影《相助》也頗受牽連,因為本片剛剛上架Netflix,觀看量非常高。以抗議者為代表的網友紛紛認為這部關於種族和解的電影「擔不起如此高的評價」,並且不適宜在這個時候受到如此關注。

並且「要求」平臺推選其他更好反映黑人聲音、樹立黑人形象的影片。

種種跡象表明,在全國性的種族正義和反對警察暴行的抗議活動之後,娛樂公司正在重新審視它們提供的內容。

但拋開種族議題來看,呼籲下架《亂世佳人》背後的邏輯則存在一個無法忽視的困境——美國蓄奴、歧視黑人的歷史幾乎佔據了美國建國至今的大半時間,這意味著,大量誕生於那個年代的文藝作品都可能沾有種族主義成分。

那其他的作品,又要如何處理呢?

而再次回到事情的源頭,去探討為何部分美國黑人會對《亂世佳人》的不滿,似乎這又要和他們各自的生活經歷有關。

但理性來講,如果當下的美國社會不能克服種族歧視問題,繼續加劇黑人對歷史文藝作品的敏感,那麼,今日下架《亂世佳人》的情況,在未來只會愈演愈烈,且愈來愈頻繁。

也許,更多的案例,還會出現。

不過,還是要有個情況需要強調,無論HBO Max是否下架或是重新上架《亂世佳人》,以及其他很多影視公司和平臺,在這場抗議浪潮中的種種舉動。它們都是企業行為,是企業基於品牌價值與商業效益、社會責任等各方面的考量做出的選擇。

這一切,都是是企業的個體行為。

他們可能會因為這些舉動,收穫更多的訂閱,或是減少一些訂閱。

不過,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嗯。

那麼,在瞭解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之後,你又是怎麼看待HBO Max 下架《亂世佳人》這件事呢?

相關文章

阿凡達2,終於上映,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阿凡達2,終於上映,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萬眾期待的《阿凡達:水之道》正式上映了,大家有沒有去電影院一睹為快呢? 先簡單聊下鋪子的觀感。這一次的故事場景從叢林奇觀,搬到了海底世界。畫...

章小蕙,香港第一桃色女王,突然翻紅了

章小蕙,香港第一桃色女王,突然翻紅了

又到了週日晚上的奇情專欄時間。最近有位美人,迅速翻紅。 章小蕙 不久之前,六十歲的她開始直播帶貨,竟創下6億關注度。 用文藝復興講眼影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