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想選一部美劇來看看。
那它,可以說是當下的不二之選。
每季都上9分,HBO近年的王炸劇集。
每季開播之前,無數粉絲翹首期盼——
我的天才女友 第三季

這部劇第一部出來的時候,就受到了無與倫比的關注。
原因之一,就是強大的原著。
劇集改編自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四部曲自2011年出版後,迅速風靡全球,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近千萬冊。
埃萊娜·費蘭特也被《時代》週刊評為「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
這本小說可以說是當下具有革命性代表的作品,幾乎以最精準的筆觸描繪出了真實而深刻的女性歷程。
一輩子,從生到老。
一個女性從另一個女性身上覺察到的嫉妒,孤獨,吸引,足以折射出她人生選擇的每一步。
雙生之花。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HBO對於這部小說的還原,幾乎是像素級別的。
選角,花了8個月時間,幾個主要演員是從9000名候選人中挑出來的。
主要角色的形象氣質,都得到作者埃萊娜·費蘭特的認可。
為了還原原著的年代背景和氣氛,劇組耗時100天搭建起那不勒斯城區主場景,一個落魄又晦暗的社區。

劇集前面兩季,分別改編自小說的前兩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
埃萊娜,故事的記錄者。

她是一個大多數時刻都踩在了正確步子上的女人。
在半個多世紀前的義大利,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貧賤的那不勒斯,人們說:教育無用,女性價值低下。沒有幾個家庭願意給女孩投資,也沒有幾個女孩能看到教育的意義。
她,看到了。
堅持讀書,從泥濘的底層中開出了智慧的花朵。
但是,她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捲入一場較量——
莉娜。

一個安靜,一個熱烈。
一個勤勉努力,一個天才洋溢。
比起大多數時刻踩對了節奏的埃萊娜,早早輟學的莉娜,似乎才是真正的天才。
學生時期,她的創作能力和邏輯思維就完爆埃萊娜。
若不是命運捉弄,她才是那不勒斯的天選之子。
前兩季度中,埃萊娜和莉娜走過了徬徨的青少年時期,一個出版了自己的小說,一個離開了丈夫,從一名貴婦變成香腸廠女工。

最新一季,改編自第三部《離開的,留下的》。
在這一部,也到了她們人生中最複雜、最波濤洶湧的一部分。
70年代,義大利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貧富差距日漸加大,社會矛盾凸顯,學生運動轟轟烈烈開啟,工人運動接踵而來。

新的思潮,席捲了全國。
但是在小小的那不勒斯,人們不會由衷地為女性感到驕傲。
從古至今,這個小鎮的女人都只有一種長成途徑——
天真的、充滿希望的少女臉上,逐漸長出父親和母親的樣子,最後結束於廣闊龐雜的家庭根系中。

埃萊娜和莉娜,是社區中唯二反叛的女士。
埃萊娜的反叛是順理成章的。
發表了主題大膽的小說,甚至不少情色方面的描寫。
在思想先鋒的米蘭,她的行為根本算不上離經叛道。
但是回到那不勒斯,她又再次成為唯二的,不願變成父親,也不願變成母親的女孩。
作為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人,她和故鄉愈發格格不入。
對於那不勒斯,她就像一隻蒼蠅掉進了牛奶。
報紙上,寫著關於她尖酸刻薄的評論。

鄰居們,明裡暗裡討論紛紛。

自己的家人,也不會理解你——
「你是一個蕩婦!」
「要是爸爸知道大家怎麼議論你,肯定要把你趕出家門。」

在街道上,可怕的一幕再次出現。
所有人,拿著報紙向她湧來。
幻想,比現實還真實。

那不勒斯有一種魔力,同化所有的女性。
當你選擇不同的人生那一刻,就是你被驅逐的時刻。
即使,獲得名聲。
即使,獲得財富。
她在家鄉,變成了一個異鄉之客。
也正是這種被流放的感受中,她反而更加跟隨自己的選擇。
這一季中,她和教授彼得羅結婚,對方是一個家庭背景優越,學識淵博,舉止得體,有著光明前途的一個男人。
因為無可挑剔,所以她選擇了他。

但是,在接受戒指的那一刻。
她腦海裡,出現了難以抑制的幻想畫面。
一群人壓制住她,給她強行戴上了戒指。

和彼得羅的結合,是因為合適。
但是,她女性的慾望中,一直在被另一個男人牽制——
尼諾。

雖然是書中的第一大渣男,但是他作為男性的魅力不能否認。
有才華,有顏值,談吐優秀。
在讀書的時候,他就能一直吸引埃萊娜的目光。
之後,他成了莉娜的男伴,更在她內心深處點燃了隱秘的慾火。
莉娜有的,我也必須有。
在這一季中,她坦誠對尼諾的慾望,一種純然的慾望視角,一種女性凝視。
你的愛不重要,我只要得到你的瞬間。
口吻,完全像愛獵豔的男子。
但我們說,這才是她的覺醒的重要時刻。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男人才可以追逐女性,男人才可以憑藉慾望驅使,展開一段又一段的風流人生。
但是,女性不行。
道德感,是女性們的緊箍咒。
埃萊娜卻站在了男人們的角度上——我既要合適匹配的丈夫,也要熱情似火的情人。
埃萊娜的前半生,是自我壓抑的一生。
從小,生活在天才朋友莉娜的陰影下,活在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的陰影下。
假裝成一個好學生,假裝成一個有著光明未來的人。
直到這一部,她坦誠地面對了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接受了骯髒的慾望的驅使,儘管這種慾望從她年少時期就開始了。
這是她不可分割的,真實的一面。

而作為她的精神同盟,永遠的天才小夥伴——莉娜,則迎來了人生中最可怕的低谷。
因為天才,因為漂亮,她雖然出身底層,但玫瑰色的幸運光環在她少年時期一直環繞著她。
被最好看的男孩子喜歡,最有錢的富二代都想娶她。
但是,時間的殘酷性就在,玫瑰會凋萎,光環會暗淡。
在結束了上一段婚姻之後,她迅速地從富貴的生活中隕落,成為憔悴的,疾病纏身的,貧窮的肉廠女工。

這是一個怎樣的生活體驗呢?
一天八個小時浸泡在豬肉香腸的水裡,水一直漫到皮帶。
每天進出零下20度的冷庫,只為多賺10里拉的錢。
雙手因為給豬肉剔骨,到處都是傷口傷疤。

門衛,以檢查女工是否偷肉為由,隨意揩油漂亮的女工。
老闆,可以進入風乾室對女工為所欲為。

一直想要佔有莉娜的惡霸索拉拉的出現,更是直接觸發她的精神崩潰。
失去工作,失去薪水。
在海邊,變成一個孤獨的失控者。

在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的70年代,這些故事只反映了對資本主義的控訴嗎?
相反,宏大的歷史背景中隱藏著個人主義的力量。
學生運動中,她一眼就察覺出,這些懷著自戀的勇敢走上街頭的孩子們的虛弱——
他們大多數來自殷實家庭,對於真實的苦難毫無所知。
「工人身上沒有任何值得學習的東西,除了貧窮。」

工人階級,皆為庶民。
早在第一季,那個鼓勵著女孩們讀書的女老師,就曾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
當庶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假如一個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孫子都會命如草芥,不值一提。

從這群人身上去獲取個體生活的希望,是不現實的。
人從泥濘中翻身,永遠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即使在疾病,貧窮纏身的時候,她身上依舊閃耀著小時候的天才光芒。
疲憊的回到家中,安排好兒子的吃睡,然後,和兒時的夥伴恩佐一起研究著二進位制。
天知道,她有多疲憊。
但是,她用開門關門這個動作,解釋二進位制。
1010,開合開合。
一個和香腸為伍的女性,像星辰一樣閃爍起來。

無論埃萊娜,還是莉娜,都在中年時期迎來了比少年更復雜更棘手的困境。
人生不是坦途,「明天會更好」的說法只是歌詞的安慰。
但是,我們總會從過去的記憶、過去的人身上找到一種超越自我的力量。
即使出身於塵埃,長於死水一潭的社會中。
但我還未死,我依舊想要熱切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