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天切割成24小時,就會發現,百無聊賴的生活,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
乘地鐵、買菜、逛街、面試、約會、失眠…
今天要分享的法國短片集,通過真人真事,凝視了女性生活的24小時。
每集短短三四分鐘,卻處處核能,看得人脊背發涼,直冒冷汗…
這部9.3的作品,烏鴉五星推薦:
女性生活中的24小時
H24, 24 h de la vie d’une femme


陌生來電
「你這個瘋婊子!」
電話那頭,一個陌生女子,在口吐芬芳。
艾琳娜抓著話筒,立於窗前,心裡沒有太多波瀾。

遙想第一次接到惡語相向的電話時,她氣得渾身發抖,摔碎了手機螢幕…
尖銳的聲音越聽越多,她漸漸沒有了當時那種憤懣,只覺得解脫。

一切還要從艾琳娜的女兒說起…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一步踩空,掉入陷阱。
艾琳娜的女兒就是這樣,被萌芽的情感遮住了雙眼,招架不住男孩的哄騙,拍下了私密視訊…

禍不單行,視訊被她男友上傳到了色情網站。
很快,「資源」如病毒般,在網際網路上傳播開。
無數躲在暗處的人,點選、留言、下載…

被嚇壞的她,根本沒有勇氣向警察尋求幫助。
羞恥像洪水般襲來,將她捲進無底深淵。
在某個絕望的時刻,她選擇了自殺…

艾琳娜的世界,在女兒去世後,轟然坍塌。
身為一個母親,她沒能讓真正有「罪」的人,受到懲罰。
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的視訊被傳遍全世界…
她想到了唯一的復仇手段:追蹤每一個想看視訊的人,把證據發給其母親、妻子、孩子…

不出所料,艾琳娜不斷接到警告電話。
而令她費解的是,其中有很多是女人打來維護老公的…

女性同理心?艾琳娜從不奢望,她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呼喚心中的正義。


驅逐令
一個信封,從門縫塞進了瑪麗蓮的屋內。
她彎腰撿起信封,小心翼翼地拆開…

信是房東寄來的,不是催繳賬單,而是一則驅逐令:由於多次製造混亂,給鄰里造成嚴重不便,您的房東正式發出驅逐令…
看著白紙黑字,瑪麗蓮沉默了,她不知該作何反應。



她想起執達吏(類似司法警察)宣讀驅逐令時,冰冷生硬的說辭。
「法院辯論中提供的證明顯示,你的住宅在白天和夜間都會產生噪音滋擾。」
「多位見證人證實,這些滋擾已經超出正常範圍。」
瑪麗蓮欲言又止。
一個家暴受害者,在冷漠的社會面前,只能含淚嚥下傷痛,變成一個不講規矩的擾民者。


官方檔案裡,用「爭鬥聲」一詞敘述。
沒錯,耳光扇在臉上的聲音,確實是爭鬥…
官方檔案裡,用「尖叫聲」一詞敘述。
但,當別人揍你臉的時候,你還能有什麼反應?

總之,瑪麗蓮遭受的拳打腳踢,每個摔碎的陶俑、玻璃杯,每句難以入耳的辱罵,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的私生活,影響到了別人。


沒人在意那句,「我要弄死你,賤人!」
所謂的「見證人」,在耳聞多次家暴聲後,做了什麼呢?
投訴…投訴…只有讓人心寒的投訴。

瑪麗蓮不得不收拾所有家當,帶著一身傷痕,離開這裡…
她唯一後悔的,是對丈夫暴行的忍氣吞聲。


信號
清晨,一輛公交車上。
「請問這個座位有人坐嗎?」
黛安走到車尾,禮貌地問一個正在喝咖啡的男人。
男人示意黛安,可以坐在這裡。

他飛速打量著面前這個金髮碧眼的女人:年紀稍長、眼角有些皺紋、穿著緊身的破洞牛仔褲、淺綠色的襯衫散發著微微汗味…
黛安沒注意到這些,將一袋洗滌用品放在腳間,便睡著了。


「她脫外套時,碰到了我的胳膊,是故意的嗎?這是某種信號嗎?」
此時,黛安的一切,在男人眼中,都恰到好處。

他被黛安吸引住了…
該不該搭訕?
就在男人猶豫不決之時,因為公交車搖搖晃晃,黛安的腿無意碰到了男人的膝蓋。
「又是一個信號!」

男人再也按捺不住,掏出手機「叮叮叮」打了一行字。
他用手輕輕推了黛安一下,一臉困惑的黛安,轉頭望向他。
男人把手機拿到黛安面前…
黛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震驚了:螢幕上那句話,下流、齷齪、充滿了對一個陌生女性的侮辱…
懵掉的黛安,並沒有立即回懟,而是側身挪動了身體,搖了搖頭。


「以為自己是誰,是你自己選擇在我旁邊坐下的,是你先對我微笑的!」
男人心想。
然後又用手機敲下一行字,挑釁般舉到了黛安的眼前。
黛安已忍無可忍,偏偏男人還要湊到她耳畔,輕聲解釋。

「滾你媽的!」
黛安瞪大雙眼,衝男人怒吼著,車上所有乘客都聞聲看向這裡…
被激怒的男人起身,走向車門處。

一個年長的女性,不理解黛安的應激反應,還衝男人聳聳肩,笑了笑。
大家只覺得吵,並沒有人在乎,剛剛黛安的遭遇。
黛安坐在原地,身體像灌鉛了一樣,臉漲得通紅,一滴滾燙的眼淚從臉頰滑落…

她默默注視著一切,如鯁在喉。
任騷擾自己的男人到站下車,黛安卻沒有機會,讓他受到懲罰。
因為,什麼都沒有「發生」…
是啊,沒有「發生」…


幽靈者
前不久,馬可被性侵了。
那晚,她在停車場,遇到了兩個男人…
之後的記憶,就是躺在醫院的手術檯上,醫生「縫合」她的身體。

在法庭上,馬可表現得異常平靜。
她堅信,正義一定會得到伸張,那些霸佔自己身體的畜生,一定會付出代價…
接著,兩位穿著黑袍,化著精緻眼妝的女法官,出現了。
她們不怒自威,渾身散發著莊嚴。
馬可心想:現在,一切都沒事了,她們會向所有人宣佈,「不,這不是她的錯」…

但,隨後發生的一切,讓馬克大跌眼鏡。
她不僅聽到了「大半夜在停車場瞎轉悠,一定不是啥好人」的詭辯,還被告知證人的話不可信…
那一刻,馬可彷彿從高崖跌落谷底,摔得粉身碎骨。

作為受害者,沒人比自己更清楚,當晚發生了什麼。
馬可一字一句,陳述著事實。
「不管怎麼說,這兩個男生並不喜歡你,他們都覺得你醜…」
當法官脫口而出「醜」這個字時,甚至都沒抬頭看馬可。
「其實,你並不具有性吸引力,你很男性化,完全可以編造這一切。」

就因為馬可留短髮、不化妝、五官偏硬朗、聲線低沉,就被法官認定,沒有「資格」成為強姦案的受害者?
荒謬,太荒謬了!
馬可說:像我一樣的女孩,我們可以在所有人面前,被當成醜八怪,這無可厚非,但強姦案的受害者,不能。

世俗偏見,像一顆銳利的子彈,擊穿了馬可的心臟。
萬萬沒想到,一個受害者,竟也能被歪曲為「造謠者」。
審判是完成了,可審判的是誰呢?
不是罪犯,而是如幽靈般存在,可以不受重視,隨時可以抹去的女孩。
馬可至今都沒想通,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正義也是有「門檻」的…


這部於去年播出的《女性生活中的24小時》,包含24部聚焦女性生活的短片,由24位編劇執筆,24位優秀的女演員演繹,並且全部短片都有人物原型。
靠著極易引起共鳴的題材,和過硬的質量,該片在豆瓣獲得了9.3的高分評價。
在談及創作初衷時,導演瓦萊麗·烏雷亞這樣說道:我們氣憤於淪為報紙頭條的婦女的命運。我們想讓匿名者、受害者或反抗者發聲,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故事的空間,讓這些經歷不再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弭。

公共場所的性騷擾、職場性別歧視、家庭暴力、各種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
在烏鴉看來,《24小時》最可貴的一點,是從大眾已經熟知的女性困局中,轉換角度,挖掘出不少受害者的隱秘內心。
像短片中的故事,在現實生活裡一抓一大把,我們卻鮮少能聽到女性受害者的真實心聲。
有網友這樣評論:應該被當成傳家寶代代相傳,女演員們的臺詞和演技強到僅用三分鐘就能讓你共情到眼眶溼潤!不是一集也不是兩集,而是每一集…

比如,《唇彩》一片中,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告訴母親,同學對自己進行了「蕩婦羞辱」。
但母親卻不以為然,說只是句玩笑話,不必放在心上,讓她「成熟一點」。
在最需要認同感,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母親卻用冷漠的態度,再次傷害了女兒。



當女兒對鏡梳妝,嘗試改變的時候,母親又看著女兒嘴上的唇彩,說:你竟然化妝,他們叫你婊子是對的。
有時候,家人的話,殺傷力最大…

比如,《支配》一片中,女孩遇到了童話般的愛情,這讓自卑的她受寵若驚。
慢慢的,她發現男友變了,只要自己穿短裙、化妝,男友都會大發雷霆,甚至罵她是「婊子」,罵她不知廉恥…
於是,為了不惹男友生氣,她再沒穿過短裙,再也沒化過妝。
女孩開始焦慮,事事都小心翼翼,每次不愉快,男友總能長篇大論,讓她感覺是自己做錯了…



接著,女孩的體重、髮型、做的菜,都成了男友的「審判」對象,女孩越來越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某晚,女孩再也無力承受這些,帶著「我的存在就是錯誤」的想法,打開窗戶,縱身躍下…


比如,《細節》一片中,女廚師被人下迷藥,遭到了侵犯。
但她只殘存著碎片化的記憶:滑石粉的味道、紅酒入杯的聲音、80年代風格的襯衣…


不出所料,這些證據不足以支撐她的起訴,律師、醫生、警察都程式化地安慰她。
顯然,他們對女廚師的遭遇,見過太多太多…
他們的沉默,對女廚師來說,重若千斤。
這樣的事,還會不斷髮生,而那名男子要付出的代價,總是掛零。


類似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來看這樣一組資料:
全球有35%的女性曾遭遇身體或性暴力,部分國家的比例高達70%…(資料來源:聯合國婦女署)
一項在30多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發現,近1500萬未成年女性(15-19歲),被迫發生性行為,僅有1%的受害者求助…
每天都有137名婦女被其家庭成員殺害…
不到40%的女性,在遭受暴力後會尋求幫助…


圖片源於網路
她們中間,有涉世未深的少女,有在柴米油鹽打滾的主婦,有滿頭華髮的老嫗…
她們可能是老師、主播、售票員、清潔工、寫字樓裡的上班族…
而在沉重的男性凝視下,她們成了「弱勢群體」,一次簡單的日常出行,都要如履薄冰…
一條條微博熱搜背後,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背後,都是翻滾在性侵、家暴、歧視中的平凡女性。
無比遺憾,並不是每個受害者,都有伸張正義的那天,甚至還有不少人,因此再也等不到烏雲散去的那天…


法國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一書中寫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的。
深感如是。這個被「造就」的過程,有太多心酸與無助,當她們不得不拔光鮮亮的羽毛,披上堅硬的鎧甲,朝向世界吶喊…
她們又會像短片裡一樣,遭來異樣的目光,遭來嫌棄的態度,遭來令人窒息的沉默…

我們常說,一個女性能夠平安長大,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這絕非誇大其詞。《24小時》中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一遍又一遍重映著…
用語言描述苦難,始終是蒼白無力的,我們好像什麼都說了,什麼都做了,可現實還是如此泥濘不堪。

一樁性侵案、家暴案、校園霸凌…是個體的不幸遭遇,更是整個女性群體、整個社會的不幸。
烏鴉只想說,去你的生而堅強!去你的感同身受!去你的閉口不談!
每一位女性,只想自由、美麗地活著。
用力生活的她們,何錯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