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東京市中心,有一座酷貌似飛船的神秘建築。
進門,上電梯,到大廳。
刷卡,選擇房號,取號…
只需等待3分鐘,房間就準備好了。


但是,等等…
這裡不是什麼高檔酒店、政府業務大廳,或其他什麼娛樂場所…
而是,電子骨灰龕大樓。

房間,就是拜祭先人的靈堂。
像多層停車場一樣,平時,先人的骨灰盒層層疊放在收藏庫裡,後人前來拜祭時,刷卡啟動電腦程序,骨灰盒就經由傳送帶,送到房間。
墓碑、電子相架…也將同時開啟。
乾淨、環保、便捷、價格還比普通墓地便宜…



如果覺得這種形式還是過於傳統,不夠炫酷,還可以試試:「幻彩骨灰龕」。
LED彩燈照耀2000多個水晶佛像,燈一開,千佛閃耀,熠熠生輝。


沒有銘牌記號,怎麼知道哪個是自家先人?
沒關係,還是隻需要拿卡掃一掃。
對應的龕位,就會凸顯…
網友評論:真·掃墓!科技改變生活啊,有點想死一死是怎麼回事?


死亡,這麼凝重的話題,卻在如此輕鬆的氛圍下展開,這就是TVB的寶藏綜藝:《長命百二歲》
2018和2019年分別播出兩季,拿下9.4、9.5的高分,稱之為神作,一點也不過分。
主持人方東昇,參與制作過多部熱門綜藝,前陣子他主持的《尋人記》,還上了微博熱搜。


方東昇
這檔《長命百二歲》,從片名你就可以看出,它關注的是:人口老齡化。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中國「長命百歲」的祝福,已經顯得有些過時,活到「百二歲」(粵語,意思是120歲),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

而預計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將達到20億,這個數字,在2015年還是9億。
老年人數量翻倍,人生的下半場越來越長,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如何走好人生最後一程,不僅是老人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全社會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這檔節目,就是帶領大家,去探訪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台灣、日本、韓國、荷蘭、瑞士、德國…
看看別人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有什麼創新的做法。

正如前兩年一部大熱的教育紀錄片叫《他鄉的童年》,這一部,我更願意稱之為:他鄉的老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不是看到這些先我們一步所做的努力,我還真不知道,我們可為此規劃準備的事,有那麼多。


日本橫濱,一間不起眼的店面,居然敢起名:拉斯維加斯。
裡面也倒不含糊,牌桌、麻將臺、彈珠機,應有盡有。
「賭徒」們一路手不停,腦不歇,場內氣氛,劍拔弩張…


突然,一聲搖鈴,「賭徒」居然全部乖乖停下來,伸直雙手,開始做運動…
原來,這裡根本不是什麼賭場,而是一家「長者護理中心」。
「賭徒」是老人,護理員是「荷官」,連賭的錢都是假的。
只有按照要求運動完畢,老人們才能獲得更多「籌碼」。


眾所周知,日本老齡化非常嚴重,就連老人院也得瘋狂內卷,適應個性化需求,才能在市場生存。
把老人院搞成賭場,就是這家老人院的獨創。
別的老人院,都是帶老人玩摺紙,畫畫…
不少大爺表示不服:老子馳騁江湖這些年,就給我玩這個?糊弄誰呢!

但在這家老人院,他們可以玩21點、打麻將、百家樂,想怎麼賭就怎麼賭,刺激又有挑戰…
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老大爺組團入住。

日本老年人多,消費市場有一半都是60歲以上人群貢獻的。
老人不愛花錢?在這裡,不存在的。
東京有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商場,為了適應老人作息,早上7點就開門了。
進去之後,有專人帶著,先進行晨練;


運動完後,可以順便逛超市買菜。
平平無奇的超市,但細節貼心,比如購物車比普通超市的輕便,食物的分量也少一些,因為老人普遍胃口不大。


除此之外,商場裡還有書店、興趣班、遊戲廳、免費體檢…
約幾個老友,在裡頭消磨三四個小時,不成問題。



提到養老問題,我們通常關注的是,老到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伺候的時候,能不能得到善待。
但在那個階段之前,往往還有二三十年的時光。
老人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怎麼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好好生活,而不是無聊地打發日子,必將成為社會重要的課題。

除了日本,被稱為「養老天堂」的荷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舉措。
比如,他們專門開設了,50歲+人群收看的頻道:MAX TV。
老年人記憶訓練遊戲,幫助預防認知障礙;
老年健身節目、老年電視劇、老年旅遊節目、老年真人秀…
節目圍繞老年人的生活,還幫他們提高生活技能。



十幾年前剛開播的時候,MAX TV也被人取笑。
大家認為,老年人嘛,給啥看啥,不需要特別開一個頻道。
但電視臺負責人偏偏反其道而行,製作節目為老年人排憂解難,替他們發聲,口碑收視雙豐收,目前已成為荷蘭最受歡迎的電視臺之一。

老年人的需求,從來都有,只是過去一直被消音、被忽視,但隨著這個群體不斷壯大,社會再也無法小覷他們的力量。
這個世界,本就不只屬於年輕人。
可我們身邊,有多少產品,是專門為老人設計的?
又多少公共設施,真正考慮過老人的需求?
或許某一天,我們的社會,老年人也將成為消費主流,我們的市場,有為此準備好嗎?


台灣,雲林,一家老人院。
這是一節新入職員工的培訓課。
工作人員往紙尿褲裡擠了一些由麵粉、綠茶等混合的粘稠物,要求學員們穿上。
參與體驗的主持人,穿好紙尿褲從廁所出來,已經感覺整個人不好了。

但接下來一系列操作,更讓他抓狂:
綁手、綁腿、遮住眼睛…
一會兒被丟在床上,一會兒被人放上輪椅,推來推去…


這樣類似被綁架的狀態,有人堅持了半個小時,已經受不了,頭暈想吐…
但實驗的要求是:三個小時。


三小時後,當他們解綁,摘下眼罩,有人當場哭了出來…
這是一節感受老年人生活狀態的體驗課。
有學員說:曾經以為從自己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就是對的,直到親身體驗,才知道真的那麼痛苦、無助、徬徨…


老,是一種體罰,而且是每天被罰,時時被罰,永無盡頭。
也因為有這樣的認識,這家老人院率先實行了「零約束,零尿片,零臥床」。
怕老人摔倒,就綁住他們,怕老人失禁,就給他們穿上紙尿褲,嫌老人吃飯慢,就餵飯,這是很多老人院的常規操作。
但這裡卻選擇,帶著老人做運動,幫助他們重新學走路;

不給老人穿紙尿褲,幫他們恢復自主上廁所的能力。

自己吃飯,自己照顧自己,看起來好像老人院啥也不管?

負責人說:這裡不是老人人生的庇護所,而是現階段繼續學習的地方。
相比單純地服侍老人,幫他們重新掌握生活技能,顯然更難,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
比如,失智老人有時會吃大便,這是因為難受而扯掉紙尿褲,弄髒了手,卻忘記手上沾了什麼…
這不是什麼精神失常行為,只需要帶他們去廁所就好了。


比如,老人不願意喝水,因為怕上廁所,但其實喝水少,反而更容易尿頻…
有同理心,懂專業知識,才能給老人更貼心周到的照顧。

每個人都會老,但顯然,我們對衰老這件事,還有很多很多的未知,需要觀察、傾聽和迴應。
在這檔節目中,我們發現,很多人正在為此努力。
比如,台灣有機構推出為老人上門洗澡的服務。

有多少人願意花錢給寵物洗澡,卻沒能讓家裡老人舒舒服服洗個澡?
服務者堅持不戴手套幫老人清洗,他們認為,讓老人感受手的觸感和溫度,才是尊重和關懷。
負責人問:給家裡小寶寶洗澡,你會戴手套嗎?

而現在,更有高科技洗浴裝置:在洗澡盆中間,配備便盆。
因為老人在浴缸裡泡澡舒服了,肛門括約肌就會鬆弛,容易有便意。
增加便盆,看似是個小改變,背後是設計者的熱誠和細心。


諸如此類的創新之舉,在《長命百二歲》中,比比皆是。
比如,在新加坡,老年人刷卡過馬路,可以讓綠燈延長六七秒時間,政府為了鼓勵老人鍛鍊,捐步數可以兌換飛機票…


比如,荷蘭有專門為失智老人量身定做了失智村和失智農場。
專人「扮演」村民和服務人員,老人可以逛「商場」「公園」,甚至下地種田,不擔心走失,買東西忘記付錢,自然也不會被責怪。
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過上自由而有尊嚴的生活。


比如,瑞士有「時間銀行」。
人們可以通過照顧老人積攢義工時間,等到自己年紀大需要照顧,可以兌換他人的幫助。

還有各種神奇的死亡體驗活動:
韓國的死亡體驗館,提前躺進棺材裡,「死」一次。

日本東京的生死博覽會,一站式體驗寫遺囑、拍遺照、看墓碑、辦葬禮、模擬撒骨灰…
提前考慮,死後財產分配,墓地打理等等問題。
這些花盡心思的創新,不過是為了,老年生活充實幸福,被關愛被尊重,離開這世界時,不留遺憾,體體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節目並沒有迴避那些灰暗面:
比如,韓國66-75歲的老人,每10個就有4個生活貧困,老年婦女有一半非常貧困,有的甚至要靠賣淫,才能換得一日三餐…
日本依然存在大批「孤獨死」和「老來破產」…
因為收費便宜,德國的一些老人會被送到東歐國家去養老,被稱為「出口奶奶」現象…
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韓國電影《酒神小姐》講述的就是貧困老人的故事
或許,從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如何完善,才能讓老人體面地老去?
我們的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能不能依然為老人留一條慢通道,允許他們跟不上時代?
能不能在給予老人幫助時,不再居高臨下,而是傾聽他們的需要,在細節處體現溫情和耐心?
每個人都會變老,善待老人,也是善待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