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有四不碰:
連姆·尼森的女兒、丹澤爾·華盛頓的朋友、傑森·斯坦森的快遞;
以及基努·裡維斯的狗。
否則下場就是《疾速追殺》。

你搶我車動我狗,我殺你全家。
道上大名遠揚,令人聞風喪膽的第一殺手約翰·威克如今只想退隱江湖,紀念自己病逝的愛妻。
可惜事與願違。
天下誰不知道約翰·威克有仇必報。
惹了這位爺,就算你是俄羅斯黑幫老大,最明智的做法也是準備好後事。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到了第二部《疾速特攻》,復仇完畢的約翰·威克又被以前的債主找上門。
如果欠的是錢就簡單了,他欠的是人情。
義大利黑手黨格莫拉的二當家要他殺了自己親姐,要取代她坐上高位。

約翰·威克不答應。一、退役的他只想靜靜。二、他姐還是老相識。
實際心想:剛辛辛苦苦把武器裝備用水泥重新糊上你就跑過來提這要求,把我當狗遛呢?

債主表示真拿你沒辦法,然後一個不高興把人家房子給燒了。

權衡過後,遵守殺手界規則,信守承諾的他還是同意了再度出山。(不是因為慫了)
殊不知,債主的出現那一刻就已經觸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老老實實完成了任務的約翰·威克不料債主卸磨殺驢。
約翰·威克殺出重圍,在規定不能殺人的大陸酒店一槍解決了債主。
但酣暢的復仇是有後果的。
友情提醒一下,電影裡上一個違反了酒店禁戰規定的人被這樣取消了會員資格。
規矩就是規矩,約翰·威克也不能例外。
上頭懸賞1400萬美元要他的命,被鉅額獎金吸引而來的殺手們都聚集到紐約。
好在酒店經理念在往日情分上,施捨給他1小時的時間逃亡。

這1小時,直接讓我們等到了兩年後的第三部——《疾速備戰》。
一般來說,動作片系列都是續集越拍越爛,「疾速」系列卻一直在走上坡路。
成績一部賽過一部,口碑票房都是如此。

第一部《疾速追殺》,成本約在2000萬~3000萬美元,全球票房8880萬美元。
第二部《疾速特攻》,成本4000萬美元,全球票房1.715億美元。
第三部《疾速備戰》,成本7500萬美元,全球票房3.16億美元。
不斷的超越必然使得這個招牌逐漸壯大。
第三部全方面的提升也不負觀眾的期待。
約翰·威克一向是個狠角色。
人送的綽號和坊間的傳聞都能說明這一點。
雅加婆婆、夜魔……港版直接譯名為「殺神」。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業務能力無可否認。
面相上非但不凶神惡煞還時常會流露出溫情,卻沒有人敢對他掉以輕心。
約翰·威克最狠的地方在於他恪守規則,快意恩仇。
把《疾速追殺》概括為「一條狗引發的血案」只是玩笑話,你可別當真了。

之所以約翰·威克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是因為那條狗承載著妻子的遺願。
那輛車也充滿了他和妻子兩個人的美好回憶,哪怕撞成廢鐵他都要開回家,讓朋友修好它。

雖是殺手,他也遵從著很高的道德標準。
從約翰·威克背後的紋身也能品出他的為人。

那行「Fortis Fortuna Adiuvat」意思是「天助勇者」。
這句拉丁諺語還是駐紮在夏威夷卡內奧赫灣基地的海軍陸戰隊第3營的座右銘,也許是對基努·裡維斯夏威夷血統的致敬。
下面是丟勒的名畫《祈禱之手》,畫中傳達著丟勒對哥哥為自己無私付出的感恩之情,將它紋在十字架上面更顯示出一種虔誠之意。
約翰·威克人生信條所依附的事物一旦遭到破壞,那他便會義無反顧地復仇。
正如那個俄羅斯大佬所說的:「約翰·威克是一個被承諾、純粹意志所驅使的人。」

單憑一己之力就能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動輒就是一場大屠殺。
那些常在河邊走的人能不懼他三分嗎?
說實話,定位為動作爽片的疾速系列劇情是弱,觀眾也不在乎,反正看基努·裡維斯一人秀就可以了。
不過第三部一開始,主角就身陷絕境。逃亡倒計時和高額的懸賞金都將矛盾激化到了極點。
明知約翰·威克肯定死不了,還是讓人替他捏了把汗。
一個人勢單力薄地要對抗一座城,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是敵軍還難以防備,氣氛異常緊張凝重。

絕處逢生的他幾乎兌現之前別人欠他的所有血債。
曾屬於俄羅斯羅姆人族群的約翰·威克求助以前效忠過的領導,安全抵達了卡薩布蘭卡。
在那裡他找到摩洛哥大陸酒店的現任經理索菲亞(哈莉·貝瑞飾),請她帶他去向另一高層詢問如何找到理事會之上的長老,來獲得特赦。

索菲亞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起初堅決不同意,但看在對方救過自己女兒的份上還是心軟了。
高層透露了尋找長老的方法,之後卻非要索菲亞把她的狗當作答謝的回禮。
見索菲亞不肯,高層乾脆朝狗身上開了一槍,給她個教訓。
儘管子彈打在了狗穿的防彈衣上,索菲亞還是被這挑釁之舉激怒,隨即大開殺戒。
索菲亞:他打了我的狗。
約翰·威克:大妹子,我是過來人。


當理事會的強硬約束與自己的信條不發生衝突時,約翰·威克可以說是個十分守則的殺手。
但二者相悖時,約翰·威克自己的規矩享有最高的優先級。
他對妻子的絕對忠誠是逾越一切權力制裁的。

銘記妻子的音容笑貌是他堅持活下去的理由,同時維持自己在妻子眼中的形象是他鬥爭的目的。
因此他選擇推翻理事會,而不再與之為伍。
實施反抗前約翰·威克被問到需要什麼,基努·裡維斯說出了《駭客帝國》裡的那句經典臺詞。
槍,很多槍。


欲求和平,必先備戰。
若想追求原始的安寧,定要穿越最猛烈的風暴。
外網有統計約翰·威克在三部電影裡的擊殺戰績。
他在第一部裡殺了77人,第二部128人,第三部94人,合計299人。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裡的麥可·麥爾斯(共殺140人)和《十三號星期五》裡的傑森·沃赫斯(共殺157人)這兩大影史著名殺人狂加一起都沒約翰·威克一個人殺的人多。

不像其他動作片,主角一把手槍,子彈無限,假的一批。
約翰·威克從來不廢話,隨時都記得上膛換彈夾。
遇到敵我雙方的槍裡都沒了子彈,就到了考驗速度的時候。
補槍的好習慣也體現了一名殺手的專業素養。
保險起見,耍刀也必須多來幾下。
繼1根鉛筆殺3人之後,約翰·威克又就地取材,開闢了新殺法。
Cinemablend做的這張圖裡列出了他在《疾速備戰》裡使用的殺人工具。

子彈、刀、斧子、摩托車這些都還算常規。
用書殺人你見過嗎?
馬蹄殺人也蠻有創意的。
前兩部裡的狗狗都是待保護的形象,索菲亞的兩條馬犬可生猛著呢。
打人打丁丁這招屢試不爽。
不同於一部搭上一個邦女郎的007,約翰·威克和索菲亞的關係只是戰時同盟。
基努·裡維斯每次飾演約翰·威克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進行體能、武術、柔術、空手道、槍械操作等訓練,他自己都快變成神槍手了。
從前那個身手不凡的小夥子如今已年過50,他仍舊親自完成了98%的戲份。
為了演好索菲亞和約翰·威克並肩作戰那段重磅的動作戲,哈莉·貝瑞也同樣有刻苦訓練,累到不禁爆粗口。
「疾速」的世界觀從大陸酒店,漸漸讓觀眾更多地了解到這個存在於法外的殺手世界。
這裡制度森嚴井然有序,有特殊的流通貨幣,也有殺手間相互求助用的血契徽章。

打電話點外送等於呼叫收屍隊上門清潔,開個銀行賬戶等於發放懸賞通緝令。
侍酒師是武器顧問,裁縫會為會員量身定製防彈又有型的西裝作戰服。

第二部的結尾,酒店經理的一個指令就能讓廣場上看似普通隨機的路人瞬間停步,這足以使我們瞥見殺手世界的隱形和龐大。
違反規定的人會被取消會員資格,換句話說就是被處以死刑。
第三部出現了一位理事會派來的審判官,比酒店經理還要位高一級。
她前來懲戒的對象除了約翰·威克,還有那些幫助過他的人。

一邊理事會鞏固著自身不容質疑的權威,一邊反叛起義的苗頭也顯露了出來,凌駕於這之上的還有那位神秘的長老。
值得一提的是,衍生劇《大陸酒店》也已確定由Starz開發。
以這個架勢,疾速IP衍生出一個宇宙都沒什麼問題。

近年來的商業動作片裡,疾速系列無疑是數一數二的。
畫面上,賽博龐克式的霓虹色調營造出別具一格的迷幻與超現實質感。

搭配突出豪言狠話的特效字幕效果更佳。
給基努·裡維斯當過特技替身的導演查德·斯塔赫斯基自己有切身的經驗,他會讓攝影師參與排練確保高效地拍出理想的鏡頭。
導演也有意減少動作片裡常用的快速剪輯。
極大程度避免了晃瞎人眼的騷操作,比如《颶風營救3》裡6秒切鏡15次的翻柵欄片段。
採取更廣角且相對平穩的鏡頭來捕捉槍法拳法觀看起來會舒適得多。
突顯炫酷不在剪輯上亂做文章,而是實打實地在動作編排上多費心思。
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中,槍戰和功夫結合的表現手法被在「疾速」系列中大量使用。
片中也有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蘭·德龍主演的《獨行殺手》、《紅圈》,和通心粉西部片予以致敬。
在西裝革履的行頭,流暢自如的打鬥,錯綜複雜的空間這些亮點的基礎上,大戰在即時還響起了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冬》的第一樂章。

《四季》十四行詩中這樣形容這段音樂:「北風凜冽,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戰慄不止,頓足奔跑路途艱,牙齒咯咯直打戰。」
巴洛克風格的古典音樂伴著爆炸的聲響結束,一出暴力芭蕾被拉開了帷幕。
這樣看來,引得好萊塢類型片競相效仿的「疾速」系列與其歸功於創新,不如說贏在了巧妙的復興。
它向影迷們證明,「殺人」也講究藝術。
邪君囉囉嗦嗦回顧完「疾速簡史」,想必大夥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了。
沒錯,系列的第四部今日終於上線流媒體。

帶著美好的回憶,趕緊追起來吧~
依然是老規矩,移步邪君的小號「loki118」。
後臺發送【疾速追殺】即可欣賞~
四部都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