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火的韓劇《小女子》,大結局了。

「閨蜜突然去世,留給我700億遺產」的設定吊足了胃口。
其中對於貧窮的刻畫也十分扎心。

然而,後期劇情卻畫風突變。
狗血劇情、復活反轉,越來越離譜。
讓人一邊罵,一邊又瘋狂上頭。
這熟悉的味道,夢迴收視之王《Penthouse上流戰爭》。



巧的是,今年另外兩部大熱劇《夏娃》《安娜》也都收穫了類似的評價。
不得不說,《Penthouse上流戰爭》式撕×大戲確實拿捏了觀眾心理。
這不,韓國人已經不滿足於影視劇了。
乾脆又搞出了一檔真人秀版《Penthouse上流戰爭》。
同樣將抓馬玩到了極致——
Penthouse上流戰爭


這部綜藝由《Penthouse上流戰爭》主演柳真擔任主持人。
邀請8位嘉賓共同爭取4億韓元(約200萬元)的獎金。

節目規則沿用了電視劇中的設定。
原劇圍繞有100層的豪華公寓赫拉宮殿展開。
這裡是階級分化的縮影。
越往上身份越尊貴,享受到的特權也越多。
而每一個角色為了能往上爬,不斷勾心鬥角。
而綜藝中,也有一個「Penthouse上流戰爭」。
雖然濃縮成了五層,但同樣體現了階級差異。
住得越高的人享受到的特權越多。
就拿房間佈置來說。
中間三層的房間佈置都是一樣的,而底層和頂層的佈置卻是天壤之別。
底層房間和廁所差不多大。
幾乎就是個毛坯房,只是簡單的用報紙糊了牆。
配備一張椅子和一條毯子供人使用。
十分簡陋。
頂層則有130多平米,一個人住起來不要太爽。
內部用最高級的傢俱裝修。
各種家電設施一應俱全。
讓嘉賓都感嘆裡面有撲面而來的「成功氣息」。
食物也區別對待。
頂層的食物有牛排、紅酒等高級食物。
而底層只有一顆土豆。


同時,也借用了電影《飢餓站臺》的設定。
在正式參加比賽後,食物和獎金每天只會發放一次。
每次由入住最頂層的選手開始享用,以此類推。
越往下,獲得的東西就越少,只剩下殘羹冷飯。
對比同樣非常強烈。
頂層的可以吃到鮑魚等山珍海味。
而下一次層的人只能吃裝飾鮑魚用的葉子和鹽。
可以想見,到底層的時候,剩下的食物少之又少。
甚至只剩下一塊骨頭和一小撮泡菜。

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同於其他生存類真人秀展示的人性之惡,這部綜藝更多展示了人性的荒誕和愚蠢。
每一位選手都搶破頭去Penthouse上流戰爭。
而幾乎所有登上Penthouse上流戰爭的選手都像變了一個人。
他們自私獨裁,任由慾望掌控自己。
給盤子裡裝滿食物,大快朵頤。
有的甚至拿走節目組給的所有每日獎金。
絲毫不顧及剩下的嘉賓。
可是等到之後,他們不再住Penthouse上流戰爭的時候。
又會抱怨住在Penthouse上流戰爭的人太過自私,不讓他們分一杯羹。
可見,在利益面前,從來沒有推己及人和理性思考。
人性的「雙標」由此體現。
當然,這部綜藝也深得原劇的精髓,有精彩的撕×。
你背叛我,我背叛你的戲碼,不斷上演。
比如嘉賓西出口和趙善起的關係。
雖然兩人嘴上是好哥們,但還是充斥著不安和懷疑。

一次,西出口提出平均分配所有的獎金,每個人都不能多拿。
這對續兩天都住在一層的趙善起來說本是好事。
但卻遭遇背刺。
他沒想到,趙善起卻在背後攪局,暗中遊說其他人一起抵制平均分配,為的就是自己到上層之後能坐享巨利。

西出口還被背叛。
得知趙善起嘴上順從,說要一起把另一位女嘉賓淘汰,但轉頭就把淘汰訊息透露給了女嘉賓。
這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兩人直接撕破臉,隔著樓層互罵。
罵得最狠的是趙善起。
在參加節目之前,他一直喜歡西出口的歌。
但在決裂之後,直接飆髒話,罵「嘻哈完了」。
短短几天時間,兩人的關係從喜歡變成了極度厭惡,十分具有戲劇性。

而有趣的是,之後,西出口也成為了兩面三刀的間諜。
利用別人的信任,在兩個陣營之間周旋。
他不斷背叛自己最信任的人,從而達到生存的目的。
但西出口的計劃到底能不能成功?間諜身份會不會暴露?
這就是這部綜藝的懸念所在。


眾所周知,《Penthouse上流戰爭》的劇本一點不接地氣。
撕起來連正常的邏輯都不放在眼裡。
而這部綜藝去掉了這些魔幻、懸浮的元素,更貼近真實。
邀請的嘉賓都是經濟窘迫的普通人。
如同《魷魚遊戲》中為了高額獎金頭破血流的選手們,他們參與節目不是為了好玩、體驗生活,而是各有苦衷。
像是脫北者。
小時候,他過得十分辛苦,一直忍飢挨餓。
為了活命,甚至會吃老鼠肉。

來到韓國之後,一直處於最底層,負債累累。
只能靠送外賣的微薄收入,勉強維生。
而賺到錢後的第一個願望也非常簡單,就是帶媽媽吃牛排。
在他的心中,吃牛排更多是一種象徵。
其實,他並不知道牛排的滋味到底如何,也對幾分熟的牛排沒有概念。
別人問他的時候,一臉懵。

但因為他經常在影視劇中,看有錢人吃牛排,心中有模糊的概念,覺得牛排應該會很好吃。
所以對牛排有一種執念。

這樣的願望可能在許多人的眼裡,非常好笑,但這正是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儘管有了錢,但也可能註定與上流無緣。
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變成《Penthouse上流戰爭》這樣,成功逆襲的打臉爽劇。
還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現實。
因此,他們追尋的也從來不是幸福團圓的大結局,只是幸福的那一剎那。

除此之外,嘉賓還有違背父母意願追求自己職業夢想的女學生。
慘遭騙婚和家暴,被迫背上10億高利貸的妻子。
每一個人的辛酸都是當下很多人的困擾。

同時,這部綜藝還探討了韓國的社會問題。
炒幣熱。
西出口是一個狂熱的比特幣愛好者。
在參加節目之前,他已經把用來結婚的8000萬韓元(約40萬元)都賠了進去。

但依然不滿足。
這次,參加節目賺錢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補缺虧空,而是用來打算繼續投資比特幣。
他把比特幣看作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而在參加完節目的一個真·挖幣遊戲之後,他才有了一絲悔悟。
遊戲要求在一片沙地中,尋找硬幣。
和挖礦的思路差不多。
西出口雖然挖地十分努力,但卻一個硬幣都沒找到。
這時他的心情與之前投資比特幣失敗的懊惱有了連結。
覺得是一種諷刺。

而之所以讓人的感受如此之深,是因為真實的挖地感受代替了曾經面對電腦螢幕時,虛幻的快感和刺激。
讓人更能面對現實,發現挖幣獲利的概率到底有多低。

在抓馬的設定之下,這部綜藝沒有陷入一味的撕×,也沒有戲劇性的逆天改命。
而是一步步的撕開社會現實。
在主打刺激燒腦的生存競賽類綜藝當中,的確帶來了一些新鮮感。

不過,也正因為嘉賓中沒有「高端玩家」,節目後續的爽感不足。
但依然有不少值得娛樂圈學習的地方。
近幾年,韓國湧現出一大批影視IP改編綜藝。
它能敏銳地抓住熱點和噱頭,把IP的價值利用到極致。
就拿《Penthouse上流戰爭》來說。
先是推出衍生團綜《不會傷害你》,邀請三位反派主演一起去鄉村改造。
讓觀眾體會到演員在劇外的反轉魅力。

然後又借用設定,有了如今的綜藝。
這樣一魚三吃的手法,發揮出了IP的潛能。
還有綜藝《血戰》。
它把《寄生上流》和《魷魚遊戲》兩個設定糅合到一起。
引入階級的概念,將戰隊分成了樓上和地下室。
樓上的選手享受所有資源,吃各種美味的食物。
地下室的選手卻要精打細算,靠疊披薩盒子賺錢買泡麵,維持溫飽。
也激起了不少討論度。
有不少「劇改綜藝」,但很多簡單粗暴,都打「情懷牌」,用經典影視劇的主演重聚的噱頭吸引觀眾。
《奔跑吧》第二季,邀請《愛情公寓》的主演重聚。
但套路還是以往的套路,讓嘉賓們一起玩遊戲,憶往昔。全靠粉絲的情懷支撐,看久了,容易審美疲勞。

而其實,我們也可以借鑑這樣的劇改綜思路。
不是單純的依靠明星光環,而是通過挖掘劇中的情節、設定來實現。
就拿開年爆火的《開端》來說,時空循環的設定,本身就非常適合改編成一檔生存競賽類真人秀。

再往前推,也曾經擁有過教科書級的「劇改綜」案例。
86版《西遊記》劇組,曾製作過一臺別開生面的「齊天樂春晚」。唐僧、八戒、悟空、女兒國國王、各路妖怪……紛紛獻上拿手絕活兒。

演員和角色合二為一,古裝和現代相互碰撞,讓人眼前一亮,評分高達9.3。
可惜,此後《西遊記》再出現在綜藝當中,要麼是主創重聚,要麼是嘉賓玩梗,沒有等來更多創意迸發的二次創作。
而近年大火的劇,後續動作也僅止於明星上綜藝節目營業。
其實,好的作品完全可以被開掘出更多的可能性,而非只是簡單的炒冷飯。這一點上,韓國綜藝的確已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