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剛火就翻車,她扯掉了遮羞布

年度爆款《夢華錄》,也翻車了?

近幾日,社交平臺湧出許多批評聲。有人吐槽劇情高開低走。也有人認為女主人設崩壞,故事核心跑偏。

「不適感逐漸大於美貌帶來的快感」

其實,剛開播時,爭議聲已經出現了。

豆瓣熱帖認為,編劇對女主妓女身份的改寫,有失關漢卿原作風骨。

而該劇最熱門的長評,無不言辭激烈,打出一二星低分。

當「

當「雙潔」一詞登上熱搜後,這種不滿徹底爆發了。

《夢華錄》立刻被扣上了「封建糟粕」「貞節牌坊」的帽子。

短短几天內,豆瓣評分從8.8下滑至8.6。

對比之下,同樣改編自《救風塵》的老劇《愛情寶典》被誇讚忠於原著,從8.1漲到了8.9。

影視作品,本應容納不同觀點的碰撞

影視作品,本應容納不同觀點的碰撞。

但比起糾結於「雙潔」本身,香玉更想把它當成一個新的視點。

由此窺見當下陸劇中更大的問題——編劇的撕裂感。

《夢華錄》改編自關漢卿所作的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講述底層妓女互助的故事。

原作本身極具改編潛能,包含著底層女性困境、「girls help girls」等等當下熱門話題。

所以,這部劇剛一開播,就博得觀眾好感

所以,這部劇剛一開播,就博得觀眾好感。

許多人都表示對這樣的女性故事十分滿意。

尤其是有稱心的選角在前。

開播幾日,就有15萬人打出8.8分的高分。

觀眾直呼,古偶劇終於有救了。

但隨著更多劇情展開,很多人發現了問題
但隨著更多劇情展開,很多人發現了問題

但隨著更多劇情展開,很多人發現了問題。

一方面,《夢華錄》對《救風塵》的改編,修改了最為根本的出身設定。

原作中,趙盼兒出身底層。

多年來,在市井勾欄裡做妓女。

愛情寶典

《愛情寶典》

經改編後,《夢華錄》中的趙盼兒成了官宦之後。

家中遭難而淪為賣藝女子,後因太守恩令得以脫籍歸良。

相較原作而言,抽掉了底層出身,弱化了無權無勢這一層悲劇感。

對後來逆襲成功的戲劇張力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對後來逆襲成功的戲劇張力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而與此同時,這一人設修改也導向了女主與權臣之子男主的「門當戶對」。

本質上,依然沒有擺脫近些年陸劇中備受詬病的階層偏見。

正應了毛尖老師所說的,陸劇最講出身論。按地位、財產分配顏值,按顏值分配道德和未來。

另一方面,劇中「雙潔」人設,讓故事更顯荒誕

另一方面,劇中「雙潔」人設,讓故事更顯荒誕。

雙潔,原本是言情網文中的一類標籤,意味著雙方肉體和心靈都與其他人無染。

如同超市給貨物打上標籤一樣,網文標籤的功能也是讓作品快速而精準地流向對應的受眾。

而到了面向大眾的影視劇當中,雙潔則顯得如此不合時宜。

《夢華錄》中男女主角確定關係後的對話,就遭到了猛烈的吐槽。

而立之年的男主表示,自己連逢場作戲都不曾有過。

9歲就入了風月場的女主則馬上回應,自己從未「以色事人」。

脫籍後也是賣茶為生。

自始至終都是「清清白白」的。

雖然和前男友愛得很深,早早就定了終身

雖然和前男友愛得很深,早早就定了終身。

但卻是「發乎情止乎禮」。

但卻是「發乎情止乎禮」

不僅如此,各種場合,女主都不失時機地與妓女撇清關係。

多次解釋自己的出身,說自己早已脫了賤籍。

在宋引章和東京名妓聊天時,說出「我們又不是市井名妓」。

把「賣藝不賣身」「憑本事吃飯」掛在嘴邊。

把「賣藝不賣身」「憑本事吃飯」掛在嘴邊

如果說男女主角的對話,尚可解釋為小情侶之間的坦誠相待。

那麼當這套說辭過於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場合,便很難不令人感到強烈的割裂感

一個改編自底層妓女互助的故事,卻試圖讓女主與底層、妓女割席。

更何況,根據於賡哲教授的科普,明清時期梅毒傳入中國以前,並不存在嚴格只賣藝不賣身的妓女。

因此,讓設定在宋代的女性角色談所謂的妓女鄙視鏈,本身便是個偽命題。

有人將這一問題歸結於審查壓力

有人將這一問題歸結於審查壓力。

但實際上,除了妓女人設爭議外。

劇中還從主要角色之口說出「字都不識幾個的人,能講出什麼大道理」「給販夫走卒彈曲有失身份」之類的表述。

一邊立著掙脫社會偏見的人設,一邊卻也在鞏固著這種基於身份、階級的偏見。

隨著劇情展開,這種割裂感越來越明顯

隨著劇情展開,這種割裂感越來越明顯。

導致主角人設愈發「崩壞」,同時也暴露出創作層面價值觀念的錯位。

當然,僅憑這些臺詞,不足以否定整部劇,也不至於上升到封建糟粕的程度。

但,在關漢卿原作超越時代的核心面前,這樣的處理顯得尤為過時。

對比同題材老劇《愛情寶典》,敘事及人物塑造方面不進反退。

與劇中頻上熱搜的「女子貴自立」等臺詞也形成了強烈反差,更顯出編劇的自我矛盾。

加之豆瓣8.8分的捧殺,必然導致部分觀眾產生逆反情緒

只把所謂的現代精神當成對外營銷的抓手,但核心依然陳舊。

這種撕裂和拉扯,不只是《夢華錄》或者古偶類型獨有的。

也是這幾年湧現的女性題材劇的通病。

拉著「女性主義」的大旗,又在敘事中滑入封建男權的窠臼,講著千篇一律的瑪麗蘇故事。

古裝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取材於史實,講述底層女性憑藉經商天賦拯救了沒落的吳家,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但劇中,女主的商業成功卻是主要依賴於愛情的成功。

在她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仰慕者,並且都能給予她一定的幫助。

如果出於歷史的尊重,側面反映封建社會中女性力量有限,難以以一己之力出頭,倒也無可厚非。

但實際上,真實的歷史記載中,除了婚姻關係屬實,並無其他感情線。

這種修改,僅僅只是為了迎合觀眾磕cp的喜好。

為此忽視了背後價值觀的極大扭曲。

讓性魅力蓋過了女主本身的經商才能,更是與這部劇女性主義的宣傳點完全相悖。

《楚喬傳》講述西魏亂世中,女主楚喬從奴隸到將軍的逆襲之路。

劇中將她的階級跨越歸因於天賦。

又在她的成長道路上備好了眾多愛慕者。

他們每次都能慷慨相助,讓女主得以化險為夷,步步高昇。

《羋月傳》也是如出一轍的偽大女主,真瑪麗蘇劇。

羋月從小被視為「禍星」,後宮中也是眾人的眼中釘。

但她因心地善良,備受異性追捧。

每次遇難,都有男人出面幫她逢凶化吉。

甚至是初次相見,也願為她出生入死。

不只是古裝劇,現代劇也有這樣的通病

不只是古裝劇,現代劇也有這樣的通病。

《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反覆強調「靠自己,不靠男人」。

結果,找工作靠閨蜜男友。

最後更是靠精英男才能走出陰霾。

最後更是靠精英男才能走出陰霾

還有《三十而已》中的滬漂王漫妮,貼著獨立勵志的標籤。

但卻寄希望於「金龜婿」,靠男人實現階級躍升的夢想。

獨立女性始終被男權陰影籠罩,戲劇衝突便只能轉向女性之間的「雌競」。

打小三戲碼一再當作爽劇上演,但本質不過是套了現代外殼的宮鬥。

女性題材的探索和發展,止於扁平的口號和說教。

時至今日,在具體的敘事中,依然鮮見女性真正實現自我獨立,建構自我認同。

國內女性題材劇的掛羊頭賣狗肉,暴露出的是市場的問題。

看見女性視角,講述女性故事,本是有益的創作取向。

但是「流量至上」的不良之風下,對市場的過度迎合,導致創作重心放在縫合爆點、消費情緒之上。

而無暇深入內容的精耕細作。

使得作品大多粗製濫造,頻頻陷入為批判而刻意塑造的誤區之中。

全部價值落在一時的「爽感」中。

忽視現實邏輯,讓女主大開金手指、大殺四方

忽視現實邏輯,讓女主大開金手指、大殺四方。

短期看可以滿足觀眾的代償心理,彌補現實的不屈。

達到製造話題,輿論引流的目的。

但長期看,消解了作品的深度和社會話題的嚴肅性。

對觀眾審美和影視環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對觀眾審美和影視環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對觀眾審美和影視環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隨著時間流逝,很多以往的爆款劇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外在的批判又繼續引導創作。

但一味依從市場,缺乏主體信念的影視創作,往往只是從一種偏頗滑向另一種偏頗

觀眾對披著「大女主」皮的瑪麗蘇劇產生逆反心理後。

市場又順勢而動,製造出一批不靠男人的女強人形象。

實際上依然換湯不換藥。

像《星辰大海》中,將女權與強權劃等號。

塑造出無所不能的女強人形象,有意矮化的男性形象。

與現實完全脫節,讓女性形象顯得更加單薄偏狹。

與現實完全脫節,讓女性形象顯得更加單薄偏狹

好的創作,比起觀念的「正確」,更重要的是內容本身的完整和自洽。

就像《甄嬛傳》中,單拎出來看,一心想著男人的「戀愛腦」,後宮爭寵的「雌競」,都是槽點。

但在封建秩序以及人物塑造的邏輯中,它又是合情合理的。

甄嬛一生所求本來便只是一份純粹的愛情,而這恰恰註定了她身為後宮妃嬪的悲劇命運底色。

後來的逆襲和反殺,根本還是源於愛情理想的破滅。

甄嬛對愛情的執念,不為很多觀眾所認同,但角色弧光卻完整、飽滿、自洽,足以打動人。

這部劇並未強調所謂的女性主義,卻將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融入在整體敘事當中,寄於每個角色身上。

而回到夢華錄,不難發現諸多

而回到《夢華錄》,不難發現諸多前後矛盾,邏輯打架之處。

以關鍵的姐妹互助戲為例。

原著中,趙盼兒以色誘為手段,與渣男糾纏三天,救出姐妹宋引章。

因為她一直生活在勾欄之地,懂得如何利用性魅力求生存。

但在劇中,趙盼兒的出身被「淨化」,沒有任何以色事人的經驗。

最後卻能色誘成功,表現得毫無破綻,也失去了相應的合理性。

這段經歷後來被趙盼兒表述為某種不堪的往事,更是背離了「救風塵」的核心。

如果只以古偶劇的要求來看,或許可以忽視上述瑕疵。

畢竟,相較於其他天雷滾滾的古偶,這部劇在表演、製作等方面顯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風評翻車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營銷。

前期宣傳,強調女性互助、衝破封建禮教束縛。

而後「雙潔」卻又衝上熱搜

而後「雙潔」卻又衝上熱搜。

正如劇情一般,充滿令人困惑的撕裂感。

而這種撕裂感,說到底還是創作觀念的錯位

而這種撕裂感,說到底還是創作觀念的錯位。

貼標籤、喊口號,並不等於女性主義。

只見爆款公式,不見劇本漏洞,則更是本末倒置。

往遠了舉例,豆瓣9.2分的美劇《美國夫人》講的是一位保守主義反女權的女政客的故事。

她提倡女性迴歸家庭,做賢妻良母

她提倡女性迴歸家庭,做賢妻良母。

她道貌岸然,並不真正關心女性命運。

按照流量公式來看,幾乎全是雷點。

但事實證明,誠實地刻畫時代背景中女性的處境,呈現個體的複雜性。

這本身就是一種女性主義敘事。

口是心非,自我拉扯,反倒是在損害作品的正常表達。

我們無意苛責一部古偶劇。

但任何面向大眾的作品,都應該經得起審視和評判。

一味誇讚,對紕漏視而不見,無異於破壞作品與觀眾的良性互動。

美人美景,固然賞心悅目。

但可信的故事與人物,才是立身之本。

御賜小仵作

《御賜小仵作》

相關文章

26集後,《夢華錄》硬傷就一個字

26集後,《夢華錄》硬傷就一個字

再聊個5塊錢的《夢華錄》。 放心,不是前些天你看的那些。 起因是,前些天討論宋朝美輪美奐的高贊留言太多,大家都開始關注和迷戀中華宋文明之美。...

《夢華錄》劇情、劇評:瑪麗蘇相親劇

《夢華錄》劇情、劇評:瑪麗蘇相親劇

今年《夢華錄》火了,而且火的很有說服力。 其中最大的看點在於劉亦菲和陳曉,當他們兩個人沾上古偶劇,不管怎麼裝扮,都會在氣質上穩贏。 夢華錄 ...

《夢華錄》:劉亦菲的春天來了?

《夢華錄》:劉亦菲的春天來了?

《夢華錄》爆了,烏鴉是真的沒想到… 開播不過一星期,我一直被它刷屏。從狂炸微博熱搜,到刷爆朋友圈,還收到自來水劇迷的狂熱安利&#...

《夢華錄》劇情、劇評:劉亦菲新劇爆了

《夢華錄》劇情、劇評:劉亦菲新劇爆了

這幾天,被複古潮主宰多時的內娛終於有了點新水花。 一部國劇火了,為疲軟多時的古偶圈帶來一股久違的熱度。 不僅討論度居高不下,收割觀眾無數,開...

《夢華錄》劇情、劇評:連刷十集

《夢華錄》劇情、劇評:連刷十集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一群賊人闖入趙氏茶鋪挾持老闆娘妄圖脫險。 豈料,隨著一聲「三娘,銅盆——」根本不給你反應的時間,盆出必貼臉。「嗖」的一下...

《夢華錄》值8.8高分啊?

《夢華錄》值8.8高分啊?

《夢華錄》開播以來,各個社交平臺都被#劉亦菲好美#的詞條刷屏了。 膚若凝脂,眼波如水,這誰能頂得住哇! 回憶一下那些年古裝劇裡的劉亦菲,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