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會有人,被動地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高考志願欄裡填的是父母認為有前途的專業,猶豫著放棄了自己喜歡的。
以「年紀到了」為理由結婚,又以「養家餬口」為責任工作。
最後再過著兒女心目中老年人該有的生活,爬爬山、散散步、打打拳。
慢慢的,夢想成了逐漸遠去的詞彙,你完全接受了在平淡中享受安逸。
就這樣,對夢想的憧憬變成了被時間疊加的遺憾。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與夢想有關的故事。
豆瓣評分9.1,沒有矯揉的煽情,也沒有尷尬的設定,只有最純粹、最真實的感動。
它就是tVN新出漫改劇——
《如蝶翩翩》

01
「你呢,心裡有夢想麼?」
小時候,當沈德出第一次看到芭蕾舞時,眼裡瞬間就有了光。
他開心地對爸爸說,人怎麼能跳那麼高呢?我想學芭蕾。
中規中矩的父親馬上嚴厲地終結了他這個念頭:大男子漢怎麼可以擦粉跳舞?堅決不行!
說著強硬地拉走了德出,可德出心中對芭蕾的渴望卻並沒有因此走遠。

婚後,為了養家,身為郵遞員的德出努力工作到流鼻血。
不是在賺錢的路上,就是在思考如何賺錢。
可即便是這樣也無法給妻子、兒女無憂的生活,他更拼命也更賣力,對芭蕾的關注也只能被鎖在抽屜。
夢想彷彿被他留在了兒時,而他則一天天地老去。
德出70歲生日那天,孫女恩浩問爺爺許了什麼願望。
德出的妻子海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還能是什麼?活到我們這個年紀就只希望兒女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海男是個很傳統的人,把兒女的期盼當成自己生活的準則,會偷偷接濟資金週轉困難的小女兒,還會因為害怕大兒子生氣而委曲求全。
而事實上,德出的生日願望裡有著妻子不了解的美好。
這一生,哪怕是一次能夠接近芭蕾,該有多好?
但他無法放下人們心中對老年生活的成見,也擔心自己真的這樣做了,會不會給別人造成困擾。

猶豫著、糾結著,時間在流轉,生命在流逝,直到一天他的好朋友去世了。
朋友離開前,曾和德出聊過自己的人生。
朋友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意識卻越來越清晰了。
他賣了一輩子船,卻沒能做出一艘自己的船。
他幻想開著那艘已經起好名字的船——前進號,劃破波浪,迎著海風直達大海的盡頭。

可現在的他病體殘缺,怕是再沒有機會了。
說著遺憾地轉過臉問德出,你呢,你心裡的夢想呢?
德出沒有回答,也不敢回答。
朋友去世後,德出拿著朋友疊的紙船,怔怔地出神:我心裡的夢想呢?
他感到有些害怕,讓他畏懼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夢想。
是那一句,「這輩子只能這樣了。」
於是,他決定踮起腳尖,追尋哪怕只有一次的飛舞。

02
「我真正害怕的是,某天想做卻做不了,或是記不起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
70歲開始學芭蕾,即便夢想不會過期,可還是會跨不過身體這道坎。
體能欠缺、平衡力大不如前、一天下來骨架子都快散了。
但對德出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再累也覺得開心,因為認可這段經歷所創造的價值。

可他的家人卻並不認同,而是劇烈地反對。
妻子海男發現德出在學芭蕾時,憤恨到瞪圓了眼睛,大聲呵斥著「這像話麼?!」
她激動地把德出的舞蹈服剪壞,告訴他絕對不可以,大兒子知道了一定會覺得很荒唐。
「別給孩子們添麻煩,就在家看看電視、散散步,優雅地老去就好。」

正如海男所預料的,反應最強烈的就是他們的大兒子。
從前家裡並不富裕,大兒子很小就學會了自己面對一切,凡事都想做到最好,任何情況下都想要獲得所有人的尊重。
自我要求嚴格的同時,他也這樣要求著身邊的人。
會以長兄的身份責怪妹夫的無能,覺得放棄當醫生轉而想拍紀錄片的弟弟沒出息。
他企圖讓所有人都配合自己過「體面」的生活,當然也包括父母。
他一面盡全力阻止德出練習,一面跑到芭蕾舞工作室,想讓負責人驅逐他爸。
「一輩子作為公務員本分生活的人,一大把年紀跳什麼芭蕾?總之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我不能坐視不管。」

父親執著熱愛的追求,是他心中上不了檯面的醜事。
沉淪在世俗的偏見中,他在意別人可能會因此對他的評頭論足。
他一直覺得:是父親的無能,才造就了他的早熟,過早開始思考如何賺錢養家。
所以他對德出說,「你在往我肩膀放上包袱後,不是一直舒心的過來了麼,請一直那樣舒心地活著吧。」

粗暴的語言,刺痛了德出,也刺痛了母親海男。
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也許有時候父母無法給予我們期待的一切,但卻是他們拼盡全力能給的全部。
可這並不能作為我們成功之後,不留情面地抱怨他們的原因。
「為什麼孩子過得好,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變得渺小?」

你以為的虧欠,其實是父母心裡最難癒合的傷疤,他們愧疚著、卑微著,卻不敢出聲。
而又有多少人在以愛的名義,扼殺著別人的希望和夢想。
大兒子的女兒恩浩,一直走在父親搭建好的人生路上。
趴在一堆獎狀的書桌上,弄不明白自己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
帶著父親的期望去實習,結果碰到了利用新人、壓榨新人的店長,恩浩辛辛苦苦地幫她做事,最後卻被她一腳踢出公司。
為了達到父親標準,她幾乎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一個「乖女兒」的代價就是完全失去了自己。
失敗後的恩浩困頓迷茫,回到家又迎來了父親劈頭蓋臉的責罵。
受不了的恩浩終於爆發了,她衝著父親大喊,「我有多窒息麼,你知道麼?我有多痛苦你知道麼?」

同樣被為難的還有德出的芭蕾舞老師採祿。
小時候,採祿一直在聽爸爸的話活著。
父親讓他去操場跑圈,他就去;讓他踢足球,他就踢;讓他參加比賽,他就參加。
這樣的日子終結在他第一次看到芭蕾,他說:我不想再這樣了,我也想飛翔一次。
他開始幻想,站在舞臺上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夢想有時候,就像照進人生的一束光亮,有了它你便會明白之前的種種只不過是將就。
與其委屈地活著,不如努力讓自己幸福。
採祿問恩浩,「你做什麼的時候最幸福?」
恩浩沒有回覆,因為她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03
「知道你做什麼最幸福的人,只有你自己。」
目前這部劇已經更新了6集,從最初的8分多,到現在的9.1,網友評價它「就像閃電一樣,延續了殘存的火苗。」
看的時候,你既會感動於德出爺爺對夢想的執著,也會開始思索自己現下的人生。

有人把按部就班的日子,默認成理所當然的生活;也有人把揚帆起航的機會,當成自己的最後一搏。
美國著名原始派畫家摩西奶奶,大器晚成,從77歲開始作畫,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
她曾說過:「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在重慶,60多歲的萬大爺重拾畫筆,遠赴西藏寫生,他的目標是在70歲前辦一個屬於自己的畫展。
在天津,61歲的王新靈骨折時還戴著夾板練習,終於立起了足尖,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學藝術團第一個立起足尖的人。
在西安,74歲的賈興毓成功開辦了自己的小型演唱會。
……
回到《如蝶翩翩》的劇中,德出爺爺也在堅持和努力下,勇敢地張開手臂,也許還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礙。
但哪怕只剩下一次機會,也要在有生之年去做想做的事。
因為對於蝴蝶來說,翩翩起舞才是生命的色彩。
人,最終還是要為了自己而活。
而「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