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結局的播出,《完美伴侶》這出大劇終於在種種熱議中拉上了帷幕。
一眾喧囂中,有人說它探討了新式的中國婚姻模式,彰顯了女性的地位和力量;有人批它外表華美,內在爛俗,非常脫離實際。
但不管是哪一方的聲音,都不會放過對高圓圓的「審視」。
畢竟這是「國民女神」時隔9年後的熒幕作品,實在有太多的話題點可以挖掘。

譬如她怎樣保持住風韻和狀態?
是否實現了演技上的突破?
是不是也陷入了「中年女星」的困局?
在看到這些問題的解答後,猛然發現,其實很多人並不真的了解高圓圓。

高圓圓出生的時候正值中秋,看著天上圓月,母親將女兒的名字定為了「圓圓」。
高圓圓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母親生她的時候已經40歲。
對於高圓圓的降生,高爸高媽也曾經猶豫過,最後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高圓圓的父親從事航天工作。
小時候的高圓圓和父母一起住在豐臺雲崗的大院裡頭,四面被農田環繞,院子裡都是些「航二代」。
小時候高圓圓特別皮,她長得健壯,兩腿蹬起來飛快,和院子裡那幫男孩子賽跑,從背後扯他們的衣服,一追一個準兒,把他們甩到身後再回過頭對他們笑。
跑了好幾年,那些男孩子愣是沒一個能追上她。
鬧夠了耍夠了就回自家屋,屋子裡常常有熬中藥的味道。
不同於她的活力四射,母親生育完她之後,身體就一直不好,常虛弱地躺在床上咳嗽不停。
那時候,高圓圓總是戲稱母親為「蛀蟲」,因為她不上班,不出門,只是弄花和玩貓,還盡需人伺候。
當時高圓圓的父親工作非常忙碌,但是每天除了煮藥、做飯、洗衣服,還得輔導大哥的作業。

但是父親對這一切沒有任何怨恨,每天他都拿著乘藥的碗來到母親的面前,一勺一勺地把碗裡褐色的藥湯舀出來,吹涼了再送到母親的嘴邊,然後看著母親慢慢嚥下。
有一次,高圓圓聽到父親對母親說:「你想做什麼就做,你不想出門就不出,不想上班就不上,你不想幹什麼都沒關係。」
這讓一度把母親視為「蛀蟲」的高圓圓很震撼。
後來長大了,高圓圓從豐臺來到城裡讀高中。
那年軍訓,高圓圓和一眾同學們站在烈日下接受太陽的炙烤,後來教官問誰願意上來唱首歌,活躍活躍氣氛給大夥兒解悶。
聽到這話,高圓圓想都沒想就舉手了,很快就被教官給叫了上去,和另一個非常帥氣的男孩子合唱了一首歌。
那天,同學們都一起拍手鼓掌叫好,教官也笑得滿面通紅,氣氛非常棒。
第二天一早,高圓圓來到班裡,卻發現身邊的同學們看自己的眼神變了,她們眼睛裡開始有了另一些寫東西,總是側過臉去說悄悄話;那天高圓圓總覺得有人在盯著她,一抬頭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非常難受。
後來,班級裡就傳出來了,說高圓圓暗戀上那個跟她一起合唱的小男生,踴躍舉手就是為了引起人家的注意。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連其他班的同性同學也開始用奇奇怪怪的眼光打量著高圓圓。

「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比較容易被別人注意到,比較容易被針對,可能是因為還算漂亮吧。」
從那個時候起,高圓圓再也不敢像小時候那樣子用力跑,更不敢拽著男孩子的後背往後扯。
她學著柔聲講話,調節自己的動作,即使有情緒也剋制住。
後來她發現這樣似乎還不夠,要融入「團體」還得跟其他人有「共同話題」。
當時一眾女孩子們每天下課就聚在一起談論國安隊的比賽,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儀的球員。
高圓圓也跟著她們一起聊,然後一點都不懂足球的她就成了國安隊的「鐵桿球迷」,她們甚至定做了一面「國安必勝」的大旗,合影後寄給了解說員董路。(這張照片後來被登在了報紙上)

和同學們「保持一致」的日子,高圓圓找到了久違的安全感,可1996年的一次偶然,卻讓高圓圓再度從人群裡脫穎而出。

1996年2月份的一天,高圓圓和一個同學結伴來到王府井淘書,突然迎面走來一個拿著DV機的人,那人一瞅見高圓圓就馬上走了過來,她跟高圓圓說自己是來找廣告模特的,不用別的,只要高圓圓配合錄個DV,然後留個聯繫方式就成。

高圓圓照做了,也沒多想,後來對方打電話來聯繫她,說拍一支冰淇淋廣告,高圓圓去了。
從此另一扇大門正式開啟。
高圓圓拍的冰淇淋廣告後來在央視播出,大受好評,從此她進入了商家的視野。
大眼睛,短頭髮,氣質乾淨,笑起來帶點可愛,這顏著實屬於「老天爺追著餵飯」。
當時高圓圓一下課就奔赴現場拍廣告,商家排著隊約檔期,導演跟她說得最多的是「你別演,可千萬別演啊,生活中什麼樣就什麼樣。」
很快,她就拍了千餘條廣告。
父母親知道後,也不攔著她,而是跟她說,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選擇,但是後果需要你自己承擔。
轉眼間,畢業季就到了。
高中畢業後,高圓圓沒有像其他有拍攝經歷的同齡人一樣去報考表演類學校,而是入讀一所工學院,選擇了文秘專業。
在她的意識裡,「當演員」從來就不在自己的人生選項之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將來能夠繼續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這才是最重要的,當年高圓圓的畢業論文名叫《從麥當勞的特許經營看我國連鎖業發展之路》。

可經過大學的時光後,高圓圓卻仍舊走上了演員的道路。
因為大學期間,她依然片約不斷。
自1997年的《愛情麻辣燙》之後,高圓圓的參演作品不再侷限於廣告。
之後她參演了《找不著北》《實習生的故事》,依然延續清純鄰家的定位,在劇作裡功能性不大,但效果顯著。
千禧年過後,高圓圓的事業迎來一波高峰,她先是接拍了「清嘴含片」廣告,成為了國民皆知的「清嘴女孩」(當時恰逢悉尼奧運會,廣告在電視臺播放後引起轟動),後又出演了著名文藝片導演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在電影裡扮演富家女瀟瀟,和周迅扮演的火辣的紅琴形成完美的映象,至今仍是很多人心頭的白月光。


憑藉這兩大作品的加持,高圓圓在業內擴大了知名度,也堅定了她走演藝道路的念頭。
兩年後,一部大製作武俠劇《倚天屠龍記》又找上了她。
這部劇集齊了兩岸明星,當中不乏蘇有朋、張鐵林、張國立這樣的大咖,女1還是高圓圓未來的好閨蜜——賈靜雯。
導演組給到高圓圓的角色是周芷若,這是一個前期柔弱,後期黑化的角色,層次相當豐富。
高圓圓接到這個角色後異常興奮:「她身上那種境遇的被動和抗爭的主動有特別大反差,是一個蠻命苦的女孩,但始終想打破這種處境,又一次次被辜負,無奈之下黑化。這個角色對我提的要求和之前所有角色都是不一樣的,終於不再是扮演一個乖乖女了。」
但實操起來,高圓圓發現演好周芷若難度相當大,就說講臺詞,整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演員,往往一場戲下來,就卡在了高圓圓這遲遲過不了,時間久了她非常內疚。
最後,平心而論,角色塑造還是成功的,那對修長的九陰白骨爪成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到今天,無論《倚天》怎麼翻拍,高圓圓的周芷若一直都是天花板式的存在。(要說能比肩的,大概只有周海媚吧)

可這種成功,一來是人物本身的豐富,二來仍舊是吃了高圓圓的顏。
就像一位網友所說的:「她再怎麼壞,再怎麼狠,你看她這張臉,你就是恨不起來。」
高圓圓這次「自我突破」遠沒有達到她想要的效果,反倒暴露了自己演技尚欠錘鍊。
之後她又接了《青紅》《寶貝計劃》《單身男女》《天下第一》等影視劇,在角色屬性上,除了《天下第一》裡扮演的殺手柳生飄絮略有不同外,其他的角色又再度迴歸了「美貌」「女神」「清純」的設定。
這樣的模式沒有辦法幫助高圓圓突破瓶頸,卻讓她的名氣越來越大。
可就在各大導演的片約從四面飛來時,高圓圓卻接到了一個壞訊息——母親的病,惡化了。

2005年,還在劇組拍戲的高圓圓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電話那頭父親說,母親晨練時嚴重咳血,被送進了醫院。
高圓圓放下電話,馬上就奔赴醫院,到了的時候,只見父親正慌亂地張望,等著她和哥哥。
她突然意識到:「爸爸為家操勞了一輩子,以後應該由我承擔這些事情了。」

當晚,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單。
從那一年開始,母親的疾病反反覆覆,高圓圓於是減少了接戲的數量,有的時候在劇組忙碌抑或上頒獎晚會,只要父親一個電話,她立刻就脫下禮服衝到醫院,然後聯繫醫生、落實病房、24小時陪護,從萬人矚目的「國民女神」切換成照顧母親的女兒。
那幾年,她拍完了《寶貝計劃》和《男才女貌》,拿到了百花影后的提名。


但是那個「突破自我」的想法始終在她的腦海裡沸騰嘶吼,終於到了2009年,她再也壓抑不住這個想法,接拍了《南京!南京!》,在裡頭扮演女教師姜淑雲。
「為什麼《南京!南京!》我當時一定要接,就覺得,是不是能再打破這個東西。」
後來,這個決定讓她痛苦了很久。
電影裡姜淑雲的原型是撰寫了《南京大屠殺》的華裔作家張純如,同時也融入了一位老師的事蹟:當年有位中國教師,日本兵在行動中搜查男人,經過外國友人的協商,日軍答應有親屬的可以走,有一位老師換衣服救了6個人,後來被日本兵槍殺。
為了這個角色,高圓圓推掉了其他戲約和廣告代言,準備了8個月,可進組的時候,她發現氣氛遠比自己想的要沉重很多。
在一座「破敗」的南京城裡,每天都上演著獸行,演員們幾乎已分不清現實和虛幻。
有一回,拍群演的戲,一群中國群演向一幫日本人下跪,這場戲裡一個日本演員看到群演中有人私語後,動手打了那位群演一巴掌,險些釀成大規模衝突。

這樣的壓力下,高圓圓不得不繃緊神經,加上陸川這個既天真又充滿「陰謀」的導演,一遍又一遍地在現場打擊她。
把高圓圓折磨得近乎崩潰,在現場頻頻跟陸川起衝突。
姜淑雲原本有一場大尺度的強姦戲,高圓圓看了陸川的實拍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第二天輪到高圓圓上場,想著昨天的畫面和即將發生的情節,她突然對陸川大喊:「你怎麼能這麼拍!」
後來,這場戲作罷。
「我看著她都有點怕,她這麼一個善良、青春的天使變成了魔女,逮誰跟誰急,齜牙咧嘴,狀態特別不穩定。」陸川說。
一場在雨裡頭下跪的戲,高圓圓跪在那裡,情緒滿溢,陸川喊cat了她又跪了很久,遲遲不肯起來。
劇殺青後,在故事裡經歷的一幕一幕開始不時折磨著高圓圓,它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就跳出來,非常殘忍和恐怖。
有時候午夜驚醒,高圓圓從床上坐起,打開燈,才意識到那些都是幻夢,都是不存在的,但一撫摸身體的顫抖與汗溼卻是切切實實的。
慢慢地,這些東西折磨得她難以入眠,開始有強迫觀念,無論什麼念頭最後都會滑向那個深淵。
「反正拿起來是這些事,放下來還是這些事,根本不可能去做別的事情,非常痛苦。」

後來多虧了郭德綱的相聲,她才走出了泥潭。
然而電影播出後,觀眾們的目光和讚美全部都落到了扮演妓女「小江」的江一燕身上,高圓圓的自我突破再次被忽視。
這讓她陷入了自我懷疑和反思。
「我發現,雖然我有作為演員的野心,但它和能力不成正比。」
30歲以前,高圓圓對自己很著急,她覺得自己有很多的天賦沒有兌現,人生之門還未充分地打開;30歲以後,高圓圓對自己有點失望,因為她發現門開了之後,裡頭竟然是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總是叫人失望。
漸漸地,那股子「自我突破」的念頭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2011年,剛剛參演完《單身男女》的高圓圓突然接到了一個試鏡的邀約,這個邀約來自導演陳凱歌。

陳凱歌在看完高圓圓的舊作《青紅》之後,就決定要見一見高圓圓,看看她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設想。
那天陳凱歌把高圓圓約在了一個咖啡廳,開口就問高圓圓:「你覺得演員是感性一點好還是理性一點好?」
原本就緊張的高圓圓一下就被問懵了,她立刻搜尋自己的大腦,把以前看過的書看過的理論一股腦全都說了出來,但是一分鐘過去、兩分鐘過去、十分鐘過去……對面的陳凱歌始終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不時點點頭,閉一閉眼睛。
在高圓圓講了半個多小時後,陳凱歌終於開口了,他說:「演員不要看太多書。」
之後,高圓圓接到了《搜尋》劇組的邀約,要她演的是因為不肯讓座而被全民網暴的白領葉藍秋。
這是高圓圓罕見地以較為成熟的職業裝亮相。

那年,她33歲,跟她搭戲的是趙又廷。
片子裡,趙又廷扮演的楊守城在公車上邂逅了葉藍秋,後來成為了輿論暴力裡唯一支持葉藍秋的人。
劇本設定兩人的邂逅場所是在公車上,至於邂逅那一刻,陳凱歌跟高圓圓說,就像李健的《傳奇》裡唱的那樣:「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拍攝《搜尋》的日子,高圓圓經常和趙又廷在劇組裡搭夥吃飯,趙又廷喜歡吃蛋炒飯,剛好高圓圓也喜歡,而且常常一吃就得是兩三碗。
兩人的笑點也很接近,常常聊著聊著就不約地一起笑出聲來。
有一次,趙又廷看到高圓圓竟在撿著地上掉落的大頭針和玻璃碎,撿起來後就用膠布包裹得嚴嚴實實,趙又廷看不懂。
高圓圓跟他解釋,因為群演們很喜歡赤著腳在地上走,這萬一踩到了那可不是小事兒。
趙又廷聽到後很感動。

兩人感情迅速升溫。
7年前,高圓圓和《青紅》劇組去參加戛納電影節,心情很好的她把自己經營了5年的戀情對外公開,當時高圓圓的對象是張亞東。
她說:「當時張亞東正在幫王菲製作MV,我到現場一下子就被張亞東的側臉所吸引,他的樣子就是我的夢中所想。」
然而後來,這段感情宣告破裂。
分手那天,兩人約在了一家餐廳,張亞東給高圓圓點了她愛吃的炸醬麵和春捲,看著高圓圓一口一口地吃完,然後兩人到門口,相擁作別。
從那之後,高圓圓的自我防衛意識陡增。
曾經,她跟記者更正過與張亞東的感情:「一見鍾情不靠譜。」
直到遇到了趙又廷。趙又廷真是怎麼看怎麼順眼,連他惱人的強迫症在高圓圓這都成了可愛的特質。
更可貴的他還很有孝心,跟著高圓圓一起照顧高媽媽。
2010年之後,高媽媽的病日漸嚴重,高圓圓又開啟了劇組醫院兩邊跑的生活模式;不僅如此,她還把家搬到了租金昂貴的北京CBD中心,為更好地照料母親。
而趙又廷始終伴在左右。

母親終於還是住進了ICU,那時候站在醫院長長的走廊裡,高圓圓很清晰地意識到,她一直清楚的某些事物可能要來了。
她很小心地回想過去的十幾年的時光,一直擔心母親有一天會離開又知道這是個不可避免的結果,於是盡全力去延緩這個過程。
無數次從劇組到醫院的往返,在病榻上和母親的交談,小時候的點點滴滴開始翻湧。
她回想起一些片段,比如有一年,她到紐約去出差,在國外開心得不行,馬上打電話跟媽媽分享,媽媽聽完後很平靜地說:「多待幾天,彆著急著回來。」
有的時候,自己陪床的時間久了,媽媽還會問:「你怎麼還不去拍戲?」
有的時候,連她自己也分不清楚,是她在照顧母親,還是母親在陪伴著她。
2014年,高圓圓和趙又廷在北京領證。
兩個月後,高媽媽去世。
母親離開那一刻,高圓圓心裡出奇地平靜,在很多不為人知的時候,她已經偷偷地練習了很多次,就為了更好地面對這一刻。對於母親,她知道這是愛,亦是執念:「要面對的痛苦,就是去接受生命的規律,會變得相對容易。後來,真正讓我釋然的,就是我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走,會有這樣的一天,我們都要去接受生命的循環。」

2019年,高圓圓和趙又廷的女兒Rhea出生。
和母親一樣,高圓圓產女的時候,也是40歲。

出演完《完美伴侶》後,對高圓圓「花瓶」的論調,依然不時出現。
但現在的高圓圓不會再過分執著於突破自我了,她更享受塑造角色的過程。
女神、殺手、教師。
對於她,我希望在未來,有機會能夠看到她在熒幕上飾演一個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