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李嘉欣、鐘楚紅、邱淑貞、趙雅芝。撐起香港影壇半壁江山的女神們,都曾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香港小姐。
不久前,新一屆香港小姐決賽落下帷幕。
昔日炙手可熱的全民選美大賽,如今變得冷冷清清。
去年的港姐是誰?
想必絕大多數人都不記得了。
不過,今年的港姐至少有了點辨識度——
謝嘉怡,中英混血,本職護士。

濃顏系美女,標準的8顆牙露齒笑,顯得很有親和力。
難怪有人說,這是近十年質量最高的一屆港姐。
的確,港姐的「墮落」是有目共睹的。
即便是在影視圈,也濺不起一點水花。
當年的港姐有多輝煌,今日就有多落寞。

今天,香玉就來聊聊「港姐」。
香港小姐競選創立之初,只是達官貴人舉辦慈善募捐的助興節目。
16到60歲之間的女性都可報名參賽。
但在40年代,社會風氣還很保守,女性大都不願意拋頭露面。
於是第一屆港姐競選只有11位佳麗參賽,基本都是來自娛樂場的風塵女子。
即便如此,還是吸引了多達兩千名吃瓜群眾。
小小的泳池被圍得水洩不通,都等著看這難得一見的泳裝秀。

第一屆香港小姐競選舉辦地——麗池空軍俱樂部
當天有20位評委打分,評出了第一位港姐——李蘭。
由港督夫人親自加冕,還獲贈一隻金錶。
舞女出身的她一夜之間有了名氣,當上了香港戰後第一部電影《情焰》的女主角。
還和關德興一起主演了影史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黃飛鴻鞭風滅燭》。

在二戰結束之際誕生的港姐比賽,自然地成為了香港社會的一針興奮劑。
人們擁抱和平的到來,更歡迎新事物的刺激。
娛樂性,便是港姐與生俱來的屬性。
到了50年代末,港姐比賽正式和電影掛上了鉤。
正處於初創期的邵氏電影公司急需演員資源,便拋出橄欖枝:
港姐前三甲可以和邵氏簽訂一份為期五年的演員合同。
但只有王麗貞一位港姐簽了約。
此後她出演了20部邵氏電影,大都是風塵女子,性感香豔。

然而,最終因為事業無起色、情場不順,而選擇了自殺。
邵氏從港姐挖掘演員,這條路為什麼一開始沒能走通?
一方面是因為那時港姐能演的角色類型侷限於「花瓶」;
另一方面則是她們大都沒有「演員夢」,更希望嫁個有錢人。
於是,邵逸夫轉而創立「南國實驗劇團」,為邵氏電影帝國培養出了鄭佩佩、秦萍、尤敏等一代名伶。
70年代,香港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接下來的黃金十年裡,經濟規模翻了大約7倍。

70年代的香港
隨著經濟騰飛,娛樂產業也空前活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港姐終於邁進輝煌時期。
比賽由邵逸夫創辦的無線電視臺(TVB)接管,首先就做了賽制上的改革。
提出「美麗與智慧並重」的宗旨,有意拔高整個比賽的定位。
選手不僅要相貌過人,更要有情商,有口才,有特色。
從這時起,港姐競選有了問答環節。
趙雅芝正是因為在問答環節沒答好關於時裝的問題,而遺憾止步於第四。

耐人尋味的是,同一屆的冠軍孫泳恩只拍了一部電影就退出娛樂圈。
而趙雅芝卻成了演藝圈混得最好的港姐之一。
她參賽時只有19歲,比賽結束後並沒有直接出道,而是選擇繼續做一名空姐。
又過了兩年,才在TVB的邀請下進入綜藝節目組,從助理編導做起,一步步做到主持人,最後才是演員。
主演了TVB的大製作《倚天屠龍記》《楚留香傳奇》。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雅芝和鄭少秋
憑藉現象級的《上海灘》成為當之無愧的「無線四大花旦」之一,一度是港臺片酬最高的女演員。
拍《新白娘子傳奇》時已經快40歲了,既演出了戀愛中的嬌嗔,又不失端莊賢淑。
至今都是無數人心中的「不老女神」。


TVB對港姐比賽的改革無疑是有先見之明的。
各家電視臺激戰正酣,手握港姐主辦權,也就是掌握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庫;
而全新的選美宗旨,又讓港姐比賽上升到了城市形象工程的高度,幫助TVB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
香港小姐,逐漸進化成為香港的一張城市名片。
隨之而來的,就是港姐的黃金時代。
1979年,19歲的鐘楚紅在媽媽的支持下參加港姐競選。

因為不會穿高跟鞋,最後只拿到第四名。
去無線試鏡碰壁,但幸運得到了影壇大佬劉松仁的青睞,被推薦出演了杜琪峰的處女作《碧水寒山奪命金》。

第二部作品,就是和周潤發合作、許鞍華執導的《胡越的故事》。

鐘楚紅的起點很高,表演天賦也撐得起力捧,很快便拿到了獎項提名。
從《秋天的童話》開始,她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輕熟」風格,成熟大氣中帶一點嫵媚。

用張國榮的話來說,穿皮衣牛仔褲都能殺死人。蔡瀾更誇她是「東方瑪麗蓮·夢露」。

美到即使演戲有失誤,你都會輕易原諒她。

紅姑90年代初便息影,十二年的演員生涯裡,三次提名金像獎影后,三次提名金馬獎影后。
和譚家明、徐克、吳宇森、許冠文、張婉婷、林嶺東、關錦鵬、楊凡等等大導演合作了個遍。
在銀幕上留住了自己最美的時光,而那也是香港電影最好的時代。

鐘楚紅之後,港姐又為影壇貢獻了幾位影后。
張曼玉拿到當年的亞軍和「最上鏡小姐」稱號,一出場就驚豔到眾人。

一雙眼睛比星星還要亮,連兔牙都是可愛加分項。
剛出道就和張國榮、梅豔芳一起主演了《緣分》,一鳴驚人。
收穫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

不過,早年的作品沒有給她太多發揮空間。因為形象清純無害,演的多是浪漫愛情喜劇中的花瓶。
王家衛的《旺角卡門》是一個轉折點,張曼玉戲份不算多,但卻比此前任何一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

清淡,恰恰最能襯托出她的靈氣。
和鐘楚紅比起來,張曼玉是典型的「淡顏系」美人。雖然不是正統美女長相,但勝在氣質出眾。

《東邪西毒》
這也為她寬廣的戲路打下了基礎,可典雅如阮玲玉,又可生猛如金鑲玉,演起無厘頭喜劇也毫無違和感。
憑《清潔》成為亞洲首個戛納影后,很難想象除她之外,還有哪個中國女演員能夠演好一個毒癮纏身的搖滾歌手。

息影之後,50歲的張曼玉終於拾起了港姐比賽時就提到過的愛好——唱歌。
發單曲,拍MV,上音樂節演出……不管你愛不愛聽,都不由得心生佩服。
「曼神」之後,港姐又推舉出一位天才型演員——袁詠儀。
袁詠儀近年上過不少綜藝,也拍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爛片,算是曝光度最高的前港姐之一了。
前陣子她在比賽上的片段又被翻了出來,還因為髮量驚人上了熱搜。

明豔動人,不愧是「靚靚」。
港姐奪冠之後,袁詠儀簽約TVB演了幾部電視劇,之後和梁朝偉、張學友搭檔主演了喜劇片《亞飛與亞基》。

拿下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之後,又憑《新不了情》《金枝玉葉》成為金像獎歷史上第一位連莊影后。
這三個角色全部是率真可愛型,可以說是本色出演。

《金枝玉葉》
雖是新人演員,但在鏡頭前沒有絲毫的羞怯侷促,而是鬆弛大方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老天爺賞飯吃,還得演員本人接得住。袁詠儀便是最好的例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袁詠儀前後幾屆港姐競選,堪稱黃金時代的華麗收尾。
1988年,李嘉欣毫無懸念地拿下冠軍,就連向來毒舌的港媒都在驚歎她美得「石破天驚」。

幾乎長在所有人的審美點上,任何一個五官都經得起放大,以至於李嘉欣三個字都成了美人的代名詞。
看李嘉欣的作品,會感覺她永遠都是那個不接地氣的冷豔美人。
哪怕是充滿了市井氣息的港劇港片都不能把她拉回凡間。
連哭戲都美得不真實。

所以導演如何用李嘉欣,是一個難題。
答得最好的,無疑是王家衛。
《墮落天使》將李嘉欣的距離感,轉化成了王家衛式的神祕、迷離感。

談不上什麼演技,但僅僅只是完成任務就已經足夠「好」了。
中途退賽的港姐邱淑貞也是同理。
雖然演技平平,但遇到合適的角色便很輕易就驚豔眾人。

黃金時代的港姐競選,為我們留下了一種超越時代、獨一無二的美。
郭藹明,工科碩士出身,教科書級別的優雅知性;

左2:冠軍郭藹明 左3:季軍蔡少芬
陳法蓉,最有都市感的港姐,一頭超短髮放到今天也很時髦;

李綺虹,渾然天成的嬌憨可愛,難以超越的郭襄和「小辣椒」。

這些有強烈辨識度的美,正在離我們遠去。
97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港姐和香港這座城市一同走向衰落。
郭羨妮、胡杏兒那一屆,便是港姐最後的「迴光返照」。
新世紀以來,幾乎沒有再誕生過能被大眾記住的港姐。
其實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香港小姐無論賽制、選手還是評委審美,都已經落後於時代。
傳統的選美比賽,終究要被選秀節目拍死在沙灘上。
可悲的不是香港小姐的沒落。
而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再製造「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