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2021年6月的英國紀錄片,突然在網上火了起來。
所以我們也去看了一眼。
該紀錄片目前在b站的播放量已經超過兩百萬。

豆瓣評分也依然高達9.6分,三萬多人評價。

乍一看,它很平平無奇。
連名字都很無趣,我看了好幾遍都沒記住,就是「克拉克森的農場」。
一整季的內容就是:一個叫克拉克森的英國主持人,決定回家種地。

就這也能火?
難道這老頭是英國李子柒?
那顏值(髮量)也不夠啊!!

是的,在觀看《克拉克森的農場》以前,我以為這只是又一部「慢綜藝」的崛起。
無非是主打各種慢節奏,治癒系,反焦慮。
一個痛苦的都市人,選擇迴歸大自然,種地、務農、陶冶情操、自給自足。
然而,再一打開評論區,我發現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
說好的慢綜藝啊,為什麼大家都在寫段子呢?

就是說,已經很久沒看到哪個豆瓣影視劇的短評區,如此令人爆笑了。
劃下重點:
「暴躁老農線上勞作」
「氪金農場」
「我錯了我是sb」
「開蘭博基尼的堂吉訶德」
……
接著你就會發現,這部紀錄片還真的是有點東西。
首先,儘管男主角看起來是個長得平平無奇、非常樸實的六旬老漢。
但其實,人家是個超級有錢人,多年主持賽車節目,天天開超跑,幾千萬的布加迪威龍說開就開。
老漢在隔壁節目裡邪魅飆車。

在這裡也要頑強地飈蘭博基尼拖拉機。
第一集一上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觀眾們炫富。
他有一個巨巨巨巨巨——大的農場,好幾千畝,一個鏡頭都放不下的。


別人都勸他買個二手實用拖拉機吧,他不!
他搞了一個蘭博基尼的拖拉機。

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他有一片地不能種,只要一年除一次草就能躺著收錢。
他也不!
他要養羊,還要用無人機替代牧羊犬來趕羊。

哈嘍家人們,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2049賽博農場?
很遺憾,並沒有。這只是一個痛徹心扉的打臉故事。
蘭博基尼拖拉機被眾人嘲笑。
21歲的農場小哥霸道表示:出去別跟人說我倆種的是一塊地哦。

無人機也並沒有對綿羊們起到任何的威懾作用。
最後發現,還是只有牧羊犬才是他的親爸爸。

而這,只是老漢的「我有一個天才想法」的開始。
接下來他還產生了許多異想天開的想法。

並且幾乎全部都慘遭打臉。
比如說,他決定親自養蜜蜂。
結果被蟄出了第三個屁股。

他決定賣自家的泉水,自恃水質健康、清甜、純天然,還貼上了「裡面絕對沒有屎」的標籤。
但檢測結果立刻打臉:原來他一直在喝屎。

為了保護生態,他決定自己挖一個生態湖。
結果整個車都陷進泥塘裡了。
上演了一出拖拉機拉拖拉機的套娃營救行為。

他想要保護貓頭鷹,並給貓頭鷹做一個家。
結果柱子倒了。

他還心血來潮,想要自己開一個農用商店。
結果開業第二天就被強制關停。

而貨架上的產品,包括印著他自己的臉的蜂蜜(我可能不是很想買)。

以及聞起來很像他的蛋蛋的香薰蠟燭(打擾了,更不想買了)。

不過,在所有經歷裡,最精彩的還是這位老漢養羊的故事。
他親自給小羊們裝電柵欄,並且毫無意外地被電到了。

他戴上老花鏡,認真學習了獸醫知識(所得如下)。

他親自測量了公羊的某器官尺寸。

對兩隻公羊進行了無情的比較。

他興奮地圍觀了兩隻羊的嗯嗯過程。

還擔任了羊媽媽的助產士。
(男媽媽真好,就要男媽媽。)

最後,在被剪羊毛的時候,他還不幸被踢到了某敏感部位。

X年X月X日,某英國農場主發表重要講話:
哦,我恨羊!

然後,朋友們,還記得最開始這位老漢為什麼要養羊嗎?
其實,只是,為了,給這片空地除個草。
結果他就給自己搞出了這麼多麻煩。
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農學天才了!

截止目前,這個老漢還只是熱衷於給自己找麻煩。
但更為精彩的是,他不僅是一個整活天才,還是一個天選之子。
天選體現在何處呢?
就是,在他務農的這一年,他先後經歷了自上次最強降雨以來最強的降雨。

1976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

以及,新冠疫情。

對不起,寫到這裡的時候,我都笑了。
還有人能比他更倒楣嗎?
可能沒有了。
但這也使得這部紀錄片,變得更特別了。
2019年,《克拉克森的農場》開始錄製時,英國正深陷於脫歐拉鋸戰,並最終達成新的脫歐協議。
所以你會聽到前幾集裡,老漢時不時就要吐槽幾句脫歐。
隨後,新冠疫情爆發,全人類的命運都滑向另一個未知的拐點。

你會在其中看到2020年初英國的防疫政策。
而老漢也開始擔心自己:我抽菸,我喝酒,我得過肺炎,我還是個六旬老漢,如果我感染新冠,我就沒了。
(21歲小哥與他保持社交距離並假裝同情地點了點頭。)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非常宏大的、關乎於時代變遷的內容,也被一部看似主題很小的、很不起眼的農場綜藝給記錄了下來。
而這一切,都在某種程度上昇華了《克拉克森的農場》的主題。
當然,真正讓這部紀錄片封神的,還是在最後一集。
老漢辛苦一整年後,算了算自己全年的總收益。
他得到一個難以置信的數字。
144英鎊。

乍一看,你覺得這也是個非常搞笑的結果:六旬富商,忙前忙後、風吹日晒、養羊種地開店挖池塘一整年……
就賺了一千塊?
可以說是慘絕人寰,倒楣透頂,節目效果拉滿了吧。
但這個結果,同樣也是非常現實,甚至於殘酷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段非常動人的話。

雖然一整季都是哈哈大笑著看下來的,但看到這裡,竟然很微妙地眼眶一紅。
你以為這個六旬富商是來玩的,是來瞎整活的。
但其實人家經歷了一整年的勞作,是真的共情了農民的困境,也理解了農民的艱辛。
這一刻,他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也不再只是個大資本家和偽農場主。
他付出了汗水、心血和希望,他也變成了農耕者的一員,變成了農耕文明的見證和延續者。

他讓我們看到了田園牧歌的另一面——並不只是「嚮往的生活」,也是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是與大自然的搏鬥,是不斷地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並且,可能還根本賺不到錢。

《克拉克森的農場》看到最後,其實也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幾年,國內同樣慢綜藝盛行。
可是為什麼,我們就很難拍出這樣有趣、好看,兼具笑點和立意的節目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克拉克森的農場》其實內在還大有文章。

比如,雖然沒有臺本,但這裡面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
不需要人設,人物之間就有精彩的化學反應。
目前人氣最高的,是21歲的農場小哥Kelab。
他能力超強,每次老闆胡搞,都要靠他來擦屁股。
但另一方面,他的脾氣也非常暴躁,經常臭臉,還動不動罵老闆是SB。
所以說,也是個00後真性情了。

換一個老闆可能就直接炒人魷魚了,但六旬老漢卻非常尊重他、欣賞他,還給他委派重任:去倫敦賣貨。
於是,非常戲劇性、反差萌的一幕發生了:
堪稱農場萬能通的暴躁小哥Kelab,進城後卻儼然變成了一隻可憐巴巴的小蜜蜂,被關在玻璃罐,四處亂撞。
堵車、停車、交罰單……每一件事都讓他困惑不已,縮成一團,想跑路。
都市與鄉村的衝撞,兩種生活方式的矛盾和苦樂交織,都在此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農場顧問Charlie,拿的是冷酷人設。
他看起來文質彬彬,一副典型英國人長相,每次見面,就狂給老漢潑冷水。
無論自己的老闆產生任何奇思妙想,他都會禮貌微笑並提醒:但這並不符合規定喲。

農場裡還有一個紅脖子大哥,典型的農民長相,實幹派,非常古道熱腸。可惜永遠沒人聽懂他在說什麼。

最後,還有老闆自己的美貌女友Lisa。

她也會熱情滿滿地幹活、幫忙經營商店。唯一的缺點是,她的數學似乎不太好(但她偏偏負責定價和收銀)。
當然,其中最有梗的,還是男主角克拉克森。
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有錢、土豪、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但八集看下來,你會發現,他這個人太有意思了。
如果換一個人,這個紀錄片絕不會這麼好看。
他非常有創意,也非常敢於嘗試。
他似乎從不害怕,從不退縮,永遠都在挑戰新的可能性——多虧了他的奇思妙想,原本枯燥的務農日常,才會每一分鐘都妙趣橫生。
他是一個天生的電視人格。

他也是一個很好相處的老闆,有非常開放的心態。
他並不擺資本家的架子,也不在乎旁人的嘲諷和冷水。他尊重自己的員工,對每一個人都平等且友好。
他樂於學習,接受新知識,也願意親自上手。
幾乎所有的農活,他都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假他人之手。整整一年裡,他拋棄了豪車、頂樓公寓、都市生活。
他變成了牧羊人、拖拉機司機、店主、助產士、工程師……他不是在「體驗」生活。
他是真的在生活。

在這一層面上,你會發現,《克拉克森的農場》其實是非常專業的。
克拉克森是一個專業的主持人:他自找麻煩,娛樂大眾,又沒有止步於胡攪蠻纏與插科打諢,反而使這部綜藝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
他也在努力變成一個專業的農民:他的農場生活,涵蓋了畜牧、養殖、銷售、環保、機械化、乃至於鄰里和政府關係……
整個八集的綜藝,既向我們展現了現代機械化農業的精密和博大精深,也讓我們看到了英國相關政策法規的複雜和繁冗,以及他們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


當然,這部綜藝其實也有非常壯美的、賞心悅目的大自然風景。


以及非常精良的製作,相當高水準的攝影。


但相比之下,這似乎已經最不值得談的一個優點了。
看到最後會發現,這的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慢綜藝」。
因為這部紀錄片拍了一整年,男主角身為一個大富豪,也的的確確是做了一整年的農民。
正因為有了一整年的素材,才會讓我們現在看到的八集,每一分鐘都是濃縮的精華。




正因為整個攝製組,都是帶著這樣誠懇、專業、嚴謹的態度,我們才看到了真正的農場生活。
它打破了田園牧歌式的幻想,不是一廂情願的「迴歸大自然」的口號,沒有懷舊、沒有媚俗,反而讓我們看到了農場生活的悲與喜,最壞的一面,和最好的一面。
某種程度上,生活本身亦是如此。
世外桃源並不存在,但熬過最痛苦的時刻,我們總能看到美麗的夕陽。
在此層面上,這也的確是疫情當下,最想要推薦給大家的一部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