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一個角色就能出圈,也只有她了——謝盈萱。
在一部被豆瓣除名的幕僚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她扮演一位「公開出櫃的女議員」。
正義感十足,不輕易妥協。
原本她是一位議員候選人,前途十分光明。
但在一場拉票會後,因為自己是同性戀的身份,爸爸的幕僚對她口無遮攔地勸誡,「這樣會斷子絕孫的」。
在推搡中,他甚至想要進一步傷害她的伴侶。
無意間,她推了那位老伯。
事情鬧大了。周圍的人都叫她道歉,否則會影響她票選結果。
但她並不覺得自己有錯,為此她寧願犧牲事業晉升的機會,都不願意低頭。
這一場戲,讓不少觀眾都大呼:「姐姐,太帥了!」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謝盈萱第一次憑藉角色魅力贏得觀眾喜歡。
與「男小三」周旋的同妻、39歲一事無成的普女、多情的女海王…
每個角色,都不太符合主流審美的角色。
但通過她們,卻又讓我們見到鮮活的自己。


俗女的故事
謝盈萱,典型的「戲紅人不紅」。
觀眾最為熟悉的角色大概是,《俗女養成記》中的陳嘉玲。
用主角的原話形容:
「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轉眼就要40了。我的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

工作是看似體面的董事長助理,但實際上是隨叫隨到的全職保姆,偶爾還要昧著良心「帶老闆的小三看房」。
感情更是一潭死水,和戀愛四年的男友同居,最終處成了舍友…
好不容易要結婚了,強勢的準婆婆突然參和到兩人的生活,眼看著未來的日子要變成了恐怖片…
這種生活不要拉倒吧。
悔婚、辭職一氣呵成。

過了幾天單身快活日子,陳嘉玲還是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的暴擊:
39歲還一無所有的女人,要怎麼生活?
被弟弟帶回台南老家「療傷」,她又要怎樣面對父母?
所謂「俗女」中的「俗」,不是庸俗,而是普通。
這個角色的底色按照世俗意義就是,普通且失敗的。
如果放在娛樂圈,大概能製造出大量的熱搜話題:
當代年輕人從大城市「逃回」老家的現狀、40歲結婚選擇是心動還是合適、中年女人的困境…
一個很容易落入俗套的角色,卻被謝盈萱演活了。
高興的時候會手舞足蹈,哪裡都是她的舞臺;
難過的時候,五官擠成一團,整個人像是洩氣氣球。
謝盈萱對於動作和表情的拿捏,讓陳嘉玲這個角色鮮活起來。
那些明明很沉重的人生議題,在她這些大開大合的情緒排程下,被迅速放大,也被馬上稀釋。
其中最經典是「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
她用一種接近舞臺效果的喜感,給我們還原了一個人最精準的情緒轉變。
好笑,又真實。
戲外,謝盈萱偶爾也會「陳嘉玲」附身。
去年,她的兩部作品《俗女養成記2》與《四樓的天堂》同時入圍金鐘獎。
當天頒獎典禮,她憑藉《四樓的天堂》拿下金鐘視後。
大概是太激動了,腦子一時沒有轉過來。
她舉起獎盃就開始感謝《俗女》的編劇導演。
話到一半時,才猛然發現不對勁,尷尬的她脫口而出:「FXXK!」
滿座皆驚,全場嘉賓都笑瘋了。
節目效果可以說直接拉滿,堪比史密斯打主持人。
金鐘獎直播名場面
再往之前數,台北電影節上,謝盈萱憑《誰先愛上他的》拿下最佳女主。
感言結束後,她呼籲觀眾要多多支持電影。
誰知,她張口就唸錯了片名——
《是誰愛上他》。
在拿到《俗女養成記》的劇本時,她採訪說:「這個角色夠俗氣,夠一般,夠真實。她有一部分也像我。」
這部分究竟是什麼?
陳嘉玲的故事主要是圍繞著「如何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成為自己」所展開的。
在謝盈萱的人生中,同樣如此。

和陳嘉玲一樣,謝盈萱也是中南部的小孩,在一個傳統的家庭中長大。
她的父母奉行嚴厲的打罵教育。
只要和哥哥一起闖禍,總免不了一頓混合雙打。
家裡,連漫畫書都是「禁品」。
但或許是過於嚴厲的管教,又讓她生出了不一樣的叛逆和思維方式。
在媽媽問她是「學鋼琴還是跳舞」的時候,她就因為「喜歡兔兔裙」而選了舞蹈。
高中的時候,她被保送到台灣竹北舞蹈班。
按照父母的期待,長大後,她應該會找份穩定的工作,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平淡安穩地度過一輩子。
小時候,她所幻想的職業也是光鮮亮麗的白領,或者端莊斯文的舞蹈老師。

只是,人生的拐點來得太過於突然。
高三那年,她的舞蹈老師領著全班人到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參觀。
當她見到一大群學生在舞臺時,她的直觀感受是:髒、亂、窮。
但她的心砰砰地猛跳,那種混亂感讓她看到未來的另一個可能。
「它沒有規則的那個樣子,讓我很放鬆。那個瞬間我竟然看到,有種自由的可能。」
就在那一刻,她決定從舞蹈轉學戲劇。
復讀一年後,她如願成為了其中一員。

謝盈萱和同學黃健瑋、朱芷瑩、莊凱勳等合作舞台劇
只是,在「白幼瘦」審美為主流的當下,她的演員之路註定不好走。
從謝盈萱的外形來看,她更適合舞蹈或是模特。
她高挑纖長,176cm的身高,直接讓她找男演員對戲時,失去了很多機會。
再加之,她還有一副低沉的嗓子。
老師甚至直言提醒她,「你是特殊型」。
她沒有就此洩氣,而是決定花更多心思在演技上,立志做一個「最好看的女丑」。

在這個驅動力下,她是懂內捲的。
謝盈萱的YouTube收藏夾裡,有分門別類的海量素人視訊。
圖什麼?就是為了模仿學習。
比如說「大媽」,她能按照,語言、口音、姿勢、神態等標準,分成若干門類。
出門在外,她還很愛去觀察路人的一舉一動。
又為什麼?還不是為了精進自己的演技。

熟悉她的導演許哲彬稱讚她是「剝洋蔥」式的演出,有時候能剝出百來層,總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她自己也承認:「對戲劇表演這件事,我有極高的要求。」
20多年劇場的打磨,超過30部的劇場作品,讓她收穫了「劇場女神」的稱號。
35歲,對於謝盈萱是個人生分水嶺。
靠著劇場積累下來的好口碑,又因為踩上台灣影視「文藝復興」的鼓點,她意外獲得從劇場走進影視圈的「入場券」,陸陸續續地演了好幾個配角。
《荼蘼》裡,她是成熟老道,金句頻出的「人間清醒」張姐;

《花甲男孩轉大人》裡,她是外表潑辣內心柔軟的檳榔西施史黛西。

在40歲之前,她甚至等來了一個女主角的機會。
《誰先愛上他的》裡,同妻劉三蓮。
丈夫病逝後,劉三蓮才發現他早已外面有人,還是一個男人,小王。
更大的打擊是,他還將一大筆保險金留給了對方。
吞不下這口怨氣,也為了兒子的將來,她誓要討回這筆保險金。
影片一開始,她就氣勢洶洶地找上門去討個說法。
結果被小王吼了一句,立馬慫了下來。
想要威脅小王,將他「出櫃」又搶人老公的事情告訴小王的媽媽。
但真的面對他的媽媽時,她又洩了氣,支支吾吾地吐出一句:「你兒子是搶了人家老公的同性戀。」
不難看出,這個角色是帶有點苦味的,渾身帶刺,甚至還有點咄咄逼人。
但同時,是擰巴的,是委屈的。

同妻或許是小群體,但在謝盈萱的表演下,三蓮背後的情感需求是觀眾所能共鳴的。
在後面一幕裡,她不管心理醫生的時間安排,都要大吐苦水,不斷地咒罵丈夫。
說到後面,她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個小問題:
「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一點點……都沒有嗎?」
說完後,卸下偽裝的她,才敢陷入久久的暗啞失聲。
從頭到尾,她不過是想要找個答案——
肯定她十幾年的婚姻裡,也曾得到過丈夫的愛。
憑藉這個角色,她拿下當年的金馬獎影后。
同年,與她競爭影后的還有周迅、趙濤和孫儷等人。
她一下子被推到聚光燈下,但直到那刻來臨,她都沒有適應。
有篇報道專門描述了她的封后時刻:「她的生活被表演一口一口吃掉了。」



翻查資料的時候,烏鴉會發現,謝盈萱扮演過的角色中大多數有個共同的特點:擁有堅持自我的勇氣。
表現在生活中,很容易被當作性格軸,認死理。
就像是《人選之人》中,因為堅持自己的原則,文方斷送了自己的議員生涯。
見到自己的下屬遭遇性騷擾。
她沒有吸取之前的經驗,學前輩那樣以「以大局為重」為藉口息事寧人。
而是給她鼓勵,幫助她反抗性騷擾。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死掉。」
而《俗女養成記》裡,陳嘉玲也因為看清自己和男朋友沒有愛情,即便年紀將近40歲,出於保留自我而選擇悔婚。

在生活中,謝盈萱同樣如此。
年輕時,在劇場工作其實並不賺錢。
這直接讓她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
逢年過節,每次回家都發不出一個像樣的紅包。
最拮据的時候,卡里只有1000塊臺幣(人民幣226元)。
每隔一段時間,媽媽都會試探性低問她,要不要去當老師?
她跟著很多的劇團跑來跑去,住過很糟糕的旅館。寒冷的天氣,需要穿著細肩帶在舞臺上表演,不管怎麼暖身,上臺的時候還是很冷。
這些窘迫回憶起來,她還是很快樂很滿足。

一如《人選之人》的經典臺詞:「準備好,我們的勢來了。」
所謂的「勢」意味著機遇,正好也成了謝盈萱演藝生涯騰飛的最佳註腳。
正因為台灣影視行業調轉了方向,創作者將目光投向現實題材,她才不需要「裝嫩」迎合市場。

「同等的表演能力之下,長得比較漂亮好看的人就會先被看到。青春無敵被限制在最多二十五歲之前,那二十五歲之後呢?我問我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演員,以什麼樣的角色說話,其實答案就慢慢的被清理出來了」,謝盈萱說。
謝盈萱的自我意識是在表演中一步步覺醒。
同時,她將自己的思考反哺到作品中。
《孤味》中,謝盈萱飾演的阿青是個自在灑脫的舞者,周旋在多段男女關係中。
不少人看完這部電影后,都會評論她幾句。
在後來的採訪中,她表達自己的好奇,如果阿青是男生,會不會就被當作習以為常了?

直到現在,依然會有人圍繞她的年齡和女性身份不斷拋出問題。
她可以回答很漂亮,關於愛情與婚姻——
「我理想中的關係是,在人生快樂的範圍內,可以彼此的幫助生活。無論是精神上的,或者是生活上的。能夠彼此成長……」

關於年齡和容貌焦慮——
「當這個社會要的是永遠不衰老的,對青春的執著的時候,在ins見到都是些凍齡的美魔女的時候……我想要問的是:這個社會是出了什麼問題?」

但許多不經意的時刻,她也會透露出自己的困惑。
43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她的煩惱是,怎麼能存夠錢買套房子?要不要買基金?
要不要再買一份保險?以及,到底要不要生小孩呢?
她也會忍不住將自己框在一個社會標準裡,也有用力去掙脫開來的時刻。
烏鴉最喜歡她的那句話:「我能夠讓大家安心的事情是,我也很焦慮哦,我陪著大家一起焦慮。」

其實無論是她的角色還是本人,在生活很常見。她們是接受東亞文化規訓的那一批女性,揹負著的他人期待成長,也在困惑中尋求自我…
很真實,很矛盾,很複雜。
這樣的女演員,才是我們所期待的。

參考資料:
人物《「俗女」謝盈萱的43歲困惑》
看理想《華語影視有她了不起》
映畫台灣《專訪金馬影后謝盈萱:如果大家不知道我是舞台劇演員出身呢?》